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作品数:32 被引量:75H指数:4
相关作者:陈锡文王一龙更多>>
相关机构: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低氧
  • 6篇高二氧化碳
  • 5篇低氧高二氧化...
  • 5篇小鼠
  • 4篇代谢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受体
  • 4篇肺动脉
  • 3篇凋亡
  • 3篇动脉平滑肌细...
  • 3篇动物
  • 3篇医学院校
  • 3篇应激
  • 3篇院校
  • 3篇增殖
  • 3篇实验动物
  • 3篇鼠肝
  • 3篇通路

机构

  • 32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温州市人民医...
  • 2篇黄河科技学院
  • 2篇四川省宜宾卫...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温州市中医院
  • 1篇爱荷华大学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温州市中心医...

作者

  • 8篇王万铁
  • 7篇陈锡文
  • 4篇赵美平
  • 4篇张聪聪
  • 3篇任晓丽
  • 3篇应磊
  • 3篇陈通克
  • 3篇楼永良
  • 3篇何金波
  • 3篇黄林静
  • 2篇贾旭广
  • 2篇马迎春
  • 1篇林刚
  • 1篇王贤亲
  • 1篇陈海娥
  • 1篇萧云备
  • 1篇袁拯忠
  • 1篇朱加银
  • 1篇杨波
  • 1篇林高贵

