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阳化工大学应用化学学院

作品数:506 被引量:1,166H指数:12
相关作者:于秀兰张丽清舒燕范洪涛侯纯明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东北大学理学院辽宁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9篇期刊文章
  • 6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6篇理学
  • 146篇化学工程
  • 5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7篇医药卫生
  • 21篇文化科学
  • 17篇一般工业技术
  • 1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1篇矿业工程
  • 11篇冶金工程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电气工程
  • 5篇农业科学
  • 4篇核科学技术
  • 3篇生物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3篇催化
  • 29篇离子
  • 28篇荧光
  • 24篇甲基
  • 22篇配合物
  • 22篇纳米
  • 20篇光度
  • 19篇发光
  • 19篇改性
  • 18篇光度法
  • 16篇晶体
  • 16篇晶体结构
  • 16篇降解
  • 15篇教学
  • 14篇合金
  • 12篇离子液
  • 12篇离子液体
  • 12篇硅氮烷
  • 11篇聚硅氮烷
  • 10篇羟基

机构

  • 501篇沈阳化工大学
  • 28篇东北大学
  • 9篇辽宁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南京邮电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4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金...
  • 4篇中国中化集团...
  • 3篇沈阳药科大学
  • 3篇沈阳化工研究...
  • 3篇沈阳产品质量...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北京矿冶研究...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沈阳工程学院
  • 2篇延边大学
  • 2篇中国检验检疫...

作者

  • 27篇关瑾
  • 26篇于秀兰
  • 25篇阎峰
  • 22篇孔祥文
  • 21篇张丽清
  • 21篇肖林久
  • 20篇王雅静
  • 19篇周华锋
  • 18篇陈永杰
  • 16篇谢颖
  • 15篇崔天放
  • 14篇封禄田
  • 14篇石爽
  • 13篇王晓丹
  • 13篇姚淑华
  • 13篇滕雅娣
  • 12篇耿秀娟
  • 12篇范洪涛
  • 11篇杨英
  • 11篇王思林

