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作品数:526 被引量:3,538H指数:30
相关作者:胡敬田丁磊高晓梅郭微迟建伟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65篇期刊文章
  • 25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71篇理学
  • 41篇化学工程
  • 33篇天文地球
  • 24篇生物学
  • 24篇农业科学
  • 20篇医药卫生
  • 12篇经济管理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建筑科学
  • 7篇水利工程
  • 6篇电子电信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机械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08篇污染
  • 48篇气溶胶
  • 43篇污染特征
  • 43篇颗粒物
  • 41篇臭氧
  • 28篇土壤
  • 22篇降解
  • 22篇大气颗粒
  • 22篇大气颗粒物
  • 21篇植物
  • 21篇自由基
  • 21篇PM2.5
  • 20篇动力学
  • 19篇污染物
  • 19篇反应机理
  • 18篇溶胶
  • 18篇生态
  • 16篇有机气溶胶
  • 16篇气中
  • 15篇速率常数

机构

  • 523篇山东大学
  • 67篇中国环境科学...
  • 30篇香港理工大学
  • 24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吉林大学
  • 13篇南京大学
  • 10篇贵州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生...
  • 9篇北京理工大学
  • 9篇山西大学
  • 8篇桂林理工大学
  • 8篇济南大学
  • 8篇浙江大学
  • 8篇山东省环境监...
  • 7篇复旦大学
  • 7篇北京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山东师范大学
  • 6篇山东省环境保...

作者

  • 50篇王文兴
  • 45篇王仁卿
  • 29篇李红
  • 25篇刘建
  • 22篇高健
  • 21篇谢慧君
  • 20篇张建
  • 18篇王韬
  • 18篇戴九兰
  • 17篇侯万国
  • 12篇王学中
  • 12篇张庆竹
  • 10篇毕方
  • 9篇张玮琦
  • 9篇王艳
  • 9篇丁爱军
  • 8篇杨婷
  • 7篇吴大千
  • 6篇朱晨
  • 6篇胡振

传媒

  • 32篇环境科学
  • 28篇中国环境科学
  • 20篇环境科学研究
  • 14篇环境化学
  • 14篇山东大学学报...
  • 13篇山东大学学报...
  • 11篇生态学报
  • 7篇环境科学学报
  • 7篇第19届中国...
  • 6篇化学学报
  • 6篇环境工程学报
  • 5篇地球环境学报
  • 5篇中国化学会第...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大气与环境光...
  • 4篇第七届全国环...
  • 3篇环境保护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化学进展

