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作品数:317 被引量:2,211H指数:25
相关作者:郑海金莫明浩喻荣岗李小强张华明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9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 4篇专利

领域

  • 226篇农业科学
  • 4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5篇经济管理
  • 16篇水利工程
  • 12篇天文地球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生物学
  • 4篇建筑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167篇水土
  • 126篇水土保持
  • 61篇水土流失
  • 50篇红壤
  • 36篇土壤
  • 35篇生态
  • 23篇坡地
  • 20篇土壤侵蚀
  • 19篇红壤坡地
  • 16篇生态修复
  • 16篇径流
  • 16篇降雨
  • 15篇水土保持生态
  • 14篇污染
  • 13篇鄱阳湖
  • 12篇植物
  • 12篇小流域
  • 10篇泥沙
  • 9篇植被
  • 8篇可持续发展

机构

  • 313篇江西省水土保...
  • 30篇江西农业大学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北京林业大学
  • 13篇河海大学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8篇中国水利水电...
  • 7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中国林业科学...
  • 6篇江西省水利厅
  • 5篇江西省水利科...
  • 5篇江西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武汉大学
  • 4篇国土资源
  • 4篇江西省基础地...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南昌师范高等...
  • 3篇江西省水利规...
  • 2篇南昌工程学院

作者

  • 83篇杨洁
  • 79篇左长清
  • 47篇谢颂华
  • 42篇郑海金
  • 28篇汪邦稳
  • 27篇喻荣岗
  • 26篇宋月君
  • 24篇张茨林
  • 22篇王昭艳
  • 21篇莫明浩
  • 21篇方少文
  • 19篇李小强
  • 16篇张华明
  • 16篇李相玺
  • 16篇何长高
  • 16篇汤崇军
  • 16篇奚同行
  • 16篇胡建民
  • 12篇姚毅臣
  • 11篇林圣玉

传媒

  • 57篇中国水土保持
  • 2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0篇江西水利科技
  • 17篇水土保持研究
  • 1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1篇亚热带水土保...
  • 9篇中国水土保持...
  • 7篇中国水利
  • 7篇南昌水专学报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6篇人民长江
  • 6篇审计与理财
  • 6篇南昌工程学院...
  • 4篇国土与自然资...
  • 4篇水土保持应用...
  • 3篇土壤通报
  • 3篇中国农村水利...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测绘科学
  • 3篇水资源与水工...

