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

作品数:112 被引量:1,643H指数:26
相关作者:钱俊希陈晓亮李倩菁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经济管理
  • 30篇历史地理
  • 17篇文化科学
  • 15篇社会学
  • 5篇天文地球
  • 5篇建筑科学
  • 5篇政治法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8篇旅游
  • 12篇文化
  • 10篇社会
  • 9篇地理
  • 9篇空间句法
  • 7篇文化地理
  • 7篇景观
  • 6篇旅游地
  • 6篇酒店
  • 5篇地理学
  • 5篇地理学视角
  • 5篇地理学研究
  • 5篇研修
  • 5篇研修班
  • 5篇人文地理
  • 5篇人文地理学
  • 5篇理学
  • 5篇高级研修
  • 5篇高级研修班
  • 5篇城市

机构

  • 11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5篇中山大学
  • 7篇广州大学
  • 5篇武汉大学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 5篇格拉斯哥大学
  • 4篇广东技术师范...
  • 3篇广州市广播电...
  • 3篇伦敦大学
  • 3篇河南省科学院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新加坡国立大...
  • 2篇香港大学
  • 2篇伦敦大学皇家...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作者

  • 39篇朱竑
  • 25篇陶伟
  • 22篇蔡晓梅
  • 8篇陈淳
  • 8篇刘晨
  • 8篇郑诗琳
  • 7篇钱俊希
  • 6篇刘博
  • 5篇曾国军
  • 5篇王敏
  • 5篇安宁
  • 4篇李文辉
  • 4篇程明洋
  • 4篇袁振杰
  • 4篇陈忠暖
  • 3篇钱丽芸
  • 3篇唐雪琼
  • 3篇封丹
  • 2篇孙九霞
  • 2篇杨槿

