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门头沟区林业工作站

作品数:31 被引量:196H指数:9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林业保护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资助项目国家林业局科技司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蠹蛾
  • 6篇木蠹蛾
  • 5篇沙棘
  • 5篇沙棘木蠹蛾
  • 4篇幼虫
  • 4篇气候
  • 4篇小蠹
  • 3篇大小蠹
  • 3篇植物
  • 3篇适生区预测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控制策略
  • 3篇红脂大小蠹
  • 2篇地统计
  • 2篇地统计学
  • 2篇叶蜂
  • 2篇越冬
  • 2篇越冬幼虫
  • 2篇天牛
  • 2篇资源调查

机构

  • 30篇北京市门头沟...
  • 21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北京市林业保...
  • 1篇山东省林业科...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北京市门头沟...
  • 1篇北京圣海林生...
  • 1篇北京东方园林...

作者

  • 17篇宗世祥
  • 6篇骆有庆
  • 4篇许志春
  • 3篇葛雪贞
  • 2篇周玉婷
  • 2篇陈伯毅
  • 1篇裘季燕
  • 1篇张兵伟
  • 1篇刘霆
  • 1篇何善勇
  • 1篇张燕如
  • 1篇曾凡勇
  • 1篇王露露
  • 1篇刘伟成
  • 1篇陶静
  • 1篇虞国跃
  • 1篇赵良成
  • 1篇徐丽丽
  • 1篇李文博
  • 1篇冯宇倩