传媒

  • 115篇沈阳化工大学...
  • 28篇辽宁化工
  • 10篇湿法冶金
  • 9篇功能材料
  • 9篇过程工程学报
  • 8篇化工新型材料
  • 8篇精细石油化工
  • 7篇云南化工
  • 7篇有机硅材料
  • 6篇中南大学学报...
  • 5篇分析测试学报
  • 5篇当代化工
  • 5篇精细化工
  • 5篇矿产综合利用
  • 5篇科技资讯
  • 5篇第十四届沈阳...
  • 4篇燃料化学学报
  • 4篇化工学报
  • 4篇无机化学学报
  • 4篇材料保护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15篇2020
  • 34篇2019
  • 51篇2018
  • 46篇2017
  • 44篇2016
  • 46篇2015
  • 43篇2014
  • 56篇2013
  • 56篇2012
  • 75篇2011
  • 28篇2010
5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卤化烷基咪唑催化碳酸二甲酯与乙醇酯交换反应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研究了烷基咪唑卤化物{[Rmim]X}对碳酸二甲酯(DMC)与乙醇酯交换反应的催化作用,考察了烷基取代基、卤素和温度对[Rmim]X催化性能的影响。当温度在78℃或以上时,[Rmim]X对DMC与乙醇的酯交换反应有明显的催化活性。当反应温度和烷基取代基相同时,催化活性为烷基咪唑碘化物≥烷基咪唑溴化物>烷基咪唑氯化物;当反应温度和卤素相同时,催化活性为甲基咪唑卤化物>乙基咪唑卤化物>丁基咪唑卤化物。若以碘化-1,3-二甲基咪唑为催化剂,当DMC与乙醇的摩尔比为1.0,催化剂对反应混合物的质量比为3.0%时,在130℃反应1 h,乙醇和DMC的摩尔转化率分别约为60%和55%,EMC的选择性在82%左右。催化剂在同样条件下重复使用25次不失活。
王吉宇张志刚姚杰陈飞石磊
关键词: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反应碳酸甲乙酯离子液体
泰妥拉唑的合成与拆分被引量:1
2015年
2-巯基-5-甲氧基咪唑并[4,5]-吡啶和2-氯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盐酸盐在碱性条件下经亲核取代反应制得2-[2-(3,5-二甲基)-4-甲氧基甲基硫醚-5-甲氧基]咪唑并[4,5]-吡啶(3);3经间氯过氧苯甲酸氧化后用盐酸酸化合成了消旋泰妥拉唑[(±)-5];分别以(S)-酒石酸二乙酯和(S)-联萘酚为拆分剂,(±)-5经包结拆分制得(S)-5,其结构经1H NMR和IR确证。
阎峰李泽辉关瑾仇雪李朝宇
关键词:硫醚包结拆分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4年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作用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从而影响药理效应强度和时间。药物进入人体,只有游离的药物分子能够跨膜运转并与受体结合发生药理效应,因此测定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在新药研发及临床研究中非常重要。本文主要评述了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平衡透析法、微透析法、超滤法、超速离心法,以及以光谱学为基础的方法(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技术法等)和以色谱法为基础的方法(如高效亲和色谱法、高效前沿分析法等)。此外,对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瑾丁爽刘芷含董西鑫阎峰石爽
关键词: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毛细管电泳法
GO/Pt-L/g-C3N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通过浸渍法合成一种GO/Pt-L/g-C3N4复合材料,其光催化性能优良。实验测定了GO/Pt(II)-L/g-C3N4复合材料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的光催化产氢性能。结果表明: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该复合材料催化分解水产生氢气的速率约为1 439.163 4μmol·g^-1·h^-1,与纯g-C3N4相比,产氢性能提升了约199倍。
王松玲单嵩孟月于欣瑞高恩军
关键词:光催化性能氧化石墨烯
低温燃烧法制备Ce_(0.9)Gd_(0.1)Y_(0.1)O_(1.9)粉体与性能研究
2016年
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具有氧离子电导率,但稀土氧化物掺杂CeO_2基电解质电导率更高。钆和钇共掺杂的氧化铈Ce_(0.9)Gd_(0.1)Y_(0.1)O_(1.9)(GYDC)粉末通过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GYDC的制备通过使用相应的粉体来压制成颗粒并在空气中烧结他们。GYD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测试通过XRD、BET激光粒度等方法对合成的固溶体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600℃焙烧产物有立方萤石结构。以甘氨酸为还原剂,金属硝酸盐作为氧化剂,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双掺杂CeO_2基超细粉体GYDC。按照低温燃烧反应的特点,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的甘氨酸与金属硝酸盐的物质的量比(G/N)对燃烧反应历程,产物的性能和产率的影响。
燕萍杨佳妮
关键词:甘氨酸低温燃烧法
表面印迹法制备钴(Ⅱ)离子印迹硅胶及性能被引量:11
2011年
采用表面印迹技术,以Co(Ⅱ)离子作为印迹离子,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功能分子,硅胶为支撑物,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硅胶表面制备Co(Ⅱ)离子印迹硅胶材料,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等进行了表征,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印迹硅胶材料的吸附性能和选择识别能力.结果表明,印迹硅胶材料和非印迹硅胶材料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5.2和6.5 mg/g;印迹硅胶材料对Co(Ⅱ)离子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模型;2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当pH=3.9~7.8时,印迹硅胶材料保持了较好的吸附容量;印迹硅胶材料对Co(Ⅱ)离子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识别能力;重复使用时性能稳定.
范洪涛隋殿鹏赵立兴任泽岩袁自云周勤孙挺
关键词:
氯化稀土制备过程中的脱氟与资源化工艺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氟污染具有强穿透性和不可逆性,对环境易造成危害。现行氟碳铈矿分解工艺中,氟以气相形式逸出,即浪费氟资源,又污染环境。随着国家对氟碳铈矿资源和环境安全的重视,建立清洁的氟碳铈矿分解工艺势在必行。介绍了氟碳铈矿冶炼生产氯化稀土过程中氟的脱除和资源化方法,旨在为开发新型绿色稀土冶炼工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度提供参考。
于秀兰
关键词:氟碳铈矿脱氟稀土资源化
双金属异相催化剂Fe3O4@La-MOF-Schiff-Pd/Ni的制备及其催化Suzuki偶联反应被引量:3
2018年
将Fe3O4纳米粒子负载到金属有机骨架La-MOF中,然后向其中引入Pd/Ni活性位点,制得含磁性纳米粒子的Pd/Ni双金属异相催化剂(Fe3O4@La-MOF-Schiff-Pd/Ni),并通过SEM、TEM、EDS、ICP、PXRD和XPS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3O4纳米粒子被成功嵌入到了La-MOF中,经过后合成修饰后,Pd和Ni活性位点被均匀分散在MOF框架中。该催化剂在Suzuki偶联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以碘苯(1.0 mmol)和苯硼酸(1.2 mmol)为反应物时,最佳催化反应条件为:以无水乙醇为溶剂、无水碳酸钾为碱、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为6h、催化剂用量8mg,在该条件下联苯产率达95%。该催化剂可以通过外加磁铁进行分离回收,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仍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产物产率为82%。Suzuki偶联反应机理探究结果表明,Pd和Ni可能具有协同催化效应。底物拓展实验表明,Fe3O4@La-MOF-Schiff-Pd/Ni双金属催化剂对含不同取代基的芳基溴化物和碘化物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由立新赵柏蓓陈小玲熊刚孙亚光
关键词:SUZUKI偶联反应磁性纳米粒子
新型叔丁基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合成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提高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单体的溶解性和降低预聚体粘度,实现低成本的 RTM成型工艺加工,设计并合成了叔丁基改性双马树脂3,3′-二叔丁基-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BDM)树脂。采用红外光谱仪和元素分析仪,进行了结构表征。溶解性实验表明,该新型树脂单体在普通溶剂中的溶解性得到明显改善。预聚体粘度测定和熔点测定表明,预聚体粘度达到了树脂传递模塑工艺(RTM)对树脂体系粘度的要求(0.20~0.28 Pa·s),原有树脂的耐热性也得到了保留。
崔天放于维张丽张媛媛李楠
关键词:双马来酰亚胺叔丁基溶解性粘度
有机硅改性防污涂料的制备条件及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以偶氮二异丁氰为引发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主要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酯为主要原料合成具有自抛光性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并进而根据配方制成防污涂料.研究分别制成一系列有机硅改性防污涂料,并对其硬度、柔韧性、附着力、抗冲击力等力学性能及耐人工海水性的测试研究.实验确定树脂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5℃,搅拌速率190 r/min,保温3 h.由此树脂制成涂料涂膜的力学性能及耐人工海水性等性能较好,达到实验预期目标.
郭虹唐博武锡铭
关键词: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
共5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