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
- 作品数:92 被引量:1,738H指数:24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 重新诠释“计划生育”的内涵——实现“家庭自主生育”转型并避免误读“鼓励生育”被引量:11
- 2019年
- 当前关于我国生育政策进一步改革的讨论及争议层出不穷。立足于当前人口态势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全新诠释,基于目前的全面二孩政策,"有计划的按政策生育"应尽快转型为"有计划的家庭自主生育"。后计划生育时代的人口战略不应将"计划生育"狭义化,"计划生育"不等同于"只生一个好"或"只生两个好",更不等同于"限制生育"和"控制生育",它依然是"有计划的",即倡导夫妇根据个体条件、家庭状况以及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判断而自主地决定其生育计划,从强调公民义务转变为尊重公民权利。不仅如此,在加快实现自主生育的同时亦要避免错误解读"鼓励生育",以免生育政策重新陷于工具理性和干预主义。应将生育友好型政策纳入家庭政策及相关社会政策的功能体系,且不能为了"多生"而偏废"善养"。
- 胡湛彭希哲
- 关键词:生育政策家庭政策人口老龄化
- 面向2035的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方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被引量:4
- 2022年
- 人口发展变化趋势是教育政策制定、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和前提。把握未来学龄人口的变化趋势、科学配置义务教育阶段资源是基础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也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利用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等数据,对上海学龄人口数量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五个新城等人口导入重点区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能级水平、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重点与方式等政策建议。
- 毛峰苏忠鑫陈倩
- 关键词:教育资源配置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人口预测
- 妇女儿童发展两纲要的新变化与新时代家庭教育被引量:1
- 2021年
- 新妇女儿童发展两纲要最突出的亮点之一是对家庭的重视和支持达到了全新高度,突出了家庭和家庭教育在妇女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功能。这一导向有助于在积极推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在避免个体主义价值观的同时有效整合女性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在强调家庭建设的系统性的同时精细识别和精准应对妇女儿童问题,在强化家庭作为社会治理基本单元的特殊效能的同时赋予家庭更大自主权,在重构家庭文化伦理观的同时形成新时代的思想合力。“新两纲”背景下推动家庭教育亟须打造家庭教育共同体、拓展家庭教育对象、搭建全生命周期式的家庭教育链、升级家庭教育支持体系及开展精细化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 袁晶胡湛
- 关键词:妇女儿童家庭家庭教育
- 老年人口生活自理能力变迁与老年定义重新思考被引量:13
- 2018年
- 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理解老年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和意愿"1998-2013年调查数据,从自评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和自理能力的群体异质性与年平均相对变化率四个维度,考察了老年人口生活自理能力的时代变迁。研究揭示我国老年人口的生活自理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上升趋势,后世代的老年人要比前世代"更健康"、"更年轻"。这为重新思考老年定义,转变社会观念,重构老龄社会的公共政策体系提供了必要依据。
- 卢敏黄剑焜彭希哲
- 关键词:老年人口
- 中国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化特征的比较分析——基于固定年龄与动态年龄指标的测算被引量:21
- 2018年
- 文章采用剩余预期寿命、实际老龄依赖比等动态年龄指标,通过生命表测度老年人口与老龄化,运用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分析199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特征,并与采用固定年龄方法测算的老龄化结果比较。研究表明,动态年龄测算的老龄化程度与老年人口抚养比均趋于下降,空间格局经历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以重庆市等为中心圈层模式的转变过程;而固定年龄度量的老龄化程度与老年人口抚养比则趋于上升,空间格局主要呈东西分异。相比而言,动态年龄指标测度的老龄化更符合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反映老龄化的本质特征,揭示老龄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特征,进而有利于采取更有针对性、差异化的策略积极应对老龄化。
- 吴连霞吴开亚
- 关键词:老龄化
- 中国老年人隔代照料与健康后果的实证研究及政策思考被引量:34
- 2020年
