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636 被引量:1,991H指数:18
相关作者:马拥军汪堂峰冯金华王志明陆雪飞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7篇经济管理
  • 187篇政治法律
  • 97篇哲学宗教
  • 91篇文化科学
  • 35篇历史地理
  • 25篇社会学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语言文字
  • 2篇艺术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军事
  • 1篇文学

主题

  • 138篇主义
  • 74篇社会主义
  • 50篇经济学
  • 46篇马克思主义
  • 44篇政治
  • 43篇共产党
  • 40篇教育
  • 37篇社会
  • 34篇政治经济学
  • 34篇中国共产党
  • 34篇国共
  • 29篇特色社会主义
  • 29篇资本主义
  • 29篇逻辑
  • 27篇政治经济
  • 27篇思想政治
  • 27篇文化
  • 24篇资本
  • 24篇高校
  • 23篇中国特色社会...

机构

  • 621篇上海财经大学
  • 25篇复旦大学
  • 19篇中国社会科学...
  • 1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0篇西南科技大学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8篇中国人民大学
  • 8篇桂林航天工业...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扬州大学
  • 6篇浙江外国语学...
  • 5篇华东政法大学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 5篇上海海事大学
  • 5篇浙江工商大学
  • 4篇安徽财经大学
  • 4篇上海社会科学...
  • 4篇菏泽学院
  • 4篇南京晓庄学院
  • 4篇上海工程技术...

作者

  • 22篇丁晓钦
  • 21篇马拥军
  • 11篇程恩富
  • 10篇章忠民
  • 9篇范宝舟
  • 8篇陈学明
  • 8篇卜祥记
  • 7篇陈新汉
  • 7篇冯金华
  • 7篇陈昊
  • 6篇宋树理
  • 5篇鲁品越
  • 4篇钱玉波
  • 4篇王树人
  • 3篇姜勇
  • 3篇叶福林
  • 3篇卢文璟
  • 3篇马艳
  • 3篇伍山林
  • 3篇谢长安

