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油料改良中心

作品数:87 被引量:671H指数:12
相关作者:张泽荣周雪晴何婷李健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青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2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9篇油菜
  • 14篇基因
  • 13篇施肥
  • 12篇性状
  • 12篇甘蓝
  • 12篇甘蓝型
  • 12篇甘蓝型油菜
  • 11篇氮素
  • 10篇养分
  • 9篇氮效率
  • 9篇施肥量
  • 9篇农艺
  • 9篇农艺性
  • 9篇农艺性状
  • 9篇籽粒
  • 8篇种植密度
  • 8篇籽粒产量
  • 7篇养分吸收
  • 6篇碳氮
  • 5篇氮水平

机构

  • 87篇国家油料改良...
  • 76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衢州市农业科...
  • 2篇青海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浏阳市农业技...
  • 1篇海南省农业科...

作者

  • 70篇官春云
  • 53篇宋海星
  • 36篇刘强
  • 35篇荣湘民
  • 24篇彭建伟
  • 19篇张振华
  • 11篇谭太龙
  • 10篇田昌
  • 10篇余佳玲
  • 9篇杨勇
  • 8篇何俊龙
  • 7篇张晓龙
  • 6篇廖琼
  • 6篇熊兴华
  • 6篇谢桂先
  • 6篇邬贤梦
  • 5篇张玉平
  • 5篇王继玥
  • 4篇陈社员
  • 4篇李栒

