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作品数:264 被引量:1,016H指数:19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42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0篇历史地理
  • 17篇文化科学
  • 13篇经济管理
  • 13篇哲学宗教
  • 13篇天文地球
  • 13篇社会学
  • 9篇生物学
  • 8篇艺术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建筑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1篇遗址
  • 34篇考古
  • 33篇齐家文化
  • 31篇出土
  • 27篇文化
  • 24篇墓葬
  • 23篇卡约文化
  • 18篇石器
  • 18篇史前
  • 17篇青铜
  • 16篇文物
  • 15篇马家窑
  • 15篇马家窑文化
  • 15篇喇家遗址
  • 13篇明代
  • 12篇新石器
  • 12篇遗存
  • 12篇石器时代
  • 11篇青藏高原
  • 10篇新石器时代

机构

  • 262篇青海省文物考...
  • 26篇中国社会科学...
  • 16篇四川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兰州大学
  • 6篇西北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南京大学
  • 4篇青海师范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青海省政协
  • 2篇西蒙菲莎大学
  • 2篇甘肃省文物考...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作者

  • 10篇叶茂林
  • 5篇王树芝
  • 4篇李永宪
  • 3篇蔡林海
  • 3篇霍巍
  • 3篇韩建华
  • 3篇董广辉
  • 3篇王灿
  • 3篇侯光良
  • 3篇张延清
  • 2篇吕红亮
  • 2篇张东菊
  • 2篇赵欣
  • 2篇于孟洲
  • 2篇邵雪梅
  • 2篇鄂崇毅
  • 2篇何克洲
  • 2篇王明辉
  • 2篇吕鹏
  • 2篇靳桂云

传媒

  • 32篇青海社会科学
  • 26篇考古
  • 16篇青海师范大学...
  • 16篇青海民族研究
  • 15篇群文天地
  • 10篇四川文物
  • 10篇中国土族
  • 9篇中国藏学
  • 7篇丝绸之路
  • 7篇第四纪研究
  • 7篇南方文物
  • 7篇藏学学刊
  • 6篇柴达木开发研...
  • 6篇青海民族大学...
  • 5篇华夏考古
  • 5篇考古与文物
  • 4篇北方文物
  • 4篇西部考古
  • 3篇文物世界
  • 3篇文物

