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作品数:577 被引量:844H指数:11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内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7篇期刊文章
  • 123篇专利
  • 7篇标准
  • 6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8篇农业科学
  • 79篇经济管理
  • 3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医药卫生
  • 15篇文化科学
  • 9篇生物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政治法律
  • 4篇社会学
  • 3篇建筑科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学

主题

  • 72篇栽培
  • 49篇水稻
  • 44篇栽培技术
  • 39篇养殖
  • 39篇杂交
  • 36篇玉米
  • 32篇高产
  • 29篇选育
  • 27篇小麦
  • 26篇农业
  • 22篇杂交水稻
  • 20篇育种
  • 19篇性状
  • 18篇油菜
  • 16篇生态
  • 14篇丘陵
  • 12篇种质
  • 11篇土壤
  • 10篇蚯蚓
  • 9篇植物

机构

  • 576篇内江市农业科...
  • 51篇四川农业大学
  • 40篇四川省农业科...
  • 12篇内江师范学院
  • 12篇内江市黄金树...
  • 11篇内江职业技术...
  • 10篇西南科技大学
  • 8篇重庆市畜牧科...
  • 7篇西南大学
  • 7篇内江杂交水稻...
  • 7篇内江市蕈飞生...
  • 6篇长江师范学院
  • 6篇山西农业大学
  • 6篇成都市农林科...
  • 6篇宜宾市农业科...
  • 6篇重庆市药物种...
  • 6篇绵阳市农业科...
  • 6篇四川花芊谷农...
  • 5篇中国科学院成...
  • 4篇成都师范学院

作者

  • 12篇林立金
  • 11篇廖明安
  • 7篇唐祈林
  • 6篇徐富贤
  • 6篇吕建群
  • 6篇陈发波
  • 6篇王燕
  • 5篇蒋云
  • 5篇苗明军
  • 5篇蒋鹏
  • 5篇曾正明
  • 5篇张林
  • 5篇王铤
  • 5篇刘磊
  • 4篇陈勇
  • 4篇郑建敏
  • 4篇刘燕琴
  • 4篇黄小丽
  • 4篇曹敏
  • 4篇王学春

传媒

  • 72篇四川农业科技
  • 32篇内江科技
  • 23篇中国种业
  • 19篇现代农业科技
  • 14篇杂交水稻
  • 12篇农业技术与装...
  • 1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0篇现代园艺
  • 9篇科学养鱼
  • 8篇农村经济与科...
  • 8篇四川农业大学...
  • 7篇农业与技术
  • 6篇蔬菜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长江蔬菜
  • 5篇湖北农业科学
  • 5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中国猪业
  • 5篇南方农业
  • 4篇渔业致富指南

