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作品数:2,462 被引量:6,212H指数:26
相关作者:李美蓉王洪宾黄磊宋彩风王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89篇期刊文章
  • 44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8篇文化科学
  • 319篇石油与天然气...
  • 225篇政治法律
  • 215篇天文地球
  • 170篇理学
  • 151篇经济管理
  • 13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21篇哲学宗教
  • 91篇化学工程
  • 81篇环境科学与工...
  • 65篇一般工业技术
  • 53篇建筑科学
  • 44篇社会学
  • 43篇历史地理
  • 42篇电气工程
  • 29篇机械工程
  • 27篇文学
  • 25篇自然科学总论
  • 16篇艺术

主题

  • 182篇高校
  • 148篇教学
  • 136篇教育
  • 122篇页岩
  • 101篇主义
  • 87篇储层
  • 77篇文化
  • 72篇盆地
  • 65篇体育
  • 62篇政治
  • 54篇课程
  • 53篇油气
  • 51篇页岩油
  • 51篇孔隙
  • 50篇凹陷
  • 43篇大学生
  • 41篇社会主义
  • 40篇生态
  • 40篇泥页岩
  • 35篇马克思主义

机构

  • 2,337篇中国石油大学...
  • 482篇中国石油大学...
  • 41篇中国石油天然...
  • 36篇中国石油
  • 27篇东北石油大学
  • 26篇山东科技大学
  • 25篇中国石油化工...
  • 24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山东大学
  • 18篇中国石化
  • 12篇教育部
  • 11篇中海油田服务...
  • 1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0篇北京科技大学
  • 10篇中国石油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青岛海洋地质...
  • 8篇青岛滨海学院
  • 7篇北京体育大学
  • 7篇海南医学院

作者

  • 21篇闫相祯
  • 17篇赵东风
  • 13篇杨秀娟
  • 12篇闫怡飞
  • 9篇张鹏飞
  • 9篇李石
  • 9篇张彦廷
  • 8篇万勇
  • 7篇戴永寿
  • 7篇薛永端
  • 7篇赵仕俊
  • 7篇郑秋梅
  • 7篇刘昌岭
  • 7篇黄鲁蒙
  • 7篇王文广
  • 6篇蔡来星
  • 6篇王民
  • 6篇刘振东
  • 5篇孙宝江
  • 5篇齐建涛

传媒

  • 49篇实验技术与管...
  • 33篇实验室研究与...
  • 3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9篇中国成人教育
  • 25篇教育教学论坛
  • 24篇微型电脑应用
  • 20篇中国石油大学...
  • 18篇广西社会科学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7篇山东社会科学
  • 16篇当代体育科技
  • 14篇表面技术
  • 13篇价值工程
  • 13篇材料导报
  • 13篇科学技术与工...
  • 12篇学校党建与思...
  • 11篇教育财会研究
  • 10篇领导科学
  • 10篇化工进展
  • 9篇断块油气田

