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作品数:2,233 被引量:4,955H指数:28
相关作者:周国文马永翔王传林柳清泉黄文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92篇期刊文章
  • 20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00篇哲学宗教
  • 405篇文化科学
  • 220篇政治法律
  • 147篇经济管理
  • 86篇社会学
  • 70篇艺术
  • 70篇自然科学总论
  • 48篇文学
  • 47篇历史地理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篇医药卫生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语言文字
  • 7篇理学
  • 5篇生物学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03篇哲学
  • 200篇主义
  • 161篇教育
  • 157篇社会
  • 122篇道德
  • 118篇伦理
  • 115篇文化
  • 112篇政治
  • 81篇价值观
  • 69篇儒家
  • 65篇社会主义
  • 55篇美学
  • 49篇教学
  • 45篇艺术
  • 45篇思想政治
  • 44篇伦理学
  • 42篇马克思主义
  • 41篇课程
  • 40篇儒学
  • 39篇学科

机构

  • 2,10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2篇北京大学
  • 11篇佛罗里达州立...
  • 10篇教育部
  • 10篇中国人民大学
  • 8篇中国社会科学...
  • 7篇华北科技学院
  • 6篇华南师范大学
  • 6篇太原理工大学
  • 6篇中国政法大学
  • 6篇俄罗斯科学院
  • 6篇湖北科技学院
  • 5篇南开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5篇四川大学
  • 5篇河南省社会科...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中国劳动关系...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8篇田松
  • 27篇沈湘平
  • 25篇徐文明
  • 25篇李景林
  • 24篇晏辉
  • 23篇吴玉军
  • 21篇刘成纪
  • 20篇江怡
  • 19篇张曙光
  • 19篇严春友
  • 18篇李祥俊
  • 17篇张百春
  • 16篇罗松涛
  • 16篇朱红文
  • 15篇李晓东
  • 14篇周国文
  • 13篇田海平
  • 12篇吴向东
  • 12篇韩震
  • 11篇马永翔

传媒

  • 168篇思想政治课教...
  • 154篇当代中国价值...
  • 50篇哲学研究
  • 48篇哲学动态
  • 35篇中国哲学史
  • 35篇中国社会科学...
  • 35篇美与时代(美...
  • 33篇天津社会科学
  • 33篇世界哲学
  • 31篇道德与文明
  • 23篇马克思主义与...
  • 21篇人文杂志
  • 21篇学术研究
  • 20篇江海学刊
  • 20篇自然辩证法研...
  • 19篇北京师范大学...
  • 19篇马克思主义哲...
  • 18篇哲学分析
  • 13篇重庆社会科学
  • 13篇中国教师

