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人民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作品数:17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简帛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丝绸之路
  • 4篇汉代
  • 2篇匈奴
  • 2篇秦汉
  • 1篇大月氏
  • 1篇帝国
  • 1篇行政
  • 1篇虚实
  • 1篇盐水
  • 1篇遗址
  • 1篇岳麓书院
  • 1篇月氏
  • 1篇战国
  • 1篇战国秦汉
  • 1篇赵充国
  • 1篇织品
  • 1篇职能分工
  • 1篇神女
  • 1篇石刻
  • 1篇史实

机构

  • 17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8篇王子今
  • 2篇张忠炜
  • 2篇马利清
  • 2篇陈晓露
  • 1篇刘瑞
  • 1篇陈伟

传媒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唐都学刊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故宫博物院院...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江汉考古
  • 1篇盐业史研究
  • 1篇边疆考古研究
  • 1篇湖南省博物馆...

年份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秦汉时代司法文书的虚与实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意在讨论诸如爰书、劾状、奏谳、议狱等与司法活动相关资料的价值问题。确切地说,是对作为"第一手资料"的出土简牍文献可能具有的局限性进行考察。虽然它们出土于距今约两千年前后的墓葬或遗址中,却也无法保证自身所记载的内容就完全可信。不论是起事的下僚,抑或是决断的上官,均可能在无意或有意中影响到文书记录的真实性。贪赃枉法之外,有时,为了追求破案,也为了累积功劳,会以刑讯等为手段来还原"真相",也会以文书"修辞"来记录"真相"。无可挑剔的程序正义,措辞谨严的文书言语,却可能与"真相"背道而驰——将司法问题剥离于社会情境,忽略法治可能具有的局限性,很容易被材料牵引而行。如何辨析并发掘司法文书的史料价值,如何驾驭史料而非被史料所驾驭,在地不爱宝的时代依然值得不懈追寻。
张忠炜
关键词:司法文书职能分工虚实
汉代“祠堂”的宗法权威与文化位势
2020年
汉代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历史性进步。两汉文化进程的重要特征,儒学教育的广泛普及,宗法秩序的初步稳定,道德建设的空前升格,都共同与一种社会文化存在有关,这就是宗族“祠堂”。汉代社会相当普及的宗族“祠堂”,其作用超越了以往日月山川诸神祀所,形成了社会文化经纬的要络,也成为先祖祭祀的场地、孝道宣传的课堂、亲情凝聚的中心。皇族“宗庙”是最高层次的“祠堂”,其宗法权威与政治强势结合,作用尤其显著。东汉“祠堂”建设“崇侈”的趋向,受到开明士人的批判。
王子今
关键词:汉代祠堂宗法宗庙
《论衡》的海洋论议与王充的海洋情结被引量:3
2019年
《论衡》作为汉代文化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名著,内容丰赡,视野宏阔,思辨精深,论说明朗。其中,涉及海洋的内容,以越人重视海洋开发的传统为基础,亦以战国秦汉时期海洋探索及早期海洋知识积累为文化背景,具有重要的价值;涉及海洋气象知识、海洋水文知识、海洋生物知识的论说,亦开启了我们认识汉代海洋学的视窗。而作者王充因出生与长久居留地方的滨海环境生成的海洋情结以及体现出的开放、进取和重实学的海洋意识,也值得予以总结和说明。考察汉代的海洋文化,不能忽略《论衡》这部著作,也不能忽略王充这位思想家。
王子今
关键词:《论衡》海洋情结海洋意识海洋文化
汉代的初郡制度被引量:3
2017年
