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大学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

作品数:146 被引量:271H指数:7
相关作者:杨立功沈涛黄玉萍楼小燕邵娇芳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圳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3篇化学工程
  • 24篇医药卫生
  • 14篇电气工程
  • 14篇理学
  • 10篇金属学及工艺
  • 10篇电子电信
  • 7篇建筑科学
  • 3篇冶金工程
  • 3篇机械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纳米
  • 18篇电接触
  • 17篇电接触材料
  • 16篇溶胶
  • 16篇光催化
  • 16篇催化
  • 12篇水热
  • 12篇复合材料
  • 12篇复合材
  • 11篇多孔
  • 11篇可见光
  • 10篇制备及性能
  • 10篇水热法
  • 10篇热法
  • 10篇可见光催化
  • 9篇溶胶-凝胶法
  • 9篇C3N4
  • 9篇TIO2
  • 8篇乙烯
  • 7篇四氟乙烯

机构

  • 146篇浙江大学
  • 23篇温州宏丰电工...
  • 11篇浙江工业大学
  • 6篇深圳大学
  • 6篇浙江大学医学...
  • 5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国防科学技术...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绍兴市人民医...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绍兴文理学院
  • 2篇中国铝业股份...
  • 2篇加州大学
  • 2篇中国农村技术...
  • 2篇浙江省微生物...
  • 2篇浙江博达光电...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

  • 42篇杨辉
  • 23篇张玲洁
  • 20篇申乾宏
  • 19篇樊先平
  • 14篇汪海风
  • 13篇徐意
  • 11篇吴春春
  • 11篇盛建松
  • 9篇罗仲宽
  • 8篇陈乐生
  • 6篇杨芳儿
  • 6篇杨国敬
  • 6篇张雷
  • 5篇阙永生
  • 5篇王新敏
  • 5篇苟中入
  • 5篇阎家骏
  • 5篇隋文泉
  • 4篇郑晓华
  • 4篇潘崇根

