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作品数:1,258 被引量:4,563H指数:32
相关作者:王丕承陈绂许嘉璐吴成年陈颖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07篇期刊文章
  • 13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31篇语言文字
  • 203篇文化科学
  • 63篇文学
  • 20篇历史地理
  • 17篇哲学宗教
  • 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艺术
  • 11篇经济管理
  • 8篇政治法律
  • 6篇社会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67篇汉语
  • 277篇教学
  • 180篇汉语教学
  • 154篇对外汉语
  • 114篇文化
  • 110篇教育
  • 101篇对外汉语教学
  • 87篇语言
  • 84篇汉语国际
  • 75篇留学
  • 72篇国际教育
  • 71篇语义
  • 71篇留学生
  • 69篇汉语国际教育
  • 65篇教师
  • 52篇课堂
  • 44篇汉字
  • 43篇习得
  • 42篇现代汉语
  • 39篇语法

机构

  • 1,143篇北京师范大学
  • 9篇北京大学
  • 9篇北京语言大学
  • 9篇南通大学
  • 7篇首都师范大学
  • 6篇山东大学
  • 6篇曲阜师范大学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 5篇中央民族大学
  • 4篇西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北京华文学院
  • 4篇语言文字应用...
  • 3篇厦门大学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央财经大学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广西大学

作者

  • 67篇丁崇明
  • 55篇冯丽萍
  • 53篇王丕承
  • 44篇朱志平
  • 35篇亓华
  • 28篇吴成年
  • 25篇陈绂
  • 24篇徐彩华
  • 20篇朱瑞平
  • 20篇杨泉
  • 19篇马燕华
  • 19篇荣晶
  • 17篇孙红娟
  • 16篇吕俞辉
  • 15篇刘汉武
  • 14篇王学松
  • 14篇张和生
  • 13篇赵宏勃
  • 13篇张会
  • 12篇孙立峰

传媒

  • 108篇云南师范大学...
  • 101篇语言文字应用
  • 74篇现代语文(下...
  • 5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8篇海外华文教育
  • 26篇语言教学与研...
  • 24篇科教文汇
  • 24篇现代语文(上...
  • 20篇世界汉语教学
  • 20篇汉语学习
  • 18篇文教资料
  • 18篇国际汉语教学...
  • 15篇求知导刊
  • 12篇汉字文化
  • 12篇现代语文
  • 9篇国际汉语学报
  • 8篇华文教学与研...
  • 7篇辞书研究
  • 7篇齐齐哈尔大学...
  • 7篇民俗典籍文字...

