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作品数:989 被引量:7,853H指数:40
相关作者:韩晶李晓西白瑞雪张生玲林永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14篇期刊文章
  • 4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25篇经济管理
  • 4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0篇文化科学
  • 33篇政治法律
  • 30篇社会学
  • 24篇医药卫生
  • 7篇建筑科学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军事

主题

  • 66篇金融
  • 57篇城市
  • 54篇能源
  • 51篇经济增长
  • 50篇实证
  • 39篇贫困
  • 38篇企业
  • 35篇扶贫
  • 32篇农村
  • 31篇资本
  • 28篇市场化
  • 28篇场化
  • 27篇生态
  • 23篇城镇化
  • 22篇经济学
  • 22篇可持续发展
  • 21篇乡村
  • 20篇脱贫
  • 19篇地产
  • 19篇教育

机构

  • 959篇北京师范大学
  • 33篇北京大学
  • 17篇中国人民大学
  • 16篇对外经济贸易...
  • 16篇中国中医科学...
  • 15篇中国社会科学...
  • 13篇清华大学
  • 12篇西南财经大学
  • 9篇南开大学
  • 8篇浙江大学
  • 7篇中国能源研究...
  • 6篇宏观经济研究...
  • 6篇国家发展和改...
  • 5篇天津财经大学
  • 5篇中央民族大学
  • 5篇生态环境部环...
  • 4篇国务院发展研...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内蒙古大学
  • 4篇中央财经大学

作者

  • 105篇张琦
  • 71篇韩晶
  • 66篇李晓西
  • 54篇赵峥
  • 48篇张生玲
  • 41篇林卫斌
  • 37篇白瑞雪
  • 32篇白暴力
  • 31篇关成华
  • 30篇陈超凡
  • 30篇林永生
  • 23篇张江雪
  • 21篇王诺
  • 19篇邵晖
  • 17篇郑艳婷
  • 17篇杨光
  • 15篇周晔馨
  • 14篇苏剑
  • 14篇宋涛
  • 13篇胡必亮

传媒

  • 22篇改革
  • 21篇中国人口·资...
  • 20篇北京师范大学...
  • 18篇中国经济报告
  • 17篇统计与决策
  • 17篇中国国情国力
  • 13篇学习与探索
  • 13篇价格理论与实...
  • 13篇经济社会体制...
  • 12篇经济研究参考
  • 12篇国际贸易
  • 1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0篇经济纵横
  • 10篇金融博览
  • 8篇观察与思考
  • 7篇人民论坛
  • 7篇财贸经济
  • 7篇上海经济研究
  • 7篇甘肃社会科学
  • 7篇财经问题研究