年份

  • 2篇2024
  • 93篇2023
  • 84篇2022
  • 62篇2021
  • 68篇2020
  • 80篇2019
  • 56篇2018
  • 31篇2017
  • 19篇2016
  • 15篇2015
  • 22篇2014
  • 17篇2013
  • 11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5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水生植物育苗装置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生植物育苗装置,包括电机、螺纹杆、育苗箱、排水管、支管、支撑板、育苗板、排水口、支撑条、水位传感器、限位块、保温板、电控箱、温度传感器、散热口、育苗腔、滤网、散热扇、观测板、连接管、水泵和报警器。植物便...
苏建王燕陈亮樊威焦晓磊卓婷
浅谈养鸡疾病防控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1
2019年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畜牧业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疾病严重阻碍了养鸡行业的发展,解决养鸡疾病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养鸡产行业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是针对养鸡疾病防控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查琳江忠凡熊浩森
关键词:养鸡疾病防控
双低油菜新品种冠君油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9年
冠君油是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以自育不育系11-83A为母本与自育恢复系12-543F为父本组配的甘蓝型中熟双底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18年经农业农村部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18)510308。介绍了其特征特性、适宜推广区域,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李明黄书盈钟光跃王仕林荣飞雪周海燕杨杰智陈新媛
关键词:油菜栽培技术
白乌鱼鱼糕加工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以白乌鱼和猪肉为主要原料,玉米淀粉和鸡蛋清用作其调节口感的辅料,研发一种新型白乌鱼鱼糕的配方及加工工艺。以感官评分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并对该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确定白乌鱼鱼糕的最佳配方和工艺为:鱼肉50%,猪肉添加量18%,玉米淀粉添加量22%,鸡蛋清添加量8%,食盐1%,生姜粉1%。该配方制作出的白乌鱼鱼糕弹性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焦晓磊苏建罗煜樊威舒春霞吴俊蒋丽施
关键词:鱼糕猪肉
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对鲫鱼肌肉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为深入研究池塘生态养殖对鲫鱼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比较了生态养殖模式(ST)与高密度养殖模式(GM)下鲫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质构特征及组织形态。结果表明:ST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显著高于GM(P<0.05),p H值显著高于GM(P<0.05);肌肉中共检测到16种氨基酸,其中ST肌肉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及风味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GM(P<0.05);肌肉质构特征分析指出两者存在一定差异,但不明显;肌肉组织形态显示ST较GM的肌纤维直径更小,肌纤维密度更大。因此,鲫鱼在生态养殖模式下营养价值和肉质品质均能得到显著提高。
苏建罗煜焦晓磊吴俊
关键词:鲫鱼生态养殖营养成分肌肉品质
专用果蔗新品种‘甜城99’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集成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甜城99’是内江市农科院选育的优质高产专用果蔗新品种,具有商品性好、高抗倒伏、宿根性强、高产稳产等优点,市场竞争力强,应用前景广阔。‘甜城99’的推广应注重新品种和新技术配套、创新经营模式、开发精深加工产品、种养结合、立体种植等关键技术的集成,以此提高产业化水平,做大做强果蔗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杨建徐刚辛术贞刘建华张晋锐陈莉邓益华邹刚
不同施氮量及种植密度对四川丘陵区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为研究四川丘陵区冬小麦合理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基本苗),选用栽培较广的高产、优质、抗条锈和白粉病的国审品种内麦9号进行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三种不同的纯氮施用量为主处理,四种不同的种植密度为副处理。结果表明:为了优化小麦群体结构,维持亩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的协调增长,挖掘小麦增产潜力,四川丘陵区冬小麦高产栽培以亩施氮量12 kg、亩种植14万株为宜。
王相权黄辉跃唐建王仕林荣飞雪尧鲁平
关键词:基本苗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施氮量
西南区玉米主要病害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西南玉米区生态复杂,玉米病害较多。该文主要介绍了西南玉米生态区的主要病害。通过扩展玉米种质资源,选育优良抗病自交系,选择适合的杂种优势模式,从而选育出抗逆广适的优良玉米新品种是解决玉米病害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同时优化玉米栽培方法,种植适当的密度,氮、磷、钾配施等方式也能减轻病害的发生。
邹刚杨建陈莉
关键词:玉米病害种质资源
野生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及其渐渗系全麦与脱麸面粉蛋白分析
2024年
为了解野生二粒小麦籽粒蛋白特性对普通小麦全麦面粉和脱麸面粉的改良价值,以高产弱筋小麦品种川农16(CN16)为母本,分别与籽粒蛋白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四倍体野生二粒小麦D1和D97进行远缘杂交,按高产性状定向选择并连续自交获得稳定高世代渐渗系共61份,本研究对61份渐渗系、7份野生二粒小麦和6份普通小麦进行了全麦和脱麸面粉粗蛋白质含量及其各蛋白组分含量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野生二粒小麦的籽粒粗蛋白(GPC)及其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均较普通小麦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蛋白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小麦。61份渐渗系中,分别有54.10%和52.46%的材料全麦面粉和脱麸面粉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母本CN16,全麦和脱麸面粉蛋白质含量最高达17.77%和17.62%,较CN16分别提高了5.05和5.33个百分点;全麦和脱麸面粉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分别有18.03%和32.79%、50.82%和62.30%、67.21%和77.05%、37.70%和81.97%的株系高于母本CN16。全麦和脱麸面粉的粗蛋白含量与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间、贮藏蛋白的各组分间、可溶性与不可溶性谷蛋白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通过远缘杂交能有效地将野生二粒小麦高蛋白含量特性转移到普通小麦中,并能提高普通小麦的所有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对丰富小麦蛋白含量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贺靖舒钟晓英龚方仪李韵芳齐天罡黄辉跃张梅琳黄林伍碧华
关键词:野生二粒小麦普通小麦渐渗系
西南地区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策略被引量:1
2022年
稻曲病是为害水稻穗部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在我国西南地区,随着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和麦(油)茬稻的大力推广,稻曲病发生日益严重,已成为造成当地水稻减产减质的三大病害之一。调查发现,稻曲病发生与危害程度主要与水稻生育期、气候、栽培条件及施肥水平、菌源量等因素有关。因此,对西南地区部分稻区稻曲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流行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为西南地区水稻种植提供参考。
李小艳罗涛杨芳冯玉龙王海鹏王权蒋李何
关键词:水稻稻曲病
共5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