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

作品数:266 被引量:779H指数:13
相关作者:程友赵建宁嵇武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京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5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9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3篇细胞
  • 24篇肿瘤
  • 22篇血管
  • 16篇动脉
  • 14篇预后
  • 14篇卒中
  • 14篇病理
  • 13篇腺癌
  • 12篇肾脏
  • 12篇手术
  • 12篇糖尿
  • 12篇糖尿病
  • 12篇免疫
  • 11篇病变
  • 10篇关节
  • 9篇肾病
  • 7篇胰腺
  • 7篇胰腺炎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置换术

机构

  • 263篇南京医科大学
  • 41篇南京大学
  • 1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1篇南京军区南京...
  • 9篇东南大学
  • 9篇扬州大学附属...
  • 4篇徐州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江苏省中医院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徐州市中心医...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江苏大学
  • 2篇金华市中心医...
  • 2篇三峡大学第一...
  • 2篇扬州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南京市浦口区...

作者

  • 10篇倪皓
  • 7篇周龙江
  • 7篇王小桐
  • 6篇周晓军
  • 5篇饶秋
  • 5篇王苇
  • 4篇王璇
  • 4篇夏秋媛
  • 3篇李华东
  • 3篇赵义
  • 3篇张新江
  • 3篇张聘
  • 2篇王刚
  • 2篇王赛斌
  • 2篇涂军伟
  • 2篇李维勤
  • 2篇李锐
  • 1篇周立新
  • 1篇朱武生
  • 1篇石秦东

传媒

  • 23篇肾脏病与透析...
  • 20篇医学研究生学...
  • 18篇东南国防医药
  • 1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1篇医学研究与战...
  • 8篇中国脑血管病...
  • 7篇国际脑血管病...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中华神经科杂...
  • 4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4篇中华糖尿病杂...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肠外与肠内营...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转化医学电子...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年份

