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

作品数:39 被引量:88H指数:5
相关作者:张栋豪何桂林陈宏孙丹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浙江大学学报编辑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 6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4篇哲学宗教
  • 4篇社会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高校学报
  • 8篇高校
  • 5篇游记
  • 5篇启事
  • 5篇西游记
  • 5篇《西游记》
  • 4篇编辑部
  • 3篇学科
  • 3篇演义
  • 3篇社会主义
  • 3篇史学
  • 3篇体例
  • 3篇小说
  • 3篇封神
  • 3篇封神演义
  • 3篇《封神演义》
  • 3篇出版
  • 2篇道书
  • 2篇新闻
  • 2篇新闻出版

机构

  • 36篇南开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吉林大学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 5篇首都师范大学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5篇《思想战线》...
  • 5篇《文史哲》编...
  • 4篇厦门大学
  • 4篇《复旦学报》...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临沂大学

作者

  • 5篇孙丹
  • 4篇陈宏
  • 3篇张栋豪
  • 3篇何桂林
  • 3篇杨文博
  • 2篇姜胜利
  • 2篇白钢
  • 2篇张奇
  • 1篇梁凤来
  • 1篇黄磊
  • 1篇马挺
  • 1篇张晓翔
  • 1篇王金成
  • 1篇李海燕
  • 1篇谢玉娟
  • 1篇丛自立
  • 1篇冯大建
  • 1篇丛培芳
  • 1篇李丹
  • 1篇刘如林

