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

作品数:155 被引量:764H指数:14
相关作者:刘元志李秀才罗国荣夏林赵毅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4篇建筑科学
  • 16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篇理学
  • 8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6篇建筑
  • 16篇有限元
  • 16篇混凝土
  • 11篇有限元分析
  • 10篇抗震
  • 9篇阻尼
  • 8篇地震
  • 8篇阻尼器
  • 6篇地震作用
  • 6篇应力
  • 6篇受力
  • 6篇抗震性
  • 6篇抗震性能
  • 6篇钢管
  • 6篇钢管混凝土
  • 5篇延性
  • 5篇渗滤
  • 5篇拱桥
  • 5篇保温
  • 4篇短肢

机构

  • 154篇武汉理工大学
  • 5篇武汉大学
  • 2篇广西科技大学
  • 2篇贵州民族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三峡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武...
  • 2篇中国电力工程...
  • 2篇广东省建筑科...
  • 2篇武汉分公司
  • 2篇湖北交投智能...
  • 1篇东北大学
  • 1篇长江水利委员...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武汉工程职业...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武汉工程大学

作者

  • 26篇戴绍斌
  • 22篇黄俊
  • 9篇陈波
  • 9篇郑瑾
  • 8篇霍凯成
  • 8篇卢哲安
  • 7篇张明远
  • 7篇陈军明
  • 7篇袁志宇
  • 7篇陈应波
  • 7篇朱健
  • 6篇刘记雄
  • 6篇刘元志
  • 5篇彭自强
  • 5篇王佶
  • 4篇王二磊
  • 4篇瞿伟廉
  • 3篇任志刚
  • 3篇黄琼
  • 3篇徐礼华

传媒

  • 29篇武汉理工大学...
  • 10篇国外建材科技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建材世界
  • 5篇华中建筑
  • 5篇地震工程与工...
  • 4篇世界地震工程
  • 4篇岩土力学
  • 3篇建筑结构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振动与冲击
  • 3篇工程力学
  • 3篇山西建筑
  • 3篇科技创新导报
  • 2篇市场周刊·理...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力学与实践
  • 2篇工业建筑
  • 2篇建筑热能通风...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14篇2010
  • 15篇2009
  • 18篇2008
  • 16篇2007
  • 6篇2006
  • 14篇2005
  • 11篇2004
  • 8篇2003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钢框架顶底角钢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研究
2007年
通过拟静力试验以及有限元ALGOR程序,对顶底角钢连接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顶底角钢连接节点的破坏形式、受力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类节点的强度与刚度主要取决于角钢的强度与刚度,角钢厚度的不同直接影响节点的性能;该类节点具有较好的耗能性能,但强度较低。这些研究结果对顶底角钢连接节点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黄俊徐礼华戴绍斌
关键词: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混凝土早期变形与开裂敏感性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国内最新研发的温度-应力试验机针对混凝土早期的变形性能及开裂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分析了几类典型混凝土早期温度、应力、变形的发展规律,并由此得到混凝土早期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发展规律。研究表明:混凝土的变形发展可以分为早期收缩、膨胀、收缩至开裂三个阶段;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与开裂并不直接相关,应同时考虑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应力的发展过程;开裂温度作为综合指标,能够有效评价混凝土的总体开裂敏感性;适当的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早期变形和力学特性。
李跃霍凯成黄俊
关键词:混凝土开裂敏感性
三管钢烟囱的风荷载计算及相关设计被引量:1
2011年
根据工程实例,介绍了三管烟囱风荷载的计算思路和理论,着重阐述了风荷计算模型的建立和体型系数的计算,简要陈述了验算横风向风振的几个公式,最后通过得出的风荷载验算了烟囱位移,确定了烟囱壁厚。
王敦科王丽
关键词:风荷载
采用轻钢加层时设置VFD的控制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由于鞭鞘效应,轻型钢结构自身的层间位移较大,常常不能满足抗震设计要求。根据这一特点,提出在加层中设置粘弹性-摩擦阻尼器(VFD)支撑,对结构振动进行控制,从而使整体结构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全新控制方法,并对设置粘弹性-摩擦阻尼器(VFD)支撑的轻型钢加层砌体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时程分析。
刘元志甄茂伟魏文晖
关键词:轻钢加层
路用橡胶轻集料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及机理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针对轻集料混凝土抗冲击性能差的缺点,采取在轻集料混凝土中添加橡胶粉、聚合物等措施,对轻集料混凝土进行改性,在保证其具有一定路面使用强度的前提下,提高其抗冲击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橡胶粉添加到轻集料混凝土中后,显著提高了轻集料混凝土的抗冲击韧性;而再掺加少量聚合物后,抗冲击韧性提高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橡胶粉的填充作用以及形成吸收应变能的结构变形中心作用是提高轻集料混凝土抗冲击韧性的主要原因;聚合物的加入,改善了整个混凝土内部的孔隙及界面结构,橡胶粉吸收应变能的结构变形中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改善了轻集料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
王佶李跃
关键词:橡胶粉轻集料混凝土抗冲击性能
钢结构压弯构件整体稳定问题的教学探讨被引量:2
2019年
从失稳现象、力学模型、失稳准则、公式构建几个方面,对比压弯钢构件整体失稳两种形式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压弯构件整体稳定的概念和问题的求解途径,并从稳定计算公式的演绎过程中,深刻体会力学理论在钢构件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掌握应用力学知识分析结构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
陈军明谷卫敏陈应波
关键词:钢构件思维方法
地表水臭氧除臭技术试验研究
2009年
根据对臭氧在水中的反应途径和其对嗅味物质的氧化去除规律的分析,采用单独投加臭氧预氧化和臭氧与活性炭池联用处理工艺对珠江原水进行试验,主要考察臭氧投加量、氧化时间对出水嗅阈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出水嗅味减少;延长臭氧氧化时间,除臭效果变好;随着臭氧投量的增加,氧化时间对除臭效果的影响下降。臭氧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嗅味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臭氧、单独使用粉末活性炭。臭氧与活性炭池联用节省了臭氧投加量。
袁志宇武长城
关键词:地表水臭氧除臭技术
汉源新县城体育馆声学设计
2011年
利用建筑声学仿真软件,对汉源新县城体育馆的部分声学参数进行了计算,并针对其具体特点进行了声学装修设计,使其声学参数达到国家规范取值范围,力争实现技术和艺术的完整结合。
李运江周小庚范波
关键词:体育馆声学设计计算机仿真
钢结构格构柱设计理论的力学问题被引量:1
2016年
借助钢结构格构柱设计理论的换算长细比、横向最大剪力以及分肢承载力三个重要力学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求解技巧的演绎教学,培养学生发现工程中的力学问题、寻找解决力学问题的途径、服务工程设计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力学理论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力学理论的兴趣,实现学生探究、解决工程问题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陈军明劳悦敏陈应波李秀才
关键词:格构柱
上下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正交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通过正交试验反映了钢纤维体积率(Vf)和钢纤维长径比(Lf/df)对上下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找出最有利于提高弯拉强度的钢纤维体积率和钢纤维长径比.研究表明,作为混凝土的掺入材料,钢纤维的体积率和长径比对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均有显著性影响,尤其是钢纤维长径比.
戴绍斌宋名海
关键词: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