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作品数:2,071 被引量:8,765H指数:34
相关作者:段云卿王杰姜浩黄维平马海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86篇期刊文章
  • 43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00篇天文地球
  • 371篇文化科学
  • 28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4篇理学
  • 91篇自动化与计算...
  • 60篇政治法律
  • 57篇经济管理
  • 43篇一般工业技术
  • 41篇石油与天然气...
  • 39篇化学工程
  • 36篇电气工程
  • 29篇矿业工程
  • 29篇机械工程
  • 29篇电子电信
  • 27篇农业科学
  • 22篇哲学宗教
  • 21篇医药卫生
  • 19篇建筑科学
  • 16篇历史地理
  • 14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15篇教学
  • 86篇污染
  • 86篇高校
  • 80篇地质
  • 76篇地下水
  • 67篇矿物
  • 65篇矿床
  • 58篇盆地
  • 57篇成矿
  • 56篇课程
  • 55篇教育
  • 51篇土壤
  • 51篇反演
  • 50篇同位素
  • 46篇测井
  • 44篇地震
  • 42篇地球化
  • 42篇地球化学
  • 41篇地电
  • 35篇岩石

机构

  • 2,017篇中国地质大学...
  • 47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0篇中国地质科学...
  • 67篇中国科学院
  • 41篇中国石油
  • 38篇中国石油天然...
  • 3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4篇北京师范大学
  • 23篇北京大学
  • 23篇清华大学
  • 2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6篇中国地质调查...
  • 15篇中国国土资源...
  • 14篇国家地质实验...
  • 14篇吉林大学
  • 13篇成都理工大学
  • 13篇东华理工大学
  • 1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3篇中国地质调查...
  • 12篇北京体育大学

作者

  • 92篇孟小红
  • 87篇刘菲
  • 85篇何江涛
  • 66篇陈鸿汉
  • 45篇邹长春
  • 42篇魏文博
  • 38篇姚长利
  • 37篇郭良辉
  • 29篇王南萍
  • 27篇王彦春
  • 27篇邓明
  • 27篇金胜
  • 22篇郑元满
  • 21篇叶高峰
  • 17篇陈凯
  • 17篇石磊
  • 15篇李淑玲
  • 15篇杨忠芳
  • 15篇刘国峰
  • 14篇王猛

传媒

  • 58篇中国地质教育
  • 54篇地球物理学进...
  • 48篇地学前缘
  • 46篇现代地质
  • 39篇地球物理学报
  • 36篇实验技术与管...
  • 35篇物探与化探
  • 23篇岩矿测试
  • 2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2篇地质学报
  • 22篇环境科学
  • 21篇中国矿业
  • 21篇环境工程学报
  • 21篇当代体育科技
  • 18篇中国地质
  • 17篇农业环境科学...
  • 16篇岩石矿物学杂...
  • 14篇环境科学与技...
  • 14篇古地理学报
  • 14篇矿物岩石地球...

