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20 被引量:308H指数:10
相关作者:骆美蓉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教育部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6篇农业科学
  • 30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0篇山羊
  • 55篇基因
  • 45篇克隆
  • 32篇基因克隆
  • 16篇牦牛
  • 15篇肌内脂肪
  • 14篇组织表达分析
  • 14篇细胞
  • 13篇藏山羊
  • 9篇脂肪
  • 8篇脂肪细胞
  • 7篇蛋白
  • 7篇生物信息
  • 7篇生物信息学
  • 7篇生物信息学分...
  • 7篇组织细胞
  • 7篇肌内脂肪含量
  • 6篇溶菌酶
  • 6篇生物学
  • 6篇睾丸

机构

  • 117篇青藏高原动物...
  • 101篇西南民族大学
  • 29篇教育部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省畜牧科...
  • 1篇西藏自治区农...
  • 1篇成都市妇女儿...

作者

  • 43篇林亚秋
  • 42篇王永
  • 23篇林森
  • 20篇李倩
  • 18篇江明锋
  • 15篇朱江江
  • 11篇李键
  • 8篇杨孔
  • 7篇张建漂
  • 7篇张鹏
  • 6篇张焕容
  • 6篇熊燕
  • 6篇池永东
  • 5篇李平
  • 4篇熊显荣
  • 4篇徐亚欧
  • 4篇殷实
  • 3篇杨创明
  • 3篇朱武政
  • 3篇杨发龙

