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十二人民医院

作品数:45 被引量:304H指数:11
相关作者:刘斌陶志民许少君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听力损失
  • 8篇噪声
  • 7篇血压
  • 7篇高血压
  • 5篇噪声作业
  • 5篇噪声作业工人
  • 5篇中老年
  • 5篇中老年人
  • 4篇影响因素
  • 4篇噪声暴露
  • 4篇中毒
  • 4篇基因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噪声性
  • 3篇综合征
  • 3篇累积噪声暴露...
  • 3篇暴露量
  • 3篇META分析
  • 2篇代谢

机构

  • 44篇广州医科大学
  • 19篇广州市职业病...
  • 6篇广州市第十二...
  • 5篇中山大学
  • 4篇香港大学
  • 3篇伯明翰大学
  • 3篇广州市红十字...
  • 2篇暨南大学
  • 2篇惠州市疾病预...
  • 2篇江门市职业病...
  • 2篇广州市白云区...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山市疾病预...
  • 1篇重庆市疾病预...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贵州省第三人...

作者

  • 16篇王致
  • 10篇张晋蔚
  • 9篇刘移民
  • 7篇荣幸
  • 5篇陶志民
  • 4篇江朝强
  • 4篇黄丽丽
  • 4篇靳雅丽
  • 4篇林大庆
  • 3篇郑家强
  • 3篇刘斌
  • 3篇麦诗琪
  • 3篇李嘉辉
  • 2篇朱彤
  • 2篇段传伟
  • 2篇丘丛玺
  • 2篇徐琳
  • 2篇朱峰
  • 2篇林思仁
  • 2篇周浩