据文献记载,可以重新确定汉初郡的范围,认为其中不应包括南海郡。随着郡、县等职官的设置,初郡形式上就与汉郡相近。而初郡"以其故俗治"的政策,西汉基本未变,前后承继有着长久的政策连贯性。但进入东汉后,该政策不断遭到破坏。在原初郡内"可比汉人,增其租赋"及地方官对故俗的主动改造,成为东汉华南郡国叛乱不断的重要原因。而随着东汉时对"以其故俗治"和"毋赋税"等政策的破坏,初郡制度逐渐消失。
刘瑞
关键词:汉代
说“海枣”:有关丝绸之路的传说和史实被引量:2
2020年
在关于中土与外域文化交流的文献记录中可见"海枣"。相关信息具有神秘色彩,以往有人以为探求其实,如"系风""捕影"。"海枣"作为从一个特殊侧面表现中外文明交往的文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原人对于海外世界的认识,进行相关探索,有益于说明丝绸之路交通史中若干涉及早期开发与远方探索的情节。中国早期有关"海枣"的知识,可能与"番枣""椰枣""波斯枣"有关。对于"海枣"的考察,是交通史研究的主题,对于植物史、果品史、饮食史的研究,也有积极的意义。
王子今
关键词:汉代海枣丝绸之路
许阿瞿墓志补释被引量:1
2016年
许阿瞿墓志与儿童游乐主题画像的出土,应看作研究汉代未成年人生活及其社会地位的宝贵资料。这一文物遗存体现了'父之与母'乃至整个家族的期待,即'年甫五岁,去离世荣'的许阿瞿在地下世界依然保有如同生前一样的尊贵,享受如同生前一样的乐逸。墓志文字原有释读意见似可斟酌。细读拓片,可以看到'王五月,不晚甘'或'五月,不甘'句,或应释为'蔇于五月,不肥甘'。'投财'应为'役财'。标点亦可调整。
王子今
关键词:墓志
汉代河西市场的织品--出土汉简资料与遗址发掘收获相结合的丝绸之路考察被引量:6
2015年
汉武帝时代占有河西、列置四郡、打通西域道路之后,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意义更为显著。对于汉代丝路贸易实际情形的考察,限于资料的缺乏,推进颇有难度。结合出土汉简资料与遗址发掘收获了解河西地区民间市场的中原织品,可以增进对当时丝绸之路经济与文化功能的认识。士卒贳卖衣财物,是中原织品流向河西的特殊形式。出土汉简简文与汉代遗址发掘获得的实物资料可以证实相关现象。河西"市"的繁荣为织品贸易提供了便利。活跃的西域"贾胡"可能亦对这些商品继续向西转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河西毛织品的发现,也可以增进我们对丝绸之路贸易的认识。
王子今
关键词:丝绸之路织品汉简
墓葬出土律令文献的性质及其他被引量:5
2015年
出土文献的学术价值一直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肯定,这主要是因为其内容可大大弥补传世文献记载的缺憾。但是,学界很少考虑出土文献的性质:即以出土文献作为随葬品的用意所在。秦汉之际,今湖北江陵地区发掘的墓葬中,以律令为随葬品的现象不止一次地被发现。它们能否被称为"明器",从"名"与"实"的角度看,我们认为均可存疑。结合楚地的丧葬习俗及众多的考古发现,我们充分留意到随葬器物的空间布局,并尝试探寻"文化符号的器物的功能",重申并拓展冨谷至提出的假说,认为以律令文献为随葬品具有镇墓辟邪的作用。
张忠炜
关键词:明器
从伎乐供养人图像看希腊化对佛教美术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文章关注了早期佛教艺术中的世俗伎乐供养人("伎乐人")图像,认为其形象源自于印度现实生活中乐伎、舞女等社会地位较为低下的供养者,后受到希腊化艺术影响,表现为载歌载舞的伎乐人队列。由此,作者推断,中亚、西域等地流行的行像等佛教仪式,其形成可能受到了希腊宗教举行节日庆典习俗的影响,这与佛教逐渐通俗化的过程相一致。
陈晓露
关键词:希腊化犍陀罗
《岳麓书院藏秦简[伍]》残字试释被引量:3
2018年
根据文意和存留笔画,尝试对《岳麓书院藏秦简[伍]》中的一些残字进行辨识,以期进一步复原简册文本,疏通文义。先后讨论凡九字,即简57"頫"、简114"片"或"■(析)"、简174"诇"、简265"乏"(原释"之")、简267"吏"、简294"官"(原释"宫")、简300以及简165的"囚"(原均释"日")、简307"床"、简311"购"(原释"赎")。
陈伟
关键词:考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