传媒

  • 8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国应用生理...
  • 3篇中国细胞生物...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畜牧与饲料科...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健康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硬化模型大鼠CYP2B6和CYP3A酶活性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CYP2B6和CYP3A酶活性在肝硬化模型大鼠体内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分别采用每周2次ip给予30%CCl4连续7周、饮用含0.03%-0.04%硫代乙酰胺(TAA)液连续10周、复合法(sc给予用花生油配制的40%CCl4+高脂饲料+15%乙醇,共6周)及免疫法(sc给予牛血清白蛋白20-40 mg·kg-1,共11周)制备肝硬化模型后,联合ig给予安非他酮15 mg·kg-1和咪达唑仑10 mg·kg-1。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0.083,0.25,0.5,1,1.5,2,2.5,3,4,6,8,12和24 h的血药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四氯化碳组和TAA组的2个探针药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性升高(P〈0.05),峰浓度c max显著性升高(P〈0.01),清除率Cl/F均显著性下降(P〈0.05);复合法组2个探针药c max均显著性下降(P〈0.05);免疫组2个探针药的药代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Cl4和TAA诱导的肝硬化模型大鼠体内CYP2B6和CYP3A酶活性降低。
朱加银王贤亲朱仔花胡卢丰陈锡文
关键词:肝硬化细胞色素P450CYP2B6细胞色素P450CYP3A
血必净注射液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功能与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血必净注射液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方法制备大鼠离体心脏缺氧/复氧模型。1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缺氧/复氧组(H/R组),低、中、高剂量血必净组(XBJ_L、XBJ_M、XBJ_H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四组按复氧不同时相(复氧0.5 h、1 h、2 h)又分别分为3个亚组(n=10)。对照组在平衡灌注20 min时纪录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发展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_(max))、左心室内压(LVP)、心率(HR)的值,ELISA检测心肌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其余各组平衡灌注20 min后,灌注ThomasⅡ停搏液使心脏完全停搏30 min之后复灌K-H液使其心脏复跳,连续记录LVDP、±dp/dt_(max)、LVP、HR在复氧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ELISA检测各组复氧不同时间点心肌中CK-MB的浓度,光镜下观察各组复氧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与sham组相比,其余各组LVDP、±dp/dt_(max)、LVP值均降低(P<0.05),心肌中CK-MB浓度上升(P<0.05),心肌组织结构发生异常改变,随着复氧时间延长,以上指标异常变化逐渐加剧;在复氧0.5 h、1 h、2 h,各剂量血必净组LVDP、±dp/dt_(max)、LVP的值均高于H/R组对应时间点的值(P<0.05),心肌中CK-MB浓度均低于H/R组,心肌组织结构异常变化减轻,以中剂量改善效果最佳(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的功能及形态学结构,以中剂量血必净(4 ml/100 ml)效果最佳。
何金波杨絮罗梓垠袁培根宋冬项冰倩陈锡文王万铁
关键词:心肌血必净心肌功能心肌结构
低氧高二氧化碳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TRPC1/4表达影响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该文旨在研究低氧高二氧化碳时C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1,TRPC1)和TRPC4的表达变化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经免疫荧光鉴定后随机分为5组:常氧对照组(N)、低氧高二氧化碳组(H)、溶剂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对照组(D)、TRPC1/4抑制剂SKF-96365组(S)和TRPC1/4激动剂环匹阿尼酸(cyclopiazonic acid,CPA)组(C)。N组置于常氧培养箱(21%O2、5%CO2、37°C)中培养24 h,其余4组放于低氧高二氧化碳培养箱(5%O2、6%CO2、37°C)中培养24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TRPC1和TRPC4的m RNA和蛋白质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原位末端标记法(Td T-mediated d 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Fura 2-AM法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结果发现,H组TRPC1和TRPC4的m RNA和蛋白质水平以及细胞增殖和[Ca2+]i均高于N组(P<0.05),而凋亡指数低于N组(P<0.05)。与H组相比,S组TRPC1/4的m RNA和蛋白质水平以及细胞增殖和[Ca2+]i均降低(P<0.05),细胞凋亡增加(P<0.05);C组TRPC1的m RNA和蛋白质水平以及细胞增殖和[Ca2+]i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但C组TRPC4的m RNA和蛋白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说明,在低氧高二氧化碳情况下,TRPC1/4的m RNA和蛋白质水平以及[Ca2+]i均增高,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与细胞内TRPC1的表达变化有关。
郑梦晓赵美平张聪聪贾旭广Wu Yiming陈锡文王万铁
关键词:低氧高二氧化碳TRPC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
康复新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效果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C)动物模型并评价康复新液(KFX)对UC的修复效果。方法:建立硫酸葡聚糖(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分为0.9%氯化钠溶液组(Saline组)、地塞米松灌肠液组(DXM组)和KFX组;评价UC小鼠治疗后症状缓解、脾肿胀、结肠长度、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对比评价康复新液的治疗效果。对治疗后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比较3组小鼠结肠形态的修复效果。结果:与Saline组比,DXM组和KFX组UC小鼠腹泻和便血症状、脾肿胀明显缓解,结肠肿胀明显减轻,结肠长度增长,结肠组织MPO水平明显降低(P<0.05)。HE染色表明,与DXM组比,KFX组治疗后小鼠结肠黏膜上皮、隐窝、肌层黏膜和黏膜下层更为完整、各层分界分明,未见明显的肿胀与炎症细胞浸润,表明受损结肠形态有效修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与DXM组比,KFX组炎症因子分泌明显减少(P<0.05),表明结肠组织有效修复。免疫荧光染色表明,与DXM组比,KFX组的紧密连接蛋白分泌明显有所增加(P<0.05),表明受损结肠组织黏膜屏障得到有效修复。结论:KFX能有效缓解UC症状并修复受损的结肠形态。
金旭敏孙洁薛鹏鹏董伟杰陶信洁徐荷林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康复新液地塞米松小鼠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小鼠肝损伤的作用