传媒

  • 3篇明清小说研究
  • 3篇南开学报(哲...
  • 3篇文学与文化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天津科技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编辑之友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南开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198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明末译介的西方逻辑学看中西文化的交汇被引量:3
2017年
明末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秉承"学术传教"的宗旨传播基督教,翻译了大量西方的书籍,其中包括西方的逻辑学。这次传入之所以能够为部分国人所接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阳明心学"和实学为西学的传播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为了迎合中国的知识分子,传教士在逻辑学著作中把基督教教义思想和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相融合,用西方的知识体系解读儒家的哲学思想和基本观念,或者用儒家经典的一些术语来解释西方哲学的术语。传教士及其中国的合译者对中西文化的交流做了有益的尝试,而且西方的某些知识内容迎合了中国一些知识分子提倡实证、经世致用的需求。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次中西文化碰撞的影响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中西学术术语的互相解释是否恰当、对等也值得商榷。
张栋豪张胜前
关键词:明末传教士中西文化
“西域”与“西洋”——从哈密西关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的地理意识
2015年
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叙述占城国发生的故事时,用哈密西关取代了占城国的门户港口新州港,如此处理的原因,并非不了解占城国的地理风貌,恰恰相反,作者参考了众多载记占城国地理知识的书籍,很多细节也未遗漏,为了叙事需要,有所择取和改编。作者之所以在港口名称上做文章,实际上是看中了哈密西关在有明一代作为西域通往中原的门户或咽喉的重要性,且知名度远高于新洲港。藉此象征,罗懋登隐喻了明王朝对于整个西番世界的征服以及对"蛮夷"教化的"追忆"。这与罗懋登追思前朝"西戎即序",欲夸明代声教之远的主观心态有关,客观上也与他辨别不清西域与西洋界域的空间视野有关。把新洲港改作哈密西关,看似随意,实际上呈露出明代中晚期文人认知周边世界的眼界不足,以及固执于天朝中心观的保守心态。
陈宏
关于修改编排规范的联合启事
2007年
鉴于目前高校文科学报所实行的编排规范与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所通行的规范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实际情况,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鼓励制订新的规范的精神,2007年8月,《北京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等多家高校学报,在北京召开了'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就修改现行编排规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修改的原则达成一致意见。
关键词:社会科学人文编辑部高校学报
关于修改编排规范的联合启事
2007年
关键词:学科体例报刊编辑部高校学报
葛藤语与荆棘岭——小议全真教观念对《西游记》文本的影响
2019年
明盛于斯评《西游记》之《清风岭唐僧遇怪,木棉庵三藏谈诗》,认为其为后人伪笔,理由为文字不"关合性命真宗",而这与百回本《西游记》第六十四回的文本现实殊不一致。后者存有唐僧与拂云叟相论的"性命真宗"语。不过,这段宗教文字并非与叙事天然一体,似为某一改写者为了宣道目的"加塞"进去,且主体部分都是来自署名冯尊师所撰的《升堂文》,属于典型的全真教影响之留痕。而本回故事中的意象如"荆棘""葛藤""薜萝""萝蓏"等,与"加塞"的宗教文字特别是"葛藤谜语"一词,存在着依托和映射的关系,荆棘岭这一地名和相关景观的写作设定,亦立基于此。故结合盛于斯之言,可以推测他幼年所阅读的三藏谈诗,可能仅是叙述一个"草木之灵""雅会一宵"的韵事,及至世德堂以还之百回本《西游记》,则在此文本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全真化的有限改写环节。但这种改写受制于成熟的故事文本和人物形象塑造,对小说的文学性影响非常有限。
陈宏韦静怡
1株低温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从渤海油船泄漏区域的海底泥中筛选到1株能降解柴油的低温石油烃降解菌T7-2,初步鉴定为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研究表明,利用工业乙醇无机盐培养基培养液体种子是适宜的,其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15℃和7.8,工业乙醇最适加入量为0.5%,菌体浓度为10^8CFU/mL.接种人工海水烃降解培养基后,通过补加氮源(NH4)2SO4 2.64 g/L、磷源Na2HPO42.5 g/L和酵母粉0.015 g/L后,15℃振荡培养7 d,降解率可以达到73.2%.该菌降解烷烃的范围很广泛,C12-C36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
黄磊李丹孙丹谢玉娟马挺梁凤来刘如林
关键词:红球菌生物修复
不同尾矿含量盆栽小麦生长结实和重金属富集状况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尾矿含量对小麦生产结实及重金属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尾矿含量达到30%~45%时,小麦的营养生长(根、茎、叶)和生殖生长(穗长、盆组产量、单株产量、百粒重)都显著降低;小麦根系、茎杆和种子中Ni和Co的含量都随土壤中Ni和Co含量增大而增大,而Cu的富集有选择性,当尾矿Cu含量达到30%以后小麦器官中Cu的含量不再增加;无论是Ni和Co还是Cu含量,总的分布趋势是小麦根部累积量最大,其次是茎叶部,种子中含量最少。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土壤中尾矿含量达到30%~45%后,小麦种子中Ni、Co、Cu含量就严重超过食用标准,因此,受尾矿污染的农地不应采用农作复垦。
孙丹丛培芳丛自立
关键词:小麦尾矿重金属营养生长生殖生长
明遗民与清初明史学被引量:10
2003年
明遗民在民族思想和忠义思想激励下 ,不仕清朝 ,为了保留故国之史 ,他们积极研治明史 ,主要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私家撰修 ,一是襄助官修。前者重在探讨明亡原因 ,对明季史进行了深刻反思 ,后者从提供史料、审核史稿、提出建议、亲自与修等几个方面 ,帮助官方撰修《明史》 ,使之体例完善 。
姜胜利
关键词:明遗民
松材线虫鉴定方法的研究与比较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形态学观察,同工酶分析,ITS-RFLP以及RAPD分析等方法分别对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40个线虫群体进行鉴定,并对四种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形态学观察可以初步区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通过谷草转氨酶的同工酶分析,可以准确地区分上述两种线虫;基于分子生物学的ITS-RFLP分析除了可以准确地鉴定两种线虫外,还可以对拟松材线虫的地域特征作出判断,划分为亚洲型和欧洲型;而RAPD分析不仅能准确地鉴定两种线虫,还可以描述各种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种内以及种间的遗传进化关系.
张奇孙丹张楚菁李海燕马洪周熊惠龙王金成马以贵杨文博白钢
关键词:松材线虫同工酶分析RAPD分析
中国逻辑思想研究方法之反思——从胡适的逻辑方法看被引量:4
2013年
胡适在研究中国逻辑思想时提出了训诂考证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借鉴西史"的方法、实验主义方法等,对近代中国逻辑思想(包括因明)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方法论对于后人研究中国逻辑思想影响深远。胡适的方法论对于中国逻辑史的积极作用表现在:胡适逻辑体系范式的提出,打破了梁启超以来中西逻辑简单比较的方法,用西方的逻辑体系来解析构造中国的逻辑思想体系,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胡适的治学方法对后来的学者研究中国逻辑史提供了工具和借鉴作用。但是,胡适的研究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他用西方哲学史的架构解析中国哲学史,必然会或多或少带有西方的痕迹;胡适提出治史原则以后并没有完全遵从这些规则。
张栋豪
关键词:方法论历史分析实验主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