传媒

  • 7篇职业卫生与应...
  • 4篇中国工业医学...
  • 4篇中国职业医学
  • 4篇中华劳动卫生...
  • 4篇中国慢性病预...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新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卫生软科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听力语言...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9篇2019
  • 1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基层医务人员疲劳现状及与离职倾向的相关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广东省基层医务人员疲劳现状及与离职倾向的关系,为广东省基层医务人员疲劳现状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广东省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抽取广东省6个珠三角地区城市和6个非珠三角地区城市,然后再抽取30个基层医疗机构,合计1 432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广东省基层医务人员疲劳率为58. 55%,4个疲劳因子均分(疲劳严重程度、疲劳的情境特异性、疲劳的结果、疲劳对休息和睡眠的反应)分别为(4.29±1.41)分、(4. 78±1.41)分、(4.93±1.84)分和(5.73±1. 74)分,岗位(χ~2=13. 744,P=0. 003)为疲劳情况的影响因素,以全科医生的疲劳情况最为严重。离职倾向的平均得分为(2. 47±0. 85)分,得分>3分判断为离职倾向有18. 13%。疲劳情况与离职倾向的Pearson相关分析与Gamma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疲劳、地区、用工形式、岗位、年龄是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其中疲劳医务人员产生离职倾向的O/R值是没有疲劳医务人员的2. 179倍,正式编制医务人员产生离职倾向的OR值是合同制医务人员的1.77倍。结论广东省基层医务人员疲劳情况较为普遍,离职倾向水平较低,疲劳情况与离职倾向存在正向相关。疲劳、年轻、正式编制、非珠三角地区的基层医务人员更容易产生离职倾向,其中疲劳情况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最为重要,对疲劳情况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离职倾向产生的风险,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欧伟麟刘可平麦美琼柯莉
关键词:基层医务人员离职倾向
广州市中老年人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中老年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相关性,为防控与炎症相关的高MS风险和疾病负担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广州中老年人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线调查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招募的9 689名50岁或以上广州市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并收集一般人口特征指标、腰围、血压、空腹血糖、血脂、WBC和hs-CRP等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协方差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对象MS患病率为15.2%,男性(18.4%)高于女性(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整年龄、性别后,MS组hs-CRP浓度和WBC计数均高于无MS组,MS各组分异常组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s-CRP和WBC均随MS异常组分个数的增加而增加,线性趋势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管男性或女性,hs-CRP和WBC均与MS的风险存在关联,hs-CRP和WBC Q4组患MS风险均高于Q1组,男性OR值分别为2.63(95%CI:1.92~3.62)和2.20(95%CI:1.62~2.98),女性OR值分别为4.27(95%CI:3.25~5.60)和3.61(95%CI:2.82~4.62);全人群、男性和女性MS患病风险随hs-CRP和WBC的升高而增加(P趋势<0.01),女性比男性明显。结论 hs-CRP和WBC均与MS及其组分存在关联,随着hs-CRP和WBC的增加,患MS的风险也增加。
周柏靖张维森张嘉允朱峰朱彤靳雅丽饶穗丽胡赵红江朝强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代谢综合征
百草枯重度中毒患者强化血液净化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估百草枯重度中毒患者应用强化血液净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6-12月作者科室收治的38例急性百草枯重度中毒患者,17例患者采用强化血液净化治疗(强化组),21例患者采取常规血液净化治疗(常规组),其余药物及辅助支持治疗方案均一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服毒后首次洗胃时间、开始血液净化时间、入院时血百草枯浓度、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气分析、血百草枯浓度、生存时间及死亡率的变化。结果经强化血液净化治疗后患者血百草枯下降浓度、血百草枯转阴时间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第三天,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清肌酐(creatinine,Cr)水平较入院时显著升高,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较入院时则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第七天,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与第三天对比均有所好转,ALT、AST、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 isoenzymes,CK-MB)水平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常规组Cr水平第三天与第七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第三、七天患者ALT、AST、TBIL、Cr、CK-MB指标强化组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常规组OI的下降较强化组明显,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生存时间较常规组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28d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血液净化治疗可迅速降低血百草枯浓度,能够延长百草枯重度中毒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对死亡率无
陈运超徐明李小强熊旭明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暴发型肝肾功能
社区综合防治合作模式对基层高血压患者控制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防治健康管理模式对基层高血压患者控制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广州参与研究的三级医院及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初诊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2 383例,患者入组后随机分为综合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按照高血压常规给予降压药治疗及根据血压情况作出调整。综合管理组: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合作,运用综合防治健康管理模式治疗高血压患者,针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在严格控制血压的同时,尽可能地干预危险因素,并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危险因素控制及高血压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随访12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综合管理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综合管理组血压控制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而且收缩压、舒张压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综合管理组吸烟、饮酒患者比例显著下降、基本身体指标(体质量指数、腰围)显著降低、血脂代谢紊乱情况改善、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并定期监测血压患者比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综合管理组随访期间发生包括脑卒中、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冠心病)等并发症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vs. 9.4%,P<0.001)。结论应用社区综合防治模式对基层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和干预,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露丝刘平方李韶南陈平安吕何锦刘震
