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作品数:906 被引量:3,345H指数:22
相关作者:黄润泽危玲刘锐尹明徐敏杰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药学院药物研究所河南大学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1篇期刊文章
  • 9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5篇医药卫生
  • 129篇文化科学
  • 7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语言文字
  • 4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军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94篇中医
  • 93篇细胞
  • 85篇教学
  • 47篇中医药
  • 46篇心肌
  • 42篇药理
  • 40篇中药
  • 38篇蛋白
  • 37篇血管
  • 37篇缺血
  • 31篇药理学
  • 31篇小鼠
  • 31篇肝癌
  • 29篇肠道
  • 28篇丹参
  • 28篇网络药理学
  • 27篇溃疡
  • 25篇糖尿
  • 25篇糖尿病
  • 24篇炎症

机构

  • 889篇湖南中医药大...
  • 112篇湖南中医药大...
  • 27篇湖南省中医药...
  • 13篇重庆三峡医药...
  • 9篇广西中医药大...
  • 7篇河南大学
  • 7篇福建中医药大...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6篇湖南省中医药...
  • 6篇广西中医药大...
  • 6篇湖南医药学院
  • 5篇中南大学湘雅...
  • 5篇江西中医药大...
  • 4篇南华大学
  • 4篇宁夏医科大学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4篇中南大学
  • 4篇湘潭市第一人...
  • 4篇《中医药导报...
  • 4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34篇宋厚盼
  • 33篇李鑫辉
  • 32篇何宜荣
  • 26篇曾普华
  • 25篇简维雄
  • 24篇喻嵘
  • 24篇彭清华
  • 21篇李玲
  • 20篇赵国荣
  • 20篇苏丽清
  • 19篇艾碧琛
  • 19篇郜文辉
  • 17篇蔡雄
  • 17篇周小青
  • 16篇田雪飞
  • 15篇贺又舜
  • 14篇郁保生
  • 14篇刘旺华
  • 12篇刘慧萍
  • 12篇肖碧跃

传媒

  • 94篇中国中医药现...
  • 48篇湖南中医药大...
  • 33篇中国中医药信...
  • 24篇世界科学技术...
  • 22篇中医药导报
  • 21篇中医杂志
  • 20篇中国实验方剂...
  • 19篇中国医药导报
  • 18篇中华中医药杂...
  • 17篇教育教学论坛
  • 16篇Digita...
  • 15篇时珍国医国药
  • 13篇亚太传统医药
  • 12篇环球中医药
  • 1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0篇中医药学报
  • 10篇中国中西医结...
  • 9篇中国药理学通...
  • 9篇中华中医药学...
  • 8篇中国微生态学...

