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神经外科科研究所

作品数:2,372 被引量:12,654H指数:44
相关作者:王忠诚张友平罗麟王天佑赵雅度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54篇期刊文章
  • 317篇专利
  • 288篇会议论文
  • 89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66篇医药卫生
  • 24篇生物学
  • 21篇自动化与计算...
  • 20篇文化科学
  • 11篇哲学宗教
  • 11篇电气工程
  • 9篇农业科学
  • 8篇化学工程
  • 7篇电子电信
  • 6篇建筑科学
  • 5篇理学
  • 3篇历史地理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机械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61篇细胞
  • 332篇血管
  • 262篇肿瘤
  • 230篇手术
  • 223篇外科
  • 209篇胶质
  • 195篇颅内
  • 166篇胶质瘤
  • 165篇脑血
  • 155篇动脉瘤
  • 142篇成像
  • 137篇脑血管
  • 134篇缺血
  • 125篇动脉
  • 125篇癫痫
  • 118篇磁共振
  • 115篇神经外科
  • 115篇栓塞
  • 112篇影像
  • 98篇卒中

机构

  • 2,348篇北京市神经外...
  • 58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23篇首都医科大学
  • 40篇哈尔滨医科大...
  • 33篇复旦大学
  • 3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4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中南大学
  • 20篇北京三博脑科...
  • 19篇中国医学科学...
  • 15篇武警总医院
  • 15篇宁夏医学院附...
  • 15篇复旦大学上海...
  • 13篇北京医院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2篇清华大学
  • 1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0篇北京市神经外...
  • 10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30篇王忠诚
  • 145篇张亚卓
  • 125篇吴中学
  • 115篇高培毅
  • 89篇孙异临
  • 79篇王文志
  • 72篇戴建平
  • 67篇万虹
  • 53篇吴升平
  • 51篇李佑祥
  • 49篇历俊华
  • 48篇于春江
  • 47篇张建国
  • 43篇江涛
  • 43篇姜除寒
  • 42篇杨新健
  • 39篇袁芳
  • 36篇王红云
  • 36篇张友平
  • 31篇乔慧

传媒

  • 399篇中华神经外科...
  • 75篇中国微侵袭神...
  • 71篇中华放射学杂...
  • 56篇中国康复理论...
  • 56篇首都医科大学...
  • 48篇中国卒中杂志
  • 46篇中华医学杂志
  • 41篇中国医学影像...
  • 28篇中国慢性病预...
  • 21篇国外医学(神...
  • 20篇中华实验外科...
  • 19篇国外医学(脑...
  • 19篇首都医学院学...
  • 19篇中国临床康复
  • 17篇当代医学
  • 17篇中国现代神经...
  • 16篇中国神经精神...
  • 15篇中风与神经疾...
  • 15篇中华神经医学...
  • 14篇山东医药

