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作品数:1,037 被引量:6,675H指数:34
相关作者:王鲁杨江玉蓉赵晶晶贾宏新姜恩宇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67篇期刊文章
  • 59篇会议论文
  • 1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0篇电气工程
  • 39篇自动化与计算...
  • 30篇经济管理
  • 2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8篇文化科学
  • 13篇电子电信
  • 12篇机械工程
  • 1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理学
  • 8篇建筑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政治法律
  • 3篇水利工程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68篇电网
  • 93篇电力
  • 89篇风电
  • 85篇发电
  • 80篇电机
  • 80篇配电
  • 73篇电压
  • 71篇配电网
  • 65篇直流
  • 53篇微电网
  • 53篇光伏
  • 50篇电力系统
  • 43篇无功
  • 43篇发电机
  • 41篇输电
  • 40篇变压
  • 40篇变压器
  • 39篇电流
  • 38篇双馈
  • 35篇功率

机构

  • 838篇上海电力学院
  • 41篇上海交通大学
  • 31篇国网上海市电...
  • 31篇国网上海市电...
  • 22篇上海市电力公...
  • 20篇上海大学
  • 12篇国网上海市电...
  • 1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1篇国网浙江省电...
  • 10篇天津大学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上海理工大学
  • 8篇中国气象局
  • 8篇上海绿色环保...
  • 7篇教育部
  • 6篇上海市防雷中...
  • 5篇清华大学
  • 5篇苏州工业职业...
  • 5篇深圳供电局有...
  • 4篇同济大学

作者

  • 67篇符杨
  • 31篇赵晋斌
  • 25篇杨秀
  • 21篇李东东
  • 21篇屈克庆
  • 21篇李芬
  • 20篇张美霞
  • 18篇高亮
  • 18篇范宏
  • 15篇米阳
  • 15篇边晓燕
  • 15篇林顺富
  • 14篇薛花
  • 14篇张周胜
  • 13篇李振坤
  • 13篇马爱清
  • 12篇韦钢
  • 12篇魏书荣
  • 11篇姚钢
  • 11篇胡荣

传媒

  • 130篇上海电力学院...
  • 46篇电网技术
  • 46篇电力系统保护...
  • 40篇水电能源科学
  • 34篇电测与仪表
  • 29篇电力系统自动...
  • 27篇中国电机工程...
  • 23篇现代电力
  • 19篇电网与清洁能...
  • 18篇电力系统及其...
  • 17篇电工技术学报
  • 17篇电力建设
  • 17篇中国高等学校...
  • 16篇电力自动化设...
  • 16篇电机与控制应...
  • 14篇太阳能学报
  • 14篇电气传动
  • 13篇电瓷避雷器
  • 13篇高压电器
  • 12篇华东电力

