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作品数:2,640 被引量:8,594H指数:27
相关作者:彭弋峰龚荣福杨利才周名雄宣治月更多>>
相关机构:皖南医学院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426篇期刊文章
  • 71篇会议论文
  • 20篇标准
  • 18篇专利

领域

  • 2,406篇医药卫生
  • 117篇文化科学
  • 15篇哲学宗教
  • 1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经济管理
  • 5篇生物学
  • 5篇机械工程
  • 5篇社会学
  • 5篇政治法律
  • 3篇电子电信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历史地理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37篇细胞
  • 224篇护理
  • 174篇手术
  • 174篇肿瘤
  • 137篇术后
  • 115篇疗效
  • 114篇超声
  • 107篇教学
  • 102篇腹腔
  • 100篇切除
  • 95篇腺癌
  • 94篇腹腔镜
  • 93篇动脉
  • 92篇血管
  • 85篇蛋白
  • 75篇切除术
  • 74篇预后
  • 72篇病理
  • 68篇糖尿
  • 66篇淋巴

机构

  • 2,535篇皖南医学院第...
  • 353篇皖南医学院
  • 72篇皖南医学院第...
  • 42篇安徽医科大学
  • 41篇芜湖市第二人...
  • 40篇安徽医科大学...
  • 28篇中国科学技术...
  • 24篇蚌埠医学院第...
  • 23篇池州市人民医...
  • 19篇江苏省人民医...
  • 19篇黄山市人民医...
  • 17篇马鞍山市人民...
  • 16篇复旦大学
  • 15篇阜阳市人民医...
  • 15篇滁州市第一人...
  • 14篇亳州市人民医...
  • 13篇六安市人民医...
  • 1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2篇蚌埠市第一人...
  • 12篇淮南市第一人...

作者

  • 29篇徐宏光
  • 29篇金孝岠
  • 19篇陈永权
  • 19篇王弘
  • 19篇马毅
  • 16篇张士发
  • 14篇何莲芝
  • 14篇武其文
  • 14篇孟刚
  • 13篇鲁卫华
  • 12篇江峰
  • 12篇王小明
  • 11篇张晓玲
  • 11篇胡明华
  • 11篇朱向明
  • 11篇浦春
  • 9篇黄后宝
  • 9篇倪观太
  • 9篇黄德刚
  • 8篇徐善水

传媒

  • 748篇皖南医学院学...
  • 131篇齐齐哈尔医学...
  • 59篇中文科技期刊...
  • 53篇中国临床药理...
  • 52篇牡丹江医学院...
  • 39篇中文科技期刊...
  • 38篇右江民族医学...
  • 19篇医学理论与实...
  • 19篇赣南医学院学...
  • 17篇安徽医学
  • 15篇长治医学院学...
  • 14篇蚌埠医学院学...
  • 14篇中华全科医学
  • 1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2篇当代医药论丛
  • 1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1篇智慧健康
  • 1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0篇中国普通外科...

