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

作品数:1,249 被引量:806H指数:8
相关作者:池万兴胡沛萍严寅春袁书会魏春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2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4篇文学
  • 171篇语言文字
  • 134篇文化科学
  • 93篇历史地理
  • 72篇艺术
  • 55篇哲学宗教
  • 54篇社会学
  • 29篇经济管理
  • 20篇政治法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04篇文学
  • 92篇小说
  • 82篇文化
  • 61篇民族
  • 37篇艺术
  • 35篇方言
  • 32篇叙事
  • 32篇汉语
  • 32篇藏族
  • 31篇教学
  • 29篇语言
  • 29篇诗歌
  • 28篇作家
  • 25篇代文
  • 23篇审美
  • 20篇女性
  • 20篇词语
  • 18篇语文
  • 17篇意象
  • 15篇唐代

机构

  • 1,037篇西藏民族大学
  • 18篇中山大学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9篇厦门大学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西安石油大学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四川大学
  • 4篇郑州大学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西藏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韶关学院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长治学院
  • 1篇白城师范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37篇严寅春
  • 36篇池万兴
  • 29篇魏春春
  • 28篇王宝红
  • 28篇袁书会
  • 26篇胡沛萍
  • 23篇栗军
  • 21篇张涛
  • 21篇马天祥
  • 20篇陈荣泽
  • 19篇徐琴
  • 18篇周德仓
  • 18篇李宜
  • 17篇卢顽梅
  • 16篇张院利
  • 16篇于宏
  • 15篇吕岩
  • 15篇张学海
  • 14篇顾浙秦
  • 13篇李欢

传媒

  • 215篇西藏民族学院...
  • 68篇西藏民族大学...
  • 38篇阿来研究
  • 33篇西藏研究
  • 28篇咸阳师范学院...
  • 15篇西藏教育
  • 15篇吕梁学院学报
  • 14篇西藏大学学报...
  • 13篇汉字文化
  • 12篇开封教育学院...
  • 1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1篇山海经(故事...
  • 10篇中国藏学
  • 10篇民族文学研究
  • 9篇兰州教育学院...
  • 9篇开封文化艺术...
  • 8篇渭南师范学院...
  • 8篇明日风尚
  • 8篇牡丹江大学学...
  • 7篇语文知识

年份

  • 1篇2024
  • 38篇2023
  • 54篇2022
  • 43篇2021
  • 67篇2020
  • 80篇2019
  • 72篇2018
  • 78篇2017
  • 104篇2016
  • 67篇2015
  • 86篇2014
  • 52篇2013
  • 70篇2012
  • 45篇2011
  • 17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9篇2005
  • 19篇2004
1,2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康定七箭”的崛起与多民族文学的协同发展被引量:1
2020年
在经历了上千年失语、两三百年"他者"书写之后,作为第一次自我书写者的集体亮相,康巴作家群的崛起被阿来称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①目前学界关于单个康巴作家、单部作品的文学评论不少,但是从整体上探讨康巴作家群集体崛起的综合性研究尚不多见。就笔者所掌握的材料而言,在整体层面上,李德虎、黄群英、雷昌秀、李长中等学者陆续就康巴作家群的生态审美体验、地域特征、空间化书写、多元化特征等从多维视角展开了分析。其中,李长中立足于人类学、美学的综合视角,提出当前学界以地域文学为标识是对康巴作家群及其文学的误读,他认为康巴文学不是张扬的对抗美学,而是强调多元文化/族群"和解"的美学,预示了多民族文学发展某种新的可能。
俞蓓朱霞
关键词:多民族文学作家群文学评论地域文学康巴
略论“檄”的特点及《文选》文体分类的缺陷——以《文选》所选檄文为例
2012年
本文主要论述了"檄"这种文体的产生、发展,结合《文心雕龙》阐释其特点与功用,以《文选》所选檄文为例,略谈《文选》与《文心雕龙》檄移观的差别,以及《文选》文体混淆之弊。
张悦
关键词:《文选》《文心雕龙》
《西藏天空》:映射的神话与现实
2014年
影片《西藏天空》通过西藏贵族少爷丹增与其奴仆普布在社会变迁之中的情感叙事以及女性叙事,史诗般展现了半个多世纪西藏社会的沧桑巨变,堪称新时期以来又一部藏族题材电影的经典之作。
张涛
关键词:藏族题材民族认同
浅论李贺诗歌中的悲剧意识
2019年
李贺一生疾病缠身、生活困顿、功名不就、报负难展,他的诗词中处处充满了悲剧色彩,他习惯把自己的生命悲剧作为创作的表现对象,同时从敏锐哲人的视角去揭示蕴含于人类生命中关于苦难、享乐、死亡乃至永恒追求中的悲剧意识。
刘妮妮
关键词:诗歌悲剧意识
浅谈西藏女作家杨星火诗歌意象的创造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从诗歌写作艺术的角度,评析了当代西藏著名军旅女诗人杨星火的诗作。她诗歌意象的创造,既不是冷漠地复制生活,也不是对生活的逃遁;而是诗人的思想与情感的能动力量与万事万物的交融。她把感觉与情思隐匿在有着独特的、新颖的、具感性的意象背后,让它们在有机的组合中反映生活,展示高原。
黄波
关键词:意象军旅诗女诗人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抛锚式教学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强调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实践证明抛锚式教学模式在20世纪西方文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提高学习成绩,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吕岩张会庆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问题情景教学改革
杜甫《戏为六绝句》结构简析
2018年
杜甫晚年创作的组诗《戏为六绝句》,是系统地论诗诗以组诗形式创作的渊薮。本文从《戏为六绝句》结构入手,简析诗作的创作背景,着重分析该组诗的内在结构,将其分为前三首、第四首和后两首三部分。前三首为一整体,同有贬斥后生轻侮前贤的基调色彩,第四首则承前启后,在前三首基础上总结、概括,并阐发作诗旨要,即劝后生学诗之态度方法,此亦为杜甫本人之诗学理论及理想自述。
郝彩艳
研究生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3年
随着当今我国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改革,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也造成了一定冲击,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也随之出现在大众视野,如何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工作的开展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提供的便利条件来提升研究生的学习效率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最值得重视的问题,同时也是当前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教育目标。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生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含义、特点以及重要性,其次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寻合理解决方案,希望对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张涛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方式
影片《德兰》:窥视、凝视与视觉政体
2020年
影片《德兰》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一名汉族信贷员深入云南藏区村落工作,与藏族姑娘德兰的凄婉恋情。影片以外来者的叙事视点,将少数民族“一妻多夫”的婚俗“暴露”给观众,成为一部以视觉快感为叙事动力的民俗文化奇观化影片。
张涛
新媒体时代下针对藏族地区学生大学语文教学探索
新媒体时代下,民族地区尤其是藏族地区大学语文的教学会面对许多新问题.针对新问题,从思想上能进行正确引导,从兴趣上激发学习动力,借鉴新媒体优势传播方式,在知识上进行补充,是针对藏族地区学生大学语文教学探索的几个主要方向.
栗军王军君严寅春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策略学习动力知识补充
共10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