  • 3篇2024
  • 68篇2023
  • 42篇2022
  • 41篇2021
  • 25篇2020
  • 38篇2019
  • 11篇2018
  • 24篇2017
  • 11篇2016
2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双阴性”T细胞与疾病活动的关系
2021年
目的:观察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双阴性”(double negative,DN)⁃T细胞比例及其与疾病活动和预后的关联。方法:纳入2010~2017年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住院的LN患者275例,根据患者DN⁃T细胞比例的中位值(4.60%)分为DN⁃T细胞低比例(n=138)和高比例组(n=13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随访1年后疾病缓解情况及远期预后。结果:275例患者中男性43例(15.6%),中位年龄27(21,37)岁。高比例组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LN病程更短,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更高(P=0.02),淋巴细胞比例、尿酸、抗C1q抗体更高,补体C3、补体C4更低(P<0.01)。高比例组患者肾脏病变的慢性指数(CI)、球性硬化和新月体比例更低(P<0.05),毛细血管袢血栓发生率更高(P<0.05)。治疗1年时两组缓解率无差异。缓解组患者的DN⁃T细胞比例较基线下降(P=0.001),而未缓解组与基线DN⁃T细胞比例无差异(P=0.954)。DN⁃T细胞比例对远期预后无影响,治疗1年后未缓解组肾脏远期预后更差。结论:LN患者外周血DN⁃T细胞比例与SLE疾病活动相关,治疗后DN⁃T细胞比例下降与LN缓解相关。
杜孟茹张丽华吴晓梅刘志红谢红浪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疾病活动
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复合物抗体与标准抗磷脂抗体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复合物抗体(aPS/PT)与“标准”抗磷脂抗体(aPL)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在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就诊的82例LN患者,检测“标准”aPL狼疮抗凝物(LA)、抗心磷脂抗体(aCL)、抗β2糖蛋白1抗体(aβ2GP1)和“非标准”aPL aPS/PT。根据“标准”aPL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标准”阳性组和“标准”阴性组;再根据aPS/PT检测结果分为“标准和(或)aPS/PT”阳性组和“标准和aPS/PT”阴性组,比较各组的临床、实验室资料以及肾组织病理。结果:LA、aCL和aβ2GP1检出率分别为22.0%、13.4%和39.0%;aPS/PT检出率为48.8%,其中aPS/PT IgG检出率为25.6%,aPS/PT IgM检出率为35.4%。LA阳性患者中,aPS/PT IgG/IgM阳性率高达94.4%。aPS/PT IgG与LA一致性最强,Cohen’s kappa系数0.429(P<0.01)。aPS/PT IgG阳性与血栓形成风险和神经精神狼疮发生呈正相关。“标准和(或)aPS/PT”阳性组C3、C4显著低于“标准和aPS/PT”阴性组(P<0.05),SLE疾病活动性指数显著高于“标准和aPS/PT”阴性组(P<0.05)。结论:aPS/PT与L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补充检测aPS/PT有助于识别LN患者中血栓事件、神经精神狼疮、狼疮活动等风险。
胡子云李丽娟谌达程梁丹丹梁少姗徐峰曾彩虹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抗磷脂抗体
基于Oncomine数据库荟萃分析KIF2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13
2017年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全球引起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处于中晚期,预后较差。本研究拟探讨驱动蛋白超家族23(kinesin family member 23,KIF23)在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Oncomine数据库中关于KIF23的信息,并对目前数据库中资料进行二次分析,对其在NSCLC中的作用进行荟萃分析。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进行患者生存周期分析。结果 Oncomine数据库中共收集了447项不同类型的研究结果,其中关于KIF23表达有统计学差异的研究结果有67个,KIF23表达增高的研究有64项、表达降低的研究有3项。共有16项研究涉及KIF23在NSCLC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共包括1,189个样本,与对照组相比,KIF23在NSCLC细胞癌中高表达(P<0.05)。不仅如此,KIF23表达量与NSCLC总体生存率存在相关性,高表达KIF23的患者总体生存率较差,低表达KIF23的患者预后较好(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发现,KIF23表达水平对肺腺癌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而在鳞癌患者中,其表达水平对预后无显著影响。结论我们通过对Oncomine基因芯片数据库中肿瘤相关基因信息的深入挖掘,提出KIF23在NSLCL组织中高表达,且与NSCLC预后有关,可能为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叶亮叶亮张方吕镗烽刘红兵宋勇
关键词:肺肿瘤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缺血性卒中患者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与缺血性卒中患者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 glucose,TyG)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期间南京卒中登记系统中行睡眠呼吸监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将患者分为无/轻度OSA组(AHI≤15次/h)和中重度OSA组(AHI>15次/h)。根据血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计算TyG指数,并将患者按四分位数分组。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中重度OSA与TyG指数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TyG指数与AH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5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无/轻度OSA组66例,中重度OSA组89例;Q1组(TyG指数≤8.46)39例,Q2组(TyG指数8.47~8.78)39例,Q3组(TyG指数8.79~9.17)39例,Q4组(TyG指数>9.17)38例。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空腹血糖较高(优势比2.370,95%置信区间1.745~3.222;P<0.001)以及中重度OSA(优势比2.377,95%置信区间1.217~4.646;P=0.011)与TyG指数存在显著独立正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缺血性卒中患者AHI与TyG指数呈正相关(r=0.209,P=0.011)。结论OSA与缺血性卒中患者TyG指数独立相关。