传媒

  • 16篇稀有金属材料...
  • 8篇电工材料
  • 8篇材料科学与工...
  • 7篇新型建筑材料
  • 6篇上海涂料
  • 6篇2014’中...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固体电子学研...
  • 4篇第十四届全国...
  • 3篇中国陶瓷工业
  • 3篇电子元件与材...
  • 3篇材料导报(纳...
  • 2篇硅酸盐通报
  • 2篇硅酸盐学报
  • 2篇化学学报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2篇润滑与密封
  • 2篇中国生物医学...
  • 2篇人工晶体学报
  • 2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8篇2019
  • 12篇2018
  • 5篇2017
  • 19篇2016
  • 8篇2015
  • 25篇2014
  • 18篇2013
  • 14篇2012
  • 13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模板法制备多孔g-C3N4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近年来,类石墨状氮化碳(g-CN)作为一种新型的可见光催化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其较低的比表面积和量子效率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1-3]。本文采用超声工艺与水热制备方法相结合,在无模板剂条件下制备出多孔g-CN材料,通过X...
冯宇杨辉沈建超蔡奇凤申乾宏
关键词:多孔性水热可见光催化
文献传递
InVO4-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InVO4 禁带宽度约为2.0 eV,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响应特性,在太阳能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1,2].然而,InVO4 光生载流子分离能力较差、光催化活性较低,限制了该材料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利用半导...
沈建超杨辉申乾宏冯宇蔡奇凤
关键词:TIO2可见光催化
Ag/SnO2电接触材料的制备及其燃弧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以Ag粉和自制SnO2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和热挤压拉拔工艺制备Ag/SnO2电接触材料。采用冷压焊工艺设备制备了Ag/SnO2铆钉元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Ag粉、自制SnO2及Ag/SnO2复合粉体进行物相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电寿命测试前后Ag/SnO2铆钉元件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不同电气参数对Ag/SnO2铆钉元件的燃弧特性、电弧侵蚀形貌、质量损失及其失效退化模式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Ag/SnO2电接触材料在电弧作用下相比于纯Ag表现出更高的燃弧时间和燃弧能量,平均闭合与断开燃弧时间分别为51.78和25.86 ms,比纯Ag多出4.87和2.78 ms;同理,平均闭合、断开燃弧能量分别为988.14和493.85 mJ,比纯Ag高出104.93和58.76mJ;随着循环操作次数的增加,Ag/SnO2电接触材料的总质量损失为负值,其失效退化模式主要表现为液滴飞溅与SnO2颗粒上浮。
马光磊张玲洁吴新合沈涛杨辉杨辉樊先平
关键词:电接触材料AG/SNO2
建筑垃圾—矿渣地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14
2016年
以建筑垃圾、矿渣为原料,以硅酸钠为碱激发剂制备地聚合物材料,考察硅酸钠模数、建筑垃圾/矿渣重量比、水胶比及硅酸钠用量等因素对地聚合物初凝时间、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当硅酸钠模数为1.0,建筑垃圾/矿渣重量比为0.5,水胶比为0.26,硅酸钠用量为10%时,地聚合物综合性能最佳:初凝时间65min;7d(28d)抗压强度33.3MPa(45.6MPa);7d(28d)抗折强度6.0MPa(4.5MPa)。SEM分析显示建筑垃圾包覆在地聚合物材料中,界面结合紧密。
汪海风刘杰阙永生徐意张鹤杨辉
关键词:地聚合物建筑垃圾矿渣初凝时间
锶锌共掺杂磷酸八钙微球制备及其骨修复性能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研究了锶、锌共掺杂磷酸八钙多孔微球(Sr/Zn-OCP)的制备及其体内成骨生物学效应。实验运用湿化学合成工艺制备了粒径为105μm、280μm和500μm三种单分散微球颗粒材料,然后再考察微球材料对大白兔股骨缺血性坏死骨缺损的再生修复效应以及微球颗粒度对缺损修复效率的影响规律,运用理化表征与组织学分析考察了微球的微结构和骨组织修复特性。结果显示,利用低浓度聚丙烯酸可以诱导多层化尺度均一的Sr/Zn-OCP多孔微球颗粒形成,并且通过改变反应溶液的搅拌速率可以改变微球的尺度大小;同时,三种粒度微球堆积体均可见骨缺损内新骨再生,但是粒度最大的500μm微球修复骨缺损效率最高,在微球植入术后10、16周时新骨再生率达到37%和62%。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多孔性Sr/Zn-OCP微球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效应,在解决病理性骨缺损再生修复方面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张立岩金掌甘维杨贤燕柳丽敏何冬霜苟中入
关键词:多孔微球
sol-gel法制备纳米晶γ-Al_2O_3∶Eu^(3+)发光粉及发光性能被引量:3
2009年
以异丙醇铝为原料,聚乙二醇(PEG1000)为络合剂,采用sol-gel法制备了纳米晶γ-Al2O3∶Eu3+发光粉,对其结构、形貌、晶粒尺寸及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ol-gel法制备工艺,经过800℃煅烧4h,可以得到发光强度高的纳米晶γ-Al2O3∶Eu3+发光粉,其最佳激发波长为395nm,最佳掺杂量为x(Eu3+)=10%,此时最强的发射峰出现在617nm附近,可以用作红色发光材料。
石涛周箭申乾宏杨辉
关键词:SOL-GEL法纳米晶发光粉
电触点感应钎焊及控制
求解了适用于电触点感应钎焊的电磁场及热场耦合方程,获得了二维电触点感应钎焊的理论解,并建立了电触点感应钎焊的有限元模型,二者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方法分析电触点感应钎焊的可行性。数值结果表明:焊接区域的温度在靠近电触点边...
王蕾杨辉祁更新樊先平张玲洁吴新合
关键词:电触点感应钎焊铁氧体感应线圈
HIV-1整合酶的功能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I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在宿主细胞内经逆转录得到的cDNA,由整合酶(integrase,IN)催化插入到宿主基因组DNA中,该过程称为整合过程。整合是HIV-1复制周期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对于病毒的复制至关重要,因此对整合酶的抑制能够有效地起到抗HIV的作用。该文综述了整合酶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目前关于整合酶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沈学彬叶剑杨立莉陈欢楼宜嘉Samson A.Chow
关键词:HIV-1整合酶整合酶抑制剂
一种高循环锂空气电池环丁砜类电解液的优化与研究(英文)
2016年
目前,有机电解液体系锂空气电池的发展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电解液或氧气易腐蚀锂负极;二是电解液中氧气传输速率低。使用硝酸锂作为成膜添加剂、全氟三丁胺作为溶氧添加剂,对LiTFSI-TMS电解液进行优化。两者的协同效应显著提高了电解液电导率、溶氧量、电化学稳定性以及与锂负极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在0.1mA/cm2的电流密度下,优化后的电池稳定循环了150次,明显超过优化前的120次。
罗仲宽刘东徐扬海樊博薛白王芳
关键词:电解液硝酸锂
全文增补中
新型导电性CMC-Li粘结剂在锂空气电池上的应用研究(英文)
2016年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原料经过酸化、中和两步法制备的羧甲基纤维素锂(CMC-Li),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导电性粘结剂应用于锂空气电池的空气正极。对比了4种不同组分粘结剂(PTFE,CMC+PTFE,CMC-Li,CMC-Li+PTFE)对锂空气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8%CMC-Li+2%PTFE为粘结剂的电池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该电池在0.3mA/cm2电流密度下,深度放电首次比容量为10478mAh/g,能量效率高达81.76%,该电池在0.5mA/cm2可逆循环102次。CMC-Li+PTFE作为锂空气电池粘结剂,改善了电池的循环性能,提高了电池比能量。
王芳魏蒙蒙吴其兴尹春丽李豪君黄洋罗仲宽
关键词:粘结剂导电性
全文增补中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