年份

  • 4篇2024
  • 114篇2023
  • 136篇2022
  • 146篇2021
  • 109篇2020
  • 100篇2019
  • 120篇2018
  • 121篇2017
  • 129篇2016
  • 133篇2015
  • 124篇2014
  • 118篇2013
  • 141篇2012
  • 90篇2011
  • 81篇2010
  • 68篇2009
  • 89篇2008
  • 79篇2007
  • 44篇2006
  • 25篇2005
2,0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Internet的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就基于Internet的远程控制机器人的主控计算机和客户端计算机的数据交互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数据网络交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闫晋锋陆平李良
关键词:INTERNET模块化机器人
GPS监测青藏板块运动数据的GAMIT/GLOBK处理方法及有关问题被引量:18
1999年
结合喜马拉雅山板块运动 G P S 监测资料,较系统的讨论了 G A M I T/ G L O B K 进行精密 G P S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着重对 G A M I T 处理各时段解与 G L O B K 综合处理单时段解及其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做了较详细的讨论,对高精度 G P S 数据处理和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杨志强王利付宗堂
关键词:GPS监测数据处理
我国PM2. 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策略研究被引量:156
2019年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PM2.5与臭氧(O3)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二者协同控制已成为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焦点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PM2.5与臭氧之间具有复杂的关联性,使得二者的协同控制具有复杂性与艰巨性.分析了PM2.5与臭氧成因的关联性及其相互影响,阐明了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所涉及的重要科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目前我国PM2.5与臭氧的污染形势及二者的关联性,梳理了我国自2013年以来在PM2.5与臭氧污染控制中已采取的重要举措,论述了目前我国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在科学与管理上所面临的挑战.结合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分析,提出推进我国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工作的相关建议:①加快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管理体系;②强化科技支撑,提高PM2.5与臭氧污染控制精准性;③加快构建VOCs与NOx治理技术体系;④加大VOCs与NOx的协同减排力度,保障减排方案落实到位.
李红彭良毕方李陵鲍捷萌李俊玲张浩柴发合
关键词:PM2.5臭氧协同控制控制策略
氧化石墨/聚乙烯醇复合电纺纤维膜的光热脱盐性能试验被引量:1
2021年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碳纳米材料氧化石墨原位固定于聚乙烯醇(PVA)纤维,制备了氧化石墨/聚乙烯醇复合电纺纤维膜,并将其作为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用于模拟海水的脱盐处理。结果表明:该复合纤维膜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光热转换材料,其亲水性极强,在湿态下具有宽光谱吸收范围和较高光吸收率。在纺丝电压为15 kV、极板间距为15 cm、氧化石墨质量分数为3%(相对于聚乙烯醇)条件下制得的复合纤维膜具有最优的光热性能。在1个太阳光(1 kW/m^(2))照射下,膜表面可快速升温至50℃左右,水蒸发速率可达到1.09 kg/(m^(2)·h),光热转换效率为71.9%,对不同浓度模拟海水的脱盐效率均能达到99.9%以上。此外,该复合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可较好地应用于普通海水淡化领域。
高航郭星星王思宇代云容殷立峰
关键词:脱盐静电纺丝纤维膜氧化石墨
欧拉反褶积中构造指数影响分析
<正>应用欧拉反褶积方法快速确定场源位置一直是重磁位场解释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中有关场源构造指数的选取问题始终是研究的重点。为了避免构造指数人为选取的局限性,我们拟对复杂场源的构造指数是如何构成的问题进行深化研究,为进一步...
刘强姚长利郑元满郭佳袁晓雨
文献传递
塔里木盆地及邻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研究
塔里木盆地及邻区S波速度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垂向和横向的不均匀性。横向的不均匀性表现在盆地和造山带的差别,垂向上表现为上地壳和中下地壳的不同。在上地壳,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显示了低速的特征,而天山造山带显示了高速的特征,且塔里...
张冰周铭李红谊
关键词:地壳构造沉积层
文献传递
《高等数学》授课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014年
就讲透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发现学科的不足及类比教学说明了如何在高等数学授课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耿凤杰廉海荣褚宝增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法
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松科2井东孔岩心空间归位被引量:4
2017年
松辽盆地资源与环境深部钻探工程计划通过两井四孔的连续取心,获得国际上第一个连续的白垩纪陆相沉积记录。作为该项工程的主体钻孔,松科2井东孔采用非定向取心技术钻取营城组至火石岭组的连续岩心;为满足更高精度科学研究的要求,需要获取松科2井东孔岩心的准确深度与方位信息。基于电成像测井图像与岩心扫描图像上的4种典型特征,利用成像-岩心扫描图像综合处理软件开展岩心空间归位工作,完成了松科2井东孔三开中途完井井段的岩心空间归位工作;对归位结果进行了质量评级。结果表明,归位质量等级在AA和AB的岩心占半数以上;粗砂岩、砾岩及火成岩等层段岩心的深度归位比较准确;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层段岩心方向定位效果较好。岩心校正深度误差整体上随钻井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符合实际规律。岩心空间归位结果为下一步的地质分析及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宁邹长春彭诚赵金环牛一雄
关键词:电成像测井
淮北市岩溶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被引量:2
2010年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资源,在深入了解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采用PI(保护层和渗透条件)方法,对淮北市岩溶地下水防污性能开展评价。其结果表明,地下水防污性能π值小于2的区域分布在低山丘陵区,该地区基岩埋深〈50m,属于裸渗区;π值2~3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残山和山前区,基岩埋深在50~200m,属于覆盖区;平原区的π值多大于4,基岩埋深〉200m,属于埋藏区。无论是PI评价结果还是评价对象的地质条件均表明,岩溶地下水的防污性能在低山丘陵区为弱和较弱,随着远离山区,防污性能有所提高,平原区的防污性能最佳。
张昕何江涛王俊杰李鹏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保护层防污性能评价
铵在中砂上的3种吸附形态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氨氮浓度下水溶铵、交换铵和固定铵在中砂上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各种形态铵含量随初始氨氮浓度增加而增大。3种形态铵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K大小顺序为:固定铵>交换铵>水溶铵,初始速率:固定铵<交换铵<水溶铵。随着初始氨氮浓度的增加,水溶铵占总铵的比重由40%上升到65%,其吸附的主要限制步骤为颗粒间扩散。交换铵对总铵的贡献率维持在25%左右,吸附饱和后有所降低,初始氨氮浓度为交换铵吸附的主要限制步骤。固定铵达到饱和时,吸附量只有26.18 mg/kg,对总铵的贡献率由33%下降到9%。
付佳妮刘菲陈坚徐基胜梁静
关键词:中砂吸附动力学
共20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