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医科大学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145 被引量:294H指数:8
- 相关作者:王恩杰苗林兰彦平苗露牛建国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宁波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G蛋白耦联型雌激素受体敲除大鼠的应激性高血压反应(英文)
- 大量研究显示雌激素通过传统核受体ERα或ERβ以及新型膜受体——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对心血管系统起多方面保护作用。然而,文献报道的Gpe...
- 罗萍吴美美高坡高婷董莉丁晓唯孟佑强钱佳红张国花戎伟芳
- 关键词:雌激素高血压交感神经系统
- 文献传递
- 利拉鲁肽对致痫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在癫痫发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PF级雄性C57BL/6小鼠,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成功后,每天给予利拉鲁肽150μg·kg-1腹腔注射,连续2周。实时监测癫痫发作情况,旷场实验、IntelliCage行为学监测系统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利拉鲁肽对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p-mTOR、BCL-2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利拉鲁肽降低了匹罗卡品诱导的癫痫小鼠的癫痫发作等级(P<0.01),延长了发作潜伏期(P<0.01),增加了癫痫小鼠旷场实验移动距离(P<0.01),减少了中央区停留时间(P<0.01),并增加IntelliCage行为学监测系统4个阶段访问次数(P<0.05)及鼻触次数(P<0.01);利拉鲁肽降低了p-mTOR/mTOR(P<0.01)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5),升高了BCL-2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利拉鲁肽可改善致痫小鼠的焦虑状况和认知能力,并通过mTOR信号通路抑制致痫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柳神海王峰王峰肖立飞孙奎胜孙涛
- 关键词:利拉鲁肽匹罗卡品MTOR信号通路凋亡
- 大鼠杏仁核快速电点燃模型的制作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快速杏仁核电点燃癫痫模型。方法利用频率60Hz,波宽1.0ms,串长10s,串间间隔30min,每天10次,连续2d,电流强度500A的恒流脉冲电刺激sD大鼠单侧杏仁基底外侧核。点燃后1个月给予同样强度1s电刺激,观察模型稳定情况。结果72%的大鼠可在2d内点燃,点燃大鼠痫性行为可达Ⅳ-Ⅴ级,点燃大鼠1个月后给予同样参数电刺激Is,均能达到V级发作,点燃成功率为88%。结论:本方法可快速建立稳定、可重复性好的点燃癫痫模型。
- 牟青春刘庆祝王峰孙涛
- 关键词:杏仁核癫痫
- 依维莫司激活自噬缓解氯化亚铁诱导创伤性癫痫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依维莫司对氯化亚铁皮质注射诱导的创伤后癫痫(PTE)大鼠自噬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PTE组、依维莫司组,采用氯化亚铁注射大鼠右侧额叶皮质建立PTE模型,依维莫司组大鼠给予依维莫司[5 mg·(kg·d)^(-1)]灌胃治疗,PTE组和Sham组每日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处理,监测各组大鼠脑电变化、Racine评分癫痫发作,2周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脑组织前额叶区和海马区病理变化,尼氏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变化,免疫印迹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P62。结果与Sham组相比,PTE组脑电呈现高尖波形,脑组织病理形态及神经元损伤加重,尼氏染色见海马区神经元和尼氏体减少,炎性因子IL^(-1)β、IL-4、TNF-α增加,组织和血清中自噬蛋白Beclin-1降低、P62增加(P均<0.05)。与PTE组相比,依维莫司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尼氏染色见神经元、尼氏体增加,炎性因子IL^(-1)β、IL-4、TNF-α降低,自噬蛋白Beclin-1增加、P62降低(P均<0.05)。结论依维莫司可显著改善PTE大鼠脑组织损伤,减少神经元死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自噬、降低炎性水平有关。
- 冯岩喻文琴孙雨王安妮李文超肖立飞霍显浩孙涛
- 关键词:依维莫司自噬
- Purα蛋白质不同结构域对APP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 2015年
- 该研究将构建的含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基因启动子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Purα全长基因或含不同结构域的Purα缺失突变体共转染到U87MG细胞中,进行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测定,以确定Purα对APP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同时,将Purα全长基因及含有不同结构域的Purα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至U87MG细胞,使目的蛋白过表达,通过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研究Purα不同的结构域对APP基因在转录、翻译水平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Purα全长蛋白及其不同结构域对APP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至少保持N-端或C-端的结构域可能是维持Purα蛋白功能的必要条件。
- 李永玲贾中发柴娟李平袁程敏孙涛崔建奇
- 关键词:蛋白质结构结构域APP基因表达
- Gabrg2基因敲除促进MMP9表达升高在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中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A型受体γ2亚基(Gabrg2)敲除引起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升高的潜在机制及其在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netic 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s plus,GEFS+)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作为体外实验细胞模型,Gabrg2基因未敲除组和敲除组分别作为野生组(wild type,WT)和敲除组(knockout,KO)。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验证Gabrg2基因敲除效率;CCK-8试剂盒检测Gabrg2基因敲除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RT-qPCR检测PKA、MEK1、ERK1及MMP9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技术分析MAPK途径上相关关键因子及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技术分析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与WT组相比,KO组中GABRG2蛋白(P<0.001)及mRNA(P<0.001)表达均下降,敲除效率达到90%以上。KO组细胞24 h和48 h存活率均低于WT组(P均<0.001)。与WT组相比,KO组细胞中的PKA和MEK1的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RK1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WT组比较,KO组p-PKA、p-MEK1/2、ERK1/2、MMP9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KO组细胞中MMP9荧光强度增高(P<0.05)。结论Gabrg2基因敲除可通过激活MAPK途径促使MMP9表达上升,这可能是Gabrg2基因敲除后促进癫痫发生的一种新的潜在机制。
