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

作品数:14 被引量:53H指数:5
相关作者:尹树广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哲学
  • 3篇政治
  • 3篇领导权
  • 2篇实践哲学
  • 2篇释学
  • 2篇启蒙
  • 2篇文化
  • 2篇解释学
  • 2篇黑格尔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学家
  • 1篇信仰
  • 1篇信仰观
  • 1篇学术界
  • 1篇哲学解释
  • 1篇哲学解释学
  • 1篇真理
  • 1篇正义观
  • 1篇正义问题

机构

  • 14篇黑龙江大学
  • 1篇威斯敏斯特大...

作者

  • 4篇张政文
  • 3篇罗跃军
  • 2篇张彤
  • 2篇尹树广
  • 1篇曹丽新
  • 1篇尹树广

传媒

  • 3篇哲学研究
  • 2篇哲学动态
  • 2篇国外理论动态
  • 2篇学术交流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求是学刊
  • 1篇文史哲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哲学门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康德与黑格尔国家理论中关于现代性的分歧被引量:4
2007年
张政文
关键词:黑格尔分歧西方文化政治制度
国家、资本和生活世界——过去30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批判理论
2003年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批判理论经历了一系列重要发展,从最初的新工具论与结构功能主义的争论,经过资本逻辑学派、系统分析学派、生活世界理论、国家自主论、后马克思主义的新葛兰西主义,走向了综合性的国家理论。国家不再被看成是外在于生产方式的阶级工具,而是就在经济的构造之中作为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发挥作用。由于市场交换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劳动者并不能完全靠劳动力商品化维持生活,而是还被社会生活所构造。国家在人的构造和维持劳动力商品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缺陷意味着它不能对非经济因素起绝对的决定作用,国家并不完全建立在经济基础上,而是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生活世界领域相互分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被定位的。
尹树广
关键词:自主性劳动力再生产领导权
现代解释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
2008年
哲学解释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真理观。这种真理观强调一种参与和事件的性质,凸显了人之为人的本质体现的人文精神的伟大真理;同时,哲学解释学强调理解的历史性,理解是"视域融合、效果历史"的过程,即理解永远在历史与现在、主体与客体、自我与他者之间进行中介;最后,哲学解释学的实践观正确处理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为人类的生活实践指明了出路。所有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精神资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张彤
关键词:真理
作为实践哲学的哲学解释学被引量:2
2008年
加达默尔的解释学强调理解、解释与应用的合一,其实应用就是实践的应有之义。加达默尔重点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对技艺、科学与实践智慧有明确的区分,并指出了科学的自然知识和实践的人文知识的区别。在科学呈现出一种技术化趋势,并成为一种自律的统治力量的当代,加达默尔重新恢复了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的重要性,解释学不仅是哲学,而且是一种实践哲学,它直接面对人的存在与活动,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讨论的是人的"生存"、"自由"、"幸福"和"善的选择"等这些对人类来说最为至关紧要的问题。解释学作为实践哲学,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理解的视角,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的存在方式,解释学的真理可以使我们重归人文精神宝贵的精神家园,而这正是每一个现代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张彤
关键词:解释学实践哲学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被引量:8
2012年
一、关于《理想国》中正义论证的争论关于《理想国》中的正义问题以及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对此的论证,西方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早在1937年《心灵》杂志第183期上,福斯特(M.B.Foster)教授就发表了一篇题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一个错误”的论文,对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与其对手之间关于正义的讨论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理想国》第二卷开篇中格劳孔关于善的三重区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种区分要求苏格拉底证明正义属于第二种善。
罗跃军
关键词:《理想国》正义观柏拉图辨正西方学术界正义问题
生活世界与实践哲学被引量:7
2004年
只见事实的日常经验和实证主义的客观思维 ,没有反思规定着诸种对象的“视域”本身 ;先验现象学的反思只是在认识论层面上把它看成是在自我构造的世界、交往的个体之间在相互理解中构造的生活世界 ,没有看到 ,我们所共同构造的这个理解事物和我们自身的视域———生活世界 ,在规定生活世界本身的基本意义上 ,还有其他因素参与了构造 ,那就是还有话语实践、人类的活动本身 ,也就是说 ,生活世界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认识论———价值论层面上被探讨 ,还应该扩展到人的活动层面上 ,作为实践哲学的对象来加以反思。
尹树广
关键词:视域交往话语实践
解构、领导权与后马克思主义被引量:4
2004年
近来,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关注,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成了焦点问题。本文通过说明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中的关键范畴国家、阶级和社会进行的解构式理解,揭示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传统过程中对这些范畴进行的新的阐述。本文认为,后马克思主义所自称的"马克思主义"、它对马克思主义的解构式继承和发展,只是在基本价值观、现代社会政治斗争这两个方面与马克思主义存在着密切联系。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没有看到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世界之间存在着宏观上的结构分化关系,因而,没有正确估计经济因素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尹树广
关键词:领导权后马克思主义霸权主义社会形态政治权利
民主的伦理学被引量:9
2004年
尚塔尔·墨菲(ChantalMouffe)是英国政治哲学家,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她曾经师从阿尔都塞,现在是威斯敏斯特大学民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她编辑并参与撰写了《葛兰西和马克思主义理论》(1979)、《卡尔·施密特的挑战》(1999),主要著作有《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1984)、《政治的回归》(1993)、《民主的悖论》(2000)。发表过多篇关于当代政治思想、新社会运动和女权主义的理论文章。本文选自《民主的悖论》,该书的中文版将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本文中,墨菲明确把自己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后现代理论进行了区分,强调了民主的对抗维度。在她看来,政治的对抗性和暴力方面是不可取消的,政治伦理化是不可能最终实现的,政治决定和伦理责任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最终的解决。
尚塔尔.墨菲尹树广
关键词:伦理学领导权民主观民主政治政治责任
论柏格森“绵延”概念之内涵及其对过程哲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文章以柏格森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绵延"作为分析对象,探讨了这一概念的基本前提、含义以及把握绵延的方式等问题。同时,文章扼要地分析了怀特海过程哲学的理论要旨,从而揭示柏格森哲学对怀特海思想的潜在影响。
罗跃军
关键词:绵延过程哲学
论杜威以经验主义为根基的宗教信仰观
2011年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年)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大师,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然而,杜威对宗教信仰的理解方面国内关注较少。杜威《一种共同的信仰》[1]一书集中体现了他从经验和自然这两个概念出发对传统宗教信仰所做的批评,以及他对一种全新的宗教信仰之精神的剖析。
罗跃军
关键词:宗教信仰经验主义信仰观实用主义哲学心理学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