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作品数:155 被引量:1,219H指数:20
相关作者:黄鑫淼刘标侯思倩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政法学院法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7篇政治法律
  • 8篇医药卫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25篇司法
  • 21篇刑事
  • 20篇法律
  • 18篇诉讼
  • 17篇犯罪
  • 12篇审判
  • 12篇网络
  • 9篇刑法
  • 7篇刑事诉讼
  • 7篇人工智能
  • 7篇民事
  • 6篇庭审
  • 6篇网络犯罪
  • 6篇纠纷
  • 6篇检察
  • 6篇法医
  • 5篇实证
  • 5篇辩护
  • 4篇刑法修正
  • 4篇刑法修正案

机构

  • 151篇中国政法大学
  • 2篇公安部物证鉴...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山东政法学院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洛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辽宁科技大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湘潭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教育部
  • 1篇魁北克大学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悉尼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新南威尔士大...

作者

  • 11篇于志刚
  • 4篇王旭
  • 4篇张婷婷
  • 3篇邱成梁
  • 2篇梁鲁宁
  • 2篇刘鸿霞
  • 2篇王进喜
  • 2篇朱勇
  • 2篇杨天潼
  • 2篇刘建伟
  • 2篇樊崇义
  • 2篇张晓明
  • 2篇柳经纬
  • 2篇陈光中
  • 2篇卞建林
  • 2篇卫跃宁
  • 2篇田源
  • 2篇连园园
  • 1篇李怀胜
  • 1篇王守安

传媒

  • 9篇法大研究生
  • 6篇证据科学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法学论坛
  • 4篇中国法医学杂...
  • 3篇人民检察
  • 3篇政法学刊
  • 3篇北方法学
  • 2篇行政与法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刑事法杂...
  • 2篇学术交流
  • 2篇中州学刊
  • 2篇法学评论
  • 2篇政法论坛
  • 2篇法学家
  • 2篇中国司法鉴定
  • 2篇理论探索
  • 2篇法律适用
  • 2篇法律科学(西...

