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1,342 被引量:2,463H指数:18
相关作者:李松林李基礼高峰李怀涛祝志男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39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4篇政治法律
  • 358篇文化科学
  • 290篇哲学宗教
  • 174篇经济管理
  • 49篇社会学
  • 29篇历史地理
  • 8篇文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医药卫生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艺术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军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21篇主义
  • 155篇政治
  • 147篇教育
  • 109篇文化
  • 104篇思想政治
  • 91篇社会主义
  • 88篇马克思主义
  • 85篇共产党
  • 81篇社会
  • 80篇国共
  • 79篇中国共产党
  • 64篇治教
  • 61篇政治教育
  • 61篇思想政治教育
  • 59篇高校
  • 53篇逻辑
  • 46篇哲学
  • 43篇大学生
  • 43篇价值观
  • 40篇道德

机构

  • 1,264篇首都师范大学
  • 12篇北京大学
  • 1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2篇中国人民大学
  • 9篇山东政法学院
  • 8篇河北北方学院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7篇山东师范大学
  • 6篇兰州交通大学
  • 5篇淮北师范大学
  • 4篇国家教育行政...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4篇江西师范大学
  • 4篇中共浙江省委...
  • 4篇燕山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北京工商大学

作者

  • 28篇李松林
  • 22篇王洪波
  • 15篇石国亮
  • 15篇张鸿燕
  • 14篇陈新夏
  • 11篇祝志男
  • 11篇黄延敏
  • 11篇赵亮
  • 8篇田国秀
  • 7篇李雅儒
  • 6篇刘春晓
  • 6篇陶悦
  • 6篇李辉山
  • 5篇刘文丽
  • 5篇熊晞
  • 5篇崔松鹤
  • 5篇李基礼
  • 4篇史桂芳
  • 4篇解本远
  • 4篇王学荣

传媒

  • 58篇思想理论教育...
  • 43篇首都师范大学...
  • 2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9篇思想教育研究
  • 19篇北京教育(德...
  • 14篇马克思主义与...
  • 14篇前线
  • 13篇人民论坛
  • 13篇中国青年社会...
  • 12篇教育艺术
  • 12篇马克思主义理...
  • 11篇新视野
  • 11篇哲学研究
  • 11篇山西青年职业...
  • 10篇中学政治教学...
  • 9篇理论导刊
  • 9篇世界哲学
  • 9篇中共济南市委...
  • 8篇佳木斯大学社...
  • 8篇人民论坛(中...

年份

  • 4篇2024
  • 155篇2023
  • 152篇2022
  • 135篇2021
  • 127篇2020
  • 122篇2019
  • 143篇2018
  • 111篇2017
  • 105篇2016
  • 40篇2015
  • 23篇2014
  • 21篇2013
  • 22篇2012
  • 8篇2011
  • 17篇2010
  • 16篇2009
  • 22篇2008
  • 16篇2007
  • 15篇2006
  • 3篇2005
1,3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信仰发生的基础与生命皈依
2018年
价值多元和选择多变的境遇中,信仰建设的前提是让信仰者接受信仰物,而接受的基础是信仰物对于信仰者而言具有确定性,以及信仰者由此而生发的存在感。当然,信仰的诉求更在于超验性的终极关怀,在对理想彼岸的追求中信仰者需要体验到自由感,并加以自觉践行,才能形成真正的信仰。信仰的个体功效在于通过自我建构而指向外在世界,实现神圣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呼应,获得圆满的自我存在。
李宏伟严国红
关键词:信仰存在感超验性自由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分析哲学批判——莫里斯·康福斯《保卫哲学——反对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再审视
2022年
作为早期分析哲学的主要流派,时兴于英美哲学界的逻辑实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存在着直接的冲突。为了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揭示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实质,英国马克思主义者莫里斯·康福斯于1950年出版了《保卫哲学——反对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这一论战性著作。全书以哲学批判与政治批判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揭示并批判了逻辑实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尖锐对立。虽然康福斯在总体上对逻辑实证主义持一种强烈的否定态度,但在其相关批判论述中亦潜藏着沟通逻辑实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共论域。此外,受特定时代背景因素的影响,康福斯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政治批判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理论局限性。
黄洋
关键词:逻辑实证主义分析哲学
用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被引量:10
2021年
习近平号召新时代青年人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青年人“提气”需要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始,用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教导新时代青年人立德、立志、勤学,引领青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涵养青年人的理想观、爱国观、义利观、奋斗观、忠诚观等价值观,帮助新时代青年人长志气、提骨气、增底气。
韩文乾
关键词:家风家训价值观爱国观
深化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认识被引量:26
2022年
"共同富裕"不仅内蕴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而且也蕴含着"精神贫乏、精神颓废也不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之际提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论断,是高度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的一种新概括。它表明,我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所实现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既包括人们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也包括人们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王淑芹
关键词:共同富裕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的学理基础被引量:2
2022年
自我革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重要命题。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品格的体现,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高度自觉性、勇气和底气,来自对自我革命理论逻辑的尊重和主动把握。自我革命具有哲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等方面深厚的理论基础。
王淑芹黄恩浩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学理基础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调查研究的历史探索与现实启示
2023年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推动我们党百年来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可靠保障。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将调查研究与土地改革、整顿党风、军事战争与国家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明确走群众路线的调研立场、强化调查研究的自觉性、增强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实现调查研究的精确化,从而开辟了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通途。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充分汲取西柏坡时期开展调查研究的宝贵经验,以践行群众路线为出发点、以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为着力点、以聚焦突出矛盾和问题为突破点、以注重调查研究实效为落脚点,即做到为民、提能、求准、务实,为新时代继续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李风晓李宏伟
关键词: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
2015年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护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宏伟目标的精神支撑。
韩文乾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灵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性质社会秩序
文化自信自强视域下提升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路径探析
2023年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使命任务。文化自信自强与共产党员党性修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以德修身,以文化人,肩负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光荣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一贯注重挖掘文化自信自强所蕴含的“崇德”“求是”“笃信”“好学”等价值,以提升共产党员党性修养。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了源自中华文化的价值内容,使之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持续助力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理论修养、思想政治修养、文化知识与业务能力修养不断实现新发展。
柳一尘杨俊峰
关键词:党性修养中华文化
解读美国新品格教育之“新”被引量:2
2016年
新品格教育教学过程中广泛的参与性,使得品格教育形成了范围远超专业教学机构的、强大的教育合力。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逐渐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品格教育复兴运动。这场复兴运动中的品格教育被称之为"新品格教育"。"新品格教育"到底何"新"之有,因何而"新",如何成"新"?本文就此尝试性做出解读。
高峰
关键词:品格教育复兴运动价值教育教学机构学校道德教育
浅析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以《手稿》《穆勒笔记》《资本论》为基础被引量:1
2017年
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和《资本论》为基础,阐释马克思在这三本著作中对异化问题的不同表述,进而有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及其在整个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评价历史现象的正确方法。
于涵潇
关键词:异化理论《手稿》《资本论》
共1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