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 园林学院(合署)

作品数:564 被引量:1,591H指数:16
相关作者:谢承平周小青李洋洋李胜男温建平更多>>
相关机构:福州大学建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闽江学院旅游系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0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5篇建筑科学
  • 81篇艺术
  • 78篇农业科学
  • 49篇文化科学
  • 43篇经济管理
  • 20篇轻工技术与工...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生物学
  • 10篇天文地球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历史地理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01篇景观
  • 71篇园林
  • 51篇城市
  • 41篇公园
  • 34篇文化
  • 32篇乡村
  • 31篇风景园林
  • 25篇建筑
  • 24篇艺术
  • 23篇教学
  • 18篇植物
  • 17篇视觉
  • 17篇景观设计
  • 14篇旅游
  • 14篇教育
  • 14篇高校
  • 13篇森林公园
  • 12篇街区
  • 12篇课程
  • 11篇装饰

机构

  • 546篇福建农林大学
  • 11篇闽江学院
  • 8篇福州大学
  • 7篇福建师范大学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澳门城市大学
  • 2篇福建工程学院
  • 2篇华侨大学
  • 2篇黎明职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国家林业局
  • 2篇福建林业职业...
  • 2篇英属哥伦比亚...
  • 2篇克莱姆森大学
  • 2篇招商局生态环...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福建社会科学...

作者

  • 17篇郑郁善
  • 14篇兰思仁
  • 12篇荣俊冬
  • 10篇郑玮锋
  • 8篇吴文娟
  • 8篇陈凌艳
  • 8篇董建文
  • 8篇彭东辉
  • 7篇潘辉
  • 7篇吴沙沙
  • 7篇陈顺和
  • 7篇何天友
  • 6篇黄启堂
  • 6篇翟俊文
  • 5篇李房英
  • 5篇傅宝姬
  • 5篇丁铮
  • 4篇高雅玲
  • 4篇陈礼光
  • 4篇杨静

传媒

  • 21篇中外建筑
  • 2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9篇中国城市林业
  • 16篇装饰
  • 16篇中国园林
  • 12篇南方园艺
  • 10篇四川建筑
  • 10篇工业设计
  • 9篇现代装饰(理...
  • 7篇雕塑
  • 7篇山东林业科技
  • 7篇福建建设科技
  • 7篇建筑与文化
  • 7篇城市建筑
  • 6篇美术观察
  • 6篇福建农林大学...
  • 6篇亚热带农业研...
  • 6篇现代园艺
  • 6篇海峡科学
  • 6篇黑龙江生态工...