关键词:高血压
青少年腭部骨质厚度的CBCT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青少年腭部骨质厚度分布,为腭部植入微种植体提供参考。方法:用NNT Viewer软件将20例青少年正畸患者的头颅锥形束CT扫描数据的腭部情况进行分析,以切牙孔为原点,间隔2 mm,矢状方向分为1~10共10个点,横向分为A^F共6个点,测量统计60个点位的骨厚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2、B3、C2、C3、D3、E3、E4、F4、F5各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3点与B2、B3、C2、C3、D3、E3、E4、F4、F5各点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3与D4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于微种植体植入的部位在腭中缝左右2~4 mm、离切牙孔4~6 mm区域,而距腭中缝8~10 mm、离切牙孔6~8 mm区域较为安全,同时可获得厚度为6 mm左右的骨组织支持。
陈建明苏小元
关键词:硬腭微种植体
噪声性听力损失人群易感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6年
随着工业和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噪声已成为影响人耳听力功能的高危因素,由职业性噪声导致的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是继老年性听力损失之后第二常见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1])。NIHL是指劳动者长期接触工作场所中的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2])。
陶志民李嘉辉邹文英张晋蔚王致
关键词:听力损失易感基因基因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于广州生物库的广州市中老年人饮酒行为改变及其影响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广州市中老年人饮酒行为改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推动中老年人群饮酒控制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基线(2003年9月至2008年1月)和第1次随访(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调查的17 672名50岁以上广州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信息、社会经济地位(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等)、婚姻状态(已婚、未婚、丧偶、分居或离婚等)、生活方式(吸烟及体力运动等)、自报个人疾病史以及自评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对象饮酒情况并随访其饮酒行为改变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基线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酒精相关疾病和自评健康状况等对饮酒行为改变的影响。结果本队列中共纳入17 672名研究对象,男性占27.0%,平均随访(4.1±1.1)年。基线不饮酒或偶饮酒者中有221名(6.0%)男性和328名(2.7%)女性随访期间转为经常饮酒,其中男性转为适量饮酒者占转为经常饮酒者的99.5%,女性占97.9%。基线适量饮酒者中有261名(62.0%)男性和251名(83.9%)女性随访期间减量为不饮酒或偶饮酒;基线过量饮酒者中有249名(58.9%)男性和57名(79.2%)女性随访期间减量为适量饮酒、不饮酒或偶饮酒。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OR=1.02,95%CI:1.01~1.04)、居住郊区(OR=1.32,95%CI:1.04~1.68)、患心血管疾病(OR=1.57,95%CI:1.14~2.15)、自评健康状况好(OR=1.51,95%CI:1.17~1.93)与基线不饮或偶饮酒随访期间转为适量饮呈正相关,女性患血脂异常(OR=0.77,95%CI:0.61~0.96)与基线不饮或偶饮酒随访期间转为适量饮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女性患心血管疾病(OR=0.47,95%CI:0.23~0.96)和男性患糖尿病(OR=2.62,95%CI:1.29~5.30)分别与基线适量饮酒随访期间减量为不饮酒或偶饮酒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女性单身(OR=0.15,95%CI
沈振敏江朝强张维森郑家强徐琳靳雅丽胡强朱峰林大庆
关键词:中老年人前瞻性队列研究
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探讨国内外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模型和预警系统,比较评估模型和预警系统的优点和局限性,分析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模型和预警系统的关系,确定与国情相适应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危害监测预警与防控体系。
阮燕梅王致
关键词:风险评估预警
高血糖水平与工业噪声致听力损失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从而引起糖尿病性听力损失。工业噪声则是通过早期的机械性损伤和继发性的组织改变、自由基生产过多、噪声性耳蜗免疫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噪声性听力损失。两种听力损失同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要表现,病变部位在耳蜗。国内外研究表明两种危害因素对听力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协同作用。因此,从糖尿病与听力损失、噪声与听力损失、噪声与血糖升高致听力损失关联性研究三个角度,对高血糖水平和噪声的关联性研究进行综述。
朱玲段传伟段传伟刘移民
关键词:糖尿病工业噪声听力损失高血糖
206例非综合征型听障儿童听力学及基因型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客观评估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听力,并分析其可能的致聋遗传病因。方法对广州某聋校206例(412耳)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行纯音听阈、声导抗、睡眠状态下的听性脑干反应(ABR)、听觉多频稳态(ASSR)阈值测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国人热点变异基因GJB2、GJB3、SLC26A4、Mt-RNR1检测,结合病史和客观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听力学:纯音听阈检测示被试均为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声导抗双耳均为A型图;仅18例(32耳)反应阈值为90 dB nHL,其余均未引出分化明显的各波形;ASSR在0.5,1,2,4 kHz频率处的阈值与同频率纯音听阈测定(pure tone threshold andiometry,ptA)阈值比较,不同性别、左右耳均呈线性正相关;(2)基因型:携带GJB2致聋基因者16例;携带SLC26A4致聋基因者25例,携带Mt--RNR1致聋基因m.1555A>G者1例。携带耳聋热点基因与基因芯片没有检测出热点基因患者的不同听力损失程度例数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纯合变异与杂合变异患者的听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听力学检查与基因筛查能够迅速、客观、可靠的评估非综征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情况与可能病因。GJB2、SLC26A4仍是此聋校的常见致聋基因。
林颖黄利芬周枫张群慧
关键词:非综合征型耳聋纯音听阈测试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