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州市工人医院

作品数:494 被引量:1,105H指数:12
相关作者:王峰陈玉兰李彩霞韩莉倪义涛更多>>
相关机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滕州市中医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28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9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1篇护理
  • 46篇疗效
  • 38篇手术
  • 34篇康复
  • 33篇术后
  • 27篇骨折
  • 26篇糖尿
  • 26篇糖尿病
  • 19篇老年
  • 17篇小儿
  • 17篇疗效观察
  • 14篇心肌
  • 13篇腰椎
  • 13篇急性
  • 12篇心理
  • 12篇血管
  • 11篇乳腺
  • 11篇临床护理
  • 10篇动脉
  • 9篇妊娠

机构

  • 470篇滕州市工人医...
  • 62篇滕州市中心人...
  • 5篇滕州市中医医...
  • 4篇山东省立医院
  • 3篇山东大学
  • 3篇枣庄市立医院
  • 3篇右江民族医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滕州市儿童医...
  • 2篇吉林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潍坊市人民医...
  • 2篇济宁市第二人...
  • 2篇滕州市第二人...
  • 2篇滕州市计划生...
  • 2篇滕州市级索中...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17篇王峰
  • 12篇韩莉
  • 12篇李彩霞
  • 12篇陈玉兰
  • 9篇武宁
  • 8篇倪义涛
  • 8篇郝清云
  • 7篇梁坤
  • 7篇范光艳
  • 7篇张宗侠
  • 7篇李立昌
  • 7篇王秋石
  • 7篇颜伟
  • 7篇马洪宇
  • 6篇戴利
  • 6篇吴长兴
  • 6篇张晓莉
  • 6篇张天民
  • 6篇马运华
  • 5篇吕春燕

传媒

  • 5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8篇山东医药
  • 18篇齐鲁护理杂志
  • 13篇实用手外科杂...
  • 12篇中国社区医师...
  • 8篇国际护理学杂...
  • 7篇中国卫生工程...
  • 7篇中国医药指南
  • 7篇中国卫生产业
  • 7篇中外医疗
  • 7篇临床合理用药...
  • 6篇当代医学
  • 6篇中国基层医药
  • 6篇中国社区医师
  • 6篇中国临床实用...
  • 6篇中国实用医刊
  • 6篇中国继续医学...
  • 5篇中国城乡企业...
  • 5篇医用放射技术...
  • 5篇中华医学全科...