传媒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植物保护
  • 3篇应用昆虫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昆虫知识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果树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甘肃林业科技
  • 1篇辽宁林业科技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植物检疫
  • 1篇现代园艺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缘天牛越冬幼虫耐寒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旨在探索红缘天牛越冬幼虫的耐寒性。采用热电偶法和昆虫生理生化的主要研究方法,测定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冰点、含水率、脂肪含量、糖原含量和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种类及质量浓度,并分析上述指标变化与幼虫耐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大小幼虫的过冷却点与冰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幼虫经5℃1d处理后,过冷却点升高,冰点降低,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含水率由71.89%减至69.97%;血淋巴液中谷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占总量的百分比均有所提高;脂肪和糖原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说明:红缘天牛越冬幼虫具有较强的过冷却能力,通过调节血淋巴液中氨基酸质量浓度的变化抵御短时间低温环境变化,提高其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冯宇倩李文博骆有庆王涛宗世祥
关键词:红缘天牛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含水率
当前沙棘木蠹蛾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被引量:12
2006年
沙棘木蠹蛾的大面积暴发,使得其控制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从基础性研究到多种控制方法的实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沙棘木蠹蛾的进一步发生和危害。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分歧和问题。为此,本文对沙棘木蠹蛾的研究现状、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以期为沙棘木蠹蛾的综合控制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同时为更有效地控制其危害提供理论指导。
宗世祥骆有庆许志春王涛宗英飞
关键词:沙棘木蠹蛾控制策略
门头沟区矿山生态治理技术被引量:2
2016年
文章将门头沟废弃矿山生态治理模式及其植物的选择结合实际案例做了初步的探讨,按立地类型将采石场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开采创面、作业平台和弃渣。治理模式按照采石场的3种立地类型,因地制宜采用了6种生态治理技术,即鑫三角生态袋技术、生态植被毯技术、客土喷播技术、垂直绿化技术、随机布点绿化技术、抗旱造林技术。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根据采石场的立地类型,采用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抗旱抗逆性强、种源易得、耐粗放管理、先锋植物、中期植物和目标植物相搭配、乔灌花草相结合。修复后初期以草、花为主,满足景观需求。在修复当年以播种的草、花和植苗的乔木树种为主,灌木很少或几乎没有;次年后,喷播的草本植物逐步退化,喷播的灌木开始大幅增长,并以油松、侧柏、爬山虎、荆条等为优势种。当地野生草本羊胡苔草、艾蒿、臭草等植物基本适应,在坡面生长迅速蔓延,并有少量乡土灌木植物已在坡面上生长,经过3年多的正向演替,基本达到了生态修复目的。
王卫东谭德远刘小萌周丹蔡飞
关键词:废弃矿山
气候变化对斑衣蜡蝉在中国潜在适生区分布的影响
2023年
为预防中国常见的园林害虫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对以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为主的园林绿化树种造成危害,结合长期实地调查数据和网络数据库收集的物种分布数据,利用物种分布模型最大熵(MaxEnt)模型,对斑衣蜡蝉在中国历史(1971-2000年)和未来4个时间段(2021-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2081-2100年)气候场景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通过对比历史和未来时期的预测结果,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斑衣蜡蝉在中国潜在适生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历史气候场景,斑衣蜡蝉的适生区将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且适生概率自东向西逐渐降低;未来气候变化将导致斑衣蜡蝉的适生区逐渐向北迁移,同时中国北方的适生概率逐渐加强,而中部和南部地区的适生概率将逐渐降低。因此,在斑衣蜡蝉防治中,在东部地区应持续加大防治力度,将其种群密度遏制在较低水平;同时也应加强对其他气候适宜地区的主要寄主树种的虫情监测和预警。
杨景林王涛周玉婷宗世祥
关键词:斑衣蜡蝉气候变化最大熵模型
气候变化条件下红脂大小蠹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被引量:16
2018年
红脂大小蠹作为一种国际性重大林业害虫,传入我国后,立即成为油松的致命性害虫并迅速在我国扩散开来。本研究利用中国历史气候数据(1981-2010年)和未来气候数据(2011-2040年),以CLIMEX软件和红脂大小蠹的生物学特性资料为理论依据,分析、预测、比较在历史气候条件下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红脂大小蠹在中国的气候适生区。结果表明:在历史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红脂大小蠹的适生区域均集中在我国南方和华北地区,高度适生区所占比例最大。而在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将发生变化,红脂大小蠹的适生区将向西北和东北方向扩增。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会对红脂大小蠹的适生区有一定的影响,会导致其适生范围变大,适生边界北移,大部分地区适生程度增大。研究结果可为未来红脂大小蠹在我国的检疫防控、控制其扩散暴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王涛葛雪贞宗世祥
关键词:气候变化红脂大小蠹
北京市野生蜜粉源植物资源调查被引量:7
2010年
为合理保护和利用野生植物资源,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走访考察,对北京市野生蜜粉源植物的种类、生活型组成、主要蜜粉源植物及辅助蜜粉源植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野生蜜粉源植物共有60科156属201种,其中蜜源种类35科83属100种,粉源种类43科81属101种。在此基础上,确定主要蜜粉源植物为5科7属9种,主要辅助蜜粉源植物为21科35属44种。对北京市野生蜜粉源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张兵伟王露露赵良成陈伯毅隗有龙付红英
关键词:蜜粉源植物资源调查
北京市野生有毒植物资源调查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为合理保护和利用野生植物资源,通过野外调查,对北京市野生有毒植物的种类、生活型组成、有毒部位、毒性、毒理类型及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共有野生有毒植物145种,隶属于51科110属,其中草本植物占80%,木本植物占20%。有毒部位以全株或全草有毒为主。毒性以小毒占大多数,剧毒植物仅1种。毒理类型以神经系统和皮肤、粘膜刺激性中毒的种类较多。利用价值主要有药用、食用、植物源农药及工业用途。最后对有毒植物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陈伯毅张燕如赵良成李睿沐先运高瑞珊
关键词:野生有毒植物资源调查
北京地区红脂大小蠹发生与扩散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解红脂大小蠹在北京地区的发生与扩散规律,有效控制其在该地区的扩散蔓延,该文通过实地调查、引诱剂监测等方法,对北京市门头沟区红脂大小蠹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多年监测。结果表明:红脂大小蠹在门头沟地区仅为害油松且主要为害健康木,成虫发生期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扬飞盛期出现在5月中下旬;其发生和扩散与该虫自身极强的飞翔能力及疫区和该地区频繁的运输往来关系极大。该研究结果为科学防控红脂大小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王涛宗世祥刘彪王广晋
关键词:红脂大小蠹
中国西部地区柠条主要害虫及其控制策略被引量:11
2010年
根据柠条自身的生态经济价值及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对中国西部地区柠条主要害虫及其控制措施进行了简要评述,并指出要坚持可持续控制和森林健康的防治理念,遵循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原则,以营林措施、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及无公害化防治为主。积极开发不同的营林模式和技术,同时进行抗性品种的选育;筛选和应用高效低毒的环境协调性药剂;进行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本地天敌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可供监测和防治的性信息素、植物源引诱剂和相应的应用技术等,最终建立有效控制柠条林虫灾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王涛李建宗世祥
关键词:柠条害虫控制策略
基于Maxent模型的长林小蠹的全球及中国适生区预测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长林小蠹是一种重要的林木检疫性害虫,对智利、新西兰等多国松树造成严重危害,并随林木进口入侵我国山东,对我国林业安全造成威胁。根据长林小蠹的已知分布,对其全球和中国范围内的适生区范围进行准确预测,明确该虫在我国潜在的分布区范围,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参考,有助于采取科学高效的监测和防治措施,降低潜在的生态和经济损失。【方法】利用Maxent物种分布模型,通过筛选生物气候变量和优化模型参数构建拟合优度和复杂度综合表现最佳的模型,进而应用于长林小蠹在全球和中国范围内的适生区的预测。利用ArcGIS软件对预测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和面积统计,并利用模型的结果对影响长林小蠹定殖的主要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相较默认参数下的模型,参数优化后的模型精度明显提高,平均AUC值达到0.964 6。同时,模型预测结果显示:长林小蠹在全球的适生区主要位于欧洲、北美洲东部和西部沿海、亚洲东部、南美洲东南部、非洲最南端以及大洋洲的东南沿海。其中高度适生区、中度适生区和低度适生区的面积分别占比1.21%、1.92%和3.95%。中国范围内该虫的适生区主要位于中部和南部,其南界至中国台湾,北界至辽宁大连。其中高度适生区、中度适生区和低度适生区的面积分别占比0.28%、5.00%和13.43%。在所有生物环境变量中,贡献率最为显著的为最干季降水量、最冷月份的最低温度、温度季节性、最热月份的最高温度、年降水量。贡献率分别为37.9%、25.4%、12.7%、7.0%和6.6%。【结论】已有长林小蠹发生的区域外,美国东南部和西北部、阿根廷东部、巴西的南部和中国大部的适生区尚未有长林小蠹的捕获记录,被入侵风险较高。长林小蠹在中国的适生区主要以中度和低度适生区为主,几乎囊括了中国中部和南部所有的省份,其中,山�
周玉婷葛雪贞邹娅郭思维王涛陶静宗世祥
关键词:长林小蠹MAXENT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