年份

  • 40篇2023
  • 66篇2022
  • 65篇2021
  • 56篇2020
  • 56篇2019
  • 68篇2018
  • 55篇2017
  • 56篇2016
  • 41篇2015
  • 47篇2014
  • 45篇2013
  • 53篇2012
  • 52篇2011
  • 44篇2010
  • 39篇2009
  • 42篇2008
  • 43篇2007
  • 40篇2006
  • 31篇2005
  • 9篇2004
9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集聚经济规律的城市规模问题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本文分析了2000年-2010年中国城市规模的变化规律,借鉴集聚经济理论对上述变化规律给出合理解释,并指出以不同产业为主的城市之间的适度规模差异巨大。首先,使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全国地级市的城镇地区人口数据,文章首次计算并比较了2000年和2010年中国城市的规模位序。结果发现总体上我国的城镇体系发展较为平衡、首位度低,10年间中国城市体系中人口往大城市集中的特征明显,高位次城市发展突出;但是在规模前100位的城市中,人口分布则更为平衡。这表明10年间中国一批大城市发展迅速,人口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集中与扩散并存"的趋势。进一步地,基于集聚经济理论,文章构造了城市单位生产成本函数,指出城市的单位生产成本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呈现出"U"型曲线特征,城市规模不能无限制的扩大。本文将城市的适度规模界定为城市单位生产成本最小时所对应的规模,利用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异方差稳健性估计的固定效应模型,测度了中国城市的适度规模。测算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城市的适度规模为420万人。这一结果也同时证实了目前中国的城市规模是普遍偏小的,人口往大城市迅速集中可以降低城市的生产成本,当前城市体系的发展趋势符合经济理性。此外,文章认为,现实中各个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别巨大,这使得上述对城市适度规模的估计只是一个"一般情况"下的估计。一个城市的适度规模部分地取决于这个城市的产业特征。一个城市中追求集聚效益的产业越多,那么这个城市的适度规模就会越大。在界定制造业集聚型城市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型城市的基础上,文章的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与"一般情况"下的城市适度规模相比,制造业集聚型城市的适度规模较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型城市的适度规�
孙祥栋郑艳婷张亮亮
关键词:集聚经济
德国汉堡港口新城建设经验及启示被引量:3
2015年
德国汉堡是欧洲第二大港口、一个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老港区。港口新城位于汉堡市郊区、易北河的南岸。2000年以来,汉堡市政府重新对这一区域进行整体规划,打造港口新城,使这一区域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赵峥
关键词:港口新城建设
垄断行业管制改革:国际经验的检讨与启示被引量:4
2009年
在传统垄断性行业中引入竞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产业管制模式改革的共同政策取向。改革解决了管制条件下垄断行业生产方面的低效率与高成本,但由于市场运行需要成本,引入市场竞争的改革也导致了新的效率损失,增加了交易成本。对市场运行成本认识的不足是导致过去20多年来垄断行业改革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失败的主要原因。从交易成本的视角可以发现:(1)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的主要风险在于市场操纵,在改革初期不宜完全放开价格管制;(2)改革的关键是对市场交易规则进行良好的设计,以最小化交易成本。这对于处于中国自然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桂田林卫斌
关键词:交易成本
巴西绿色经济的发展经验及启示被引量:1
2013年
巴西通过发展绿色能源不仅使得工业发展转型,同时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结构,使得绿色生活在巴西成为主流,从而真正起到引领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核心作用。依靠提高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平衡来推动经济转型,这种发展模式是实现绿色增长的必由之路。巴西的绿色发展经验,启示我们要加强对环保的投入力度,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强制度引领和全球合作。
韩晶陈超凡
关键词:绿色经济绿色能源消费结构
企业绿色转型:障碍与路径被引量:1
2012年
当前中国的工业生产存在高载能行业比重偏高、工业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工业污染形势严峻等问题,企业的绿色转型非常紧迫。成本与技术是短期内企业绿色转型面临的两大主要障碍。在具体的转型路径设计上,中国需要积极发展现代制造技术,运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基地建设获取集聚经济效益,发展"静脉产业"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等,同时政府也要搭建一套适合企业绿色转型的政策平台。
韩晶
关键词:企业现代制造技术资源循环利用
企业可持续管理:动机、途径与甄别
2023年
可持续发展与所有行为主体都息息相关,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为子孙后代长期保留过幸福生活的机会。因此,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需要和衷共济、勠力同心。半个多世纪以前,随着绿色运动的兴起,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专门性的环境保护机构,颁布实施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尽量妥善处理好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林永生张怡凡
关键词:环境保护机构可持续管理可持续发展和衷共济
进口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趋势突变的协整检验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当时间序列存在结构突变时,会降低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检验势。通过对进口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得到进口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构突变理论比较适合于研究转型期的中国经济问题的结论。
王静
关键词:结构突变协整检验
“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减贫目标及战略重点被引量:51
2019年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将全部摘帽,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这充分彰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但不容忽视的是,脱贫攻坚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乡村振兴基础尚不牢固。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仍不能放松警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十四五"时期极为重要且紧迫的任务。在新国际形势和挑战下,需要设置一个巩固期以实现脱贫成果的常态化和持续化,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作为"十四五"时期的减贫新目标,牢牢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战略重点,为开启治理相对贫困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
张琦孔梅
关键词:脱贫攻坚绝对贫困相对贫困
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研究与建设性意义
2012年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企业创新能力则是国家创新、区域创新乃至产业创新的基础,也是企业制造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把变化转为机会的唯一方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无论是宏观或中观层面的创新,其微观的经济主体都是企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
李龙筠
论电力市场竞争的“不可能三角”被引量:2
2019年
对电力行业中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和调度进行必要的纵向重组,是实现电力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厂网分开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电网体制和供电模式调整,构建多买多卖的市场格局,并保障电网公平无歧视开放。当前,调度不独立、输配不分、配售不分构成了电力市场竞争的“不可能三角”,换言之,电网企业不能既要调度、又要配电、还要售电。相应地,破解当前电力改革困境可以有三种路径选择:一是配售分开;二是输配分开;三是调度独立。其中,配售分开更加符合电改“9号文件”精神,也是改革成本更小的一种路径选择。
林卫斌
关键词:电力改革
共9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