年份

  • 10篇2024
  • 125篇2023
  • 110篇2022
  • 100篇2021
  • 90篇2020
  • 107篇2019
  • 42篇2018
  • 67篇2017
  • 66篇2016
  • 44篇2015
  • 37篇2014
  • 34篇2013
  • 36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9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气、痰、火、虚辨治双相情感障碍
2023年
认为双相情感障碍主要与气、痰、火、虚有关,肝气郁结是其始动病机,痰气交阻和痰火交结是其抑郁相和躁狂相转化的关键病机,气阴两虚是其迁延不愈的关键病机。临证将双相情感障碍分为肝气郁结证、痰气交阻证、痰火交结证、气阴两虚证,分别予金玉疏肝散、开郁温胆汤、清心化痰汤、百合生脉饮加减治疗,并善用贯叶金丝桃理气、化痰、清热。重视气、痰、火的同防同治,根据其病机演变和偏盛程度灵活加减药物。
俞赟丰胡港周曼丽罗晓欣周霞辉简维雄袁肇凯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肝气郁结气阴两虚
中医对流行性疫病的认识
2021年
中医对流行性疫病的传统认识 中医对流行性疫病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据《史记》记载,从西汉到明朝末年,我国历史上发生了95次疫病的大流行.在瘟疫流行的生死涅盘冲击中,中医对流行性疫病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不断走向辉煌.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是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周祖贻吴金莲
关键词:瘟疫流行中医西汉时期明朝末年
黄玉璐《长沙药解》之大黄效用辨析被引量:1
2021年
探讨黄玉璐《长沙药解》中大黄功效,结合脏腑气机运动理论辨析。《长沙药解》载大黄味苦,性寒,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具有泄热行瘀,决壅开塞,下阳明之燥结,除太阴之湿蒸,通经脉而破癥瘕,消痈疽而排脓血之用,为治便秘之要药。脏腑气机运动理论将大黄归于戊土药,大黄之用皆源于气机下降,气降如常,降泄如法,则诸症自除。
俞赟丰周曼丽冯宇罗晓欣梁妍简维雄
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进展
2022年
本文基于肠道菌群与慢传输型便秘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该病的机制,认为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与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及阴阳平衡理论契合。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肠道神经递质、肠道免疫应答等途径促进胃肠动力提升,从而改善慢传输型便秘。本文揭示了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在防治该疾病的临床与科研提供理论参考。
施敏刘富林夏旭婷廖陈敏
关键词:中医药肠道菌群慢传输型便秘
甲状腺癌关键致病基因筛选与预后分析及治疗中药的预测研究
2023年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甲状腺癌的核心致病基因和关键预后基因,并预测可用于甲状腺癌靶向治疗的中药及活性成分。从GEO数据库下载甲状腺癌和健康人的基因芯片数据,用GEO2R工具,分析甲状腺癌和正常甲状腺组织间的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Metascape和GSEA数据库,分别对显著性DEGs进行GO和信号通路分析;采用GEPIA数据库,对显著性DEGs进行生存分析,筛选并验证甲状腺癌关键致病基因;运用TIMER数据库,探究关键致病基因表达与免疫浸润的关系;将关键基因导入Coremine数据库,挖掘可用于甲状腺癌靶向治疗的中药;通过CTD数据库,预测可用于甲状腺癌靶向治疗的中药活性成分。共筛选出393个显著性DEGs。显著性DEGs主要集中于肌肉收缩、对激素的反应、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参与组成收缩纤维、肌质网、细胞间连接等细胞成分,影响免疫受体活性、信号素受体活性、趋化因子受体结合等分子功能。信号通路集中于细胞粘附分子、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FcγR介导的吞噬作用等信号通路。对甲状腺癌预后有显著影响的DEGs为CLDN1、CXCL10、APOC1、CDH3、MYOT和AKR1C3,这些基因的表达与免疫浸润均显著相关。预测可用于甲状腺癌治疗的中药有黄芪、黄芩、半枝莲、野菊花、杜仲等。中药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阿魏酸、小檗碱、芹菜素、木犀草素、山萘酚、黄芩素、人参皂苷等。本研究探寻到影响甲状腺癌发病及预后的关键基因,并进一步预测了可用于甲状腺癌治疗的中药,结果可为甲状腺癌的诊治提供新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并为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龙荣吴佳曾梅艳宋厚盼
关键词:甲状腺癌中药生物信息学差异表达基因预后分析
小鱼际滚法对组织机化期骨骼肌钝性损伤家兔Fibronectin-1与CTGF-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观察小鱼际滚法对组织机化期骨骼肌钝性损伤家兔纤连蛋白-1(fibronectin-1,FN-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1(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手法治疗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各10只。手法治疗组予造模、治疗处理,模型对照组予造模、不治疗处理,空白对照组予不造模、不治疗处理,采取自制重力铅锤击打兔右后下肢股四头肌造成骨骼肌钝性损伤模型,并在疗程3 d后3组全处死,在兔股四头肌受损区域内取肌肉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治疗前后FN-1、CTGF-1的变化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其模型对照组肌纤维受损较多,并有不规则结缔样组织填充其中;手法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手法治疗组新生的肌纤维及新生血管更明显,炎性细胞较少,肌肉形态受损较轻。Western-Blot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FN-1、CTGF-1指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手法治疗组FN-1、CTGF-1指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组织机化期骨骼肌钝性损伤模型家兔股四头肌修复过程中,运用小鱼际滚法治疗,可有助修复受损的骨骼肌,使炎性细胞减少,促进骨骼肌新生,改善家兔运动功能,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艾珏萍罗婷吴安林黄晓蒂杨程叶平谢秀惠彭亮
关键词:骨骼肌钝性损伤
