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912 被引量:1,080H指数:12
相关作者:程立涛苏志炯张爱丽魏建斌申文杰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地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7篇文化科学
  • 188篇政治法律
  • 146篇哲学宗教
  • 115篇经济管理
  • 70篇社会学
  • 14篇历史地理
  • 11篇自然科学总论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电气工程
  • 3篇艺术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军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121篇主义
  • 89篇教育
  • 69篇政治
  • 62篇文化
  • 56篇思想政治
  • 56篇高校
  • 43篇大学生
  • 41篇马克思主义
  • 40篇社会主义
  • 39篇政治教育
  • 39篇治教
  • 39篇思想政治教育
  • 38篇哲学
  • 35篇社会
  • 34篇共产党
  • 29篇中国共产党
  • 29篇国共
  • 24篇青年
  • 23篇媒体
  • 21篇道德

机构

  • 735篇河北师范大学
  • 17篇河北科技大学
  • 13篇河北经贸大学
  • 11篇河北地质大学
  • 7篇衡水学院
  • 6篇长治医学院
  • 6篇河北大学
  • 6篇中共中央党校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河北科技师范...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河北工程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 4篇宁夏大学
  • 4篇石家庄学院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河北省社会科...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韩小敬
  • 6篇张骥
  • 6篇张艳玲
  • 6篇陈琳
  • 5篇杨杰
  • 4篇程立涛
  • 4篇张志永
  • 4篇王书文
  • 4篇聂丛伟
  • 3篇方海茹
  • 3篇葛宇宁
  • 3篇李宁
  • 3篇张爱丽
  • 3篇宋丹
  • 3篇杨思远
  • 3篇杨文圣
  • 3篇温俊萍
  • 3篇姜浩
  • 3篇张文琦
  • 2篇杨晓雍

传媒

  • 3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0篇时代人物
  • 16篇青年与社会
  • 15篇石家庄学院学...
  • 15篇新丝路
  • 14篇人民论坛
  • 12篇河北师范大学...
  • 11篇河北学刊
  • 11篇高校马克思主...
  • 9篇教育理论与实...
  • 9篇河北大学学报...
  • 9篇中学政治教学...
  • 7篇农村经济与科...
  • 7篇学校党建与思...
  • 7篇中共石家庄市...
  • 7篇党史博采(下...
  • 7篇河北青年管理...
  • 6篇理论导刊
  • 6篇齐齐哈尔大学...
  • 6篇科技风