传媒

  • 23篇人文地理
  • 14篇地理学报
  • 14篇旅游学刊
  • 9篇地理研究
  • 8篇地理科学
  • 7篇热带地理
  • 4篇地域研究与开...
  • 4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2011年中...
  • 2篇2014《旅...
  • 1篇旅游科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城市规划
  • 1篇妇女研究论丛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南方建筑
  • 1篇科技与经济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4篇2017
  • 14篇2016
  • 19篇2015
  • 11篇2014
  • 16篇2013
  • 10篇2012
  • 6篇2011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宿旅游的乡村性生产与消费研究
2023年
文章以广东省网红乡村民宿H民宿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析民宿旅游的乡村性生产与消费及互动过程,有以下4点发现。(1)H民宿的经营者以自身对乡村性的认知为基础,通过物质空间建构、文化空间营造和新媒体工具运用等在地生产实践进而表征和展演乡村性。(2)在乡村性消费中,H民宿游客的消费更多集中于农耕知识体验、自然景观环境、农家生活文化和想象“乡村”等不同层面。但由于游客对乡村了解、感受程度的差异,不同游客的乡村感知具有矛盾性与异质性,呈现为全球地方化下消费体验相异的特征。(3)游客通过再消费与传播、拒绝与批判等不同的消费行为将消费意见反馈至生产者,生产者则对应采取调整策略,并通过体验空间的重塑和知识空间的再造进行乡村性的再生产,从而形成了消费与生产的互动过程。(4)在民宿旅游情境下,乡村性在生产与消费互动过程中被建构成“舞台真实”,具有本真化和失真化的双重表征,呈现了真假混杂的特征,并随着不同主体的互动实践,呈现一种流动变化的状态,不断在本真化与失真化的连续谱上流动。
刘俊刘俊郑诗琳黄焕
关键词:乡村性民宿
句法视角下广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及认知研究被引量:242
2013年
本研究在句法视角下,选择广州小洲村为案例地,以轴线图结合意象图的分析方法,探讨村落空间形态与不同使用者空间认知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①空间组构中具有高数值的某些变量,可被认为是地标性的显著空间元素,在使用者认知图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连续性极大地影响了空间认知;②不同使用者的空间认知模式存在差异,本地居民能够更加容易认知村落深层次的空间格局;③城市化改变了传统村落具有的防御性及内聚性的原本形态特征,空间集聚中心由内部转向边缘,这是导致本地居民与其他使用者认知差异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的发展与规划提供了重要启示,也是一种以新方法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及空间认知的尝试。
陶伟陈红叶林杰勇
关键词:空间句法传统村落
从漠视到觉醒:西方旅游研究对身体的再认识被引量:17
2019年
旅游是一个身体体验的过程。旅游中的身体是物质性的身体和社会建构的身体的统一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人文社科领域“身体转向”、“感官转向”和“非表征转向”的到来,西方旅游学界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到旅游者的身体和具身性话题。在梳理西方旅游研究关注与身体话题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旅游研究关注身体话题的几个发展阶段和相应特征,并从身体与旅游目的地形象表征,身体政治与性旅游、医疗旅游,身体展演与旅游节庆仪式,身体、感官与旅游景观,具身性与旅游体验五大议题进行了归纳和探讨。提出了基于身体理论视角下的旅游研究的路径和框架,并进一步提出了国内未来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以期推动国内旅游研究对身体的进一步的关注。
蔡少燕陶伟
关键词:身体旅游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广州城中村传统宗族文化的重构被引量:22
2015年
祠堂是中国宗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传统的宗族文化经历着重构。以广州城中村猎德、珠村内的祠堂及其所承载的宗族文化为考察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两个代表性祠堂的空间形态特征与村民生活及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阐释后发现:1祠堂空间作为承载传统宗族文化的"场域",其空间形态与村民行为模式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重建后的猎德祠堂为了适应新的功能需求,在空间形态上呈现出与珠村古祠堂明显的差别;2在转型时期宗族文化的重构体现在祠堂传统的祭祀活动正在逐渐被娱乐活动所取代,休闲和宴席成为村民在祠堂中的主要活动事项,与古祠堂相比,猎德新建祠堂已成为一个面向社会的盈利性场所;3作为宗族文化景观的代表,祠堂空间形态演变反映出村民行为模式的改变,正是宗族文化衰退、重构的直观明证;4 20世纪以后在夫妇制家族时代,村民的宗族意识在逐渐衰退,尤其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当村落整体文化环境及承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发生巨变时这种衰退会加速。对承载传统文化的"场域"和聚落环境的探讨不仅为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城市更新提供了有益启示,也为深层次理解建筑及其环境的"文化基因"提供了参考。
陶伟程明洋符文颖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空间句法祠堂宗族文化
城市职业女性产后的身体康复与空间实践:广州案例
2023年
本研究以城市产后职业女性为研究对象,身体与空间实践互动视角为基础,探讨城市职业女性产后身体康复与空间实践过程。研究发现:(1)为满足社会、职场与自我对城市职业女性的产后刻板想象,产后女性的康复实践从家空间转至商业空间;(2)家空间的康复来自于亲密关系的互动,促进了产后女性自我效能和“母职”身份的学习;商业空间则通过他者凝视和商业话语来建构身体的康复效果;(3)城市职业女性身体在不同康复空间中摇摆和渗入,是职业环境对女性身体的性别规范和现代消费社会文化转向的结果。研究旨在探讨特殊生命历程下女性身体与空间的关系,并基于身体的空间与空间的身体二者互动的视角为女性主义地理学提供新的研究范式。
蔡晓梅蔡晓梅范雅迪刘美新
关键词:城市职业女性身体康复健康
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社会文化地理”国际高级研修班在云南举办
2015年
2015年7月16日至20日,由中国地理学会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地理学会'社会文化地理'国际高级研修班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
郭隽万果
关键词:青年文化地理社会地理学
互助游旅游者交往特征和模式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
在以往的旅游交往研究中,学者们的焦点多集中在主客关系上,对旅游者关系、旅游者交往的研究相对缺失,尤其缺少对某一种特定类型旅游者互动关系的探讨。作为一种新型的旅行方式,互助游群体表现出了许多与常见旅行方式所不同的特征,如交...
郑诗琳朱竑林婕
关键词:互助游交往社会资本信任
中国工业污染重心与经济重心转移路径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工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相关研究也越来越为学界所关注。作者利用2000年~2013年中国各省份的GDP及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数据,分别测算出经济重心及工业污染重心的转移路径,从移动方向、移动距离、移动速度等方面探究了二者的空间转移动态变化规律,并从路径对比、空间相关性等方面研究经济重心和工业污染重心的空间联系。结果表明,2000年~2013年间,经济重心和工业污染重心总体上均向西北方向移动,但工业污染重心移动速度明显大于经济重心移动速度,移动总距离排序情况如下:工业废气重心(560.07km)〉固体废弃物重心(435.15km)〉工业废水重心(267.22km)〉经济重心(66.27km);经济重心与工业污染重心在东西方向上的相关性显著,但在南北方向上并不明显。
马姣娇赵永琪徐颂军
关键词:经济重心
2012年中国地理学会“社会文化地理”高级研修班在华南师范大学举办
2012年
2012年6月19~24日,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承办,美国俄勒冈大学地理系协办的2012年中国地理学会“社会文化地理”高级研修班在华南师范大学顺利举行。本次研修班旨在帮助广大从事社会文化地理研究的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及时了解社会文化地理的学术前沿、加强学术交流和互动,从而推动国内社会义化地理研究的发展。
郑诗琳
关键词:高级研修班文化地理社会人文地理学文化产业
“邻避主义”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被引量:21
2013年
"邻避主义"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转型出现,近几年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空间距离和居民社会经济特征相结合的分析视角,以社区居民对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的抵制为例,探究中国语境下"邻避主义"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社区居民在媒体大众面前的态度由"不要在我家后院"向"不要在任何人后院"转变,但其本质是邻避主义;2)在城市空间尺度和性质相似的社区空间尺度上,居民邻避态度符合"接近性假说";但相邻地理区位上不同性质社区居民的邻避态度存在明显差异;3)距离对居民邻避态度产生基础性影响,在此基础上,微观的居民社会经济特征与宏观的社会经济政治相互作用,对居民的态度进行复杂的重构,决定居民最终的邻避态度。研究对丰富不同社会条件下的邻避主义诠释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助于寻求这类地方抗争的合理解决方案。
杨槿朱竑
关键词:垃圾焚烧发电厂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