传媒

  • 16篇畜牧兽医学报
  • 12篇华北农学报
  • 9篇黑龙江畜牧兽...
  • 9篇西南民族大学...
  • 7篇中国畜牧杂志
  • 5篇中国畜牧兽医
  • 4篇中国兽医学报
  • 4篇基因组学与应...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新疆农业大学...
  • 3篇2015年全...
  • 3篇2017年全...
  • 2篇四川动物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国家禽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13篇2023
  • 9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10篇2018
  • 26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014年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山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山羊起源分化和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研究、山羊相关经济性状的主要功能基因以及山羊在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山羊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骆美蓉江明锋张鹏王永
关键词:山羊分子标记功能基因转录组蛋白质组
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前景、问题及对策被引量:46
2011年
本文阐述了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前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对策,即加强肉羊良种高产繁育体系建设;加强优质安全饲草料供应体系建设;推进肉羊生态健康养殖;加快现代肉羊产业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监测及诚信体系建设;加快高新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
张鹏王永
关键词:肉羊产业食品安全
BMP15基因和BMPR-IB基因与乐至黑山羊繁殖性状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为了研究BMP15基因和BMPR-IB基因多态性与乐至黑山羊繁殖性状的关系,采用PCR-RFLP方法,对20只高产羔率、15只低产羔率乐至黑山羊的BMP15基因的FecXH突变和BMP-IB基因的FecB突变的多态性进行初步研究分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乐至黑山羊BMP15基因和BMP-IB基因都只存在一种基因型,说明了BMP15基因的FecXH突变和BMP-IB基因的FecB突变不能作为乐至黑山羊多胎性状的候选基因,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方鸿滨王永字向东杨发龙刘鲁蜀付锡三朱万岭
关键词:BMP15BMPR-IB乐至黑山羊多胎性状
藏山羊KLF6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Fs(Krüppel-like factors)家族是一类羧基端具有三个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KLF6是KLFs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与靶基因的启动子结合来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有研究表明KLF...
池永东王永朱江江林森赵越林亚秋
关键词:藏山羊基因克隆基因表达
北川地震灾区农田鼠类种群动态初步调查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调查北川地震灾区的鼠类种群、密度及其动态变化,监测北川新县城的鼠类种群动态。方法 2009年7、10月和2010年1、4月,采用夹夜法在地震重灾区绵阳市北川农田进行鼠类种群动态调查。结果 2009年7月捕获鼠形动物44只,隶属2科4属4种,密度为20.66%,雌雄比为1:0.87,雌鼠怀孕率为50.00%,平均胚胎数为3.6个;2009年10月捕获鼠形动物28只,隶属2科2属2种,密度为16.47%,雌雄比为1:1,雌鼠怀孕率为25.00%,平均胚胎数为3.0个;2010年1月捕获鼠形动物8只,隶属2科2属2种,密度为4.00%,雌雄比为1:0.33,雌鼠怀孕率为0,平均胚胎数为0个;2010年4月捕获鼠形动物18只,隶属2科2属2种,密度为8.37%,雌雄比为1:0.64,雌鼠怀孕率为71.43%,平均胚胎数为4.0个。4次捕获鼠形动物均以四川短尾鼩为优势种。结论不同月份农田间鼠形动物密度随着季节变化而消长,可能受季节、气温变化,农作物生长状况,鼠类动物繁殖时间等因素影响,加之大地震对鼠类活动异常的影响。
张建漂杨孔李平
关键词:农田
地震后映秀居民区小兽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
2011年
从2009年7月到2011年4月(春)每季度分别对映秀镇居民区采用夹夜法进行小兽调查,研究小兽组成、相对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等变量,分析震后小兽群落结构与时间动态。结果表明,居民区小兽相对密度为3.34%,主要包括2目2科4属7种,黄胸鼠(Rattusf lavipectus)和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为优势种;从2009年7月到2011年4月居民区多样性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升高,均匀性指数降低;小兽相对密度下降,峰值分别出现在2009年夏(17.14%)和2010年秋(5.00%)。地震后2a间映秀居民区小兽相对密度逐渐降低,未形成稳定群落结构,需要长时间监测。
李平杨孔张建漂
关键词:地震小兽群落结构
北川新县城四川短尾鼩种群动态及繁殖生态被引量:5
2011年
调查地震灾后北川四川短尾鼩种群数量和繁殖特征的动态变化,研究其种群动态变化规律,为控制害兽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7月、10月和2010年1月、4月、7月、10月在居民区、农田、林地3种生境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标本,分类鉴定,计算捕获率,并解剖观察其繁殖状况,根据其性比、怀孕率、胎仔数、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等指标分析繁殖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短尾鼩主要栖息于农田及居民区,是北川新县城农田、居民区的主要害兽,占总捕获数的83.48%;种群性比为0.96;四川短尾鼩平均捕获率为10.34%,不同季节均有捕获,秋季(10月)为种群数量最高峰;在春(4月)、夏(7月)季为繁殖高峰期,怀孕率为69.57%和56.25%;调查期间平均胎仔数为3.72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51.41%;灾后对四川短尾鼩种群数量和种群繁殖特征进行中长期的监测是必要的。
张建漂杨孔李平杨创明
关键词:北川新县城种群动态繁殖生态
lncRNA在家畜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具有较高组织细胞特异性、不具有编码功能的RNA片段,广泛参与各种生物反应过程。脂肪性状是肉用家畜的重要经济性状,其沉积部位和数量是影响肉质的重要因素。近些年研究表明lncRNA分别从转录、转录后和表观遗传等不同作用水平调控动物脂肪细胞分化。本文在概述lncRNA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对家畜脂肪细胞分化相关的lncRNA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构建动物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网络提供参考。
李鑫李鑫王雨雪李艳艳朱江江林亚秋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脂肪细胞分化调控网络
4个低氧适应基因的组织表达和甲基化分析
引言/目的氧的利用与调节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高原世居生物对低氧适应并不太依赖于器官功能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细胞代谢的调整和许多抗低氧因子诱导从分子水平上来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
王永洛美蓉江明锋林亚秋朱江江
肉用山羊脂代谢相关基因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9
2016年
本研究旨在鉴定脂代谢相关基因在不同肉用山羊品种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肌内脂肪(IMF)含量的相关性,从而为研究山羊肌肉IMF的形成机制奠定基础。选取健康的简州大耳羊和成都麻羊成年羯羊各6只,屠宰后分别采集背最长肌、后腿股二头肌及臂三头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肌肉中IMF的含量,分析基因表达水平与IMF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除PPARG外,脂代谢相关基因(包括SREBP1c、THRSP、INSIG1、ACACA、SCD1、DGAT1和DGAT2)在简州大耳羊各肌肉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普遍高于成都麻羊,其中THRSP、SCD1、DGAT2的表达量在各组织中均显著高于成都麻羊(P<0.05)。除ACACA外,简州大耳羊背最长肌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组织,而后腿股二头肌和臂三头肌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除PPARG外)。除THRSP和SCD1在背最长肌中具有更高的mRNA表达外(P<0.05),成都麻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肌肉组织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简州大耳羊各组织中的IMF含量均显著高于成都麻羊(P<0.05),背最长肌在不同山羊品种间均具有最高的IMF含量(P<0.05)。THRSP、DGAT2和SCD1在成都麻羊和简州大耳羊3个不同部位肌肉组织中的表达与IMF含量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些数据表明,THRSP、SCD1和DGAT2在肉用山羊肌肉IMF沉积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也为进一步揭示IMF形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朱武政林亚秋江明锋王永廖红海李倩朱江江
关键词:肉用山羊脂肪沉积IMF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