年份

  • 6篇2021
  • 11篇2020
  • 80篇2019
  • 147篇2018
  • 134篇2017
  • 121篇2016
  • 119篇2015
  • 123篇2014
  • 48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 5篇1996
1,0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低地线感应电压方法及绝缘间隙电压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降低地线损耗,地线通常采用绝缘的方式,但是这种方法会导致地线感应电压过高,威胁带电作业人员安全,所以降低地线感应电压是非常有必要的。以特高压为例,利用ATPEMTP计算3种常用的接地方式下的地线感应电压和电流,并在无损接地方式的基础上,计算对比了不同地线分段长度、换位距离、接地位置和导线相序排列下的感应电压。计算结果表明:中点接地的感应电压是线路末端接地的一半,合理换位间距和分段长度可以降低感应电压至安全限制内。另外,绝缘技术的关键是确定绝缘间隙的大小,最后计算了正常运行工况和故障下的绝缘间隙的电压,确定了绝缘间隙距离,为以后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马爱清袁雪元
关键词:感应电压地线损耗
线路调爬对变电站雷电侵入过电压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以江苏220 kV线路发生的雷电侵入波事故为例,利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建立相应的输电线路-变电站模型,并结合线路过电压传输过程,分析线路绝缘子爬调前后以及避雷器的布置情况对雷电反击和绕击侵入过电压波形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线路绝缘子绝缘水平的提高,雷电侵入波的振幅和陡度增加,从而导致变电站入口处避雷器中的剩余电压和电流更高。安装变电站入口避雷器,可减小侵入过电压对变电站内主变及其他电气设备造成的影响。在增加绝缘子串的数量时,应考虑变电站设备的绝缘水平可能会导致避雷器故障,从而引发电力事故。
陈炯杨海枫胡旭波张磊
关键词:雷电侵入波输电线路绝缘配合
基于有限元和神经网络方法对220kV盆式绝缘子均压环结构优化设计被引量:17
2018年
针对GIS中盆式绝缘子,提出了一种优化其均压环结构参数的方法。这种方法首先运用有限元方法对盆式绝缘子建立模型,并进行电场计算,然后以此确定了盆式绝缘子均压环结构优化目标;在此基础上,引入神经网络算法,利用BP神经网络拟合了均压环各结构参数与优化目标之间的关系,对均压环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最优结构参数,克服了传统穷举法计算量大、消耗时间长的缺点。实验结果表明,在盆式绝缘子上安装优化后的均压环,可以大大降低盆式绝缘子沿面最大场强,有效改善盆式绝缘子沿面电场不均匀程度。
淡淑恒吴娜李昊东姜腾
关键词:盆式绝缘子电场计算均压环优化设计神经网络算法
海上风电场集群接入系统组网优化被引量:11
2018年
当前海上风电发展表现出规模化、集群化的特点,海上风电场集群接入系统需求显著。但是,现有海上风电场电气系统相关研究都是基于单个风电场,场内风机位置相对集中、海上变电站数量有限,且未考虑其接入对陆上输电网规划的影响。这可能导致海缆拥挤,海域资源浪费,以及陆上电网扩建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对此,提出基于公共站设计与公共电网设计的2种海上风电场集群接入系统的优化方法,建立统一的数学模型。针对传统聚类方法在海上变电站选址定容上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改进FSDP算法,进行包含变电站选址定容与电网拓扑规划的接入系统二层优化。算例结果显示,公共电网模式整体经济性最佳,公共站模式海域资源占用最少。
符杨刘阳黄玲玲魏书荣刘璐洁
关键词:接入系统公共电网优化规划
交直流混联式三端半波长输电拓扑结构被引量:4
2018年
针对半波长输电的点对点现状,为实现半波长输电系统的多端运行,提出了利用柔性直流系统作为半波长交流取能的接口,深入研究了直流系统接入半波长线路的运行特性,探讨了交直流混联拓扑结构实现三端输电的可行性。主要对新型拓扑结构的运行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等效恒流源分析了直流取能接口的接入对沿线电压、电流的影响,并基于功率圆推导了三端输电时传输功率的变化,最后搭建交直流混联仿真模型研究了三端输电情况下交直流侧的特性。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表明,在文中所提出的新型拓扑结构下,引入直流取能接口可实现大功率的抽能且不改变半波长线路的输电特性,但在线路中会引起过电压和无功倒流。
王华昕陆斌赵永熹梅丘梅王松峰邓祥力
关键词:交直流混联拓扑结构
基于优化控制集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解决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 MMC)现有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寻优计算量大的问题,以上、下桥臂插入个数为控制变量,以并网电流和桥臂环流为控制目标,提出基于优化控制集的模型预测控制新方法。在子模块电容电压理想状态下建立并网电流误差目标函数,通过初步预测寻优,确定上、下桥臂电压矢量准确工作区间。考虑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设计上、下桥臂插入个数优化控制集,求取电压矢量区间内最优上、下桥臂插入子模块个数。同时设置自适应调节因子,可根据子模块电压波动幅度自动调整优化控制集边界条件,确保有限寻优次数内最优上、下桥臂插入子模块个数的准确求取。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寻优计算量从(N+1)2降至(N+1+Ntotal),实现了桥臂环流的有效抑制和并网电流的准确跟踪,避免了全局寻优的大量冗余计算,有效提升了寻优效率与准确度。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优化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具有计算量小、动态响应快和稳态精度高的特点。
薛花邓兴成王艳青王育飞李杨
关键词:模型预测控制环流抑制
框架—核心筒结构超高层建筑物雷击瞬态磁场分布特性仿真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为研究地闪特征条件下超高层建筑物雷击效应,按真实建筑物尺寸等比例构建典型框架-核心筒式建筑物模型,将实际探测雷电流特征注入大概率雷击附着点位置并开展电流传输和空间磁场分布仿真分析。研究总结了建筑物金属框架不同位置的雷击附着点特征、电流传输时域变化特征、不同空间位置的磁场定性及定量变化特征。仿真结果表明:模拟雷电流波形特征决定磁场强度在10~50μs逐渐达到峰值,随后至200μs逐渐减弱;从电流变化趋势发现竖直结构柱散流效果较水平位置更为明显;定性分析女儿墙及高层水平框架相比稍低层框架雷电流强度及磁场变化较为剧烈;定量分析相同高度空间磁场靠近外部框架位置相比内部场强更强,中间楼层核心筒内磁场强度符合计算机房布设要求。仿真结果为直击雷防护设计以及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提供参考。
朱泽伟周歧斌陈华晖赵洋范娟
关键词:雷击框架-核心筒结构雷电流
动态负载下改进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计算方法被引量:6
2014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电类比理论的变压器热点温度计算的改进模型,考虑变压器在户外条件下受太阳辐射以及油箱壁与环境换热散热的影响,并且详细计算了变压器损耗与不同分接头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了油粘度和负载损耗随温度的变化。计算结果与一台自然油循环强迫空气冷却(ONAF)的220k V-300MVA的变压器出厂测试数据以及热点温度经典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陈炯薛飞周健聪胡桃涛王悦李忠张晓群
关键词:油浸式变压器热点温度分接头
基于有限状态机故障因果链的连锁跳闸故障诊断和预测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随着变电站告警信息的规范化、大数据分析在设备监控中应用的深入,使得利用监控大数据及智能化预测分析方法解决电网连锁故障的识别问题成为可能。为避免连锁故障造成电网大停电事故的发生且针对电网连锁故障识别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连锁故障状态因果链的电网故障诊断、故障演化预测及电网脆弱性评估的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有限状态机模型故障因果链的数学模型,利用故障因果链的数学模型对电网中的单元件故障和连锁故障进行识别,从而形成了单元件诊断以及连锁故障诊断方法,然后研究了基于智能状态因果链的电网故障演变的风险预测方法,即形成了基于智能状态因果链构建的电网故障风险评估系统。最后以实际电网为例,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肖飞冷喜武叶康邓祥力李雄立
关键词:有限状态机电网故障诊断
基于电动汽车移动储能特性的直流微网控制策略被引量:16
2018年
直流微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功率双波动特性会导致直流母线电压变化,影响微电网的稳定运行。而电动汽车具有灵活的移动储能特性,可作为常规储能设备的补充,有效改善电压质量。为此,首先结合车和电池的运行特性,对电动汽车进行建模。其次,基于此模型,提出一种兼顾用户侧和微电网侧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策略。通过设定电池荷电状态滞环区间和直流微电网母线电压波动阈值范围,在满足用户用车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电动汽车的储能特性,稳定直流母线电压。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电动汽车模型和充放电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王闪闪赵晋斌毛玲刘琛王晓晶
关键词:直流微电网电动汽车运行特性充放电控制母线电压
共8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