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

作品数:780 被引量:2,846H指数:24
相关作者:曾德荣刘瑶刘洁柴福敏刘文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西北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08篇期刊文章
  • 99篇会议论文
  • 12篇标准

领域

  • 615篇政治法律
  • 148篇医药卫生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文化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理学
  • 5篇哲学宗教
  • 4篇社会学
  • 4篇语言文字
  • 4篇历史地理
  • 2篇机械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艺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52篇司法
  • 127篇刑事
  • 90篇诉讼
  • 77篇法医
  • 62篇司法鉴定
  • 58篇法律
  • 55篇证据法
  • 38篇刑事诉讼
  • 35篇审判
  • 32篇法庭
  • 27篇法庭科学
  • 25篇法学
  • 23篇审查
  • 23篇法医临床
  • 23篇法医临床学
  • 22篇侦查
  • 20篇证人
  • 20篇诉讼法
  • 19篇精神病
  • 17篇法治

机构

  • 719篇中国政法大学
  • 22篇公安部物证鉴...
  • 9篇山西医科大学
  • 9篇北京市公安局
  • 9篇广东省公安厅
  • 8篇北京大学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四川大学
  • 8篇西北大学
  • 7篇中国人民公安...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6篇教育部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河南科技大学
  • 5篇加利福尼亚大...
  • 5篇公安部第三研...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26篇刘鑫
  • 21篇常林
  • 17篇张保生
  • 14篇施鹏鹏
  • 11篇褚福民
  • 11篇王进喜
  • 10篇王旭
  • 8篇罗大华
  • 7篇吴洪淇
  • 7篇汪诸豪
  • 7篇郑飞
  • 7篇李训虎
  • 6篇杨天潼
  • 6篇姜丽娜
  • 6篇张中
  • 6篇王元凤
  • 6篇张凤芹
  • 5篇吴丹红
  • 5篇袁丽
  • 5篇常靖

传媒

  • 127篇证据科学
  • 42篇中国法医学杂...
  • 22篇中国司法鉴定
  • 16篇第三届证据理...
  • 15篇研究生法学
  • 12篇政法论坛
  • 12篇人民检察
  • 11篇比较法研究
  • 11篇法大研究生
  • 10篇法医学杂志
  • 7篇法律与生活
  • 7篇中国刑事法杂...
  • 7篇中国卫生法制
  • 7篇法律适用
  • 7篇中国政法大学...
  • 6篇中国检察官
  • 6篇西部法学评论
  • 6篇中国法学教育...
  • 5篇法律与医学杂...
  • 5篇法学杂志

