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作品数:192 被引量:388H指数:9
- 相关作者:孙红梅孙晶杜娟孙妍李俊利更多>>
- 相关机构: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脑卒中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0年
- 脑卒中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第三大致死原因。同时也是引起人类残疾的第一大原因,在存活者中约有75%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严重脑卒中预后差,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探讨新的影响因素和临床指标,对重症脑卒中不良预后的早期治疗和预防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说明,一样的血浆胱抑素C、血小板P、超敏C反应蛋白、半胱氨酸选择素等多种因素与重症脑卒中治疗进展与预后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文献查阅,重型脑卒中预后相关因素及最新的的研究进展,作出以下综述。
- 李长青杨月明
- 关键词:重症脑卒中预后
- 银屑病与肠道及皮肤菌群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银屑病是常见的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目前银屑病治疗主要以控制病情进展,缓解皮损情况减少复发为目标,尚无法彻底治愈。随着对疾病全面深入认识,发现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皮肤微生态存在差异,提示银屑病与皮肤和肠道菌群变化或失调相关,本文对银屑病与肠道及皮肤菌群相关性进行总结,为进一步了解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参考。
- 陈佩珊郝玉琴
- 关键词:银屑病肠道菌群皮肤菌群
- 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失功的临床分析
-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丢失的原因.方法:回顾2001年至2014年17例行肾移植后一年内肾功能丢失病例.结果:17例患者中存在基因错配的患者8例,这8例患者中5例存在排异导致的肾失功.器官为尸体来源的9例出现排异...
- 赵海涛刘致中赵丽霞
- GnRH-a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Gn RH-a)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国内外学者针对其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将回顾总结Gn RH-a在妇科常见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并进行如下综述。
- 杨艳丽王辉沈树娜孙红梅
- 关键词:妇科疾病
- 眶隔脂肪释放及眼台再造在眼袋整复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分析眶隔脂肪释放及眼台再造在眼袋整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9月~2015年3月期间行眼袋修复治疗患者37例,其中眼袋伴下睑眶缘凹陷22例,另有15例伴有眼台退缩,均采取眶隔脂肪释放及眼台再造重塑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记录患者不良症状,评估修复整形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采取眶隔脂肪释放及眼台再造整形修复治疗之后,术后观察3~12个月,疗效确切,其中31例患者非常满意,其眼袋完全消失、下睑内凹部位均得到明显填塞塑型,修复呈自然美观,无明显切口瘢痕;另有5例对手术疗效较为满意,术后仅切口外缘部位有轻度外翻现象,未采取处理2个月后消散恢复;余下1例术后效果不足,为达到患者期望值,患者眶缘凹陷部位未得到明显填充,随后行二次手术,加强脂肪填充,重新对眶缘凹陷塑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在眼袋修复整形治疗中可采取眶隔脂肪释放及眼台再造方式,具有较高的效果,尤其对于下睑眶缘凹陷及眼台退缩现象具有显著塑型修复效果,可促进患者满意度,提升修复美观自然性,值得推广应用。
- 孙晶
- 关键词:眼袋整复术
- 瘢痕疙瘩的治疗现状被引量:10
- 2013年
- 瘢痕疙瘩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认为是由成纤维细胞所致的胶原过量合成和沉积所产生,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凋亡减少和细胞外基质过度表达是其主要因素。瘢痕疙瘩不仅影响美观,而且还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就其治疗现状做一简单综述。
- 郭果香刘慧焕辛燕
-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发病机理过度增生生活质量
- 乳腺癌治疗相关的铁死亡诱导剂研究进展
- 2024年
- 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女性人群高发的恶性肿瘤,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尽管几十年来BC细胞死亡的靶向研究不断深入,但由于BC易复发、侵袭、远处转移等,临床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形式。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铁死亡与B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激活铁死亡可以抑制BC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抑制侵袭与转移、协同化疗和放疗作用,故铁死亡被视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并可能由此开辟BC临床治疗的新途径。
- 黄聪玲刘瑞李芳
- 关键词:乳腺癌诱导剂
-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以免疫检查点为靶点的免疫治疗为结直肠癌(CRC)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也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但并非所有的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均有较好的反应。随着ICIs在临床的应用,用于CRC的诊断、疗效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也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因此寻找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出合适的人群至关重要。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已逐渐成为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仅依靠PD-L1不足以对CRC患者可能的临床结果进行分类。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如PD-L1、肿瘤突变负荷(TMB)、微卫星不稳定(MSI)及循环肿瘤DNA(ctDNA)、肠道菌群等,现将对已发现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总结,以期为CRC临床治疗和探索其他新的生物标志物奠定基础。
- 代兄张惠洁
- 关键词: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
- 我国医疗体制对医学教学的影响及改革策略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理念、医学生的价值观及人文教育等方面对我国医学教育进行展望。建议树立人文医学教学的理念,加强医学教育的实践教学的改革策略,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医学教学制度建设。
- 李翠萍周彤康楠
- 关键词: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 严重烧伤早期肠道损伤防治研究进展
- 2023年
- 肠道屏障主要由黏液和上皮细胞组成[1],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免疫和微生物屏障[2],是防止肠腔内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及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功能性隔离带[3]。严重烧伤后,由于体液流失和肠道血流量减少,胃肠道系统缺血缺氧,导致肠道屏障作用减弱、免疫功能低下和肠道微生物紊乱,并且肠道通透性增加导致促炎信号传导,肠道屏障进一步受损。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后可导致炎症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细菌过度生长,肠道上皮细胞屏障的破坏,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全身炎症和器官损伤[4]。严重烧伤中已发生肠道屏障损伤患者的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风险是未发生肠道屏障损伤患者的数倍[5]。因此,肠道损伤对于严重烧伤引起的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而预防严重烧伤患者的肠道损伤在烧伤救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针对严重烧伤早期肠道损伤的机制及防治进行综述,旨在为严重烧伤后肠道损伤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 李洋洋周彪高仪轩巴特德奇
- 关键词:炎症细胞浸润烧伤救治肠道屏障功能器官损伤严重烧伤肠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