年份

  • 2篇2024
  • 87篇2023
  • 107篇2022
  • 104篇2021
  • 107篇2020
  • 165篇2019
  • 174篇2018
  • 142篇2017
  • 148篇2016
  • 134篇2015
  • 116篇2014
  • 110篇2013
  • 94篇2012
  • 84篇2011
  • 100篇2010
  • 53篇2009
  • 82篇2008
  • 67篇2007
  • 64篇2006
  • 88篇2005
2,2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理礼会通,情理并重——读冯兵教授《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研究》有感
2021年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名,中华文明也常被称为礼乐文明。加之当前哲学界提出"创新性地发展中国哲学"的号召,对传统礼乐思想进行重新认识并加以合理扬弃,挖掘其中蕴含的哲学意蕴,就显得十分必要。冯兵教授的新著《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以下简称"冯著")可以说顺势而生。冯著提出"礼乐哲学""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等新概念和范畴体系,试图从礼、理会通角度出发,以朱熹礼乐哲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建构起一个由礼乐形而上学、价值论和实践论三部分组成的礼乐哲学体系。
金智博
关键词:形上学实践观礼乐文化哲学思想
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概念被引量:3
2012年
近些年来,国内外哲学界在维特根斯坦思想研究中,逐渐关注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特别是试图从当代哲学的视角解读他的语法概念的思想内容。(Forster;陈嘉映;韩林合,第11章)我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维特根斯坦对"语法"概念的使用完全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严格,而如何理解其"哲学语法"概念,实际上意味着如何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
江怡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语法概念哲学界当代哲学
穆勒的功利主义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5
2013年
功利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既是逻辑学家和实证主义哲学家,也是现代功利主义哲学的领军人物。文章从思想发展的历史和当代哲学的视角两个向度重新阐述了穆勒的功利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文章提出,与边沁的功利主义相比,穆勒的功利主义更精致,因为他围绕着功利主义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的核心主张,论证了更高等的快乐和更低等的快乐的划分。文章还提出,穆勒的功利主义力图缓解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之间的张力,主张功利主义的思维活动能够产生一种更好的环境,这个环境有利于利他主义和个体的心智、情感、身体的发展以及福利。为此,穆勒也试图区分所谓的幸福和"单纯的满足"。在穆勒那里,单纯的满足是一种动物的状态和那些被限制为只能享受更低等快乐的人们的状态。真正的功利主义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得尽可能多的人尽可能幸福,而不是尽可能的满足。文章还讨论了穆勒功利主义在当代生活中遇到的挑战,评论了功利主义的得失以及面临的理论挑战,并对穆勒很有特色的教育经历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道格拉斯.索希奥陈磊
关键词:穆勒功利主义利他主义
现代性的进化及其启示被引量:10
2005年
现代性是多义、流动和不断进化的。现代性的进化大致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现代性、启蒙时期的现代性、德国唯心论的现代性、19世纪到20世纪初含混的现代性和高度现代性等五个阶段。现代性的进化启示我们:现代性是一源而多元的,当今的现代性是可选择的现代性;现代性与传统有着本质的连续性;现代性是一个反思性的过程;现代性是一项未竟的事业。这些启示事实上回答了当代中国追求现代性何以可能的问题。
沈湘平
关键词:进化
制度与人的全面发展被引量:71
2004年
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最终诉求,但是它的实现及其实现程度并不取决于每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受着多因素的制约。在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诸因素中,制度是直接决定性因素。理解这一点,对于探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吴向东
关键词:人类学人性精神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伦理
逻辑、认识论与方法论——范本特姆教授访谈录被引量:1
2013年
《逻辑之门》是当代著名逻辑学家约翰·范本特姆经典著作的中文翻译丛书,该丛书搜集了他的经典论文和主要著作。丛书的前三卷已经出版发行,在汉语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四卷《逻辑、认识论和方法论》于2013年1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其内容主要集中在范本特姆对逻辑常项、认识论、科学方法论和逻辑哲学等方面的学术贡献,展示了他对逻辑与科学、哲学的关系问题的一些思想和观点。参与本书翻译的学者们都是目前活跃在国内外的青年学者,我们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对范本特姆教授进行了采访,并将他的回答整理如下,希望能跟更多的读者分享。
郭佳宏刘奋荣
关键词:科学方法论逻辑学家范本访谈录中文翻译经典著作
中西哲学身体观之比较及其启示被引量:5
2015年
身体哲学在中西哲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哲学家们对身体问题的研究凸显了中国哲学的特点,把"身体"概念主要理解为"生命"和"活动",这使得中国哲学具有了某种特殊性。西方哲学家们则把身体概念理解为对象或主体,更体现了西方哲学的思辨和认识论特征。比较中西哲学身体观,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西哲学家们对身体概念的不同理解,由此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西哲学在思想方式和论述方法上的重要差别。
江怡
关键词:身体生命
实践哲学视阈中的规则与秩序被引量:3
2016年
进入现代社会,规则与秩序得到几乎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和研究,有共识也有分歧。文章通过对实践观点的历史梳理和分析,认为依据实践哲学,才能充分认识和理解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以及在人类生存的各种张力中生成并作为这种张力之体现的规则与秩序,因为实践哲学所研究并给出的,恰恰是关于人类规则与秩序的本体论根据与方法论原则。文章从实践哲学的"自为性""生活性""社会性""历史性"和"世界性"这五大维度,较为全面地解析了人类生活实践与规则和秩序的关系,并研究了价值对规则与秩序的引导作用及其限度,以及中国当代价值观与社会转型和秩序重建的关系问题。
张曙光
关键词:秩序
大学生失业与失业津贴制度的选择被引量:7
2008年
在分析大学生失业现象与背景的基础上,比较了失业低保论、失业保险论与失业津贴论三种具体的实施模式,并考察西方各国的制度经验与理念,以失业津贴为主的方式在解决中国大学生失业问题上更易操作且有效。
王伟进
关键词:大学生失业失业保险
论新媒介的形式与规则及其对当代艺术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对当代艺术产生影响的新媒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新材料、新工具、新载体、新符号的产生和运用,催生了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二是运用媒介的规则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传统艺术产生重要影响。因新媒介建构而成的当代艺术,既包括20世纪60年代以来所产生的波普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实验艺术、装置艺术、观念艺术等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也包括在新媒介影响下不断向前发展的传统艺术及其衍生艺术形态。
秦兴华
关键词:艺术媒介新媒介艺术形式当代艺术
共2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