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作品数:296 被引量:973H指数:12
相关作者:鲍丽颖徐倩王任远邓亚萍刘畅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活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4篇医药卫生
  • 35篇文化科学
  • 10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1篇细胞
  • 34篇教学
  • 33篇中西医
  • 32篇中西医结合
  • 30篇中医
  • 29篇西医
  • 21篇血管
  • 17篇中医药
  • 17篇肿瘤
  • 16篇通路
  • 16篇访谈
  • 13篇蛋白
  • 13篇生理学
  • 12篇代谢
  • 12篇药理
  • 12篇干细胞
  • 11篇凋亡
  • 11篇药理学
  • 9篇心肌
  • 9篇炎症

机构

  • 290篇天津中医药大...
  • 15篇天津市人民医...
  • 13篇天津医科大学
  • 7篇南开大学
  • 7篇天津市第二人...
  • 4篇天津市第一中...
  • 4篇教育部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中德应用...
  • 3篇陕西中医药大...
  • 3篇天津医院
  • 3篇天津科技大学
  • 3篇广西中医药大...
  • 3篇武警后勤学院
  • 3篇天士力控股集...
  • 2篇甘肃省中医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12篇郭义
  • 11篇陈璐
  • 9篇王蕾
  • 8篇窦昊颖
  • 6篇汪涛
  • 6篇庞晓丽
  • 6篇郑纺
  • 6篇王辉
  • 6篇张恒
  • 5篇王丽
  • 5篇王威
  • 5篇杨琳
  • 5篇邱峰
  • 5篇王晓玲
  • 5篇张盼盼
  • 5篇陈珊珊
  • 4篇刘建卫
  • 4篇赵舒武
  • 4篇彭雁飞
  • 4篇崔壮

传媒

  • 27篇天津中医药大...
  • 15篇天津中医药
  • 8篇时珍国医国药
  • 8篇中国中医药现...
  • 7篇中国中西医结...
  • 7篇成都中医药大...
  • 7篇中国循证心血...
  • 6篇中国高等医学...
  • 5篇中国药理学通...
  • 5篇光明中医
  • 5篇中国药理学与...
  • 5篇药物评价研究
  • 4篇中国临床药理...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天津医药
  • 4篇中草药
  • 4篇中国卫生产业
  • 4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医学综述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年份

