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作品数:27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汤晓青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合作机构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文学
  • 4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文学
  • 8篇民族文学
  • 4篇少数民族文学
  • 4篇深切
  • 4篇作家
  • 4篇小说
  • 3篇深切怀念
  • 3篇文化
  • 3篇文学研究
  • 3篇怀念
  • 2篇道德故事
  • 2篇叙事
  • 2篇学术
  • 2篇艺术
  • 2篇人性
  • 2篇神话
  • 2篇民族文学研究
  • 2篇故事
  • 1篇大学毕业
  • 1篇大众

机构

  • 25篇《民族文学研...
  • 15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4篇刘大先
  • 1篇汤晓青
  • 1篇关纪新
  • 1篇杨义

传媒

  • 9篇民族文学研究
  • 7篇艺术广角
  • 2篇南方文坛
  • 2篇大学生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电影艺术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文学批评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6
  • 2篇1989
  • 1篇198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类学视野中的少数民族电影被引量:14
2013年
人类学的整体观与比较法,有助于定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中国电影乃至整体社会文化中的位置和价值。通过人类学的视野,可以观察到少数民族电影的叙事根底在文化积淀,叙事功能在影像治疗和文化生产,代表性叙事模式包括外来之眼、代际冲突、通过仪式、民俗象征。它们是一种文化动量和文化实践,以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本通过影像加入现实并改变现实。
刘大先
关键词:少数民族电影人类学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叙事功能文化积淀文化生产
中国多民族“语言-文学”谱系与比较研究的拓展
2023年
中国130多种语言分属5个语系,遍布在广袤的国境内和跨国区域,在语言使用和语言结构上差异极大,国家通用语(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共同构成了“中文”的多元、交融、共生的谱系。多民族语言文学之间相互促生,形成了中文“不同而和”、动态发展的创造。在多民族语言视角下,中国文学研究一方面要充分估量语言及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另一方面也不能陷入语言决定论和文化相对主义。多民族语言文学内含着世界文学因素,进而拓展了比较研究的边界,有助于重新认识自我、中国与世界。
刘大先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
打造全向度的民族文学理论平台——既往民族文学理论建设的得失探讨被引量:9
2004年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理论建设方面出现了新的发展契机。1986年我们提出了“民族 特质·时代观念·艺术追求”“三个支撑点”的理论;90年代提出“多元状态下的交流发展”的学术意见;但本学科 迄今仍未真正走出理论批评的困顿。为了打造全向度的民族文学理论平台,克服诸多方面的理论缺失,加强学科 间的理论链接,建立批评范本,调整批评者的文化和情感立场,增进国内国际理论话语系统的对接,都是必要的。
关纪新
关键词:多元互动民族文学
《民族文学研究》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2017年
《民族文学研究》已启用网上投稿系统,网址为http://www.mzwxyj.org,投稿时所有来稿请遵照本刊引文注释的规定。本刊文章均采用页下注(脚注),每页单独排序,注释的标注格式为: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
关键词:民族文学研究引文注释网上投稿系统神话研究
骨头的鸣叫
2014年
2013年春节,我把自己的第一本书《时光的木乃伊》带给已经卧病的父亲。他在"后记"中看到了自己和我母亲的名字,非常高兴,亲戚来看望的时候,就会翻给别人看,说古人讲的"在书"就是指这个——名字列在书中,意味着速朽的人生在无尽的时间中有了落脚之处。敬惜字纸的传统在我故乡安徽六安一直保存到了现在。
刘大先
关键词:小说文学文学作品
在意义消失的世界中重建生活
2015年
尽管从1983年就已经开始写作,但红日还是个新作家,因为从1989年从政后,他的创作开始了断续的旅程,直到2003年才恢复。这个人生经历的背景对于理解他的作品很重要,那种常年在基层工作所获得的丰富经验,不是靠短暂的体验生活或者旅游采风所能够提供的,那是经年累月呼吸濡染在一种环境与氛围之中才可能具有的从表面到肌理的全面而整体的经验。
刘大先
关键词:叙事者李佩甫文学实践
第八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民族文学的跨界交流与实践征稿启事
2011年
中国文化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文学也是多民族以多语种、多样式、多风格,共同创造的文学史的有机整合。加强多民族文学的研究,对推动中国境内各民族文学互动互补互益互生,共同繁荣,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多民族文学中国文化史中华文学
艳异:安吉拉·卡特说故事
2014年
在去世前两年,安吉拉·卡特编了本《精怪故事集》,她津津有味地收集了全世界的各种故事,关于聪明的妇人、足智多谋的姑娘、傻瓜、女巫、不幸的家庭、妖术与阴谋、道德故事、已婚妇人。她总结这些故事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在自愿终止怀疑之后,并不像19世纪小说那样指手画脚地强求人们相信些什么。
刘大先
关键词:故事集道德故事小说
深切怀念巴·布林贝赫先生
2010年
2009年10月11日,中国当代蒙古族著名诗人、诗学理论家巴·布林贝赫与世长辞。 巴·布林贝赫,1928年2月26日出生在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右旗,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一生勤奋创作,笔耕不辍,以热情奔放、精雕隽永的风格,创作出抒写伟大时代、塑造美好心灵的诸多优秀诗篇,开创了独具风貌的一代诗风,为蒙古族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成为我国蒙古族新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关键词:怀念文学创作蒙古族新文学理论家
感伤主义的孩子——周云蓬的宽度和限度被引量:1
2014年
1994年,大学毕业、不愿意接受社会福利的盲人周云蓬开始了自己的流浪歌手生涯。这个节点性的时间,正是中国城市民谣兴起的时候。从中国当代音乐谱系来看,城市民谣的兴起是摇滚乐剩余力量流散的结果。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兴起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极盛而衰的中国摇滚,本来是在文化匮乏中渴求信仰与思想,进而以西方摇滚形式在既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系统中撕裂而出。
刘大先
关键词:感伤主义孩子摇滚乐大学毕业社会福利当代音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