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作品数:541 被引量:2,788H指数:26
相关作者:张文玲王姣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8篇经济管理
  • 17篇文化科学
  • 7篇政治法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社会学
  • 3篇军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1篇金融
  • 80篇银行
  • 52篇资本
  • 51篇融资
  • 48篇企业
  • 37篇货币
  • 31篇商业银行
  • 28篇货币政策
  • 23篇系统性风险
  • 21篇信贷
  • 21篇保险
  • 20篇贷款
  • 20篇信用
  • 20篇汇率
  • 19篇债务
  • 19篇人民币
  • 19篇实证
  • 17篇经济政策
  • 14篇实体经济
  • 13篇能源

机构

  • 512篇天津财经大学
  • 29篇南开大学
  • 1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0篇天津商业大学
  • 8篇天津大学
  • 6篇对外经济贸易...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中国人民银行
  • 4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中国银行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国务院发展研...
  • 3篇河北金融学院
  • 3篇厦门大学
  • 2篇上海对外经贸...
  • 2篇天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 2篇河北经贸大学

作者

  • 13篇王爱俭
  • 9篇任碧云
  • 8篇郭娜
  • 7篇巴曙松
  • 5篇李政
  • 4篇白仲林
  • 4篇张明
  • 3篇刘先丰
  • 3篇林楠
  • 3篇梁琪
  • 3篇熊熊
  • 3篇何德旭
  • 3篇杨兆廷
  • 3篇李志辉
  • 3篇余峰燕
  • 2篇温博慧
  • 2篇方意
  • 2篇张智峰
  • 2篇于博
  • 2篇沈小波

传媒

  • 25篇华北金融
  • 15篇现代财经(天...
  • 14篇国际金融研究
  • 11篇南开经济研究
  • 11篇金融论坛
  • 10篇山西农经
  • 9篇金融理论与实...
  • 9篇统计与决策
  • 9篇武汉金融
  • 8篇江汉论坛
  • 7篇经济与管理研...
  • 7篇经济问题
  • 7篇西南民族大学...
  • 7篇金融经济学研...
  • 6篇财贸经济
  • 6篇世界经济研究
  • 6篇统计研究
  • 6篇合作经济与科...
  • 6篇西南金融
  • 6篇中南财经政法...