- 在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研究中,隔代照料这一选题极为重要,隔代照料也是老年和家庭福利政策制定的重要影响因素。老年人隔代照料与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但对两者相关性的深入实证考察较少,仅有的研究也未就隔代照料产生的健康后果达成共识,政策应对亦存局限。为此,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截面数据,探讨中国老年人照料孙子女对自身健康产生的后果及几个主要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其进行量化研究并通过稳健性检验。研究得出三项基本结论:隔代照料的健康后果受到照料强度、子女特征、居住模式及老年人自身罹患慢性疾病状况的影响,在不同的特征状况下呈现不同的健康结果;照料者受教育程度、照料者性别、健在子女数等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对被解释变量(照料者健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成年子女向上的代际支持也对老年照料者的健康发挥了调节作用;使用工具变量(照料者是否享受老年优待政策)进行因果识别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的内生性问题。最后,本文基于上述实证研究的结果从代际关系视角、社会性别视角和老年婚姻社会功能等方面提出公共政策的应对思考,以期为制定相应的老年和家庭福利政策提供策略和依据。
- 宋靓珺杨玲彭希哲
- 关键词:身心健康代际支持公共政策
- 传统人口学在当代中国发展之局限与未来展望
- 2024年
- 《人口研究》2023年6期,15000字当前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转型和科技变革,一些传统的人口学概念、指标及工具等难以精准反映和解读当下中国人口发展态势,源自西方社会的相关人口理论也无法有效诠释中国的人口现象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分析和探讨中国社会的人口迁移流动、家庭转变、城镇化、老龄化等重要人口议题时都无法简单地套用传统人口学现成的理论和方法。
- 王雪辉彭希哲
- 关键词:人口迁移流动人口学当代中国发展城镇化
- 基于期望余寿理论的老年定义新思考与中国人口态势重新测算被引量:19
- 2018年
- 本文基于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出现的期望余寿理论与方法对重新认识老年和老龄化进行全新思考。按照期望余寿理论方法,本研究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人口态势包括老年起点、老年人口比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老年抚养比等重要人口指标作重新测算,比较传统老年定义下和全新老年定义下我国人口发展态势的不同情境。按照期望余寿15年作为老年定义的全新标准,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的老龄化语境将不会如传统老年定义下那么沉重。老年起点将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持续提高而动态变化,将从2015-2020年的61.5岁提升至21世纪中叶的近70岁;老年人口的比重仍会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提升幅度和速度将不会如传统老年定义下剧烈和迅速;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变动总体趋于缓和,将呈现先下降并到21世纪后半叶维持稳定水平的态势;老年抚养比的提升趋势也不如传统老年定义下之迅速,在2060年出现峰值后将有降低态势。基于期望余寿理论的老年定义新思考将有助于转变全社会对于老年与老龄化的观念。
- 卢敏彭希哲
- 关键词:老年人口
- 中国老年人死亡质量的研究现状与政策应对被引量:30
- 2021年
- 利用2002-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微观层面老年人死亡质量的现状,结果显示接近四成的老年人在痛苦中离世,超过八成的老年人临终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接近九成的老年人临终前由家庭成员而非专业人士提供照料。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我国在宏观政策和公共服务层面亦存在着安宁疗护服务缺位、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生死教育缺失等发展短板。最后,借由深入剖析中国传统哲学和独特文化对死亡的阐释,提出了本土文化背景下提高老年人死亡质量的若干政策思考,以回应深度老龄化引发的全新社会形态和广大老年群体对“优生优逝”美好生活的切实诉求。
- 宋靓珺苏聪文
- 关键词:老年人生死哲学传统文化
- 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对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兼论生活方式、公共服务和社会心理的中介效应被引量:31
- 2020年
- 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带来老年人健康的不平等,社会经济地位的弱势对老年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但生活方式、公共服务和社会心理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健康的直接影响。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利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并考察了生活方式、公共服务和社会心理维度变量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状况越好;体育锻炼、食用水果和居住安排等生活方式变量有利于缓解社会经济地位弱势对老年健康的负面影响;医疗服务可及性在社会经济地位与老年健康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但社区服务丰富性的中介效应不明显;生活满意度和社会参与度也能缓解社会经济地位弱势对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仅需要改变部分老年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弱势状态,也应该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促进老年社会参与度。
- 王雪辉彭聪
- 关键词:老年健康公共服务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