年份

  • 2篇2024
  • 12篇2023
  • 13篇2022
  • 11篇2021
  • 6篇2020
  • 25篇2019
  • 24篇2018
  • 26篇2017
  • 20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污染修复责任的溯及力及其限制
2023年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有关国家和地区土壤污染修复责任的相关规定通常溯及既往,以解决法律事实早于法律施行之日的责任承担问题。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在该问题上的规定不是十分明确,导致实践中法律适用不一致、同案不同判的情况时常出现。从解释论的角度综合分析现有法律规范,土壤污染修复责任确实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且构成真正溯及既往。但基于比例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溯及既往的适用范围应予严格限制,具体可从溯及时间、违法前提、排污行为、污染范围四方面对溯及适用的相关规则予以明确、细化。
韩梅
关键词:比例原则信赖保护原则
庭审实质化的检察应对
2018年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核心是加强庭审实质化,这一改革举措无疑给检察机关的公诉办案理念、证据审查模式以及出庭公诉方式带来深刻影响,尤其对公诉人的证据审查能力和出庭公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以口供为中心的证据审查模式和"形式化"的举证、质证方式已无法满足庭审实质化对公诉能力的要求。因此,以树立审判为中心的诉讼理念为主体,以提高证据审查能力和出庭公诉能力为"两翼",提高公诉实战技能,将成为检察机关应对庭审实质化的必然选择。
哈腾
关键词:交叉询问程序性辩护
案例引证制度的源流——一个制度史的考察被引量:2
2016年
当前我国对判例法的研究,往往聚焦于判例制度与判例汇编。然而,制度发展史的考察表明,案例引证制度同样是形成判例法的重要制度,其重要性甚至远超于判例本身。从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诺曼王朝时期的英国统治者通过引证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习惯,基本确立了案例引证制度的雏形;美国则是受"律师职业化"以及法学期刊引证规范的影响,才形成了本土化的案例引证传统;德国仅以职业惯例的方式形成了案例引证传统,而未在制度层面加以确认。反观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恰是由于指导性案例缺少制度化、规范化的引证方式,才导致指导性案例适用率低的现象出现。因此,案例引证制度的构建与发展,将成为案例指导制度后续发展的一大趋势。
张婷婷
关键词:普通法法系案例指导制度
程序性辩护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展开被引量:3
2020年
程序性辩护与实体性辩护同属于刑事辩护的下位概念。程序性辩护是指根据案件程序事实和程序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向办案机关提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程序性请求,或者对办案机关的程序违法行为提出异议,要求办案机关予以采纳或者纠正、制裁,以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定罪量刑以外的其他合法权益的辩护活动。程序性辩护在实践中表现为请求型、要求型、抗辩型、救济型四种类型,并且在不同诉讼阶段与实体性辩护呈现为不同的关系,其核心是掌握好程序性辩护的"度"。
顾永忠娄秋琴
关键词:刑事辩护程序性辩护程序违法
大数据证据适用的三重困境及出路被引量:11
2022年
大数据证据是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汇总、提炼、形成结论并在审判中使用的证据。大数据证据不同于“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的证据”,后者并未对传统证据规则形成明显挑战,而前者将导致大数据证据与传统证据规则产生明显冲突,进而引发大数据证据在法庭适用中的三重困境。第一重困境是大数据证据种类与法定证据种类的不适应,这一困境应通过不同阶段的“三步走”策略逐渐解决。第一阶段,应将大数据证据作为一种鉴定意见;第二阶段,应将大数据证据作为独立的证据种类;第三阶段,应放弃将证据种类作为证据门槛的做法。第二重困境是因可靠性质疑而导致的相关性困境,这一困境产生的原因是大数据的黑箱化运行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复杂性。对此,最为简单直接的办法便是公开算法的历史准确率。其中,算法历史准确率公布的主体应是算法开发者(或改进者),因为开发大数据算法的一个组成部分便是计算(改进)正在进行的算法的准确性。同时,为了保障算法开发者(或改进者)公布的历史准确率具有可信度,还应由政府部门牵头,依托具有相应专业人才、技术支撑和监管能力的行业自律组织负责算法的监管。除此之外,必要时还应寻求鉴定人、专家辅助人进行解释,使一般人能够理解基于“数据经验”产生的关联,从而进一步对大数据证据的可靠性进行判断。第三重困境是因对隐私权的侵犯和“证据偏在”的影响而导致的可采性困境,该困境应通过构建“原则+制度+技术”的融合规制路径来加以解决。从原则角度出发,大数据证据的应用原则包括数据有限使用原则、数据主体“弱同意”原则和数据甄别原则;从制度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应构建大数据技术风险评估系统,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进行风险等级评定;另一方面,应引入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审查
郑飞马国洋
关键词:大数据
我国公文书证明力推定规则的审视和构建被引量:1
2022年
《民诉法解释》第114条首次在规范层面规定了公文书的实质证明力推定规则。无论从比较法经验、民诉法基础理论还是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不加区分地统一规定公文书的实质证明力的做法难以成立。鉴于公文书的形式证明力推定规则是实质证明力推定规则的前提,并且只有在处分性公文书中才会呈现形式真实和实质真实合一的现象,因此,可通过当然解释、限缩解释、体系解释等方法对《民诉法解释》第114条及相关公文书效力规范进行解释论层面的作业,并对事故认定书、裁判文书、法庭笔录等特殊类型公文书的证明力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法官的自由心证为基本原则,以特定情况下的指示性标准为例外,可构建出我国公文书证明力推定规则的分层框架。
陈嘉帝
关键词:自由心证
羞耻感对男性暴力犯自我攻击的影响:自尊和愤怒内部表达 的中介作用
2023年
为探索暴力犯的羞耻感与自我攻击的关系及自尊和愤怒内部表达的中介作用,采用羞耻感量表、自尊量表、愤怒内部表达和自我攻击分量表对533名成年男性暴力犯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羞耻感、自尊、愤怒内部表达和自我攻击之间相关均显著;(2)羞耻感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攻击,自尊和愤怒内部表达在其中起并列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17.91%和34.33%。本研究揭示了羞耻感是导致暴力犯自我攻击的重要因素,且通过降低自尊和增加愤怒内部表达产生影响。
刘宁杨波
关键词:羞耻感自尊暴力犯
论中国古代的“六事法体系”被引量:21
2019年
中国古代采取"官法同构"的制度建构基本模式,根据国家事务管理需要,设置官制;根据官吏治理需要,建立法制,进而实现"治官"与"治民"的双重目标。从汉唐至明清,官制经历了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六部"体制的演进,法制则经历了"六事法体系"的萌芽、建立、成熟、完善等发展阶段。至明清之时,与中央六部官制相对应,以吏事法、户事法、礼事法、兵事法、刑事法、工事法为主体的"六事法体系"成熟、完善。通过对于"户事法"的透视,可以看到,"六事法体系"对于国家事务与社会关系形成广泛覆盖,基本实现了对于文武百官、社会万民的全面调整。这一法律体系,符合古代国情,满足古代治国理政需要,并在维护国家统一、构建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法律体系,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社会管理方式的鲜明特色,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与法律智慧。
朱勇
国际刑法中的帮助犯:实践与理论疑问被引量:5
2018年
帮助犯是国际刑法中追究个人刑事责任的重要且复杂的形式。现代国际刑事司法基于习惯法和条约界定帮助犯所得出不同的结论,是严格程度不一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之间组合的产物。无论是联合国特设刑事法庭基于习惯法的界定,还是国际刑事法院基于条约的解释,都对帮助犯理论留下了有待澄清的空间,也为帮助犯与其他责任模式之间的区分以及功能互补提出了挑战。后特设法庭时代,帮助犯理论的适用存在其他挑战,主要问题一是侵略罪的帮助犯是否受限于身份犯理论,二是在互联网作为实现国际法上犯罪手段的背景之下,帮助犯理论是否应该作出与网络去中心化特征相符的调适。
冷新宇
关键词:帮助犯侵略罪
中国犯罪记录制度的构建与司法资源的体系化整合——以最高人民检察院“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为视角的展开被引量:5
2016年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经历了从区域试点向全国推广、从重点领域查询向所有社会领域查询转化的历程,成为当前行贿犯罪预防、构建市场诚信机制的重要举措。从长远来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可以扩张为所有犯罪记录的查询,同时转换当前查询制度的目标定位、价值定位,在当前行贿档案查询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全国的犯罪记录登记查询制度。因此,整合司法资源,聚合所有司法机关的全部信息数据,总结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的经验得失,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的"独唱"升级为行贿犯罪档案、裁判书网络公开、未成年人前科消灭等一系列司法改革模式的集体"合唱",建立国家层面的"犯罪记录信息数据库"和犯罪记录查询制度,可以整体提升司法改革的效率与效益。
于志刚
关键词:犯罪记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前科消灭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