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交通大学超导与新能源研究开发中心

作品数:112 被引量:197H指数:6
相关作者:蔡芳共朱晓垒王振杨新福梁纲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理学
  • 2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3篇电气工程
  • 6篇机械工程
  • 5篇化学工程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超导
  • 10篇纳米
  • 8篇导体
  • 8篇电化学
  • 7篇纳米管
  • 7篇高温超导
  • 6篇真空管道
  • 6篇涂层导体
  • 6篇列车
  • 6篇临界电流
  • 5篇导线
  • 5篇临界电流密度
  • 5篇表面光电压
  • 5篇表面光电压谱
  • 5篇超导线
  • 5篇超导线材
  • 5篇磁悬浮
  • 4篇电化学性能
  • 4篇悬浮列车
  • 4篇真空管道运输

机构

  • 8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4篇新南威尔士大...
  • 7篇福建师范大学
  • 5篇西部超导材料...
  • 4篇西北有色金属...
  • 4篇教育部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工程物理...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北京新立机械...
  • 1篇东北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工程职业...
  • 1篇中国科学院微...
  • 1篇中国科学院宁...
  • 1篇西南应用磁学...
  • 1篇澳大利亚新南...
  • 1篇吉林铁道职业...

作者

  • 38篇赵勇
  • 10篇赵立峰
  • 9篇杨峰
  • 9篇程翠华
  • 8篇周大进
  • 7篇蒲明华
  • 7篇蔡芳共
  • 7篇王文涛
  • 7篇马家庆
  • 4篇雷鸣
  • 4篇刘连
  • 4篇羊新胜
  • 3篇晏传鹏
  • 3篇张勇
  • 3篇王小峰
  • 3篇李平原
  • 3篇贾永芳
  • 3篇陈永亮
  • 3篇邹龙生
  • 3篇柯川