李翔牟涛李益飞朱武生朱武生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甘油三酯类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胫骨端三种固定方式的近期疗效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胫骨端使用界面螺钉、界面螺钉+门型钉、界面螺钉+无结铆钉固定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骨科因ACL损伤而行重建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胫骨端的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51例,男40例,女11例;年龄(29.8±10.6)岁;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B组55例,男47例,女8例;年龄(28.6±6.9)岁;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门型钉固定。C组44例,男39例,女5例;年龄(28.6±8.1)岁;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无结铆钉固定。比较3组患者术后12、48周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后4周局部疼痛发生率及术后48周膝关节稳定性(前抽屉试验)等。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B组和C组患者术后12周IKDC评分[(74.27±3.32)、(76.48±3.83)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77.65±3.14)、(79.75±5.39)分]均显著高于A组患者[(69.73±6.04)、(71.63±3.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8周3组患者之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B组患者胫骨端局部疼痛发生率(9.1%,5/55)显著高于A组(0,0/51)、C组患者(2.3%,1/44),术后48周A组患者前抽屉试验结果(阴性36例,Ⅰ度14例,Ⅱ度1例)显著劣于B组(阴性50例,Ⅰ度5例)、C组患者(阴性40例,Ⅰ度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重建术中胫骨端使用3种固定方式均可以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界面螺钉+无结铆钉固定的韧带松弛率较界面螺钉固定低,早期膝关节功能评分更好,且较界面螺钉+门型钉固定更不易发生局部疼痛。
唐曌江辉孟嘉杨晓江袁涛李岩包倪荣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关节镜检查胫骨界面螺钉
线粒体DNA在创伤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20年
创伤是导致器官和组织损伤最直接的形式,也是世界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创伤伴随的缺血再灌注、酸中毒、低氧血症、外科手术、失血或大量输血等均可引起继发性组织损伤。创伤导致内源性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大量释放,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而导致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近期研究表明,线粒体DNA(mtDNA)等线粒体来源的DAMPs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mtDNA的释放不仅能够诱导免疫应答、加剧炎症反应,甚至导致组织及器官损伤。本文就mtDNA在创伤中的释放机制,发挥作用的信号通路,及其与创伤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进行综述。
李宣恒吴秀文任建安
关键词:线粒体DNA信号通路创伤炎症
Tim-1在免疫应答及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结构域(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Tim)-1是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结构域相关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与天然配体Tim-4协同表现出强烈的免疫共刺激作用。协同刺激分子主要存在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能与淋巴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结合,产生协同刺激信号进而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Tim-1能提供免疫细胞所需的活化第二信号,还能提供下调细胞免疫应答的负性第二信号,维持免疫细胞的抑制状态,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同时在肿瘤细胞中的过度表达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中有潜在临床价值。现就Tim-1介导的免疫应答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周鹏王汉东
关键词:免疫应答肿瘤微环境
生物样本泛知情同意的撤回权及相关问题探讨
2023年
泛知情同意的撤回权是指通过泛知情同意模式参加生物样本库的捐献者具有随时撤销其泛知情同意的权利,其在国内外都有相应的法律与道德基础。明确这一权利符合捐献者、生物样本库等多方的长远利益,既能更好地保护捐献者,也对生物样本库建设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捐献者可随时向生物样本库撤回泛知情同意,然而在涉及国家利益、干细胞治疗、样本去识别等特殊情况时,撤回权将受到一定限制。此外,我们提出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是泛知情同意撤回管理的优化策略,为有关机构进一步健全泛知情同意撤回制度和加强实践指导提供理论依据。
李旭王妍刘玉秀苏皖
关键词:生物样本撤回权医学伦理
小胶质细胞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3年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由脓毒症引起的弥漫性脑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以意识改变及认知障碍为特征。小胶质细胞作为脑内主要的免疫细胞,是影响SAE病程进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小胶质细胞表面受体可通过影响小胶质细胞激活而在SA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激活可通过加重神经炎症、损伤血脑屏障及突触功能参与SAE的发生发展等。本文主要围绕小胶质细胞表面受体及小胶质细胞激活在SA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SAE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马思奇殷晓宇沈锦春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细胞表面受体
后路腰方肌阻滞对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痛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后路腰方肌阻滞(QLB)对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子宫复旧痛及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12月因瘢痕子宫行二次剖宫产产妇73例,年龄22~40岁,体重50~90 kg,ASAⅠ或Ⅱ级,单胎足月妊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7)。观察组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后路QLB,对照组模仿观察组超声下寻找腰方肌但不给药。术后24 h和48 h随访并记录产妇子宫复旧痛评分(VAS疼痛评分)和镇痛泵按压次数,并完成术后恢复量表(QoR-40)问卷,以及记录术后初次母乳喂养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以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内及24~48 h最严重及最轻微子宫复旧痛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术后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术后恢复量表问卷得分明显升高,术后初次母乳喂养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腰方肌阻滞可降低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48 h内子宫复旧痛程度,缩短初次母乳喂养时间,减少术后阿片药物用量并促进产妇术后早期恢复。
鲁学文刘月江纪久雨翟盼盼段满林
关键词:剖宫产母乳喂养术后恢复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