年份

  • 1篇2023
  • 21篇2022
  • 61篇2021
  • 52篇2020
  • 56篇2019
  • 57篇2018
  • 74篇2017
  • 88篇2016
  • 74篇2015
  • 79篇2014
  • 71篇2013
  • 55篇2012
  • 41篇2011
  • 46篇2010
  • 52篇2009
  • 35篇2008
  • 57篇2007
  • 70篇2006
  • 40篇2005
  • 22篇2004
1,2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外汉语教学句型选择和确定的原则被引量:9
2006年
对外汉语教学的句型体系有特定的范围和自身的特点,这一体系除了包括传统上的句型、句式、句类外,也包括带有语气、可以成句的特殊格式,还包括复句的形式。选择和确定对外汉语教学句型,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依照一定的原则进行,这样得到的句型,既具有系统性,能够全面反映汉语构造句子的规律,又有利于学习者接受、掌握和使用。
李晟宇伏学凤朱志平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句型
国内句法启动研究二十年文献计量分析(2000~2019)被引量:1
2020年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2000~2019年刊登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上的句法启动研究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从句法启动研究的总体脉络、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实验方法和研究成果等几个层面评述20年来我国句法启动研究的概貌与发展。分析结果显示:(1)句法启动研究保持动态增长,但总量不多;(2)研究者来自英汉两个领域,研究重点从验证启动效应的产生发展到探讨启动效应的产生条件,从研究语言内启动发展到跨语言启动;(3)研究对象包括不同语言背景、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研究内容和实验材料集中于常见的几种可替换同义异构结构;(4)研究方法以严格的实验设计为主,采用了通行的实验范式;(5)研究成果有些可以互相佐证,也有些尚存在分歧,有待继续检验。基于上述分析,文章在最后展望了句法研究的未来发展。
李中山韩笑冯丽萍
关键词:句法启动二语习得
探索高职英语“三教”改革的路径被引量:8
2020年
作为当下高职教育改革的三个核心要素,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以高职英语教学为切入点,结合时代背景和学科特点,从三个方面探索"三教"改革的路径:一是建设高素质的高职英语教师团队,二是与时俱进地开发与利用高职英语教材,三是创新与改进高职英语教法。
邓嘉琪乔宗文吴成年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教学
名词和定名短语充当谓语的句法功能差异
2012年
名词和定名短语充当谓语的句法功能存在差异:表判释关系的名词谓语句,表"判"义时,谓语一般为名词,表"释"义时,谓语多为定名短语;表存在关系的名词谓语句,表某空间存在某人/物/状态时,谓语除专有名词外,多为"数量名"定名短语,主语表时间、谓语表发生存在的状态/事件时,谓语多为名词;表说明关系的名词谓语句,谓语为定名短语更为常见。谓语"名词性成分+了"排斥作为顺序序列初始项或表相对恒定概念的名词,相应的"极性反义形容词/数量+名"类定名短语不受限;谓语为"副词+名词性成分(+了)"时,名词先受副词修饰再动核化时,可自由出现其中,"数量名"定名短语受排斥。
刘相臣丁崇明
关键词:名词谓语句法功能
外国学生识别形声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1
2001年
一引言 人们较普遍地认为,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汉字的字形不能表音,是一种形音脱节的文字.其实,汉字并非纯粹的表意文字,形声字在一定程度上是能表音的.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声旁表示字的读音,形旁表示字的义类.王宁(1997)认为,现代形声字的声旁有效提示声音的比例占77%左右,义符有效表意的比例占83%.形声字的声旁读音与整字读音的关系有三种情况:完全相同、不完全相同、完全不同(周有光,1978).有关的研究表明,声旁的总体表音度为66.04%.因此可以说,汉字也有一定程度的表音作用.
陈慧王魁京
关键词:形声字汉字声旁语境对外汉语教学
介休方言“上、下、起、开、出”的语法意义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介休方言中的"上、下、起、开、出"与普通话相同,都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趋向补语,但也有不同于普通话的用法。介休方言中的"上、下、起、开"都有两个词性,一是趋向动词,除"开"之外,都可以表结果义,一是助词,都可以表时态,"上、下"还能表示方式。"出"作为趋向动词,除了表示趋向,还可以表示达到一种严重结果或一定程度。本文以介休方言中的"上、下、起、开、出"为讨论对象,对这几个词置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后不同于普通话的用法进行了比较详细地描写,希望能为晋语的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材料。
乔彩
关键词:方言趋向动词语法意义
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被引量:1
2009年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已是一个热点问题,学界一直就“教什么”和“怎么教”在不断进行讨论。本文从教师本身入手,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出发,从教师应有的知识结构、意识和文化态度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范婷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知识结构文化意识文化态度
浅析嵌有数字的成语——兼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内容被引量:11
2009年
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本文以含有数字"一""三""九"的成语为例,阐述这些数字在成语中所具有的非数目概念上的含义,并分析了这些意义的由来。本文指出:这些数字所表达出的超出数学概念的意义,有的来自历史典故,但更多的来自数目本身在中华文化大背景中所富有的内涵。只有明白了这些数目字在汉语中的种种指向,才能真正理解这些仅从语言角度难以理解的成语。
陈绂
关键词:文化内涵对外汉语教学
虚义动词的完句功能及特点——以“进行”为例被引量:13
2011年
本文从留学生的偏误语例出发,以"进行"为例指出虚义动词也是一种完句成分。"进行"的完句原理是:不自足句中的词语缺少能够激活其语法属性的形态特征,"进行"可以激活其后名动词的名词性,从而使句子自足。"进行"的完句功能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其后的词语必须是双音节词语,多指称"教卫科研"或"行政管理"等抽象活动;二是与其他完句手段相比较,添加"进行"后句子体现特殊的语用功能。
姜自霞丁崇明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课程测试的理念与形式被引量:4
2012年
成绩测试形式与教学理念密不可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课程测试一般为纯粹型的文化知识测试,难以将文化的学习与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随着二语习得理念的改变,带来成绩测试形式的变化。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过程性评价,调整测试内容和形式有意识地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增加任务型的小组作业,更关注留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他们将文化知识的增长应用于交际活动,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文化课程的教学效果。
赵宏勃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课程
共1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