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 作品数:586 被引量:9,139H指数:44
- 相关作者:谢瑞巧石腾超王青云郑国楠金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缓解通缩压力要标本兼治被引量:1
- 2015年
- 当前,我国CPI和GDP平减指数仍在缓慢上涨,而PPI则于3年前就陷入负增长,与以往通缩情况有较大不同。综合考虑,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中高速增长伴随低通胀”运行状态,尚未出现实质性通货紧缩。
- 毕吉耀陈磊
- 关键词:通缩压力标本兼治GDP平减指数通货紧缩CPI负增长
- 进口行为、企业研发与加工贸易困境被引量:17
- 2015年
- 利用海关贸易库和工业企业库的合并数据,文章专门研究中间品和资本品的进口对企业R&D投入的作用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在有效处理内生性问题基础上,中间品和资本品的进口均对中国企业R&D投入造成显著抑制效应。进口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作用和企业出口行为密切相关。中间品的进口对无出口企业的R&D投入造成了显著抑制效应,而资本品的进口对无出口企业的R&D投入没有显著抑制效应,却对有出口企业的R&D投入产生了显著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加工贸易方式是造成进口抑制企业R&D投入的重要原因,由此揭示出中国对外开放中"加工贸易困境"现象的存在。这些发现对重新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复杂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中国进口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决策依据。
- 张杰
- 关键词:企业R&D投入
- 现代货币理论大辩论的主要问题与深层次根源被引量:17
- 2020年
- 现代货币理论不等于财政赤字货币化,不等于放弃中央银行独立性,不等于无限制地增加政府支出。2019年美国兴起的围绕现代货币理论的大辩论涉及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挤出效应的问题。现代货币理论秉持内生货币观,认为由于利率受到中央银行的直接控制,政府支出不会推高利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二是通货膨胀的问题。以货币数量论为代表的反对观点没有认识到失业和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现代货币理论强调政府支出的结构要考虑不同部门的具体情况,从而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进行支出也就不等于通货膨胀。当前主流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所面临的困境是引发现代货币理论大辩论的主要因素,现代货币理论有可能对西方经济理论和美欧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深远的影响,密切关注其争论的最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贾根良贾根良
- 关键词:绿色新政内生货币货币数量论新自由主义
-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基于专用性投资与比较制度优势的视角被引量:4
- 2022年
- 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同时存在“制度风险偏好”和“制度风险规避”两种对立观点,造成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困扰。文章从专用性投资与比较制度优势的视角考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规律。基于fDi Markets数据库中2006—2017年中国企业绿地投资数据,本文研究发现:(1)专用性投资强度高的行业投资倾向于制度环境良好的国家,而专用性投资强度低的行业投资倾向于资源丰富但制度环境欠佳的国家;(2)相较于契约制度,那些专用性投资强度高的对外直接投资更看重东道国良好的产权制度。这些结论表明,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中,中国企业并不存在单纯的制度偏好,而是根据投资行业的专用性投资强度特征和东道国的制度环境特征做出彼此匹配的理性抉择。
- 杨其静谭曼
- 关键词:专用性投资不完全契约制度环境对外直接投资
- 中美科技创新战略竞争的博弈策略与共生逻辑被引量:25
- 2019年
- 美国在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体系的创新链中拥有'绝对性'博弈占优地位,这是决定中美之间科技创新战略竞争中'不对称'博弈特征的核心因素。而中国在创新链的大规模产业化、商业化环节拥有的独特竞争优势,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中美之间科技创新战略竞争中'对称性'博弈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中美之间科技创新战略竞争的焦点,愈发聚焦于政府和市场的合理关系和功能边界的认知和博弈、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力和独特的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对于中国而言,核心目标应该是谋求'共生互赢'策略,特别是要正确把握和谋划中美科技创新之间的特殊竞争关系和共生关系逻辑。
- 张杰
- 关键词:科技创新战略博弈策略
- 中国“世界工厂”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 本文介绍了英、美、日、中四个国家作为“世界工厂”的经济结构特征,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产业结构进行深度调整,在分析制约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提升中国产业整体竞争力.
- 陈亮时英吴慧芳
-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
- 构建中国优势“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体系:障碍、途径与改革突破口
- 2024年
- “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体系,不仅仅是中国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的独特优势,也是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赋予和维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动力机制的决定性因素。在科学分析中国特色的“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体系形成和运行的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重点研判一国在构建“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体系进程之中可能会发生的突出发展误区,表现在“基础研究能力缺失”“经济结构金融化服务化”“全球市场依附型”这三个最为突出的发展误区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推进中国优势“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体系形成的突出障碍因素,并由此阐述了当前推进中国“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体系形成的重要途径。综合以上分析,指出了当前中国在构建“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体系进程中的核心改革突破口和重点政策举措。
- 张杰
- 低碳经济的概念演变及现状与趋势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近年来,随着气候、能源、污染问题的凸显,专家学者们开出了低碳经济这剂良药。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践行低碳生活时,人们开始反思究竟何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演变是什么,是否存在经济学原理作为支撑,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又将如何?本文对国内所有有关低碳经济的文献进行梳理,试图勾勒出低碳经济发展演变及其趋势的清晰脉络,为日后进一步地研究提供系统的参考依据。
- 陈伯军赵净
- 关键词:低碳经济气候变化经济学原理
- 中国金融扩张下的本土企业创新效应——基于倒U型关系的一个解释被引量:13
- 2021年
- 2005年后,我国金融发展呈现出相对持续扩张和地区异质性两个核心特征,基于此,本文针对2005-2016年中国各省份地区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扩张对本土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扩张与本土企业创新投入呈稳定的倒U型关系,从而验证了我国各省份地区金融扩张对地区内微观企业创新活动造成两面性影响效应这一基本事实。具体而言,其抑制效应主要作用于31.55%的本土企业、尤其体现在45.98%的私人所有性质企业创新活动方面。从企业内源和外源创新活动的细分角度看,我国各省份地区的金融扩张对31.38%的本土企业以及55.66%的私人所有性质企业的内源创新活动产生了显著抑制效应。而对企业外源创新活动所产生的抑制作用,则主要体现在独立法人和私人所有性质为主的民营企业方面。本文的一系列经验发现,为协调实现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合理扩张与促进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战略目标,提供了独特的经验证据,可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 张杰吴书凤金岳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投资存在结构红利现象吗?——基于偏离份额法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本文基于偏离份额法对工业投资的"结构红利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1)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率主要来源于产业或各省份工业的内部增长效应,结构变迁效应并不显著,结构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只是阶段性现象。(2)从三大产业视角来看,1979—2015年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率的主要来源是产业内部增长效应;静态效应对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负值居多,说明结构红利现象不明显,但2011年以来连续呈现结构红利现象;动态效应在整个时间段内正值居多;在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对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最大。(3)从分省视角来看,1994—2015年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率的主要来源是各省份工业的内部增长效应;静态效应对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负值居多,22年时间里只有6年出现结构红利现象;这一时期动态效应对总资本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正值居多。
- 昌忠泽毛培张杰
- 关键词:结构红利经济增长模式偏离份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