年份

  • 2篇2024
  • 49篇2023
  • 36篇2022
  • 20篇2021
  • 25篇2020
  • 33篇2019
  • 8篇2018
  • 11篇2017
  • 9篇2016
  • 9篇2015
  • 11篇2014
  • 14篇2013
  • 15篇2012
  • 24篇2011
  • 28篇2010
  • 19篇2009
  • 20篇2008
  • 9篇2007
  • 14篇2006
  • 22篇2005
4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像学检查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4年1至2009年1月的5年间收治的7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头癌中BUS或CT的诊断阳性率高于ERCP(P=0.044,P=0.029)。十二指肠乳头癌中ERCP的诊断阳性率高于BUS和CT(P=0.005,P=0.03)。壶腹癌中ERCP的诊断阳性率高于BUS和CT(P=0.157,P=0.282)。MRCP在壶腹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中阳性率分别为100%、88.9%。结论BUS+CT检查是诊断胰头癌的最佳方法。ERCP是诊断壶腹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最佳方法。而MRCP检查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韩莉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壶腹周围癌
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前的临床症状及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前的临床症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04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分为对照组(未发生出血性转化,52例)和观察组(发生出血性转化,52例)。分析观察组患者出血性转化症状发生之前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时间分布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之前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意识障碍、偏瘫、头痛头晕、失语、恶心呕吐、视野缺损、共济失调、大小便失禁、反应迟钝以及吞咽困难等,其中占比最高分别为偏瘫(73.08%)、失语(48.08%)、意识障碍(23.08%)。占比对低的分别为共济失调(1.92%)、大小便失禁(1.92%)、反应迟钝(1.92%)以及吞咽困难(1.92%)。52例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时间集中在脑梗死发病后3~6 d,占比为42.31%(22/52);其次为脑梗死发病后7~16 d(34.62%)。观察组患者大脑皮质梗死、溶栓治疗、脑栓塞、糖尿病、大面积脑梗死、年龄>65岁的发生率分别为34.62%、32.69%、38.46%、30.77%、40.38%、42.31%,均高于对照组的13.46%、15.38%、19.23%、11.54%、19.23%、19.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前的临床症状以及影响因素,对于预防发生出血性转化、预防疾病恶化以及控制患者病情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评估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风险因素,督促患者及早复查,并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赵申侯梅
关键词:脑梗死出血性转化临床症状
催产素与安定联用于产程活跃期延缓169例的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催产素与安定联用对产程活跃期延缓及停滞的影响。方法对进入活跃期后产程出现延缓及停滞者静脉滴注,采用静脉滴注催产素与安定。并与同等条件不用药的产妇作比较。结果用药组在加速宫颈口扩张,加快产程的效果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产程活跃期延缓时应用催产素与安定,对加速产程进展效果显著,对精神紧张的产妇尤为适用。
吕艳华王启盛
关键词:催产素活跃期延缓产程进展
严重烧伤患者鼻饲管插入时机的护理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鼻饲管插入的最佳时机。方法120例严重烧伤患者于入院早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气管切开(或插管)、清创、导尿等抢救措施同时,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烧伤后40min内、40min-3h内、3h后留置鼻饲管,行胃液监测和鼻饲流质饮食,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鼻饲插管时间及成功率、伤后不同时期体重、并发症等结果3组患者插管时间及插管成功率、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应选择在烧伤后40min内留置鼻饲管,可提高插管成功率,维持修复创面所需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
赵艳霞王莉王莹王艳春郝清云
关键词:烧伤鼻饲管
引用PDCA循环模式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PDCA循环模式对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价值。方法:为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我院于2015年2月开始引用PDCA循环模式于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中。PDCA循环模式应用至2016年1月结束。对比引用PDCA循环模式前后临床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情况。结果:统计分析了解到,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7.9%,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8.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同时对比两个时间段,I类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时,均表明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数据具有优越性(P<0.05)。结论: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中,有效减少抗菌药物滥用现象,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王延臣
关键词:PDCA循环模式抗菌药物
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切口感染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切口感染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的195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有无感染将入选者分为感染组(18例)与未感染组(177例)。记录一般资料,对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给予分析。结果本研究对18例感染者切口感染病原菌进行研究,共检出4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比较高为67.44%,革兰阴性菌占比为32.56%;感染组患者创面污染程度(重度)、伤后就诊时间(≥6 h)、合并基础性疾病、年龄(≥50岁)、术后未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2 h)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创面污染程度(重度)、伤后就诊时间(≥6 h)、合并基础性疾病、年龄(≥50岁)、术后未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2 h)为导致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OR>1,均P<0.05)。结论创面重度污染、伤后就诊时间(≥6 h)、合并基础性疾病、年龄(≥50岁)、术后未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2 h)等均是造成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对术后患者辅助使用抗菌药物等方式,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王峰
关键词:切口感染
保温干预对新生儿腹部手术围术期患儿体温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保温干预对新生儿腹部手术患儿体温的影响。方法将60例新生儿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各30例,保温组采用控制室温24~26℃,冲洗液、输注液体和血液加热至37℃并使用充气升温毯的保温措施;对照组不实行保温干预。记录2组患儿围术期体温变化和寒战发生情况。结果保温组患儿在入手术室时、麻醉后、手术开始、手术中、手术结束时的体温比较无显著变化,而对照组患儿体温变化明显,与术前及保温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新生儿术中采取有效的保温干预,可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和促进伤口愈合。
李文
关键词:保温新生儿围术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在脑梗塞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在脑梗塞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使用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在脑梗塞治疗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赵申侯梅
关键词:氯吡格雷氟伐他汀脑梗塞治疗临床疗效
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2022年
目的 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患者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用药方案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5月—2022年5月选取滕州市工人医院治疗的66例早期DN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分为对比用药组(33例,格列喹酮)与阿托伐他汀用药组(33例,格列喹酮+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用药组早期DN患者肾功能指标、血脂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比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用药组早期DN患者用药安全同对比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DN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用药方案后,临床效果显著,对于肾功能、血脂等多项指标具有明显的作用效果。
朱萍於永会谭斌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阿托伐他汀格列喹酮肾功能指标
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分析
1997年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疾病,特征为室间隔、心尖及左室游离壁呈非对称性肥厚.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故常误诊为其他心脏病.由于本病治疗特殊,故正确诊断至关重要.我院心内科近3年来共收治肥厚型心肌病16例,其中11例被误诊(包括在院外),误诊的疾病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1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例,心绞痛3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还有1例病毒性心肌炎误诊为本病.现将误诊的情况举例如下.
公永明朱秀云党向东党同钊张兴华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误诊
共4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