年份

  • 45篇2023
  • 46篇2022
  • 40篇2021
  • 42篇2020
  • 41篇2019
  • 55篇2018
  • 61篇2017
  • 50篇2016
  • 44篇2015
  • 39篇2014
  • 46篇2013
  • 27篇2012
  • 65篇2011
  • 29篇2010
  • 31篇2009
  • 11篇2008
  • 41篇2007
  • 6篇2006
7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刑事审判人工智能的权力逻辑被引量:6
2021年
刑事智能办案系统是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刑事司法场域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当前,刑事智能办案系统主要集中在证据审查判断、辅助精准量刑、类案推送和案件偏离预警等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刑事司法的深度融合,人的“代具性”原理、自动化偏差认知机制、国家权力的背书与支持、技术外包的研发模式以及系统架构的运行机制等因素推动着智能办案系统从“工具”向“权力”的演化。同时,刑事审判中人工智能技术的权力化可能会引发规训风险、排斥风险与误判风险。为了有效规避刑事审判场域中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正当性风险,应当树立权力规制理念,从智能办案系统的适用机制、参与机制以及研发机制三方面进行规制。
卫晨曙
关键词:刑事审判人工智能技术权力正当程序司法裁判权
从卢方乂杖杀部民案看唐朝保辜制度
2018年
保辜制度是中华法系一项独具特色的法律制度,是一项对被害人和加害人双重保护的制度,其从西周开始出现一直到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本文以卢方乂杖杀部民案为视角,探析唐朝的保辜制度。唐朝保辜制度尽管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对现代法律制度的完善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卫凯博
关键词:保辜制度唐朝
证据制度建设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首要任务被引量:4
2010年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于2010年5月30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两个证据规定的发布和实施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标志性事件。然而,对于两个证据规定如何理解?如何把握?两个证据规定自身有无缺憾?两个证据规定未来的实施前景如何?面临哪些障碍?专家学者仁智互见,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在两个证据规定发布之初曾组织座谈会予以研讨。本刊特邀相关专家学者就两个证据规定展开进一步探讨!并且,本刊将对两个证据规定予以持续关注,欢迎专家学者以及司法实务界人士惠赐大作!
张保生
关键词:司法公正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证据裁判原则证明标准死刑案件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证据学分析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是指具有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等专门知识和丰富未成年工作经验的社会调查员,对未成年被告人的相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然后基于其专门知识和经验,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该未成年人进行评价,对犯罪原因和...
罗芳芳
关键词:证明力
交叉询问制度的中国问题被引量:8
2008年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询问证人的条款并不足以构成真正的交叉询问制度,该制度在我国的建立还面临着一些配套制度的阻力,如证人出庭制度、证据开示制度、律师辩护制度以及独立裁判制度等等。我们应当从关注交叉询问规则本身,转移到交叉询问制度的中国问题上来,从理论和实践的断裂处出发进行研究。
吴丹红
关键词:交叉询问证人出庭证据开示律师辩护
声纹鉴定技术研究被引量:26
2012年
声纹鉴定是为审判活动提供证据、为侦查活动提供线索的一种专门技术手段。声纹鉴定的主要内容有:语音同一认定、语音人身分析、录音真实性(完整性)检验、音源同一认定、录音器材鉴定、噪声分析、提高录音信噪比和语音内容辨识。语音同一认定的基本方法包括语音学分析法、语音信号处理法和综合方法。录音真实性(完整性)检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听觉检验方法、频谱分析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业内在声纹鉴定的称谓问题和语音同一认定结论的表述问题上存在不同观点。
王英利李敬阳曹洪林
关键词:声纹鉴定
中国刑事专家辅助人向专家证人的角色转变被引量:23
2020年
中国的刑事专家辅助人具有既类似于律师又类似于鉴定人、证人的多重属性;围绕专家辅助人意见的性质,也形成了质证方式说、鉴定意见说、证人证言说等多种观点。角色定位上的混乱,不仅造成了独具特色的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的双轨制,而且常常使专家辅助人意见的法庭采信陷入困境。从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专家辅助人的新近规定看,专家辅助人的角色呈现出向专家证人转变的趋势。这种转变的核心要求,一是实现鉴定人和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平等,专家辅助人意见和鉴定意见在专家证言意义上的证据效力平等;二是使专家辅助人回归专家证人本色,将强加给专家辅助人的不合理的质证职责交还给律师、检察官;三是提高律师、检察官熟练运用交叉询问规则、对科学证据进行质证的能力,充分发挥法官的科学证据“守门人”作用,以适应事实认定科学化的需要。
张保生董帅
关键词:鉴定人专家辅助人专家证人
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及鉴定原则探讨被引量:7
2007年
常林
关键词:法医学
论五机关最新刑事证据规定的创新与落实
2010年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于2010年5月30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两个证据规定的发布和实施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标志性事件。然而,对于两个证据规定如何理解?如何把握?两个证据规定自身有无缺憾?两个证据规定未来的实施前景如何?面临哪些障碍?专家学者仁智互见,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在两个证据规定发布之初曾组织座谈会予以研讨。本刊特邀相关专家学者就两个证据规定展开进一步探讨!并且,本刊将对两个证据规定予以持续关注,欢迎专家学者以及司法实务界人士惠赐大作!
王进喜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机关诉讼规律历史条件
犯罪主观要件的证明--程序法和实体法的一个联接被引量:13
2010年
犯罪主观要件的证明,作为一个程序法与实体法交错的问题,长久以来被学界所忽视。犯罪主观要件的证明虽然很多可以借助推理、推论来完成,但在一些疑难案件中控方却很难完成,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推定。推定通过直接认定事实,可以节省证明的成本,并减轻控方的证明责任。刑事实体法上对于犯罪主观要件的规定,应当考虑到证明的难度设立一些必要的推定,同时规定一些要求被告人承担部分证明责任的情形,以利于程序法上公平而合理地完成证明任务。
吴丹红
关键词:犯罪主观要件推定
共7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