  • 1篇2024
  • 45篇2023
  • 48篇2022
  • 46篇2021
  • 41篇2020
  • 32篇2019
  • 19篇2018
  • 13篇2017
  • 19篇2016
  • 24篇2015
  • 2篇2014
2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活性成分抑制抗凋亡蛋白抗肿瘤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9年
肿瘤的发生是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的结果。肿瘤抗凋亡的重要调节机制之一是肿瘤细胞通过表达抗凋亡蛋白从而对凋亡产生耐受,近年来以抗凋亡蛋白为靶点的肿瘤治疗研究在临床抗癌药物研发中备受关注。目前已发现的具有抗凋亡作用的蛋白主要有参与内源凋亡途径的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细胞凋亡抑制蛋白(IAPs)家族以及参与外源凋亡途径的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域蛋白样白介素-1转换酶抑制蛋白(c-FLIP)。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一直是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其中抑制抗凋亡蛋白的中药天然活性成分逐渐成为现代抗肿瘤药物开发的新趋势。文章主要对抑制抗凋亡蛋白的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从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的角度进行总结及综述,为抗肿瘤中药的新药发现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
张红阳曹世杰邱峰康宁
关键词:中药抗肿瘤作用抗凋亡蛋白
中西医结合的理想是“1+1=11”的巨大效应——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访谈录被引量:4
2020年
中西医结合发展饱受争议和挫折,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是大势所趋、历史所向。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成果卓著,俨然成为中国特色,也是中西医结合成为未来医学发展方向的有利论证。中西医结合前提是界限分明,中医要在结合中坚定自信,保持鲜明特色,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与西医相互依存,需通过优势互补完成中西医的结合,实现理想的“1+1=11”的巨大效应,最终推广贡献于全人类。
樊亚东赵舒武边育红章明星刘建卫刘小发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中医药
1990—2019年中国居民归因于膳食因素的心血管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居民归因于各膳食因素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心血管疾病膳食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9(GBD2019)中1990—2019年中国和全球各社会人口指数(SDI)地区的心血管疾病负担数据,采用Excel 2010描述心血管疾病整体和归因于各膳食因素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的粗率和标化率及人群归因分数(PAF)。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7.0.0软件进行时间趋势分析,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2019年中国心血管疾病DALY粗率、归因于膳食因素的DALY粗率和PAF分别为6463.47/10万、2745.21/10万和42.46%。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膳食因素的心血管疾病标化DALY率、标化YLL率和标化YLD率呈下降趋势(AAPC值分别为-1.45%、-1.57%和-0.02%,P<0.05),标化DALY和标化YLL率的下降速度居于中SDI地区和中高SDI地区之间,YLD标化率的下降速度低于各SDI地区。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钠饮食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在各膳食因素中仍居于首位,归因于低全谷物摄入、高红肉摄入、低豆类摄入、高反式脂肪酸摄入和高加工肉摄入的心血管疾病负担排序上升。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加工肉摄入的心血管疾病标化DALY率、标化YLL率和标化YLD率上升趋势显著(AAPC分别为1.46%、1.44%和1.72%,P<0.01)。结论中国心血管疾病健康膳食防控策略取得了一定效果,疾病负担和变化水平与全球中高SDI地区相近,但归因于膳食因素的心血管疾病伤残负担仍需加强防控。除减少膳食盐摄入外,还应强调增加全谷物和豆类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
周利慧张馨予杨洪喜王耀刚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膳食因素疾病负担
基于自噬-NF-κB通路探讨阿魏酸钠对白血病化疗耐药株增敏的机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基于自噬-NF-κB通路探讨阿魏酸钠对白血病化疗耐药株增敏的机制。方法复制白血病化疗耐药细胞模型,Western blot法观察L1210、L1210/DDP细胞自噬-NF-κB通路的基础表达水平,将L1210/DDP随机分为control组(L1210/DDP)、model组(L1210/DDP+8μg/ml DDP)、SF组(model组+0.5mmol/L SF)、3-MA组(model组+10μmol/L 3-MA)、SN50组(model组+2μmol/L SN50)、SF+3-MA组(model组+0.5mmol/L SF+10μmol/L 3-MA)及SF+SN50组(model组+0.5mmol/L SF+2μmol/L SN50)7组。据实验分组进行药物干预48h,行指标检测。cck-8法检测实验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各组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实验各组细胞自噬-NF-κB通路关键节点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L1210细胞相比,L1210/DDP细胞自噬与NF-κB通路异常激活(P<0.05);与model组相比,各给药组细胞活力降低、G0/G1期细胞百分比减少(P<0.05)、S期细胞百分比增加(P<0.05)、凋亡率增加(P<0.05),且SF与抑制剂联用效果更佳,LC3BⅡ/Ⅰ表达减少(P<0.05)、p-p65/p65比值降低、bcl-2/bax表达减少(P<0.05);与SF组相比,SF与抑制剂联用组Beclin1、LC3BⅡ/Ⅰ蛋白减少(P<0.05),bcl-2/bax比值降低(P<0.05)。结论SF通过抑制耐药株自噬-NF-κB通路,增加耐药株对DDP的敏感性,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促进癌细胞凋亡的功效。
何欢郑倩倩曾雪倩侯梦雪王旭王晓玲汪涛
关键词:自噬NF-ΚB阿魏酸钠肿瘤耐药
医学院校生理学“血液”实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2年
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医学院校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医疗卫生机构所需要的具有高超技能和高尚品格的医护人员,这就使得医学院校中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尤为重要。生理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而生理学实验作为生理学理论的重要辅助,更是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本文以医学院校生理学实验中“血液”实验为例,从教师自身提升、教学目标设定以及思政元素挖掘等方面,对实验课课程思政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提高教书育人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许蓬娟李春深蔡青谭俊珍
关键词:生理学实验教学血液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意识障碍大鼠促醒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观察探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意识状态、静脉血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及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治疗组3组,每组10只。于大鼠染毒前、染毒后即刻、染毒后1 h及4 h,观测大鼠意识状态,分别取大鼠尾静脉血检测COHb浓度,4 h后取脑组织,进行GSH-Px活性检测。结果: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以改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的意识状态,缩短昏迷时间;染毒后1 h和染毒后4 h,治疗组大鼠静脉血中COHb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三组比较均有差异(F=10.640,F=4.401;P<0.05)。染毒后4 h,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GSH-Px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三组比较均有差异(F=17.626,P<0.05)。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
岳颖金军刘建卫刘亮刘文淑冯宇郭义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井穴放血碳氧血红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超声在胰腺移植术后监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胰腺移植是治疗晚期糖尿病的有效手段,可防止糖尿病并发症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其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但近年来也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且数量有所增加,约占移植总数的10%[1]。尽管近年来在外科技术和免疫抑制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胰腺移植术后并发症仍然不可避免,包括移植物血管并发症、排斥反应、胰腺炎、胰周积液和出血等,而血管并发症是早期移植物丢失最常见的原因,其中血栓形成(动脉和静脉)最常见,据报道占2%~19%的病例[2]。
刘朴晶唐缨武红涛
关键词:免疫抑制治疗胰腺移植血管并发症移植物胰周积液
10种护理期刊近5年发表临床路径相关文献的调查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调查10种护理期刊近5年发表临床路径相关文献的状况,分析我国临床路径的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9年─2013年10种护理期刊收录的关于临床路径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0种护理期刊近5年临床路径相关文献总载文量呈波动状态,发展势头良好,近5年共刊载临床路径相关的文献46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应用方面。[结论]我国护理领域报道的临床路径相关文献数量稳定,覆盖专业广,但今后应注重有关临床路径变异的研究。
李天辰郑纺刘德兰张元元庞晓丽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
从中医教育现状谈中西医整合的实践路径——石学敏院士访谈实录被引量:8
2020年
在中国现有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欲实现中医与西医的整合首先需要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石学敏院士从课程、教师与学生3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强调课程建设的合理性、教学意识与方法的重要性、师生配合的关键性,最终达到教学过程的知行合一,实现中医与西医在人才培养层面的最佳整合方式。
梅雨婷王蕾刘宏艳赵伟郝征赵舒武郭义边育红石学敏
关键词:中医药教育
自拟熄风通络组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自拟熄风通络组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营养脑细胞、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微循环、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熄风通络组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1%(P<0.01);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熄风通络组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显著,可明改善中医证候,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刘维田郑建辉张国栋黄春刚常久魁周晋蔡青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候积分中风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