年份

  • 6篇2024
  • 136篇2023
  • 174篇2022
  • 200篇2021
  • 204篇2020
  • 213篇2019
  • 224篇2018
  • 197篇2017
  • 199篇2016
  • 224篇2015
  • 190篇2014
  • 136篇2013
  • 137篇2012
  • 58篇2011
  • 13篇2010
  • 13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2,4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_(2)腐蚀研究进展
2023年
CO_(2)腐蚀是油气管道腐蚀中最常见、最主要的腐蚀类型之一。明确CO_(2)腐蚀机理与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分析了CO_(2)腐蚀的机理,讨论了CO_(2)腐蚀的影响因素,从缓蚀剂、表面涂镀层和耐蚀钢等方面介绍了CO_(2)腐蚀控制技术,最后对CO_(2)腐蚀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方国鑫李亚东杨雲智庞建军
关键词:油气管道
氮气吸附法在研究泥页岩孔隙特征中的应用
常规的测试技术主要测试微米级的孔隙而泥页岩的孔隙从纳米级到微米级均有分布,因此常规的测试技术难以准确的表征泥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引入氮气吸附法对泥页岩的纳米孔隙进行分析,可以弥补常规测试技术的不足.研究表明泥页岩的孔隙既...
李传明王民
关键词:泥页岩孔隙特征
多组分溶液表面性质之间的热力学关系
决定溶液表面张力的表面性质有哪些?关于多组分溶液表面性质之间的热力学关系是溶液表面热力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研究了几个溶液体系,建立了简单直观的表面张力-表面过剩、表面张力-表面浓度关系,以揭示溶液表面张力的决定因素。
杨红霞刘凤王创业
论政府干预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基点被引量:2
2013年
从全球范围来看,学生贷款的有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效干预。就我国而言,政府支持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有其深层次的理论根源,主要表现为公共产品理论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人力资本理论与国家助学贷款的收益外溢、公共财政理论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市场失灵、政府的公共性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公益性四个方面。探究政府干预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基点,对于引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践的有效性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孙涛
关键词:政府干预国家助学贷款准公共产品公共财政公共性
浅析如何借鉴美国留学生教育经验提升我国留学生教育质量
2015年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同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日渐紧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前来进修学习,特别是近些年来,来华留学生无论在国别和数量上,还是在规模和层次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为了提高留学生的教育质量,本论文借鉴了美国留学生教育的经验,阐述了留学生教学不仅仅体现在国际化教育研究领域,还涉及国家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以及各国文化之间的融合度。
栾著
关键词:美国留学生教育经验中国留学生教育质量
现代远程教育专业评估体系研究
2017年
随着远程教育教学理论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中国现代远程教育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现代远程教育专业建设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例如:专业评估体系所依据的远程教育教学法理论滞后,与学习者脱节以及与信息化技术发展不协调等问题。文章在分析现代远程教育专业建设规范和标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远程教育专业评估体系。
刘少伟赵长在雷少飞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
法象与性情:子张之儒的从政之道被引量:1
2022年
子张之儒是先秦儒家重要一派,将出土文献、传世文献和相关的理论作品串联成篇,可窥其思想演变之脉络。具体讲,该学派在孔子殁后致力于发扬孔门从政思想,逐渐构造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政治哲学理论。其核心纲领可用“居敬而行简”概括,其中“居敬”属于从政者自身修养方面,以追求君子“威仪”为目标;“行简”则属于从政者莅民为政方面,以治理百姓为内容。在此理论框架之下,子张及其后学还概括出“虑以下人”“五美四恶”“敬刑为德”“明于礼乐”“知民之性”等理念,并试图回答“政治是什么”“政治何以可能”等哲学问题,客观上促成了当时学界关于人性善恶之讨论。
石超
关键词:礼乐秩序性情
一例二重穿插的三维Zn-MOF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因其高的比表面积,独特多变的拓扑结构以及可调控的孔隙使其在气体储存、分离、催化和荧光传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溶剂热的方法,以2-甲...
王霞戴昉纳
济阳坳陷正反转构造发育特征与油气成藏被引量:9
2010年
济阳坳陷正反转构造研究程度较低,整体缺乏系统、规律性的认识。以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应力场及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对济阳坳陷正反转构造进行了综合判识和解释,并论述了正反转构造发育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典型的正反转构造主要发育在埕岛地区的埕北20断层及东营凹陷陈南断层东段,在断层上盘形成明显的反转挤压背斜,形成于晚白垩世和古近纪东营末区域挤压应力场背景之下;正反转构造的判识必须充分考虑区域构造应力场的转型、不整合发育特征、构造样式的差异性以及地层、沉积相特征;正反转构造的发育会改造先期形成油气藏、形成有利的背斜和不整合型圈闭、改善储集性能,可以形成有利的背斜型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和不整合遮挡型油气藏。
李伟高日胜
关键词:正反转构造发育特征油气成藏
煤岩气相渗透率变化类型及判别模式被引量:4
2015年
煤岩气相渗透率变化类型具有多样性。针对我国32个煤矿的不同变质程度煤岩样品(制备54个岩心柱),开展气相(CO2)渗透率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基于气体反弹压力和渗透率伤害率2项指标,划分了煤岩气相渗透率变化类型;结合煤岩煤质数据,建立了渗透率变化类型判别模式。我国煤岩气相(CO2)渗透率变化主要表现为下降型、反弹型和上升型3大类,包括8个小类;通过最大镜质组反射率—初始渗透率、惰镜比(惰质组含量与镜质组含量之比)—初始渗透率、固灰比(固定碳含量与灰分产率之比)—初始渗透率和惰镜比—固灰比交会图法,可有效识别煤岩气相渗透率变化类型,为优选有利的煤层气开发储层提供依据。
李俊乾卢双舫薛海涛王伟明张鹏飞
关键词:煤岩煤层气
共2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