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品数:420 被引量:944H指数:13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舟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1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0篇农业科学
  • 92篇生物学
  • 91篇天文地球
  • 7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3篇经济管理
  • 17篇文化科学
  • 1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篇理学
  • 1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1篇化学工程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水利工程
  • 5篇医药卫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0篇贻贝
  • 30篇基因
  • 25篇厚壳贻贝
  • 24篇养殖
  • 24篇海域
  • 20篇蛋白
  • 20篇生态
  • 17篇遥感
  • 12篇曼氏无针乌贼
  • 12篇近海
  • 12篇黄鱼
  • 12篇教学
  • 11篇浅海
  • 10篇蛤仔
  • 10篇菲律宾蛤仔
  • 10篇大黄鱼
  • 8篇污染
  • 7篇渔业
  • 7篇水产
  • 5篇图像

机构

  • 414篇浙江海洋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宁波大学
  • 14篇浙江省海洋水...
  • 9篇浙江大学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7篇哈尔滨工程大...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厦门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舟山市水利勘...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国家海洋局
  • 3篇海南热带海洋...
  • 3篇舟山赛莱特海...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东华大学

作者

  • 8篇王日昕
  • 6篇黎明
  • 5篇史会来
  • 4篇楼宝
  • 4篇刘峰
  • 4篇张海刚
  • 3篇朴胜春
  • 3篇王立改
  • 3篇刘阳阳
  • 2篇王嘹亮
  • 2篇郭远明
  • 2篇倪四道
  • 2篇刘丽华
  • 2篇李铁军
  • 2篇傅玲琳
  • 2篇樊成奇
  • 2篇王彦波
  • 2篇詹炜
  • 2篇田晓清
  • 2篇徐大鹏

传媒

  • 75篇浙江海洋大学...
  • 28篇中国水运(下...
  • 27篇海洋与湖沼
  • 2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4篇农村经济与科...
  • 11篇浙江海洋学院...
  • 10篇中国生物化学...
  • 8篇水生生物学报
  • 7篇海洋科学
  • 7篇水产学报
  • 7篇管理观察
  • 6篇海洋学报
  • 6篇海洋开发与管...
  • 5篇国土与自然资...
  • 5篇声学学报
  • 5篇渔业科学进展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海洋预报
  • 4篇海洋科学进展
  • 4篇自然资源遥感