年份

  • 5篇2023
  • 47篇2022
  • 59篇2021
  • 58篇2020
  • 118篇2019
  • 52篇2018
  • 41篇2017
  • 37篇2016
  • 32篇2015
  • 32篇2014
  • 22篇2013
  • 5篇2012
  • 14篇2011
  • 12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5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论高校党员工作的实效性
2011年
从分析当前高校党员工作的实效性特点以及其中所存在的"缺实"表现入手,剖析其中的成因,并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结合高校党员工作自身的特点,积极探索提高高校党员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从而达到推动高校党员工作的科学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谢莉洁
关键词:创先争优实效性
植物叶功能性状间的权衡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9年
叶功能性状(Leaf Functional Trait)是植物功能性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采取的生存策略紧密相关,并能够表征植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在生态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叶功能性状相关研究成果的收集与整理,总结了植物叶功能性状的类型、生态学意义以及叶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同时分析了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靳莎闫淑君黄柳菁陈莹马雯雯王云霄王喆
从电影文本看印度电影如何建构公共领域--以《雨中的请求》为例
2019年
哈伯玛斯认为,大众媒体具有扮演公共领域角色的潜能,可很少有学者把电影和公共领域联系起来讨论。文章通过对电影《雨中的请求》的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电影文本的内容是决定其是否能建构公共领域的关键。电影文本能够在情感层面激发受众,且能够使受众通过对他者的想象来降低主观偏狭性,做出理性的判断,从而引发受众从私人领域转向公共领域。
古雅琳
关键词:公共领域印度电影
基于多源数据的福州市主城区街道绿化品质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更精确地对街道绿化品质进行评估,以福州市主城区三环快速路街道范围内为研究对象,获取百度街景数据及图像分析提取街道绿视率,结合空间网络分析软件Axwoman,以POI、公交站点、地铁站点等大数据作为数据支撑,综合分析福州市街道活力和街道绿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福州市研究区内街道绿视率的平均值为21.62%,仓山区的绿视率平均值最高,达到了21.93%,鼓楼区、晋安区、台江区依次递减;(2)福州市街道各维度指标结果整体呈中心聚集且向周边扩散的趋势,福州市核心城区鼓楼区、台江区的区位特征和功能性指标整体较好,仓山区最差.但连接性指标则相反,仓山区最好.通过街道多维度评价结果与街道绿视率叠加分析进一步挖掘街道潜力,为规划者在后期提升城市街道的绿化品质提供依据.
杨柳青艾婧文高仰驰陈凤飞刘艳芬余坤勇余坤勇
关键词:街道绿化多源数据
永春县岵山古镇传统村落空间生长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浪潮席卷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也成为全国各地关注的热点,但"重旅游开发、轻文化保护"的现象仍存在。为了更好地研究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有必要对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特征进行深入了解。岵山古镇作为闽南传统聚落的重要支脉,其发展与演变是闽南传统村落发展的缩影。本文通过研究岵山镇区四个传统村落的选址要求、空间布局与空间构成,总结岵山古镇传统村落发展的特点。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通过对其的调查研究,对传统村落的发展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陈燕惠郑玮锋刘兴诏
关键词:传统村落
卓婧作品
2021年
卓婧
2005—2020年福州市绿色空间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2022年
【目的/意义】福州市城市发展迅速,绿色空间因此受到破坏,城市问题层出不穷。研究福州市绿色空间景观格局如何演变及演变原因,有利于缓解福州市城市问题,维系福州市城市生态环境健康。【方法/过程】以福州市绿色空间为研究对象,借助GIS软件对福州市2005、2010、2015、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图像进行类型转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Fragstats软件进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最后用SPSS进行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1)2005—2020年福州市快速发展,使得绿色空间面积大量减少,其中耕地减少的速度最快、面积最多,减少的面积为95.38 km^(2)。(2)作为福州市优势景观的森林空间在15年内减少了71.94 km^(2)。减少的绿色空间大部分转化成为建设用地,使得建设用地增加了227.87 km^(2),增加的速度由急变缓又变急,如若继续无节制地增加建设用地将影响城市生物物种多样性。(3)福州的人均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及GDP等人为因素是其景观格局演变的关键驱动因素。(4)未来可通过优化中小型景观斑块生境,加强建设城市生态廊道等方式,优化福州市绿色空间格局。
王升红黄宇斌陈舒玲阙元燕林仕宇陆东芳
关键词:土地利用景观指数
海绵城市视角下的泉州峰尾古镇雨洪空间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文章以泉州市峰尾古镇的雨洪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传统城镇空间营造中的"海绵城市"思维,并从古镇的风水格局、排洪系统、建筑排水、排水构造等方面分析古镇空间营造中体现的"海绵智慧",最后从峰尾古镇雨洪空间营造的思路中提出对当代城镇的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些建议。
蒋龙波
基于COSMIN方法的环境恢复性量表测量性能系统评价
2022年
遵循“基于共识的健康测量工具选择标准”(COSMIN),对14个基于注意力恢复理论中恢复性四因素发展的自评式环境恢复性量表的测量性能进行系统评价,形成推荐等级并讨论基于研究情境的量表决策路径。14个量表在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稳定性和跨文化效度方面整体表现一般,并普遍缺乏内容效度研究。在不考虑间接风险的条件下,仅RCS达到直接推荐等级,PRCS-C与PRS-23(CH)未达到推荐等级,其余11个量表归为暂时推荐等级,总体质量欠佳,亟须加强内容效度研究、规范研究方法、深化理论模型。
刘畅李树华
关键词:风景园林
匠心独运——析闽台传统民居空间衍化与营造技艺之传承被引量:2
2016年
闽南是台湾移民的原乡,历史上,闽南与台湾之间族群的迁徙带来了各种文化的传播与融合。其中,民居建筑风格的概念和思想也从随之出现内陆文化影响台湾文化的印记。台湾建筑的前形来自移民入台伊始引入的原乡建筑,其设计思想、空间布局、匠师的谱系、营造过程、技艺特点在承续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又兼具台湾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性。经由基型与衍化进行观察,本文认为,由明末到清代的这段期间,闽南传统式建筑融入台湾建筑,其内容则包括前形引入、衍化过程以及成熟阶段等方面。
陈顺和
关键词:传统民居衍化台湾文化传承闽台
共5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