2023年
目的: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探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糖尿病肝损伤中的代谢调控作用。方法:将C57BL/6J小鼠设为wt组,db/db小鼠分为糖尿病肝损伤组(db/db组)和bFGF给药组(b FGF组)。给药10周后处死,收集肝脏组织,一部分做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另一部分采集1H NMR谱,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比较3组小鼠肝脏的代谢模式变化以及差异代谢物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wt组小鼠肝小叶和肝窦结构清晰,db/db组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bFGF干预后,bFGF组脂滴和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坏死损伤减轻。PLS-DA结果表明,3组小鼠肝脏的代谢模式存在明显差异。代谢物定量分析结果显示,db/db组小鼠肝脏中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乳酸、琥珀酸、肌酐、甘氨酸、三磷酸鸟苷和苯丙氨酸的代谢水平较wt组显著降低,但给予bFGF治疗后其代谢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 FGF可以改善糖尿病肝损伤肝脏组织的代谢紊乱,主要涉及到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
于雯飘舒琦魏婷婷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代谢组学DB/DB小鼠
蜂胶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长爪沙鼠胃黏膜影响的初步观察
2014年
目的 观察蜂胶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长爪沙鼠胃黏膜的影响.方法 5周龄长爪沙鼠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和蜂胶组.所有沙鼠禁食24h后,感染组和蜂胶组灌胃Hp菌液109cfu/ml,0.5 ml/只,连续灌胃3次,感染后4周每隔5d灌胃一次,感染后第16周连续5d每天灌胃一次加强感染;对照组灌胃无菌肉汤;蜂胶组在第22周和第24周灌胃蜂胶溶液,感染组和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27周处死所有试验动物,测量肝、肾、脾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测定血清IL-8,取胃黏膜进行Hp定量培养和病理学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血清IL-8显著降低(P<0.05),与感染组相比,蜂胶组血清IL-8显著升高(P<0.01);各组肝脏、肾脏和脾脏脏器系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蜂胶组的Hp数量(246±172 cfu/mg)显著低于感染组(1075±688 cfu/mg)(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感染组胃黏膜炎症较严重.结论 蜂胶可抑制沙鼠胃内Hp的生长,具有一定的黏膜修复和器官保护作用.
任晓丽林刚王洁洁杜季梅
关键词:蜂胶长爪沙鼠胃黏膜
槲皮素对力竭疲劳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内皮素比值的影响
探讨槲皮素对力竭运动疲劳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一氧化氮/内皮素比值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为抗疲劳功能食品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安静对照组(对照组)、力竭运动疲劳组(疲劳组)和力竭运动疲劳+槲皮素组(...
杨波任晓丽李铎
关键词:槲皮素
文献传递
雷公藤致大鼠肝脏、肾脏和心脏组织中代谢变化的研究
2019年
目的基于组织代谢组学方法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来评估雷公藤对大鼠的影响。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雷公藤低剂量组、雷公藤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每天灌胃给药0.5 g/kg和1.0 g/kg的雷公藤,连续7 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 d。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显示雷公藤诱导代谢扰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大鼠肝脏中十六酸、肾脏中d-核糖以及心脏中d-葡萄糖含量均升高,肾脏和心脏中十六酸含量均降低;高剂量组大鼠肾脏中L-苏氨酸含量和心脏中L-脯氨酸、9H-嘌呤、十六酸、L-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结论 PLS-DA结果表明,GC-MS代谢组学方法可以区分对照组和雷公藤组大鼠代谢情况的差异。代谢物的增加或减少表明雷公藤可诱导大鼠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紊乱。
陈连国姜燕燕金伟强温从丛陈善浆林崇良
关键词:代谢组学气相色谱-质谱雷公藤
医学院校“2+1”实验动物管理模式探讨被引量:3
2018年
实验动物管理模式是实验动物行业发展的风向标。笔者以温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为载体,吸收国内外同行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管理方式,提出医学院校"2+1"实验动物管理模式。优化的管理模式,不仅能提高传统管理模式的低效性,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能进一步优化实验动物的学科优势,巩固与提高实验动物中心在医学院校中的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医学院校实验动物中心的公共服务职能。
陈通克陶哲影袁拯忠陈锡文
关键词:医学院校动物
MAPK通路抑制剂对三七皂苷单体R1减轻大鼠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血管收缩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单体R1对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血管收缩(HHPV)的影响及其与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离体肺动脉环灌流模型,随机将其分为:常氧组(N组);低氧高二氧化碳组(H组);低氧高二氧化碳+DMSO组(HD组);低氧高二氧化碳+R1组,又分为低浓度组(RL组)、中浓度组(RM组)和高浓度组(RH组);低氧高二氧化碳+SB203580组(S组);低氧高二氧化碳+U0126组(U组);低氧高二氧化碳+R1+SB203580组(RS组);低氧高二氧化碳+R1+U0126组(RU组)。观察二级肺动脉环在常氧及急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条件下的张力变化。在急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条件下,观察不同浓度R1孵育及最佳浓度R1分别与SB203580、U0126联合孵育对HHPV三期变化的影响,按照低氧高二氧化碳反应性测定方法测定血管张力变化值。结果:在急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条件下:(1)二级肺动脉呈现双相性收缩变化,与N组相比显著差异(P<0.05或P<0.01);(2)HD组和RL组能明显缓解HHPV的I期快速收缩,逆转II期持续收缩,RM组作用不明显,RH组增强HHPV的I期快速收缩和II期持续收缩。与HD组比较,RL和RH组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3)RS组和RU组收缩峰值较HD组均明显下降,II期持续收缩逆转为舒张状态。与RL组相比,RS组和RU组HHPV显著缓解(P<0.05或P<0.01)。与S组和U组相比,RS组和RU组HHPV显著缓解(P<0.05或P<0.01)。结论:低浓度(8 mg/L)三七皂苷单体R1可减轻大鼠急性HHPV,其机制可能与MAPK(p38 MAPK和ERK1/2)信号通路的参与有关。
马迎春陈海娥王淑君黄林静何金波应磊陈锡文王万铁
关键词:低氧高碳酸血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