年份

  • 17篇2023
  • 25篇2022
  • 55篇2021
  • 16篇2020
  • 35篇2019
  • 14篇2018
  • 45篇2017
  • 33篇2016
  • 31篇2015
  • 34篇2014
  • 39篇2013
  • 48篇2012
  • 27篇2011
  • 27篇2010
  • 26篇2009
  • 14篇2008
  • 21篇2007
  • 1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5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四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27
2007年
通过对采集于南四湖湖区的沉积物柱状样品中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同系物的GC-ECD定量分析测定,并结合。^380Pb同位素定年分析,重建了南四湖湖区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史.结果表明,样品中OCPs、HCHs、DDTs和PCB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64~17.9,0.66~12.5、0.24~2.99和7.84~42.8ng·g^-1.柱状沉积物的沉积速率为0.330cm·a^-1,平均沉积通量为0.237g·(cm^2·a)^-1,所采集的样品沉积时间为1899—2000年.OCPs和PCBs分别在1960和1970年左右出现浓度峰值,随后含量逐渐下降.污染物来源分析表明,HCHs来源于新的工业HCH和林丹2种工业品,HCH和DDT污染主要源于历史上的使用;PCBs主要来自于造纸漂白过程和焚烧炉排放.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除β-HCH、γ-HCH和艾氏剂3种污染物在14~16cm附近、对应沉积时间为1960年左右测试数据略高于风险水平低值,其余污染物的所有数据均低于风险水平低值.整体而言,南四湖柱状沉积物中的OCPs和PCBs含量属于低生态风险水平.
李红莉李国刚杨帆高虹宫正宇朱晨连军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南四湖柱状沉积物
长江三角洲大气颗粒物生成-成长过程的研究——不同气团影响下的过程特征
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的演变特征,于2005年夏季在上海下风方向站点太仓进行大约30d的观测.观测发现颗粒物生成一成长过程主要发生于混合充分、有区域代表性的气团中.应用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数据计算了颗粒物凝结汇、可凝结...
高健王韬柴发合王文兴
关键词:二氧化硫长江三角洲
山东森林植被恢复和重建的生态学研究(一)适宜造林种类选择
山东是中国暖温带森林植被分布的典型区域之一,以落叶栎类为代表的落叶阔叶林是山东的地带性植被。由于长期和广泛、多样的人类活动,原始森林植被在山东早已荡然无存,目前占优势的森林植被是各种人工林;按照统计数据,山东的森林覆盖率...
王仁卿郭卫华刘建
关键词:森林植被功能性状
文献传递
腐殖质化学的光谱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腐殖质是一类具有复杂结构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广泛参与各种地球化学循环,并在工农业生产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腐殖质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光谱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腐殖质化学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特别是红外吸收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UV/vis)、电子顺磁共振谱(EPR)等技术的运用,使得人们对于腐殖质的结构特征、反应机理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综述了腐殖质化学的光谱学最新研究进展,为今后腐殖质化学研究及其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薛童陈华张依然王仁卿戴九兰
关键词:腐殖质光谱学
油酸包覆Fe_3O_4纳米颗粒对水包环己烷纳米乳液破乳作用研究
通过共沉淀法制得粒径为12–14 nm的球形单层油酸(OA)包覆四氧化三铁(Fe3O4@OA)磁性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微分热重分析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在外加磁...
梁纪灵李海平严锦根侯万国
关键词:磁性纳米颗粒纳米乳液破乳油酸
文献传递
苯甲醚的臭氧化的气相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木质素作为构成天然木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自然界中含有芳香基团最丰富的物质[1]。生物质木质素的热解会产生高浓度的酚类物质。从这一点上来看,苯甲醚(MB)作为一种芳香烃类化合物将通过生物质燃烧释放到大气中。大气中的苯甲醚作...
孙建菲曹海杰张士清李鑫何茂霞
关键词:苯甲醚反应机理速率常数
文献传递
氯引发的不饱和酯及酮类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不饱和酯及酮类化合物都属于含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它们主要以自人为排放进入环境中。这些化合物种类丰富,常用于工业生产。在排放进入大气后会与大气中存在的氧化剂发生氧化降解反应,生成一系列二次有机污染物,从而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
张士清孙建菲梅琼魏博何茂霞
关键词:CL原子不饱和酯不饱和酮反应机理速率常数
文献传递
基于GC-MS对济南市区大气半挥发性有机硝酸酯的测定
有机硝酸酯是指含有硝酸酯基团(-ONO2)的一类含氮有机物,在对流层化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大气中的有机硝酸酯主要由OH·、O3、NO3·、等氧化剂在NOx存在的条件下氧化VOCs生成,因此是NOx从大气中去除的重要途径之一...
李锐王新锋姜晓彤陈天舒薛丽坤杜林赵亚楠卢春颖毕新慧唐明金王新明王文兴
关键词:GC-MS半定量分析
青岛沿海大气HONO来源及其对大气氧化能力的影响
HONO 在大气OH 自由基和臭氧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但海洋大气中HONO 的来源仍不清楚。本研究基于2019 年夏季青岛沿海大气的HONO 观测,研究了海洋大气气团中HONO 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大气氧化能力的影响。
申恒青杨娟郭明志赵敏蒋莹陈天舒刘玉虹李洪勇朱玉姣孟赫王文兴薛丽坤
关键词:HONO臭氧
祁连山黑河上游多年冻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被引量:13
2018年
山地多年冻土的异质性影响其植被类型的分布特征,且对有机碳的分布也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采集黑河上游多年冻土区三种典型植被类型(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草原)8个活动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其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49.50kg·m-2),高寒草甸次之(11.22 kg·m-2),高寒草原最低(7.30 kg·m-2)。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剖面垂直分布特征具有差异性,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深度变化不明显,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深度逐渐减小,存在显著的表层聚集性。有机碳密度与土壤含水率和细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一般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pH值和土壤颗粒组成解释了96.39%的有机碳密度变异,其中土壤含水率贡献了81.53%,pH值和土壤粒度分别贡献了9.33%和4.75%。研究表明多年冻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山地多年冻土土壤含水率是控制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马素辉牟翠翠郭红张现凯栗泽苑张廷军
关键词:多年冻土区植被类型有机碳密度土壤含水率
共5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