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 作品数:72 被引量:415H指数:12
- 相关作者:刘佳文张向东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当下中国刑事立法活性化的问题、根源与理性回归被引量:19
- 2020年
- 当下中国刑事立法活性化的实质动因在于,功能主义刑法观在刑事立法实践中基本被确立下来。从秩序维护角度考察,在刑事立法实践中坚持功能主义刑法观无可厚非,但是,立法者过度拔高刑法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工具性价值,致使功能主义刑法观异化为工具主义刑法观,从而造成社会治理的泛刑化,而且立法者放大了“秩序”与“自由”之间的紧张对立关系。规范引导刑法目的理性观作为“秩序”与“自由”的现实统一,其核心要义在于形成国民的规范认同。在刑事立法实践中,“以事实为根据,以宪法为准绳”把握国民的基本价值观念,能够确保国民规范认同的形成,将规范引导刑法目的理性观落实到刑事立法中。这样一来,刑事立法在顺应社会变化发展而保持活性化的同时,也能够避免由于功能主义刑法观被异化而造成社会治理的泛刑化。
- 吴亚可
- 关键词:秩序
- 论我国环境犯罪刑事惩处机制之完善被引量:3
- 2008年
- 一、我国环境犯罪刑事惩处机制低效运作之现状在我国,对于环境违法行为的制裁方式,包括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和刑事惩处三种方式,三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的制裁体系。其中,对于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即环境犯罪的刑事惩处,在这一制裁体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一方面。
- 冯卫国
- 关键词:环境犯罪环境刑法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犯刑事追诉
- 行为解构与危险溯源:“网络暴力”的刑事治理被引量:6
- 2023年
- 网络暴力刑事治理的难点在于,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因果流程的判断标准并不明晰,且众多参与主体责任划分界限并未统一。解决路径为:采行为主义立场,将刑事治理对象由整体网暴现象转向网暴引发行为,结合行为事实本质与规范评价厘清网暴结果引发的行为范畴。在不法层面,以法益侵害为中心,围绕人身法益与网络空间秩序法益的双层性,探寻抽象危险证立下积量入罪的可行路径。在有责性层面,区分罪责与预防必要性,采取行为基准下考量行为人危险的实质判断模式。整体援引比例原则,贯通行为应罚性与危险需罚性,融入适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三项子原则,以刑事治理为手段,实现法益保护目的与言论自由保障效果的平衡。
- 付玉明刘昕帅
- 关键词:抽象危险犯比例原则
- 新安全格局下平安中国建设的理念重塑与路径优化被引量:3
- 2022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安中国建设成效显著,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新安全格局的提出对平安中国建设的目标与任务有了更新、更高要求。新时代平安中国建设应当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树立“大平安”理念,坚持科学治理、依法治理和智慧治理。当前平安中国建设的重点工作应考虑以下内容:提升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利益诉求表达通道,强化网络空间治理,推行网格化管理,建设熟人社区,加强特殊人群服务与管理。
- 冯卫国
- 关键词:公共安全社会治理
- 审判中心下刑事庭审证据调查方式的优化被引量:8
- 2019年
- 我国刑事庭审进程的法庭操作规程中存在实物证据的验真规则缺失,以法官职权为主导的调查色彩过于浓重,人证调查方式的现有规范过于粗疏,书面卷宗材料充斥庭审之现实尚未改观等缺憾.我国庭审证据调查方式的优化,一方面,应当在庭审证据调查的制度本体层面,建立一套规范完整的以交叉询问为主,职权询问和对质询问为必要补充的人证调查方式体系,同时将实物证据的庭审调查纳入到此种人证调查的方式体系之中,逐步确立与对抗式庭审模式相近似的以人证调查为核心的法庭调查模式;另一方面,应当以一种整体性思维,就与庭审证据调查相关的法官庭外调查核实作以配套性限定,最大限度地促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以及庭审实质化改革目标的实现.