年份

  • 3篇2024
  • 72篇2023
  • 78篇2022
  • 113篇2021
  • 114篇2020
  • 80篇2019
  • 19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5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次汇率改革背景下人民币对东亚货币影响力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综合运用隐含货币锚分析框架和滚动回归分析(rolling)方法,以我国三次汇率制度改革为背景,从静态的变化和动态过程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推进中,人民币对东亚货币的影响力逐渐提升,联动性加强。人民币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过程中,东亚地区的货币与人民币的相关性也由最初的降低到不断提升,这是人民币自身影响力加强的重要体现。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人民币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需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并加强区域汇率机制的协调,更需要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国力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胡曲
关键词:东亚汇率东亚货币货币合作
地区大数据发展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3年
随着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大数据作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本文将宏观地区大数据发展与微观企业数字化转型相结合,以2013—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地区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区大数据发展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而且主要是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增强企业治理能力、提高企业融资水平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该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既为地区大数据发展提供参考,也为企业高效合理地利用大数据实现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提供有益启示。
李政越婷婷贾妍妍
关键词:企业融资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双支柱”调控有效性研究——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使人们认识到单独的货币政策并不能保障金融稳定,需要配合宏观审慎政策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党的十九大也提出建立双支柱调控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笔者通过建立DSGE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配合及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冲击下,引入“双支柱”政策不仅不会加大经济波动,反而相互配合,进一步改善金融市场体系;在货币政策冲击下,加入宏观审慎政策之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波动幅度略有增加;在房价冲击下,采用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政策持续性较高,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研究结论对我国双支柱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郭娜郭娜徐卉杉
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
金融发展、制度环境优化与技术创新——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检验被引量:8
2020年
研发是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环节,为了使研发过程能够持续进行下去,需要充足的研发资金支持,并且只有当研发资金具备了稳定性长期性等特点,才能确保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优良的外部融资环境和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能够为外部融资获取提供便利,从而降低研发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风险。结合2007-2016年我国30个省域样本数据来检验金融发展、制度环境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省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技术创新存在空间异质性并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从总体而言,金融发展和制度环境优化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产生很强的正向影响;对空间溢出效应而言,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制度环境因为存在空间差异性,所以对技术创新会产生抑制作用。
孟维福贾鑫晶杨兆廷
关键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金融发展
盈余管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论文以2014~2019年中国A股3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就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对其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以及异质性特征进行了考察,证实了商业银行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调整贷款损失准备金率,以扩大信贷规模、增加其流动性创造能力。具体结论包括:第一,盈余管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由于资产规模、信用水平、风险承担能力等因素在不同类型银行间存在差异,盈余管理对流动性的创造能力在不同类型银行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于股份制银行及城商、农商行而言,这一正向影响却非常显著。第三,资管新规后,大量通道类表外业务回表,导致盈余管理的操作空间下降,即"合规化回流"抑制了盈余管理对流动性创造的扩张能力,股份制银行及地方性银行的正影响也被显著削弱。论文结论有助于理解不同类型银行如何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提高流动性创造水平,对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通过实施差异化调控来稳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创造能力及强化金融安全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于博张梓元
关键词:盈余管理商业银行
卖空机制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吗?被引量:9
2020年
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在理论提出卖空机制"信息增益效应"和"压力减损效应"的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卖空机制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卖空交易机制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体表现为放松卖空管制后上市公司的技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变化率均有显著提升。渠道检验发现,卖空机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提升效应主要通过畅通信息传递、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发挥作用。此外,较之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卖空机制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效应表现得更为强烈。本研究推动了微观金融和宏观经济增长的融合,并为资本市场改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
李春霞张伟沈小波
关键词:卖空机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随机前沿分析
中国金融系统脆弱性指数的构建与区制状态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本文首先构建了中国金融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金融系统脆弱性指数进行趋势分析,然后利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模型对其进行区制状态分析,从而识别出金融系统脆弱性状态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研究区间内中国金融系统脆弱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大,但在2014年以后,脆弱性指数有所回落且处于可控范围内;中国在"低脆弱性"区制的时间要少于"高脆弱性"区制的时间,且向"高脆弱性"区制转移的概率较高,金融体系容易产生脆弱性集聚的风险。因此,中国需要将以前粗放式的金融增长转变为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高效金融增长,完善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和风险指标体系,加大对金融产品、组织和制度的监管力度。
郭娜郭娜申琳
关键词:金融结构
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被引量:2
2008年
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民营企业对微观经济的作用不断增强,在宏观经济层面的表现也令人瞩目。截至2007年6月,工业增加值中私营工业增长率为26.6%,占全国比重为20%;“三资”企业工业增长率为17.9%,占全国比重为28.6%。2007年11月末,城镇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67万亿元,同比增长36.3%;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5%;
王爱俭
关键词: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工业增加值民营经济同比增长微观经济
我国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被引量:1
2022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发展正在由传统向现代化方向转变。在此背景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资金需求量逐渐增大。农户向银行借贷是其主要的融资渠道,但受限于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导致其贷款难,进而导致其难以扩大生产规模。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国开始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但是,我国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推广还面临一些难题,如贷款供需不足、土地经营权流转困难、土地资产评估困难等。针对这些问题,应通过提高贷款供需双方积极性、完善土地资产评估体系、完善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农业保险等相关配套措施,推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的开展。
任薪禾陈卓希杜金向
关键词: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资产评估
逆全球化视角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跨境资本双向波动愈加频繁。笔者基于2008—2017年我国跨境资本月度波动情况,识别风险点,挖掘出表征流动危机的四大类23个备选指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先行指标和同步指标,构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指数。结果显示,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指标在预警指数中占比最大,预警能力较强,表明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与国内经济运行高度吻合。进一步对预警指数进行有效性检验,其中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样本内预警指数对跨境资本流动具有显著的引领作用;利用2017年实际跨境资本流动数据与预警指数的GARCH模型外推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跨境资本流动预测值与实际走势基本相符,说明预警指数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具有较好的预警效力。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在宏观层面应当建立逆周期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机制,使用适当的逆周期调节工具,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减少跨境资本流动的顺周期性特征。
刘玚李佳耘
关键词:跨境资本流动预警指标体系顺周期性
共5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