- 徐思颖李信晓李信晓丁江伟王峰孙涛
- 关键词:癫痫基质金属蛋白酶-9
- TRPM2通道对氧糖剥夺再灌注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机制
- 2022年
- 目的探究瞬时受体电位M2(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2,TRPM2)通道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分为野生假手术组、TRPM2敲除假手术组、野生模型组和TRPM2敲除模型组,灌注切片,免疫荧光观察在体小胶质细胞形态。提取原代小胶质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纯度,利用原代小胶质细胞建立(OGD/R)模型,将细胞分为野生对照组、野生模型组、野生模型+TRPM2通道抑制剂(ACA)组、TRPM2敲除对照组、TRPM2敲除模型组,使用免疫荧光观察OGD/R造模后小胶质细胞活化形态改变。在BV2细胞中建立OGD/R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模型+TRPM2通道抑制剂(ACA)组,利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细胞炎性因子分泌情况,钙成像检测细胞胞内钙含量。结果小鼠MCAO/R造模后,野生模型组在体小胶质细胞激活显著,TRPM2敲除模型组在体小胶质细胞激活受到抑制。原代小胶质细胞OGD/R造模后,野生模型组活化形态明显,TRPM2敲除模型组、野生模型+ACA组细胞活化受到抑制。BV2细胞OGD/R造模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ROS水平上调(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分泌量增多(P<0.05)、胞内钙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ACA组的ROS水平下降(P<0.05)、TNF-α和IL-6分泌量减少(P<0.05)、胞内钙含量降低(P<0.05)。结论TRPM2通过钙离子在OGD/R中调控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性因子分泌量。
- 焦岩王芳姣和祯泉张燕王鹏余建强何仲义杨巍李芳芳牛建国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活化炎性因子CA^(2+)
- pcDNA3.1(+)gpc-5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2011年
- 目的:构建pcDNA3.1(+)磷脂酞肌醇蛋白5(gpc-5)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gpc-5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利用RT-PCR法扩增出gpc-5基因的编码区(CDS),连接在PGM-T载体上,并进行pcDNA3.1(+)gpc-5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酶切鉴定以及测序。结果:gpc-5基因的体外扩增目的片段为2 083 bp。所构建的重组体pcDNA3.1(+)gpc-5经双酶切鉴定,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测序结果与NCB I收录gpc-5基因的CDS序列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pc-5,为研究gpc-5基因在原发性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李彩艳王凡王崎
- 关键词:真核表达载体肺癌
- 缓释音猬因子的PLGA纳米微球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 2022年
- 目的探究缓释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微球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制备PLGA-Shh纳米微球并检测其形态和释放,将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脊髓损伤(SCI)组、PLGA-Shh组。制作SCI模型,PLGA-Shh组大鼠立即在损伤区注射PLGA-Shh微球。术后对大鼠进行旷场实验及BBB评分。分别在术后4和8周取材,Nissl染色观察损伤区吻侧和尾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损伤区吻侧和尾侧神经元标记物NeuN表达情况。结果PLGA-Shh组大鼠术后第7周、第8周BBB评分、旷场总移动距离均高于SCI组(P均<0.05);Nissl染色结果显示,术后8周PLGA-Shh组大鼠脊髓损伤区吻侧和尾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高于SCI组(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术后8周PLGA-Shh组大鼠脊髓损伤区吻侧和尾侧NeuN表达高于SCI组(P均<0.05)。结论包载Shh的PLGA纳米微球可持续释放Shh,PLGAShh纳米微球对大鼠脊髓损伤有修复作用,并可改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
- 夏宇孙佳齐争艳马琳牛建国文玉军
- 关键词:脊髓损伤音猬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 TRPM2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 探究瞬时受体电位M2(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2,TRPM2)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过程中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在体实验:设置野生假手术(WT-sham)组、TRPM2敲除假手术(TRPM2^(-/-)-sham)组、野生脑缺血再灌注(WT-I/R)组、TRPM2敲除脑缺血再灌注(TRPM2^(-/-)-I/R)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I/R模型,采用Bederson评分方法评价小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评价小鼠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缺血侧海马区及皮层缺血半暗带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离体实验:纯化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并建立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模型,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情况。结果 在体实验中,与WT-sham组相比,WT-I/R组小鼠Bederson评分较高(P<0.05),脑梗死体积较大(P<0.05),缺血侧海马CA1、CA3、DG区及皮层缺血半暗带区GFAP荧光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0.05);与WT-I/R组相比,TRPM2-/--I/R组小鼠Bederson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缺血侧GFAP荧光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离体实验中,与WT-CTRL(control,CTRL)组相比,WT-OGD/R组细胞GFAP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与WT-OGD/R组相比,TRPM2^(-/-)-OGD/R组GFAP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TRPM2敲除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从而降低脑I/R损伤。
- 王芳姣焦岩和祯泉张燕张瑞余建强何仲义杨巍李芳芳牛建国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