传媒

  • 10篇功能材料
  • 5篇低温与超导
  • 5篇真空科学与技...
  • 4篇高等学校化学...
  • 4篇物理学报
  • 4篇西南交通大学...
  • 3篇人工晶体学报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原子与分子物...
  • 2篇材料导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半导体光电
  • 1篇机械工程师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陶瓷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13篇2016
  • 10篇2015
  • 6篇2014
  • 12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04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使用无氟化学法在NiO/NiW上制备超导涂层导体用SmBiO_3缓冲层
2014年
在能源日趋紧缺的形势下,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具有可观的前景。经济、高效、节能的REBCO超导涂层导体的制备技术成为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目前,非真空的化学溶液沉积技术是降低涂层导体制备成本的重要途径。于空气条件下制备了NiO薄膜,并在NiO薄膜上使用无氟化学方法制备了SmBiO3薄膜,作为REBCO超导涂层导体的缓冲层。研究了NiO薄膜质量对制备SmBiO3薄膜的影响,旨在为REBa2Cu3O7-δ涂层导体的制备提供一条非真空全化学法的途径。
张红赵勇蒲明华
关键词:涂层导体NIOS
双通TiO2纳米管阵列膜制备及应用研究
2016年
双通TiO_2纳米管阵列膜的成功制备可有效提高TiO_2纳米管阵列膜的光催化活性,同时还可扩展其在太阳能电池、气体敏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双通TiO_2纳米管阵列膜的阳极氧化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与制氢、氢敏特性、分子过滤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侧重讨论了双通TiO_2纳米管阵列膜的分离机制。最后,对双通TiO_2纳米管阵列膜的后续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贾永芳蔡芳共鲁双伟杨峰赵勇
关键词:双通
PbS量子点/ZnO纳米片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被引量:6
2012年
通过两步法合成PbS量子点(QDs)修饰ZnO纳米片复合膜.首先利用电化学法在掺氟的SnO2导电玻璃(FTO)上生长ZnO纳米片,然后在ZnO纳米片上通过逐次化学浴法沉积PbS量子点形成PbS/ZnO复合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详细表征了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并研究了PbS/ZnO复合膜作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紫外可见吸收谱、光电化学性能和表面光电压谱.对比ZnO纳米片经PbS量子点修饰前后,发现PbS量子点修饰后光阳极的光吸收和光伏响应均从紫外区拓宽到了可见光区,同时光电化学性能有了显著提高,短路电流密度从敏化前的0.1 mA/cm2增加到0.7 mA/cm2,效率由0.04%增加到0.57%.与单一ZnO纳米片相比,PbS/ZnO复合膜的表面光伏响应强度明显增强,说明PbS与ZnO之间形成了有利于光生电荷分离的异质结,从而导致了PbS/ZnO复合膜光电性能的增加.
廖鑫杨峰蒲明华赵勇程翠华
Cl掺杂对n-Cu2O的光电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在酸性溶液中利用恒电位沉积法在导电玻璃(ITO)上沉积Cu_2O薄膜,并以KCl为添加剂对其进行掺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谱(XRD)等手段研究了氯掺杂对Cu_2O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的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光谱确定得到的Cu_2O和Cl掺杂Cu_2O(Cu_2O-Cl)样品的禁带宽度分别为1.98和1.95eV。根据表面光电压谱和相位谱,掺杂前后的Cu_2O均为n型,Cu_2O-Cl有更强的表面光电压响应。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结果表明未掺杂Cl的Cu_2O在加负偏压时易形成反型层;氯离子的掺杂引入杂质能级可以提高n型导电性。光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以Cu_2O、Cu_2O-Cl为光阳极组成的光化学太阳电池,在大气质量AM 1.5G、100mW/cm^2标准光强作用下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0.12%和0.51%。
谢思思鲁双伟马文利杨峰席金芳邹龙生蔡芳共程翠华赵勇阚香张勇
关键词:CU2O表面光电压谱光电化学性能
拓扑超导体FeSexTe1-x单晶超导性能与磁通钉扎
2020年
铁基超导体FeSexTe1-x由于其具有上临界场高、各向异性小、临界电流密度大等优点,备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自助溶剂法生长得到了几种Se/Te组分比例不同的FeSexTe1-x单晶样品,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且对样品在低温下的磁性进行了测量.对样品超导态下临界电流密度、磁通钉扎力和磁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样品在低温下的磁通钉扎模式.通过分析Se和Te的不同比例对上述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超导性能最佳的组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FeSexTe1-x的超导与拓扑性质提供了参考.
梁超张洁赵可羊新胜赵勇
关键词:临界电流密度磁通钉扎
退火对TiO_2纳米管/线复合阵列表面光电性质的影响
2011年
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TiO2纳米管/线复合阵列.利用表面光电压谱(SPS)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FISPS)研究了退火对TiO2纳米管/线复合阵列表面光电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纳米管/线复合阵列在晶化前后的导带边缘均出现了束缚激子态,晶化前由于自建场较弱,束缚激子态能在正负电场作用下发生不对称偏转;晶化后,晶体结构从非晶态变为晶态,自建场增强,束缚激子态对正电场敏感并表现出明显的光伏响应,而在负电场作用下束缚激子态没有任何光伏响应.
杨峰蔡芳共柯川赵勇程翠华
关键词:表面光伏束缚激子
轧制和变形温度对合金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2016年
对汽车用合金钢进行了三道次和五道次热连轧处理,研究了变形温度、变形量对三道次和五道次轧后双相钢显微组织的影响,并得出了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轧制工艺下得到的组织为铁素体+岛状的马氏体双相组织;随着轧制温度的降低和总变形量的增加,铁素体的平均晶粒尺寸得到细化,且在总变形量一定的条件下,采用道次变形量递减的方式可以获得更加细小的显微组织。当变形温度为900℃-850℃-800℃,变形量为60%-40%-30%时,铁素体的平均晶粒尺寸最为细小,约为1.52μm。
段金辉王贺龙张红
关键词:合金钢变形温度变形量
激光诱导氩气等离子体时间分辨特性研究
2022年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以激光诱导微等离子体的原子发射为技术特征,在科研与工业领域正得到重视与蓬勃发展。作为环境气体的氩气对等离子体演化过程中粒子的碰撞过程有重要影响,决定着LIBS技术分析性能的发挥。利用光谱诊断技术深入研究LIBS技术条件下氩气的光谱特征,对于提升LIBS技术及其应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中阶梯光栅光谱仪记录时间序列光谱信息研究了瞬态Ar等离子体碰撞和衰减过程,包括等离子体演化过程中的辐射机制和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及温度的时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激光与氩气相互作用的初始阶段,光谱主要由连续辐射组成,在0.6μs后,光谱开始主要由氩原子、离子的离散跃迁辐射谱线组成。氩原子线和离子线的演化周期不同,在0~1.0μs延迟时间内离子线占主导,在1.0~30μs原子线占主导。利用Stark展宽,Saha-Boltzmann曲线方程对60,80和100 mJ脉冲激光能量激发下的等离子体的电子数密度和温度进行了计算,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在0.2~2.0μs延迟时间内快速衰减,之后在较长的延迟时间内缓慢下降,大约在4.0μs达到同一个数量级;等离子体温度(80 mJ)从初始0.2μs时的18000 K迅速下降到13000 K(2.0μs),在5.0μs后缓慢下降到12000 K。为进一步检验和优化激光脉冲用于氩气的分析性能,对氩的不同特征谱线信噪比随时间演化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氩原子线在2.0~6.0μs的延迟窗口具有较高的信噪比,氩离子线则在0.1~1.0μs延迟窗口具有较高的信噪比。
何亚雄周文琦庄彬张永胜柯川许涛赵勇
关键词: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氩气等离子体
氩气退火时间对Fe(Se,Te)薄膜的性能影响研究
2022年
作为一种铁基超导薄膜,Fe(Se,Te)薄膜具有晶体结构简单、所包含的元素较少、易于合成的特点,不仅有利于超导机理研究而且有着潜在的技术应用价值。本文通过磁控溅射在温度为320℃的CaF_(2)单晶衬底上制备了Fe(Se,Te)薄膜,并在氩气氛围下进行了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时间对Fe(Se,Te)薄膜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成分组成以及电输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Se,Te)薄膜的结晶性较好,退火有助于消除薄膜样品中的FeSe相,薄膜的晶格常数c对退火不敏感,退火后薄膜晶粒尺寸变大;Fe(Se,Te)薄膜成分与靶材的名义组分存在一定的偏差,退火时间越长,Fe(Se,Te)薄膜表面的颗粒越密集;Fe(Se,Te)薄膜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呈现出半导体特性,退火3 h后电阻明显增大。
罗露林张洁羊新胜赵勇
关键词:电输运特性
腐蚀和热处理对YGdBCO带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022年
主要探索化学溶液法沉积超导焊料的生长过程,研究涂层溶液对YGdBCO带材超导层的腐蚀性以及在三个低温热处理阶段带材c轴织构和临界电流的变化,优化出了可制得与母材性能相近的涂层溶液合成技术和低温热处理工艺。在此基础上,在790℃高温成相过程中生长出具有c轴织构的YBCO薄膜,有助于解决母带超导层表面粗糙度较大导致界面原子扩散不均匀而产生的接头连接性较弱的问题。
付相铭王文涛王文涛田正健刘连王铭赵勇
关键词:临界电流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