年份

  • 11篇2024
  • 313篇2023
  • 329篇2022
  • 323篇2021
  • 289篇2020
  • 248篇2019
  • 225篇2018
  • 244篇2017
  • 231篇2016
  • 123篇2015
  • 76篇2014
  • 21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2,6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胃癌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科2015年7月~2017年10月收住的18例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化疗前后的CT资料、手术方式、术后的并发症、术后病理情况和术后患者的随访情况。结果:15例新辅助化疗后行胃癌根治性手术,2例化疗期间出现幽门梗阻分别行空肠造口和胃空肠吻合手术,1例化疗期间因上消化道出血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漏和十二指肠残端漏等并发症。随访时间2~29.7个月,2例患者因肝转移、腹腔转移死亡。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胃癌是安全可行的,可能有助于提高局部晚期进展期胃癌的生存率。
汪进国吴佩茆家定武健陈贤军汪为林瞿章梁林虎
关键词:局部晚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外科手术
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3例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传统后正中入路跨伤椎固定组,共33例;B组为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组,共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下地时间;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指标: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1~20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B组在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差值、下地时间以及VAS评分、腰椎ODI评分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B组相比于A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丢失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痛苦小、术后康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且伤椎高度及Cobb角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章荣丁国正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无神经损伤
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间隔迷你钢板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临床疗效
2019年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间隔迷你钢板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9月采用单开门椎板成形加间隔(C3、C5)迷你钢板固定术治疗的3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男22例,女8例,年龄46~76岁,平均(59.5±10.7)岁。记录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有无颈部轴线痛和颈5神经根麻痹发生,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评估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通过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X线侧位片测量椎管直径变化及有无内固定松动和断裂。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51.9±39.1)min,平均出血量(275.7±60.6)mL,无颈椎轴线痛及C5神经根麻痹发生。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9.2±5.6)个月(36~65个月)。随访过程中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并发症。患者末次随访JOA评分(15.3±1.26)均高于术后和术前(14.3±1.53和8.43±1.25,P<0.05),患者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患者术前有固定节段和无固定节段椎管平均直径均低于术后和末次随访(P<0.05),而患者术后和末次随访有固定节段和无固定节段椎管平均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颈椎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间隔迷你钢板固定术治疗是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手术方法。
陈学武徐宏光刘平张玙杨晓明李逸峰
关键词:颈椎病钢板固定
围术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研究进展
2022年
围术期肺损伤是导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围术期许多潜在因素都可导致肺损伤的发生。手术患者大多数术前没有肺部病变,对于在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使用的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术中是否同样适用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就目前围术期发生肺损伤的相关机制及术中保护性通气策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术中制订合理的机械通气方案提供参考。
张慧慧周子昊鲁卫华
关键词:机械通气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
颈后路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对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比颈后路切口在术中是否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对术后切口愈合及感染的影响,探讨颈后路切口在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的优点。方法:前瞻性对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所选取的52个病例,分为A、B两组,其中男27人,女25人,平均年龄(52.25±11.00)岁,年龄32~68岁;术前、术后临床感染性指标变化的资料(体温、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比),其中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42人、颈部外伤致颈椎不稳9人、椎管内肿瘤1人,所选病例都接受颈后路手术并排除颈部感染性疾病。结果:5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或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A、B两组术后第7天体温分别为(37.78±0.60)℃和(36.66±0.31)℃,P〈0.05;ESR分别为(31.00±8.49)mm/h和(14.19±1.30)mm/h,P〈0.05;CRP分别为(26.77±9.92)mg/L和(6.50±1.88)mg/L,P〈0.05;中性粒细胞比分别为(80.58±4.06)%和(56.92±3.11)%,P〈0.05;淋巴细胞比分别为(12.88±1.61)%和(23.08±3.77)%,P〈0.05。A、B两组间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1个月、术后第3个月的体温、ESR、CRP、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病例有9人在术后切口部位有轻微红肿发生并且A组病例平均住院天数比B组病例平均住院天数长5天。结论:颈后路手术切口在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切口的感染率,减少患者的实际住院天数和医疗支出。
刘祥徐宏光赵泉来高智肖良
关键词:颈椎手术万古霉素