年份

  • 4篇2024
  • 99篇2023
  • 101篇2022
  • 105篇2021
  • 94篇2020
  • 83篇2019
  • 71篇2018
  • 78篇2017
  • 6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4
9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井陉太行天路精神——用实干探索基层治理的新模式
2021年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是井陉天路精神的集中体现;无私奉献、忠于事业精神是井陉天路精神的重要方面;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精神是井陉天路精神的应有之义。井陉"天路"的成功,其运作模式蒙上了一层项目制的色彩,相较于县政府拨款,上级配套资金的传统模式,井陉修建的这条旅游路在动员基层力量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是十分突出的,可以说人民群众自发组织力量是修成这条路取得巨大社会效益的关键,通过对井陉"天路"建设过程中所涌现的先进经验分析,来透视井陉天路精神的内涵,基于以上这些,希望能为其他地区的县级政府提供可操作性和具有借鉴意义的基层治理经验和方案,更有益于深入探究基层政府在面临转型重压之下,自力更生、自谋发展的破局抉择。
李瑶瑶张鑫月
关键词:项目制
“双重逻辑”的辩证关系与时空修复理论--基于大卫·哈维新帝国主义理论研究
2021年
在当代帝国主义体系中,国家作为权力机构和资本有不同的行为逻辑。前者以一定领土为基础,后者则奉行无限积累和资本扩张,二者之间存在复杂而矛盾的辩证关系。资本逻辑决定领土逻辑的“生产”,领土逻辑对资本逻辑有反作用,双重逻辑相互交织造成不可避免的问题。时空修复是新帝国主义在双重逻辑运行下的必然选择,它导致资本逻辑倾向于剥夺性积累,使得政治国家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从大卫•哈维的新帝国主义理论出发研究“双重逻辑”的辩证关系与时空修复理论意义深远,同时要认识到他的理论存在局限。
冯燕芳刘昊
关键词:新帝国主义资本逻辑
海德格尔前期思想中的历史实在论问题
2018年
历史实在论作为一种特殊的实在论立场,探讨的是有关历史之物的实在性问题。二十世纪初历史意识的兴盛促成了海德格尔对历史实在论问题的关注和探讨。海德格尔首先用实际性的解释学来解构历史实在论立场,指明历史之物本真的显明方式不是派生性的理论认识,而必须是作为实际生命自身观审方式的解释学。由此海德格尔将历史实在论还原进更为源初的历史现象学领域,表明真正的历史之物不是历史实在论把握的僵硬的历史实在,而是与实际生命一同在场的活生生的直接性。
吴三喜张文琦
关键词:解释学现象学
西柏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教育方式被引量:1
2019年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转折关头收获的宝贵精神财富,赋予了中国革命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包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依靠群众、为民服务的民主精神等。借力西柏坡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伟大目标,规范外在行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增强西柏坡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西柏坡精神为引领,打造红色网站;以西柏坡精神为抓手,开展实践活动;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学科教学,增强其传播实效,提升红色文化认同感。
武娜娜蔡金杰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教学实际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逻辑、特征与优化路径被引量:2
2023年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交互统一中生成和不断演进,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话语主客体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话语内容从理论话语到大众话语,传播模式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话语生态从现实场域走向虚实结合。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强化话语价值引领,推动话语要素与时俱进,技术变革赋能话语传播。
赵冬鸣张蓓蓓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在“两个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023年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两个结合”重要思想,标志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性高度。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和实践路径,“两个结合”早已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的全过程。通过对“两个结合”产生的理论逻辑、实践原则和价值指向等方面的研究与阐释,既能够深化对“两个结合”如何产生、为何可能、有何价值等问题的理解,也可以发现我们党之所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与中国具体实际相同的地位,其目的就是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实现用“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化时代”“化大众”。
李泽璐李尧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创新中华文化核心基因被引量:1
2018年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华文化的核心基因,是中华文化中恒常一贯、生生日新的积极因素或根本性征,是在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综合创新的精神结晶。
杜运辉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核心基因
新时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的三重逻辑被引量:1
2022年
价值逻辑揭示新时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存在,即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微观向度价值,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中观深度价值,实现民族复兴重任的宏观高度价值.生成逻辑指向新时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理论根基,文化发展道路是文化导向,中国综合国力发展是现实基础.实践逻辑推动青年坚定文化自信从思想观念转向现实路向,应打造人本文化,关注个体精神需求;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化实践转化;占领舆论阵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
武娜娜张亦婷
关键词:青年文化自信文化安全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其内在联系研究
2016年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是多方面的,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刻探讨了人的本质的丰富内涵,人的本质是类本质、社会本质、个体本质以及人的需要的有机统一,这不仅是对哲学上以往人的本质理论的超越,而且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张慧双
人类共同价值的生成逻辑及其内在维度被引量:10
2020年
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话语,它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响应和认同,成为不同国家和民族共同接受和遵循的价值话语。多种宏观要素和社会历史条件有机统一,共同作用,形成了人类共同价值的生成逻辑及其内在维度。人类共同价值是当今人类实践活动深度融合的价值反映,是各个国家共同利益不断增强的价值共识,是当今时代各国应对共同挑战的价值立场,是国际社会反对西方普世价值的价值诉求,是不同国家自觉进行价值互鉴的价值结果,是各个国家构建全球价值格局的价值愿景。只有深刻理解人类共同价值的生成逻辑及其内在关系,才能真正把握人类共同价值的科学内涵和正确取向。
赵学琳
关键词:话语逻辑
共7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