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209 被引量:422H指数:8
相关作者:胡刚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0篇政治法律
  • 74篇文化科学
  • 21篇哲学宗教
  • 18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4篇历史地理
  • 3篇艺术
  • 2篇文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5篇政治
  • 27篇思政
  • 25篇教育
  • 22篇政协
  • 21篇民主
  • 20篇人民
  • 20篇教学
  • 19篇思想政治
  • 19篇主义
  • 19篇共产党
  • 19篇高校
  • 18篇人民政协
  • 18篇民政
  • 17篇协商
  • 16篇协商民主
  • 15篇中国共产党
  • 15篇国共
  • 14篇思政课
  • 14篇文化
  • 12篇大学生

机构

  • 200篇湖北师范大学
  • 15篇武汉大学
  • 7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3篇武汉晴川学院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湖北理工学院
  • 2篇湖北省政协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湖北美术学院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浦东干部...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3篇黄勇
  • 2篇左世元
  • 2篇胡刚
  • 1篇刘靖北
  • 1篇胡敏中
  • 1篇郝宇青
  • 1篇刘宗洪
  • 1篇姜裕富
  • 1篇陈晨
  • 1篇马素梅
  • 1篇李正华
  • 1篇王维

传媒

  • 45篇湖北师范大学...
  • 16篇湖北师范学院...
  • 15篇湖北理工学院...
  • 8篇学校党建与思...
  • 6篇齐鲁师范学院...
  • 4篇决策与信息
  • 3篇社会主义研究
  • 3篇黄冈师范学院...
  • 3篇红色文化学刊
  • 3篇枣庄学院学报
  • 2篇江汉论坛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上饶师范学院...
  • 2篇求实
  • 2篇理论与改革
  • 2篇船山学刊
  • 2篇湖北省社会主...
  • 2篇才智
  • 2篇重庆邮电大学...
  • 2篇长江师范学院...

年份

  • 3篇2024
  • 37篇2023
  • 28篇2022
  • 32篇2021
  • 30篇2020
  • 18篇2019
  • 13篇2018
  • 28篇2017
  • 11篇2016
2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风险社会的责任机理被引量:3
2017年
风险社会似乎成了一个责任主体模糊和缺位的社会。在风险社会视野下,科技理性与社会理性似乎各执一端、互不理解,整个社会处在道德危机与信任危机的双重夹击中,政治治理也面临着固守传统还是开放系统的转型问题,现代国家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生存难题与发展难题中进行着艰难的抉择。为了成就未来"有组织的负责任"新型现代性,人们有必要重塑风险社会的责任机理,从知识理性、道德价值、社会信任、公共权力到发展策略,群策群力有效地防范、减缓和化解潜在的风险。
钱亚梅
关键词:风险社会道德价值社会信任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学术版图与未来展望——基于2012-2021年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期刊论文和学术著作是反映学术研究热点前沿的风向标,以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中文资源为数据源,综合运用CiteSpace等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从整体概况、演进历程、热点论域和未来展望四个维度透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学术版图。通过数据挖掘得知,研究先后经历了改革创新期、政策驱动期、理论深化期,热点论域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基础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化三大板块展开。未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要聚焦研究内容、加强系统研究,丰富研究方法、规范过程研究,拓宽研究视野、深化比较研究,不断提升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程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视化分析
听课学生视角下高校思政课示范课:价值、问题及优化被引量:1
2022年
从听课学生视角看,思政课示范课有助于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课堂学习目标的高效达成、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等。但也有学生认为有些思政课示范课存在课堂表演性太浓、对常态课的示范性不强、学生获得感不高等问题,并认为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是上述问题的最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必须从更新教学理念、善用媒体技术、创新教学形式、增强自身素养等方面,着力提升自身教学素养,推进示范课堂常态化、常态课堂示范化,彰显高校思政课示范课的示范价值。
谭振义段满玉梅涵钰
关键词:教学能力
嵌入性治理: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阈下的行业协会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嵌人性治理较于传统行业管理模式,具有诸多优势,解决了以下问题:首先,国家嵌人行业协会,发挥行业组织在产业发展与转型、市场自律与调控中的积极作用,避免了国家直接干预行业企业的弊病,消除了国家“越俎代庖”、职能错位等不协调的治理方式,构建起柔性的行业调控手段.其次,国家通过组织、制度与利益嵌人,与行业协会建立起共生关系,消除了社会精英主动挑战执政党与国家权威的动力。
唐兴军
关键词:国家与社会关系行业协会嵌入性视阈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党认同的SWOT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微信和其它短视频软件为代表的新媒体,既有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的受众面广、信息量大等特点,还有传播快、互动强、操作简单等优势,也有不良信息容易引发信任危机、激发网络舆情的劣势。高校教师在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政党认同教育时,除了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加强官方新媒体建设外,还要加大治理整顿力度,净化新媒体环境。
李想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舆情政党认同
黄石市美丽乡村建设对湖北省空心村治理的启示被引量:4
2017年
空心村治理的目标和对象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基本一致,虽然二者提出的背景和时间节点不同,但二者在本质上相通。特别是美丽乡村建设对于空心村治理有重要的意义。黄石市美丽乡村建设在村庄规划、生态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及土地流转方面有一些好的经验。其中一些有特色的做法,对于湖北省空心村治理有启示作用,即治理主体的合力、农民主位的重视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要素保障等。
李定国
关键词:美丽乡村空心村治理乡村建设
论共同富裕视域下的社会结构及其优化
2023年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如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优化社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时代之问、现实之问。共同富裕要求下的社会结构应遵循平衡、协调、包容的基本要求和发展之道,构建区域联动、行业共进、阶层共融的发展格局。要着力解决长期高速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等结构性问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收入分配均衡化、物质精神协同化的制度体系,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弥合经济发展中的社会裂痕,开创迈向共同富裕的社会结构优化之路。
雷一鸣唐兴军
关键词: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社会结构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洁形象建设探析被引量:3
2019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诸多新情况需要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应对和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极大改善了党的廉洁形象,有效捍卫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社会阶层的产生、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复杂、危机应对能力的提升,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等都影响着党的廉洁形象建设。因此,必需坚定反腐败决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发挥党员干部导向作用,加大权利运行的制约监督,发挥新媒体作用。
杨邓红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廉洁形象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嬗变与传播被引量:2
2023年
话语是人类物质实践活动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原创性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随着实践的深入推进,话语呈现出内在演变与形塑的发展样态。从话语的历史演变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经历了反思与探索、深化与拓展、转换与革新、创新与超越四个时期。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迈进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从实践和话语层面成功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西方现代化话语霸权,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要达到更好的叙事效果,必须坚持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权,增强话语实力,扩大话语传播。
岳奎赵鹤玲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话语
论精细化治理中的社区共同体重建被引量:1
2023年
社区共同体是社区精细化治理中激发居民参与动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汇聚多元治理主体共识合力、推动协同共治,促成集体行动实现治理秩序、增进互惠互助不可或缺的载体和平台场域。在社会转型变迁和精细化治理冲击下,社区共同体出现了结构松散、功能衰弱的颓势。精细化治理中社区共同体的重建面临着数字技术鸿沟、行政权力全域渗透、制度规制过密、微治理的零散碎片化等诸多困境。为此,要通过提升情感温度重构社区关系网络、优化制度供给完善社区互惠规制、强化组织引领增进社区信任认同、重建社区文化培育共同体精神来实现社区共同体的重建,为进一步优化精细化治理赋能增效。
唐兴军
关键词:社区共同体社会资本社会网络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