基于SIRT1/AMPK信号通路探讨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效应及机制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基于SIRT1/AMPK信号通路探讨茵陈蒿汤对大鼠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治疗效应及分子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美他多辛50 mg/kg组、茵陈蒿汤1.75、3.50 g/kg组,采用梯度灌服不同浓度白酒制备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相应药物或蒸馏水,连续10 d。观察大鼠整体状态,记录各组大鼠酒后行为学表现并评分;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SIRT1、p-AMPK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中央静脉附近肝细胞出现明显病理损伤,血清ALT、AST、MDA、TC、TG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SOD活力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SIRT1、p-AMPK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茵陈蒿汤1.75、3.50 g/kg组大鼠肝细胞病理损伤均明显减轻,血清ALT、AST、MDA、TC、TG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SOD活力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SIRT1、p-AMPK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茵陈蒿汤能有效减轻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IRT1/AMPK信号通路,减轻肝细胞氧化应激和脂质蓄积相关。
杨焘宋厚盼陈哲刘恒铭李佳妮冯瑶仇婧玥陈小娟陈新怡李亮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茵陈蒿汤肝功能脂质蓄积
航天对MT工程菌株的影响研究
2007年
为了探讨航天与常规诱变技术对MT工程菌株的影响,进行了HNO2.UV、γ-射线、LiCl及γ-射线+LiCl分别与航天共诱变对MT工程菌株活性的影响试验,并且就航天对MT工程菌株的致死作用及质粒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T工程菌株经航天处理后,活菌数降低,死亡率为34.59%,航天对MT工程菌株具有一定的致死作用;MT工程菌株经UV、γ-射线、LiCl及γ-射线+LiCl分别与航天共诱变处理后的生长活性没有改变,MT工程菌株经HNO2与航天共诱变处理后的生长速率减慢;在航天处理的作用下,MT工程菌株的质粒不易丢失,能够维持很好的稳定性,丢失率仅为8.26%,而置于地面的MT工程菌株的质粒易丢失,丢失率为83.51%。
郑重谊谭周进孙麟黄桂明严斌蔡锐
关键词:航天育种金属硫蛋白
丹参通络解毒汤联合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促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丹参通络解毒汤(DSTLJD)联合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移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 IRI)模型大鼠促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差数贴壁法分离和培养EPCs,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EPCs。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IRI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组(假手术组)、IRI组(模型组)、EPCs组(EPCs移植组)、DSTLJD组(丹参通络解毒汤组)、DSTLJD+EPCs组(丹参通络解毒汤+EPCs移植),每组10只。4周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形态,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微血管计数(microvessel count, MVC)、心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并检测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的蛋白表达。结果与IRI组比较,EPCs组、DSTLJD组、DSTLJD+EPCs组大鼠细胞肿胀及坏死程度减轻,MVC、MVD及VEGF、bFGF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EPCs组相比,DSTLJD组、DSTLJD+EPCs组大鼠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肿胀程度轻微,MVC、MVD及VEGF、bFGF蛋白表达增高(P<0.05,P<0.01);与DSTLJD组相比,DSTLJD+EPCs组大鼠肌束排列较整齐,无明显细胞坏死,MVC、MVD及VEGF、bFGF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丹参通络解毒汤联合EPCs移植可能通过上调VEGF、bFGF的表达,促进心肌IRI大鼠的血管新生,从而保护IRI心肌。
李彩云肖青李鑫辉杜建芳王静雯陈欣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血管新生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牛黄类药材及其中成药的研究现状
2023年
天然牛黄价格昂贵,且资源匮乏,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目前市售牛黄包括天然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人工牛黄和培植牛黄4种。该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PubMed和CNKI数据库检索牛黄类药材及其中成药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citexs AI和CNKI计量可视化开展文献计量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进而全面、科学阐明牛黄类药材及其中成药的研究进程、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等。研究结果显示,牛黄类药材及其中成药的研究经历了缓慢发展和3次典型增长阶段,其与天然牛黄代用品的开发研究及国家对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相一致,目前处于稳步上升阶段。近年来我国对牛黄类药材及其中成药的研究较为活跃,研究方向涉及牛黄类药材及其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安宫牛黄丸等中成药的药理药效、牛黄类药材的质量对比等,但是对于牛黄类药材的药理药效及其机制研究偏少。研究表明,牛黄类药材及其中成药的研究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研究视角,我国在该领域的地位逐渐突出,但尚需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研究揭示牛黄类药材的化学成分构成、药理药效及作用机制。
王璟卢有媛谢明霞贺凯尚博扬王涛王汉卿
关键词:牛黄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人工牛黄中成药
共8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