年份

  • 2篇2024
  • 66篇2023
  • 107篇2022
  • 46篇2021
  • 35篇2020
  • 47篇2019
  • 60篇2018
  • 54篇2017
  • 50篇2016
  • 43篇2015
  • 53篇2014
  • 55篇2013
  • 53篇2012
  • 64篇2011
  • 52篇2010
  • 68篇2009
  • 66篇2008
  • 84篇2007
  • 118篇2006
  • 121篇2005
2,3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血管病的脑生物电变化与CT脑血管造影变化间的比较研究
谭郁玲刘玉芝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X射线断层摄影脑电图生物电
脑干血管性疾病的MRI影像
房永欣戴建平高培毅
关键词: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术先天性畸形脑干
嗅沟脑膜瘤被引量:28
1992年
本文报告了最近八年连续收治的嗅沟脑膜瘤共42例,占同期颅内脑膜瘤4.5%,临床表现以嗅觉障碍最为多见,但多被病人忽视,其次为视力障碍 就诊时肿瘤最大径超过6cm 者占2 3以上 本组肿瘤全切除40例(95%),次全切除2例 无手术死亡 平均随访5.8年,效果满意
赵雅度王硕
关键词:脑膜瘤神经外科手术
氨己烯酸在结节性硬化症并婴儿痉挛症患儿中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氨己烯酸在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并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IS)患儿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7月TSC并IS且服用氨己烯酸(500-1750 mg/d)治疗患儿10例,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累积应用氨己烯酸时间为1-49个月,中位数时间10个月。确诊后2例首选氨己烯酸治疗,余在其他药物治疗不满意后加用氨己烯酸。其中8例痉挛消失或接近消失,1例未好转,1例加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好转。6例1周内起效,15 d和60 d起效各1例,平均起效时间5 d。10例药物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氨己烯酸治疗TSC并IS具有较好的效果,起效时间快,耐受性好,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张新颜张帅邓欣姜涛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氨己烯酸癫痫
中国五城市不同血压类型与脑卒中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脑卒中是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脑卒中的发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会升高。目前国内关于各高血压亚型与脑卒中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报道不多。本研究利用“中国七城市脑卒中干预试验研究”为期10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方向华吴升平王文志戴秀英苏芳忠林志国杨期东杜晓立李世绰张新华
关键词:发病关系脑卒中血压类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城市前瞻性队列研究
基层医疗机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现况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评价北京市城区基层医疗单位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压防治现况。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11月在北京市5个区各选一家二级医院,对在上述医院及其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的99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脑卒中患者的基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和个人史。结果99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79.1%。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是93.3%、84.3%和40.3%。高血压患病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P<0.01);脑卒中发作2次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与发作1次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伴有心脏病、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超重或肥胖的脑卒中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与无上述因素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66例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45.6%(304例)使用复方类降压药(单用复方类降压药者占47.7%,联合用药者占52.3%);54.4%(362例)使用非复方类降压药(单一用药者占52.2%,联合用药者占47.8%);最常见的组合为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结论在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压患病率高达79.1%,高血压的控制率还不理想,高血压药物治疗还欠规范,提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高血压防治知识亟待加强与规范。
赵梅花方向华金松龄刘宏军李淑婷汤哲江滨
关键词:高血压脑卒中卫生服务
原发性低颅压的MR影像学诊断被引量:10
1999年
董越高培毅
关键词:低颅压NMR病因
化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脑胶质瘤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脑胶质瘤、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的药物中的用途。特别地,提供如式A所示的化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表达特定融合蛋白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脑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型,对特定患者...
江涛刘彦伟胡慧敏石和鹏薛为哲
文献传递
脊髓室管膜瘤的MRI表现被引量:1
1999年
磁共振显像(MRI)为当前诊断脊髓肿瘤的最好方法之一。Gd-DTPA的静脉注射使脊髓病变的定位及定性亦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缺乏特异性。如果能在脊髓内肿瘤的定性方面有更多进展,将有益于术前计划的制定。脊髓内室管膜瘤全部切除的概率大。预后也优于脊髓星形细胞瘤。因此通过对脊髓室管膜瘤的MRI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该肿瘤的MRI特征性表现。有助于鉴别脊髓内星形细胞瘤及室管膜瘤。
孙波王忠诚
关键词:脊髓室管膜瘤磁共振成像MRI
吡拉西坦抗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作用观察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的抗局灶性脑缺血作用。方法采用动脉腔内插线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及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定半暗带脑血流、湿重-干重法测定缺血半球水含量、3%伊文氏蓝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测定血脑屏障(BBB)的破坏、HE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测定缺血后24h的梗死体积。结果100mg/kg体重吡拉西坦对半暗带脑血流无明显影响,200mg/kg体重吡拉西坦可明显升高再灌注期间半暗带脑血流;100mg/kg和200mg/kg体重的吡拉西坦均可明显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后缺血半球的水含量及BBB的损伤,缩小梗死体积。结论吡拉西坦具有明确的抗局灶性脑缺血作用,它可改善半暗带脑血流、减轻脑组织水肿和BBB的损伤、缩小梗死体积。
寿艳红孙明赵育梅吴崇厚徐超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吡拉西坦
共2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