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

作品数:21 被引量:45H指数:3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科研院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 5篇哲学宗教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主义
  • 6篇社会主义
  • 5篇马克思主义
  • 4篇中国特色社会...
  • 4篇特色社会主义
  • 3篇唯物
  • 2篇党内
  • 2篇邓小平
  • 2篇新民主主义
  • 2篇政治
  • 2篇政治文化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人民
  • 2篇三重维度
  • 2篇周年
  • 2篇唯物主义
  • 2篇维度
  • 2篇历史唯物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中...
  • 2篇毛泽东

机构

  • 2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南宁学院

作者

  • 1篇勇素华
  • 1篇刘林元
  • 1篇肖雷波
  • 1篇韦敏
  • 1篇殷荷芳
  • 1篇龚培河
  • 1篇李志强
  • 1篇吴文娟
  • 1篇张华荣
  • 1篇张娜
  • 1篇徐萍萍

传媒

  • 3篇理论探讨
  • 3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自然辩证法研...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盐城工学院学...
  • 1篇皖西学院学报
  • 1篇阅江学刊
  • 1篇党政研究
  • 1篇生态经济评论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传播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信息化路径探析被引量:1
2017年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择。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更引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信息化短板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微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和优势,提出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路径,强调要融合新兴媒体,用好大数据技术,通过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就业指导工作格局。本文认为,要进一步强化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基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反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
殷荷芳蒋明敏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信息化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唯物史观探赜被引量:2
2019年
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视域来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历时性的出场逻辑。从理论上看,随着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呈现出"真善美"的时代意蕴:"真"表现为探求发展的"合规律性","善"呈现为追求发展的"合道义性","美"表征为提升发展的"合审美性"。从实践上看,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诉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立场的统一性、保持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的贯通性、着眼人民建设者与享受者的一致性、兼顾"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共振性,从而以初心坚守党的奋斗目标,为美好生活创设高质供给,以自我建构释放持久动能,与世界人民共建美好生活。
许双双周显信
关键词:真善美唯物史观
论社会性别与地球工程被引量:3
2016年
近年来兴起的地球工程研究呈现了一种去情境化的技术科学特征。从福克纳论述的社会性别与工程的关系观点来看,地球工程的这种技术科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一种强调主动性/支配性、客观性和技术性的男性气质,这使得它并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包括社会性别在内的各种差异化影响问题。将社会性别等价值理性纳入地球工程的意义是:实现"具体他者"观念下的非压迫性正义;通过有效干预各种结构性不公正以实现共赢目标;促进地球工程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融合。
肖雷波吴文娟韦敏
关键词:社会性别福克纳正义
马克思考察历史进步的逻辑路向与中国道路自信被引量:2
2021年
马克思通过两个逻辑路向考察历史进步性,即以生产力为逻辑起点的“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路向和以阶级斗争为逻辑起点(限于阶级社会)的“社会改造—自然改造”路向。历史进步总趋势就是通过两个逻辑路向不断趋近于重合(即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方式表现出来。马克思通过共产主义理想性、现实性与过程性等三者辩证关系进一步揭示历史进步的总趋势。中国道路自信在于: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党领导下中国之治等三者的和谐统一关系体现出历史进步最有效的实践方式——把共产主义从现实性到理想性的逻辑线路直接转化成创造历史过程上的实践自觉。
龚培河王杉
关键词: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反地球工程立场与反思被引量:2
2019年
反地球工程与地球工程几乎同时出现。地球工程反对者认为地球工程体现了过分乐观的技治主义自负,忽视了人的适应性后果,提供了可怕的"虚假安全感"。他们担忧地球工程将重燃技治主义野心,并强化权威的力量。反地球工程立场体现了两类"人类世"叙事的分歧,它更需要基于技术--社会视角的讨论,并跳出技治主义伤害民主的陈旧批评。
卢愿清
发展党内政治文化的三重维度
2018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全面从严治党”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条中的最后一条,强调“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冯灵芝周显信
关键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维度基本方略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纪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80周年被引量:5
2018年
80年前,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实践化,目的在于改变中国,在"化"中国的同时,中国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也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的干扰和破坏。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找到了中国革命道路。
刘林元
关键词: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反对教条主义中国革命道路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评析被引量:1
2016年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马克思主义观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理论精髓以及为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邓小平在阐明他的马克思主义观时,没有长篇大论,没有过多的展开和阐发,但寓意明确、果断,不仅在理论上能帮助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的认识,而且在实践中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标明了方向与路径。
刘林元
关键词: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事求是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发展经验探析——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被引量:2
2019年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发展经验:在探索发展道路上,从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遵循了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互促共进原则;在创新发展动力上,从精神性动力到利益性动力再到创新性动力跃迁,遵循了生成逻辑与生产力要求桴鼓相应原则;在制定发展战略上,从一体化战略演变为分步走战略,遵循了统一规划与连续贯彻辩证统一原则;在调整发展格局上,从被动适应全球化到主动融入全球化,遵循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相得益彰原则;在党的领导思维范式上,思维转变为辩证思维,是贯穿新中国成立70年来历史发展经验的一条主线。
龚培河段江飞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唯物主义
全面深化改革动力和阻力的辩证关系——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被引量:3
2018年
改革是社会发展动力,但改革本身也需要动力,因为改革需要排除阻力。从生成关系上看,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和阻力构成矛盾统一体,相反相成。从斗争关系上看,二者构成函数关系,阻力是"自变量",动力是"因变量",改革投放的动力大小取决于改革遇到的阻力大小。从转化关系上看,党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者,是转化的推手,人民群众则是转化的主要对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转化的着力点,"四个伟大"是转化的抓手。要克服阻力,促进阻力向动力转化,实现动力增量,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解决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充分发挥"四个伟大"的积极作用。
龚培河郭高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