年份

  • 11篇2023
  • 7篇2022
  • 11篇2021
  • 11篇2020
  • 12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10篇2016
  • 7篇2015
  • 15篇2014
  • 15篇2013
  • 8篇2012
  • 18篇2011
  • 10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14篇2007
  • 3篇2006
  • 9篇2005
  • 8篇2004
2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河湟汉墓看“河西初开”时的多元族群融合
2018年
青海河湟地区密集发现的200多座两汉墓葬及出土物资料具有鲜明的关中地区汉文化传统,又继承了河湟地区先秦土著文化的因素,还吸收了中亚、西亚等外来文化的影响。河湟汉墓的多元文化因素,深刻地反映了《汉书西羌传》所记载汉武帝征四夷时,"河西初开"之际的族群文化景观,也反映了丝绸之路初创时的社会历史。
张启珍李冀源
关键词:多元文化丝绸之路
浅议青海史前文化的绿松石饰被引量:3
2007年
绿松石是我国的四大美玉之一,其作为装饰品有着悠久的历史。青海史前文化的远古先民早在5千多年前就已经识别利用绿松石了,青海史前各文化出土的绿松石饰种类主要有管珠饰、珠饰、坠饰等,均用以人体自身项部或腕部的装饰品。绿松石以其艳丽的色彩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各民族喜爱的装饰品之一,被视为幸运之石。
崔兆年
关键词:绿松石史前文化装饰品
青海羊文化民俗事象述略
2015年
羊与人类“相依为命”一同走过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羊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人们以羊肉为食,以羊奶为饮,以羊皮为衣为被为褥,以羊毛为棉为絮为线……尤其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羊甚至被赋予了文化和社会的内容。青海的羊文化民俗事象,广泛蕴藏于民族文化的各个事象领域,如:古文化、婚育、服饰、饮食、文学等等,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动人景象。
张成志
关键词:民俗事象羊文化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民族文化古文化
都兰出土织锦──“人兽搏斗”图像及其文化属性被引量:5
2007年
文章对都兰热水热水血谓吐蕃大墓出土的北朝红地云珠太阳神织锦中“人兽搏斗”图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属性,进行了图像学研究对比,论定其属波斯文化系统、但却是中原汉地制造的“外销锦”。
许新国
关键词:织锦
青海尖扎县河东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2
2017年
为配合基建,2004年7月至8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青海尖扎县昂拉乡达拉卡村的河东台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清理新石器时代的房屋遗址4座、灰坑7个,出土陶器、石器等70余件。此次发现与四川岷江上游的姜维城遗址、营盘山遗址出土彩陶等表现出的文化内涵有相似之处,对认知马家窑文化内涵和分布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孙鸣生陈洪涛孙小妹尼玛太王中信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
明嘉靖二十五年西宁卫长城考
2012年
本文以文献记载为线索,结合实地调查资料,论证了明代嘉靖二十五年修筑长城的起止点、走向、位置和构筑类型,同时指出了明代修筑此段长城的督修者为固安王继芳,纠正了《西宁志》记载的谬误。这对了解青海明代长城分布、修筑历史等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闫璘
关键词:嘉靖
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的历史过程和可能驱动机制被引量:43
2016年
青藏高原史前人类的活动历史历来是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近年来相关研究取得明显进展,提供了梳理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和定居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的可能.本文通过整理和总结在青藏高原已开展的考古工作,提出史前人类主要通过河湟谷地扩散到青藏高原东北部再进一步扩散到整个青藏高原,其扩散过程可概括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末次冰消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5~1.16万年)、全新世早中期的中石器时代(距今11600~6000年)、全新世中晚期的新石器时代(距今6000~4000年)和全新世晚期的青铜时代(距今4000~2300年),而曾报道的青藏高原末次盛冰期及其以前的旧石器遗址的年代需要重新厘定.末次冰消期的人类扩散主要与盛冰期之后的气候转暖转湿事件和细石器文化的盛行有关,全新世早中期的扩散则受到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的驱动和黄土高原粟作农业发展的压迫,这两个时段高原上的史前人类均以季节性的狩猎采集为主;黄土高原粟作农业的传播推动史前人类于距今6000~4000年进入青藏高原东北和东南部的低海拔河谷地带并定居,从事以粟作农业为主的经济活动,而麦作农业的传入推动史前人类距今3600年前开始常年定居到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
张东菊董广辉王辉任晓燕哈比布强明瑞陈发虎
关键词:青藏高原史前考古
青海同德县宗日遗址墓葬区2020年发掘简报
2022年
2020年7—9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河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对青海同德县宗日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墓葬区位于发掘Ⅲ区北区,属遗址东二台地。共清理宗日文化墓葬14座、青铜时代墓葬1座,出土陶器53件、装饰品62件。此次发掘不仅补充了宗日文化墓葬的新资料,为进一步明确宗日文化的绝对年代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深化认识宗日文化与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黄河上游史前文化格局演变、生业模式以及人群扩散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乔虹马骞(摄影)蔡林海(摄影)李国林(绘图)王国福(绘图)
关键词:马家窑文化
青海大通县文物普查简报被引量:2
1994年
1986年遵照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通县文化局文化馆组成大通县文物普查组,为全面细致的普查全县文物遗址,地上地下历史遗存都做了一定的工作。早在50年代末,原省考古队曾对该县做过部分调查,1982年又进行了一次普查。
贾鸿健
关键词:卡约文化文化遗址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
青海史前文化中骨器分析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骨制品是史前时期先民们重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之一,青海史前诸文化中出土了大量的骨制品,包括骨铲、骨刀、骨勺、骨镞、骨管、骨纺轮、骨锥、骨针、骨珠等,早自中石器时代的拉乙亥文化,晚至青铜时代卡约文化,丰富多彩的骨制品,构成了青海史前文化的重要内涵。
崔兆年
关键词:史前文化骨器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