- 步洋洋
- 关键词:审判中心
- 司法权威视野下的扰乱法庭秩序罪司法走向及未来展望
- 2019年
- 法庭是最需要维护法律秩序的地方,对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进行刑法规制有利于维护司法权威。英美藐视法庭罪的出现源于公众对司法信心不足,亟待树立司法权威。在适用藐视法庭罪时,应警惕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奉行司法克减原则。当前英美国家的司法权威已经深入人心,藐视法庭罪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我国《刑法修正案(九)》修改扰乱法庭秩序罪也是为了加强司法权威,虽然罪状规范对象扩展了庭内行为,但并未延伸到庭外行为。适用扰乱法庭秩序罪时,应当严格贯彻刑法谦抑性,防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当前需要依赖扰乱法庭秩序罪规范扰乱法庭秩序行为以保障司法权威,而待牢固树立司法权威、民众内心服从司法之时,就是适用扰乱法庭秩序罪的收缩之日。
- 贺红强
- 关键词:扰乱法庭秩序罪司法权威法庭秩序
- 在“手段”与“目的”之间:法条竞合立法规定的本土化考察——以法条竞合处断原则理论难题为切入点
- 2017年
- 持续三十几年的法条竞合处断原则理论纷争,暗示着囿于教义学论阈研究该问题一开始就走不通。因为该纷争产生的根源在于:“犯罪定性+定量”立法模式与“同质行为分立设罪”立法模式的结合,造成特别法条的立法目的不明确,即设立特别法条是要怎样处罚具备特定要素的行为,不得而知。这给予解释者基于不同的立论前提进行说理的机会,但是他们却因对话平台错位而难以达成共识。考虑到“犯罪定性+定量”立法模式是中国刑法的基本立法模式,以及立法的资源有限性和高成本性,用类型化思维指导下的“行为统罪”立法技术取代“同质行为分立设罪”立法技术建构刑法规范,可以减少竞合规定,明确对具备特定要素的行为怎样处罚,达致立法目的的明确性,消除竞合处断纷争。
- 吴亚可
- 关键词:明确性类型化
- 回顾、问题与展望: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发展四十年被引量:2
- 2020年
-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取得了巨大成绩,刑事法律援助体系从无到有不断健全、受益范围不断扩大、案件援助阶段不断提前。但由于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创制时间较短,受宏观上法律体系不健全、中观上案件质量不高、微观上案件增长速度过快与律师人才数量短缺等因素制约,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应以国家责任理念为前提和基础,并发挥其指导政府责任实现之价值,通过研究制定"法律援助法"、提升法律援助相关规范的法律位阶、加快地方立法等途径,完善刑事法律援助的法律体系;对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程序等内容进行详尽规定,以严格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构建多元刑事辩护法律援助提供主体、加大刑事法律援助经费保障力度、整体调控刑事辩护律师资源不均问题等方式,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 刘仁琦
- 关键词:法律援助刑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制度
- “枫桥经验”视角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预防机制构建被引量:3
- 2022年
-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突发性强、被害人不特定等特征,使其防范工作面临困境。通过回归分析等手段,对近十年的相关案例进行系统剖析,发现家庭婚恋纠纷、邻里纠纷、经济纠纷、执法冲突、个人疾病等是此类犯罪主要犯罪诱因。鉴于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大多数是由社会矛盾纠纷引发,借鉴新时代预防性法律制度典范的“枫桥经验”,对于此类犯罪预防机制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 贾敏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益新论及对司法适用的影响——结合货币银行学对《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审读被引量:11
- 2021年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保护法益除了通说的金融管理秩序,还应包括公众的财产权。从存款行为面临的风险与《商业银行法》的相关条文看,将公众的财产权作为保护法益符合货币银行学的一般原理,并且与《刑法修正案(十一)》更加契合。同时,金融管理秩序应当具体化为商业银行的货币专营权。央行通过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履行宏观调控职能,保护商业银行的货币专营权实质上是对央行宏观调控能力的维护。在《刑法修正案(十一)》生效后,为了更为周延地保护法益,本罪的司法适用应以"特定交往关系"为原则,注重个案实质判断;以抽象危险作为入罪标准,将实际损害与被害人数等作为量刑要素;对将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人,考虑以缓刑替代免予刑事处罚;对无限额罚金刑的运用,应重在消除犯罪人的再犯能力。
- 赵姗姗
- 关键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保护法益货币政策工具金融管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