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与血管内治疗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改善。方法:收集2016年7~12月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3例因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且处于治疗时间窗内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和血管内治疗组。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并分析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结果:113例患者中,静脉溶栓组55人(48.67%),血管内治疗组58人(51.33%)。基线资料比较显示,两组糖尿病、高血压、入院时NIHS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TOAST分型、血管内治疗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内治疗方式为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独立保护因素(OR=4.151,95%CI:1.752~9.831,P=0.001)。结论:血管内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更好。
吕佳黄显军袁莉莉周志明
关键词: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急性脑梗死
InterTAN拉力螺钉前倾角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InterTAN拉力螺钉前倾角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闭合复位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拉力螺钉与股骨颈轴心线在髋关节侧位片上夹角的大小,分为拉力螺钉前倾角正常组和非正常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2.30±1.21 vs.2.24±1.3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83.92±3.81 vs.81.76±5.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X线片,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3.56±7.12 vs.3.62±4.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倾角非正常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虽然高于前倾角正常组(16.67%vs.8.00%),但P=0.69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nterTAN拉力螺钉前倾角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或变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吴兴净陶周善徐宏光丁国正杨民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拉力螺钉前倾角
头颈部肿瘤放疗口腔剂量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放疗口腔剂量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TOM)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放疗计划制定及实施。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12月弋矶山医院放疗科62例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获取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数据及RTOM分级并记录,采取ROC曲线计算最佳剂量截点,分析放疗口腔剂量与RTOM的相关性。结果:ROC曲线显示,平均剂量(Dmean)预测RTOM分级的AUC为0.884(0.777~0.992),其诊断最佳截点为3241.25 cGy,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75.40%;分为低剂量组(<3241.25 cGy)和高剂量组(≥3241.25 cGy)。Dmean低剂量组治疗患者R值高于高剂量组治疗患者(P<0.05);Dmean低剂量组治疗患者RTOM分级低于高剂量组治疗患者(P<0.05);而Dmean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累计化疗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黏膜Dmean及R值与RTOM有直接相关性,通过限制口腔黏膜Dmean在32 Gy以下及提高R值,可以降低重度RTOM的发生。
薛良军冯艳胡雅丽段宗锦陈意红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右心耳右心房超声特征与心肌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V-AF)右心耳(RAA)及右心房超声特征与心房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经食管超声观察25例NV-AF患者(观察组)和15例窦性心律者(对照组)的RAA及右心房变化,心肌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RAA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观察组RAA耳充血、排血峰速及速度积分、RAA及右心房射血分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小,RAA面积增大,心房肌细胞凋亡指数增高(P< 0.05)。RAA内自发性超声造影(SEC)现象检出率占16%,RAA及右心房内未发现血栓。对照组未检出SEC或血栓。相关分析显示,心房肌细胞凋亡指数与RAA充流、排血峰速、RAA及右房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均< 0.05),而与RAA及右心房面积呈正相关(P均<0.05),与右心室射血分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NV-AF患者的RAA及右心房改变与心房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心肌细胞凋亡是其病理过程的中间或基础环节之一。
张平洋何晓虹张幼祥曹衡张帆吴成权董静张建鑫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细胞凋亡
甲状旁腺素(1-34)对去卵巢大鼠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骨整合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索甲状旁腺素(1-34)对去卵巢大鼠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骨整合的影响。方法行双侧卵巢摘除术后12 w,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PTH组、Sr组及PTH+Sr组,之后分别在双侧股骨植入羟基磷灰石或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的钛钉,PTH组及PTH+Sr组术后给予PTH治疗。12 w后处死大鼠取双侧行Micro-CT、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Micro-CT三维重建显示,PTH+Sr组钛棒周围有最多的骨组织形成,微观参数定量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相比,PTH+Sr组骨体积分数BV/TV增加了2.45倍,骨小梁数量(Tb.N)增加了2.94倍,骨小梁连接密度(Conn.D)增加了2.31倍,骨小梁厚度(Tb.Th)增加了1.56倍,而骨小梁分离度(Tb.Sp)降低了1.65倍(P<0.05)。骨生物力学结果表明,相对Control组而言,Sr组,PTH组及PTH+Sr组的最大推力分别增加了1.27倍、1.36倍及1.61倍(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12w时,Sr组,PTH组及PTH+Sr组的骨面积比率(BAR)相较于Control组分别提高了1.52倍、1.73倍及2.30倍(P<0.05),其骨-种植体接触率(BIC)分别提高了1.35倍、1.56倍及2.21倍(P<0.05)。结论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结合PTH(1-34)可以加强植入体在骨质疏松骨中的骨整合。
孙焘陶周善屠凯凯黄正亮周强李杭白炳力杨雷
关键词:骨整合去卵巢大鼠
共25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