传媒

  • 10篇湖南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7篇作物研究
  • 7篇分子植物育种
  • 6篇华北农学报
  • 6篇湖南农业科学
  • 5篇西北农业学报
  • 4篇中国油料作物...
  • 4篇中国土壤与肥...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14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19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蓝型油菜不同花色转录组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找出甘蓝型油菜不同花色差异基因,利用4种不同花色(白色,土黄色,黄色以及金黄色)甘蓝型油菜为试材,采用紫光-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出不同花色甘蓝型油菜花色色素成分的种类和吸光度值差异,最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盛开期的油菜花瓣进行转录组测序,然后再根据4种不同花色的甘蓝型油菜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出与甘蓝型油菜花色变异相关基因。结果表明,扫描得出的RGB值发现主要由于B值决定花瓣颜色,其中白花的B值最大(>200),金黄色花的B值最小(<5)。用色素提取液无水乙醇:丙酮:水(4.5∶4.5∶1)提取花瓣的色素,测量200~600 nm波长吸光度值,发现在400~500 nm间变化有规律,可以得出是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造成。对4个花色材料进行转录组分析,进一步说明造成其差异的基因位于类胡萝卜素合成通路上。本研究对后续优质油菜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吴宁柔韦云婷官梅
关键词:差异基因
有机肥化肥配施对冬油菜养分吸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5
2012年
以杂交冬油菜湘杂油763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油菜养分吸收、籽粒产量和品质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各处理籽粒产量大小顺序为10%OM﹥0%OM﹥30%OM﹥50%OM,10%OM(10%有机氮替代化肥氮)产量达2 055.00 kg/h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比0%OM(纯化肥)增产8.26%,3个有机肥处理中,籽粒产量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逐渐下降;产量构成因素中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籽粒品质中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与产量一致,且有机肥施用量较多的处理(50%OM)籽粒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较低,油分含量最高;氮、磷、钾、硼素积累量的变化规律与产量基本一致;土壤速效养分变化规律不明显。在本试验中,油菜植株养分吸收、土壤速效养分变化等都可反映籽粒产量,10%OM为较合适的有机肥配施比例。
田昌彭建伟宋海星荣湘民官春云刘强
关键词:配施养分变化
不同氮素生理效率油菜生育后期氮素再分配特性研究被引量:34
2008年
【目的】揭示油菜生育后期氮素再分配与氮素生理效率的关系。【方法】在完全营养液的砂培条件下,采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素生理效率油菜品种生育后期营养体氮素再分配的差异。【结果】与低氮素生理效率品种相比,高氮素生理效率品种的氮素再分配量大,氮素再分配速度先慢后快;向籽粒再分配的氮素量及其比例大,向角果皮再分配的氮素量及其比例小;植株体氮素损失量及其比例小,氮素损失速度慢,这是高氮素生理效率品种氮收获指数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比较4个生育期吸收的氮素再分配量及比例表明,蕾苔期吸收的氮素再分配量及其比例最大,角果发育吸收的氮素再分配量及比例最小,苗期和开花期吸收的氮素再分配量及比例位于前二者之间。【结论】生育后期油菜营养体氮素的再分配明显影响其氮素生理效率。
宋海星彭建伟刘强荣湘民谢桂先张振华官春云李合松陈社员
关键词:油菜
改变冬油菜栽培方式,提高和发展油菜生产被引量:147
2006年
针对我国冬油菜现行栽培方式存在劳动生产率不高等问题,提出油菜“机播机收,适度管理”的栽培方式,并介绍部分实践结果,以说明这一栽培方式的可行性。
官春云
关键词:冬油菜栽培方式
中国油菜栽培科学技术的发展被引量:113
2006年
本文以“三发”栽培、群体质量栽培、保优栽培以及轻简化栽培等技术体系为主要内容,综述了我国冬油菜栽培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傅寿仲戚存扣浦惠明张洁夫
关键词:油菜栽培
我国优质专用花生新品种的选育方向及现状被引量:6
2011年
随着花生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花生品种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对目前我国优质专用花生新品种的选育方向及现状进行了概述。
徐静
关键词:花生选育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冬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湘杂油763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施氮比例(磷钾施用量一致)和较高的施磷比例(氮钾施用量一致)处理油菜长势较好,表现为干物质积累量、株高、分枝数、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都较高,并且每角果粒数和千粒质量也较高,最终产量增加;而施钾比例对产量的影响没有一致的规律;供试12种氮磷钾配比处理中,以m(N)∶m(P2O5)∶m(K2O)=1∶0.5∶0.58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为1 830 kg/hm2,其次是m(N)∶m(P2O5)∶m(K2O)=1∶0.5∶0.88处理,籽粒产量为1 800 kg/hm2,m(N)∶m(P2O5)∶m(K2O)=1∶0.4∶1.4处理的籽粒产量最低,为1 350 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千粒质量,每角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小。
杨勇刘强宋海星官春云荣湘民彭建伟
关键词:氮磷钾配比油菜
白菜型油菜产量相关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
2023年
产量性状对油菜育种至关重要,对产量性状进遗传分析可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白菜型油菜青海大黄和浩油11构建的F_(2)群体的2个株系为试验材料,利用R软件包SEA v2.0.1对白菜型油菜的8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主花序长度的最适模型均为2MG-AD,表现为主基因加性-显性效应,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7.04%、39.71%。分枝总数、主花序角果数、角果长、全株角果数和千粒质量的最适模型均为2MG-ADI,即由2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遗传率分别为74.27%、78.92%、20.25%、73.59%和47.47%。每角果粒数的最适模型为2MG-EA,为2对主基因控制的等加性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83.12%。主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在白菜型油菜的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中起重要作用,在今后的白菜型油菜高产育种中,应更好地利用基因间的相互效应,进一步提高产量。
赵洪平李延玲马茜茹肖麓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数量遗传分析
密度和施肥量对油菜植株碳氮代谢主要产物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以湘杂油763为材料,设置施肥量与密度互作试验,分析不同施肥量和栽培密度对油菜茎、叶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其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减小和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升高;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升高。群体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都随着施肥量和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并与油菜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施肥量和密度分别作为主效应对油菜产量影响极其显著,两因子交互作用下油菜产量变化反而不明显。合理的高施肥量和高密度水平促进油菜增产,以高施肥量+22.5万/hm2处理产量最佳。
宋小林刘强宋海星官春云荣湘民向秀媛司婷
关键词:油菜施肥量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籽粒产量
不同氮效率油菜SPS和PEPC活性差异及其对籽粒产量与油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分别控制着植物体内的碳骨架向碳代谢和氮代谢的流转,影响作物的产量与品质。为探明氮高效油菜品种在高效利用氮素的同时协调籽粒蛋白与油分累积矛盾的机理,研究了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的SPS与PEPC活性差异及其对籽粒油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土培试验,以氮高效品种27号(H)与氮低效品种6号(L)为试验材料,在常氮(N)与低氮(S)条件下,研究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苗期到花期叶片与角果发育初期的角果、角果发育中期的角果皮与籽粒中SPS与PEPC活性变化及差异、生长后期碳素转运量与转运率以及收获期籽粒油分含量的差异。【结果】两种供氮水平下,氮高效品种27号的产量与籽粒油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6号,品种优势明显;且氮高效品种27号苗期到花期叶片与角果发育初期的角果、角果发育中期的角果皮与籽粒中的SPS与PEPC活性均高于氮低效品种6号,两种供氮水平的规律相同,但是SPS与PEPC活性的比值(SPS/PEPC)却因生育期不同而异,营养生长期叶片中氮高效品种27号的SPS/PEPC高于氮低效品种6号,开花期品种间叶片SPS/PEPC相近,角果发育期主要生殖器官中的SPS/PEPC值氮高效品种反而低于氮低效品种。说明氮高效品种向碳代谢和氮代谢输送的碳骨架在全生育期均多于氮低效品种,而碳代谢对氮代谢的响应只在生育前期强于氮低效品种,生育后期则相反。碳素转运量与转运率、籽粒油分含量与产量也是氮高效品种大于氮低效品种,这可能为氮高效品种协调籽粒蛋白与油分累积矛盾的重要生理机制。供氮水平对上述各指标有不同的影响,籽粒产量、PEPC活性、碳素转运量及转运率以常氮处理高于低氮处理,而油分含量、SPS活性及SPS/PEPC以常氮处理低于低�
余佳玲宋海星谢桂先张振华廖琼官春云
关键词:油菜SPSPEPC碳氮代谢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