传媒

  • 65篇海派经济学
  • 28篇思想理论教育
  • 24篇马克思主义研...
  • 20篇毛泽东邓小平...
  • 9篇上海经济研究
  • 9篇学术月刊
  • 9篇政治经济学报
  • 9篇伦理学研究
  • 8篇马克思主义与...
  • 8篇思想政治课研...
  • 7篇人民论坛
  • 7篇思想理论教育...
  • 6篇当代经济研究
  • 6篇世界经济
  • 6篇教学与研究
  • 6篇学术评论
  • 6篇马克思主义文...
  • 5篇当代世界与社...
  • 5篇社会科学
  • 5篇学术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71篇2023
  • 80篇2022
  • 69篇2021
  • 94篇2020
  • 73篇2019
  • 76篇2018
  • 78篇2017
  • 4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1998
  • 7篇1997
  • 6篇1996
  • 4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89
6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探索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文章将1992年至201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为全面探索阶段,并对这个时期从理论思想、政策践行和经济绩效三个维度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在理论思想方面,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宏观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六大方面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发展历程。其次,在政策践行方面,从宏观、微观、市场体系和国际四个层面对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基本理论内容进行了考察。最后,在经济绩效方面,从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企改革以及对外经济发展四方面对我国在全面探索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绩效进行了检验。
龚晓莺杨柔徐文斌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符号价值与财富幻象的生成被引量:5
2016年
符号价值是指在某种意指关系下,物或者符号本身的意象在市场交换中由于满足了人对声誉、社会地位、权力等等欲望的精神需要所产生的财富效应。符号价值生成财富幻象的形式和机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符号价值作为终极价值,被人们所崇拜和追求,成为财富幻象生成的目的因;二是符号对人的社会地位的差异性区分成为人们追逐财富的不竭动力,成为财富幻象生成的动力因;三是符号运作对生产、市场以及人的消费偏好的左右,并通过智能化媒介,如电视、网络、微信等载体,把符号运作所逻辑设定的物或者符号本身的意象不断向大众渲染和撒播,构筑覆盖全社会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的拟真世界,使大众屈从于符号价值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从而符号运作成为财富幻象生成的形式因。上述诸种因素的叠加,使得人们对于财富的崇拜由传统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走向符号拜物教,从物化、异化走向幻化。
范宝舟惠文
关键词:符号化拜物教
“互联网空间”的政治经济学解释被引量:24
2016年
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看,互联网是由一个技术关系支持的,以社会经济关系形式呈现出来的虚拟空间。互联网空间首先具有商品属性,是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特殊的虚拟商品,并具有超强的复制性、超越的时空性、开源的共享性、实虚的转换性等效应特征。互联网空间也可以想象为一块虚拟的土地,其价值可以分为劳动价值和虚拟价值两个部分,虚拟价值定价模型主要是由其收益与贴现率所决定,而这部分价值来源于社会价值的转移与加价。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空间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因素影响着人类的经济活动,因此,将互联网空间作为一个经济学变量引入到经济理论框架中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其现实逻辑是通过与信息绑定共同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而理论机理则是通过改变二维市场关系,形成三维市场关系来影响微观市场价格,其宏观作用路径则通过改变投资和消费等预期而影响经济行为,以致形成新经济态势。互联网空间也是"互联网+"这一新经济形态的新生产力与新生产关系的标志,它不仅在过滤了整个社会的同时,将经济社会分为了实际经济社会和网络虚拟经济社会,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它带来了以劳动资料变化为标志的生产力革命,以及社会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消费方式乃至分配关系的重大改变。
马艳李韵蔡民强
“史升汉降”与史学史之延长
2023年
传统“正史”中,《史记》和《汉书》双峰并峙,影响深远,而两者间的异同高下之比较,也成了中国史学史上最有兴味的话题之一。有的时代人们喜欢《史记》,有时则更喜欢《汉书》,概略地说,大约中唐之前,人们甲班乙马,宋以后,人们劣固优迁。汉唐间,《汉书》对《史记》占有压倒性优势,因为《史记》被当作诽谤愤怨之书。
章益国
关键词:《汉书》中国史学史《史记》
数字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其引发的社会变革——兼论社会主义中国如何发展数字经济被引量:16
2020年
20世纪末兴起的数字资本主义深刻改变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消费方式、就业方式、生产组织方式和投资方式,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只是以一种更加深入、广泛和隐蔽的方式进行剥削和积累。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建设要善于利用数字经济平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由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共治的数字经济,用更现代化的数字治理能力、更高质量的数字经济发展,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丁晓钦柴巧燕
城市精神品格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23年
城市精神品格是民族精神与城市个性、历史传承与时代进步、内在价值与外在形象的有机统一,城市与大学的关系、城市精神品格的文化软实力属性和成风化人功能以及新时代以来的加快培育弘扬,构成了城市精神品格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逻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将城市精神品格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必须开阔视野、拓展路径,推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更好彰显时代使命。
陈海芬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房地产“支柱产业”导向下产能过剩制度成因的新解释
2016年
"支柱产业"概念源于赫希曼和罗斯托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这一理论在侧重考察工业化进程中产业演进的同时,却未将房地产业纳入研究对象,不加审视地沿用这一概念,则无益于探讨房地产业发展的理论定位。哈维的资本循环模型讨论了资本的初级循环与次级循环之间的关联,该模型将房地产业发展视作资本次级循环的组成部分,从而为考察房地产业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含义预留了空间。在中国,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长期处于"支柱产业"导向之下,这些产业部门中的劳动就业制度同其他部门相比也有显著差异,由此构成了房地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以致于在供给侧改革之下亟需去库存的制度成因。
龚剑
关键词:产能过剩房地产经济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逻辑被引量:3
2019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所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汇聚并造就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恢弘历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进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并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互动中展开其强劲有力的逻辑步伐。在探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逻辑发展时,对其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进行精准定格,并将这两种逻辑链条合二为一形成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逻辑主线,在以此演绎而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的基础上树立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座里程碑。
章忠民秦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站起来
儒商文化的基本特征
2019年
儒商文化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礼乐精神、义利相生、整体主义。儒商遵循的诚信、道义等原则都是通过教化形成的传统,是他们自觉、主动的契约。儒家把义和利相结合,儒商主张在道义的前提下追求利益。儒家在整体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将家与国连为一体,儒商将国家与社会的利益放在至高的地位。
夏明月华梦莲
关键词:儒商礼乐义利整体主义
《共产党宣言》的现代性维度与中国道路被引量:1
2021年
开启《宣言》的现代性维度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双重需要,一是经典文本需要结合时代语境而不断创新出场,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亟需理论指引。开启《宣言》的现代性维度需要在方法论上坚持"返本"与"开新"的互动循环:一方面,挖掘与深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生成与发展、矛盾与困境、终结与超越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方法,体现"返本";另一方面,在"返本"的基础上进行"开新",要以一种创造性的原则来实现理论的当代转化,将《宣言》的现代性思想转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构的实践原则。这样,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源"与"道"的结合,才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将《宣言》研究与中国现实紧密结合。
刘洋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共6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