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蚕桑服务站

作品数:40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标准
  • 10篇会议论文
  • 8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家蚕
  • 11篇杂交
  • 8篇育成
  • 8篇杂交率
  • 8篇灰黑蛾
  • 8篇技术规程
  • 6篇规程
  • 6篇蚕品种
  • 6篇春用品种
  • 5篇桑蚕
  • 5篇家蚕品种
  • 4篇审定
  • 4篇审定标准
  • 3篇地理标志
  • 3篇地理标志产品
  • 3篇选育
  • 3篇育种
  • 3篇育种方向
  • 3篇夏秋
  • 3篇夏秋用

机构

  • 40篇安徽省蚕桑服...
  • 16篇安徽省农业科...
  • 10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阜阳市农业技...
  • 1篇安徽省黄山茶...
  • 1篇安徽珂欣茧业...

作者

  • 15篇黄德辉
  • 5篇孙家羿
  • 4篇李圣
  • 3篇吴福泉
  • 1篇肖阳
  • 1篇范涛
  • 1篇魏国清
  • 1篇林青松
  • 1篇尤征英
  • 1篇徐家萍
  • 1篇李庆荣
  • 1篇刘新涛
  • 1篇张彦
  • 1篇凌琳
  • 1篇刘明辉

传媒

  • 4篇中国蚕业
  • 2篇蚕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华东地区第八...
  • 1篇中国蚕学会第...

年份

  • 4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2
  • 1篇200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理标志产品 太子米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品种农村鉴定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技术项目的基本要求;饲养鉴定;茧质调查;数据统计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桑蚕品种农村鉴定技术操作。
超贫磁铁矿勘查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桑树实生苗;嫁接苗;扦插苗的繁育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桑苗繁育的技术操作。
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室内饲养柳蚕的养蚕前准备;消毒;催青;收蚁;蚕期管理;制种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饲养柳蚕。
落叶松-红松复层林营建技术
本规程规定了室内饲养柳蚕的养蚕前准备;消毒;催青;收蚁;蚕期管理;制种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饲养柳蚕。
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辽宁省实验林场辽宁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家蚕春用品种黄·山×平·湖的组配及推广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家蚕春用品种黄.山×平.湖的组配及推广,为家蚕品种资源引进、改良和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引进品种资源的系统研究,在基本掌握其生物学、经济性状和利用价值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最后测定配合力。[结果]经配合力测定,组配成春用杂交组合黄.山×平.湖全茧量2.269 g,茧层量0.509 g,茧层率23.58%,茧丝长1 323 m,解舒率86.71%,净度93.8分,纤度3.011 D,符合国家审定标准,通过安徽省认定。该品种强健好养、抗逆性强、茧形大、丝质优、稳产丰产,受蚕农、丝厂欢迎,迅速在安徽省主要蚕区推广应用。[结论]引进了品种资源,丰富了家蚕基因库;通过育种手段实现了种质创新;组配成适合当地生态条件和饲养水平的实用品种,加快了育种速度,降低了育种成本。
黄德辉李圣孙家羿李庆宝张虹漆学文
关键词:品种资源杂交
柞蚕室内繁育技术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室内饲养柞蚕的养蚕前准备;消毒催青;卵面消毒;收蚁;蚕期管理;制种等技术要 求。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饲养柞蚕。
辽阳市食用菌研究所
关于家蚕育种方向与评价标准的探讨
针对我国当前蚕区劳动力结构、蚕茧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发生根本性变化和气候环境日趋恶劣的实际情况,提出家蚕育种方向和目标必须面向生产进行变革,家蚕新品种的审定标准和评价体系要作相应调整的设想;以使通过审定的新蚕品种满足蚕茧优...
黄德辉孙家羿石凉秦凤童晓琪李庆宝
关键词:家蚕育种方向审定标准
超高压人造水晶釜定期检验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室内饲养柳蚕的养蚕前准备;消毒;催青;收蚁;蚕期管理;制种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饲养柳蚕。
桑苗繁育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桑树实生苗;嫁接苗;扦插苗的繁育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桑苗繁育的技术操作。
家蚕夏秋用日系灰黑蛾品种574和576的育成及四元杂交组合皖广三号的选配被引量:8
2015年
将家蚕蛾体色暗化基因(mln)导入现行中系或日系实用品种,组配体质强健、多丝量、能提高杂交率的新品种杂交组合。用培育的家蚕蛾体色暗化型(mln)品种517分别与2个抗性强、耐粗放饲养的实用家蚕日系品种进行杂交、回交,育成了日系灰黑蛾品种574、576,并与中系强健性白蛾品种513和515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皖广三号。该四元杂交组合在繁育中可利用对交品种的蛾体色差异,达到99%以上的杂交率,有利于蚕种轻简化生产和蚕种质量的提高。2013—2014年新品种杂交组合在安徽省家蚕新品种审定的农村生产鉴定试验中,表现出体质强健好养、龄期较短、眠起齐、耐粗放饲养等饲养性状优势,并且还有茧丝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茧丝长1 058.0 m,解舒率73.10%,解舒丝长776.5 m,茧丝纤度2.904 dtex,洁净95.18分。新品种杂交组合于2014年通过安徽省家蚕品种审定,适合在长江流域夏秋季饲养。
黄德辉吴福泉石凉秦凤肖阳刘新涛童晓琪李庆荣张彦黄浩余建国李庆宝张远祥
关键词:家蚕品种强健性多丝量杂交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