年份

  • 3篇2024
  • 53篇2023
  • 44篇2022
  • 36篇2021
  • 59篇2020
  • 58篇2019
  • 66篇2018
  • 68篇2017
  • 2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3
4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禽蛋中4种内外源性孕激素被引量:9
2018年
采用基质固相分散的前处理技术,建立禽蛋中4种孕激素(孕酮、醋酸美伦孕酮、醋酸甲地孕酮、醋酸氯地孕酮)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样品经正己烷提取氮吹浓缩后用甲醇溶液复溶,复溶液加入N-丙基乙二胺固相吸附剂净化,离心上清液经ACQUITY UPLC BEH C_(18)柱(2.1 mm×100 mm,1.7μm)分离,以0.1%甲酸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方式测定。4种孕激素在0.4~100■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6,方法检出限为0.2■g/kg,定量限为0.6■g/kg。在3个加标水平下禽蛋中4种孕激素的平均回收率在79.5%~9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10.0%。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实用性强,适用于禽蛋中4种孕激素的日常检测。
黄丽英邹圆陆强范栋杰顾捷龙举张月星
关键词:分散固相萃取禽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孕激素
基于ArcGIS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苏北地区为例
应用GIS与AHP方法对苏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分析。综合江苏省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情况,结合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列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AHP方法筛选指标体系。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
赵晟李玉杰
关键词:GISAHP生态环境
文献传递
热带太平洋海平面低频变化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选取ECMWF ORAS4再分析数据对1959-2015年热带太平洋海平面的低频变化进行了分析。热带太平洋海平面年际变化第一模态反映了ENSO爆发阶段的海平面变化,热带东、西太平洋变化反相,其时间序列与Ni1o3.4指数高度相关。海平面第二模态则体现了El Ni1o爆发前后热带太平洋暖水的输运过程。El Ni1o爆发前热带西太平洋暖水聚集的位置,以及爆发后暖水向赤道外输运的位置在两类El Ni1o事件中均有所不同。此外,ENSO的周期在近半个世纪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这一变化与热带太平洋的年代际变化有关。热带太平洋的年代际变化对海平面趋势变化也有着显著的影响。卫星高度计观测到的近20年海平面的快速上升(下降)正是由20世纪90年代后热带太平洋频繁的位相转换引起的。
陆青左军成吴灵君
关键词:热带太平洋海平面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
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带深部结构与岩石圈破裂过程
2022年
洋-陆过渡带是理解大陆岩石圈破裂和海底初始扩张的关键位置,但是在南海北部地区仍然存在关于相关地质过程的诸多疑问.通过近年开展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航次以及深部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取得以下4个方面的认识.(1)南海北部的洋-陆边界一般与自由空间重力异常的正-负值过渡位置对应,而更加准确地限定需要结合反射、折射地震资料.稳定大洋岩石圈生成与大陆岩石圈最终破裂之间的洋-陆过渡边界的位置比以往认为的还应往深海盆方向移动.(2)洋-陆过渡带代表了远端带构造作用减弱和岩浆作用逐渐增强的区域.陆坡地壳发育扩张后岩浆底侵、洋-陆过渡带发育同破裂期岩浆喷出结构和侵入反射体.(3)在中生代的古俯冲带弧前区域,新生代的断裂沿着早期的构造开始活动,岩石圈多处发生强烈的共轭韧性剪切作用.随着大陆岩石圈的进一步拉伸减薄,部分靠陆一侧的裂谷中心停止张裂,成为夭折裂谷,以台西南盆地南部凹陷、白云凹陷、西沙海槽为代表,而南海陆缘异常伸展和最终破裂的地方集中在南侧裂谷中心.夭折裂谷下亦发现地幔蛇纹石化,进一步反映了较弱的同破裂岩浆活动.(4)南海初始洋壳的增生沿着大陆边缘走向具有显著的变化,南海东北部洋-陆过渡带下伏地幔明显抬升和部分蛇纹石化,地震纵、横波速度以及折射波衰减特征都支持此观点,反映南海东北部是一个贫岩浆型大陆边缘.未来,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带有望成为南海“莫霍钻”的理想备选钻探区.
彭希李春峰宋陶然宛晓莉侯文爱温永林李亚清李亚清唐福贵
关键词:深部结构海底扩张地震探测构造地质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宗教观教育研究
2022年
高校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其宗教观既影响自身发展,又关乎国家未来。在分析大学生信教人数增加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特点,围绕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宗教观教育工作、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尊重和分类引导信教学生、提升“两课”的教学水平、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议,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菅康康赵繁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观思想政治教育
2000—2015年夏秋季孟加拉湾湾口区涡流相互作用能量学特征被引量:2
2020年
文章主要使用全球简单海洋资料同化分析系统(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SODA)产出的海洋再分析数据产品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发布的风场资料,通过能量学方法分析了2000—2015年夏季至秋季(6—11月)孟加拉湾涡-流相互作用特征在不同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事件发生年的表现。结果表明,在IOD负位相年更强的西南季风背景下,涡动能和涡势能的量值均较大,海洋不稳定过程更多地将平均流场的能量输向涡旋场,IOD正位相年反之。另外,研究发现孟加拉湾湾口区的涡动能在个别年份会发展出一种与气候态存在显著异常的空间分布,即在个别年份湾口中央海域异常出现涡动能极大值。通过对出现该异常现象最显著的2010年进行个例分析,发现当年的孟加拉湾海表风场发展出一个气旋式环流异常,显著地改变了海洋上层环流形态,极大地影响了平均流场与涡旋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对维持涡动能平衡的各做功项进行诊断后发现,湾口异常海域涡动能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海洋内部的压强做功,其次是正压不稳定过程和平流的做功,海表风应力做功项贡献较小。
乐洲黄科Venkata Subrahmanyam Mantravadi
关键词:孟加拉湾年际变化印度洋偶极子
基于地震学的台风监测研究
2023年
台风是全球最具破坏力的气象灾害之一,由于台风过境时现场海洋观测资料相对匮乏,与目前对台风的监测、预报和防灾减灾的迫切需求尚不相匹配。近年来,利用地震学观测资料与技术手段,通过台风激发的地震背景噪声,对台风进行监测的新方法逐渐兴起。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台风激发地震背景噪声机理、源区分布以及基于地震背景噪声的台风定位追踪、海浪参数反演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讨论并展望基于地震学的台风监测研究思路与热点。基于地震学的台风监测有望为传统台风观测与研究提供跨学科的观测资料与技术支持。
朱昕晖方孙珂林建民
关键词:台风地脉动地震台阵聚束
吸附材料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综述了吸附材料对水中有机污染物去除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典型的黏土矿物类、工业废渣类、生物类、活性炭类、树脂类及复合材料吸附剂等的研究现状,并对吸附法处理水中有机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徐丽娟郭晓艳杨婕陶琼刘作康张芬芬陈庆国
关键词:吸附剂水处理有机物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洋生物与生态野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被引量:2
2017年
文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个海洋科学类野外实践基地——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洋生物与生态野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为背景,从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突出综合实践功能、有效整合校际资源、积极筹措建设经费、创新基地管理体制、加强基地开放共享、促进科教有效融合、提升平台建设水平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与实践,并对建设过程中的体会与问题进行了探讨。
王健鑫郑爱榕吴克俭邓一兵范美华刘丽华
关键词:海洋科学野外实践长江口及邻近海域
甬舟航道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及特征分析
2022年
基于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海岸海洋模型(FVCOM),建立了甬舟航道(121.78°~122.5°E,29.7°~30.1°N)及其附近海域的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型。模拟结果同4个验潮站和2个连续测流站的观测资料吻合良好,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甬舟航道海域内潮汐潮流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该航道海域的潮汐类型为不规则半日潮,最大可能潮差介于4.5~4.7 m之间;潮流类型为规则半日潮流,主要为往复流,只有航道岸边少部分表现为旋转流。最大可能流速分布在狭窄的深水道,而航道水深较浅的岸边流速较小。潮致余流介于1~15 cm/s,大致方向由东南向西北传播,并且在航道的西北和东南两侧分别形成两个明显的闭合环流。
彭腾腾纪棋严刘宇张洁孙永钊苏毓尹颐宸
关键词:FVCOM潮汐潮流
共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