年份

  • 1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34篇2012
  • 32篇2011
  • 35篇2010
  • 13篇2009
  • 23篇2008
  • 20篇2007
  • 13篇2006
  • 27篇2005
  • 30篇2004
  • 8篇2003
  • 7篇2002
  • 10篇2001
  • 9篇2000
  • 8篇1999
  • 4篇1998
  • 8篇1997
  • 2篇1996
3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作物气候生产力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湖北省76个气象台站1960~2005年逐年年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应用Miami模型、Thomthwaite Memorial模型对湖北省气温气候生产力(TSPt)、降水气候生产力(TSPn)和蒸散量气候生产力(TSPv)进行了估算,并采用EOF、RE.OF、EEOF、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湖北省TSPv的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降水是大部分地区作物产量的限制因素;TSPv在时间上波动明显,在空间上受地形、降水、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西部山地区震荡特征明显,东部平原丘陵区具有稳定的上升趋势,西北山地区是震荡的敏感区;未来“暖湿型”气候对作物生长最有利,“冷干型”气候对作物生长最不利,北部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图4,表2,参11。
李晓冬杜耘吴胜军孙俊英冯奇宋月君
关键词:气候生产力EOF气候变化
村镇饮用水源地污染关键区识别被引量:2
2014年
为直接识别村镇饮用水源地污染关键区,以遥感影像分类技术提取水源地土地利用类型,基于水源地各类非点源污染源源强系数,根据不同污染因子贡献率采用指数超标法计算各污染因子权值,确定各类污染源的污染影响程度和分析水源地各子流域污染浓度,以地表水环境指标值为界限值进行识别。以安基山水源地2011年污染状况为研究对象,选择农村居民区、农田、矿山为污染源,采用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作为主要污染因子,应用ArcGIS软件划分水源地为19个子流域,在各子流域内综合考虑各类污染源的影响程度,以地表Ⅲ类、Ⅳ类和Ⅴ类水的指标值为界限划分水源地污染等级区,划分结果为:子流域8、14、16和17为正常区,子流域9、10和13为一般污染关键区,子流域2为次污染关键区,子流域1、3、4、5、6、7、11、12、15、18和19为污染关键区。该研究可为村镇饮用水源地污染关键区识别提供新的方法。
程公德殷国玺谢崇宝张国华杨洁
关键词:水源污染非点源污染
堤防工程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价被引量:4
2006年
以江西省长江干流江岸堤防加固整治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为例,详细介绍了堤防工程水土保持的监测范围、内容、方法和结果,对该工程建设前、建设中和建设后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堤防工程通过实施水土保持防治工程和措施,可有效减少工程实施造成的水土流失,明显降低水土流失的危害程度,较好地保护和改善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
谢颂华胡建民喻荣岗
关键词:堤防工程水土流失
鄱阳湖泥沙及沙地研究综述与展望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维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和改善鄱阳湖生态环境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我国对鄱阳湖泥沙及沙地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在鄱阳湖泥沙来源及变化趋势、沙地形成及其变化、沙地生态修复等方...
莫明浩
关键词:鄱阳湖泥沙沙地
文献传递
阴极pH控制对电动去除电镀污泥重金属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采用电动修复装置,选用电镀污泥作为试验材料,试验设计了3个不同pH值的阴极缓冲液处理,施加直流电压32 V,运行7 d,研究了不同pH值阴极缓冲液对电镀污泥电动修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阴极缓冲液pH值的变化,影响了电动过程中电流大小,pH较低时,电流较大;pH较高时,电流较小.电动修复后,各处理电镀污泥重金属的电动修复效果不同,其中,pH值控制为3时,Ni、Cu、Zn和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59%、30%和29%,而Pb的去除率在pH值控制为5时去除率达46%.各处理截面重金属浓度较实验前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Cu、Pb和Ni在不同污泥截面分布较均匀,而Cr和Zn在各截面分布波动较大.电动修复对各种形态的重金属都有不同程度的去除,对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态的去除效果较差,对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有明显去除,有机硫化物态去除效果一般.
张艳杰鲁顺保彭桂群
关键词:电镀污泥重金属缓冲液电动修复
关于加快江西省旅游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思考
为适应旅游业发展形势,使旅游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能持续、稳定发展,有必要加快旅游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以江西省为例,分析加快旅游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提出生态修复分区,论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路线...
胡根华王昭艳张茨林
关键词:旅游区生态修复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文献传递
新修公路的土壤侵蚀监测与实践被引量:7
2008年
结合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已完成的公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总结了体积法和桩钉法等土壤侵蚀常规监测方法和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计算了赣定高速公路建设期土壤侵蚀模数和平均每千米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4 524 t/(km2.a)和114 t/(km2.a);公路项目建设期重点监测区域土壤侵蚀模数技术指标分别为取土场边坡22 540t/km2.a,台面10 500 t/(km2.a);弃土场边坡25 990 t/(km2.a),台面14 010 t/(km2.a);路堤、路堑和施工场地边坡分别为16 270 t/(km2.a)1、4 450 t/(km2.a)6、590 t/(km2.a).
胡根华左长清林圣玉
关键词:监测方法监测技术土壤侵蚀模数
水利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001年
初步分析了水利行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原因 ,并对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了探讨 。
李小强谢元鉴庄颖
关键词:水利行业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水价
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雨水集蓄模式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根据当前农业节水灌溉的需求和发展趋势,针对江西省的地形和土地利用特征,结合红壤水土流失区坡面整治的需要,设计并实施了高山集雨异地灌溉模式、低山丘陵集雨自灌+提灌模式和山塘清淤扩容、塘坝及岸坡整治的水土保持雨水集蓄工程。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了水土保持与雨水集蓄相结合,使两者合理配置、相互促进,为南方红壤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农业节水灌溉提供了新的思路,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武艺汪邦稳杨洁
关键词:水土保持灌溉南方红壤区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被引量:1
2008年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集生态、科研、示范、推广、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为一体,已经成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成果展示和科普教育的窗口,在增强全社会水土流失忧患意识、树立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理念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低水平重复、综合性功能不足和夸大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改进的方向和建议。
李小强曹文洪
关键词: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