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阴市水产指导站

作品数:47 被引量:260H指数:11
相关作者:朱雷阳陈平薛国兴雷官松殷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4篇养殖
  • 9篇池塘
  • 8篇养殖技术
  • 7篇刀鲚
  • 7篇美洲鲥
  • 5篇池塘养殖
  • 4篇鱼种
  • 4篇青虾
  • 4篇河蟹
  • 3篇淡水
  • 3篇形态发育
  • 3篇营养
  • 3篇幼鱼
  • 3篇稚鱼
  • 3篇仔鱼
  • 3篇组织学
  • 3篇螯虾
  • 3篇苗种
  • 3篇肌肉
  • 3篇工业化

机构

  • 47篇江阴市水产指...
  • 16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江苏省淡水水...
  • 2篇浙江省淡水水...
  • 1篇江南大学
  • 1篇盐城市水产技...

作者

  • 31篇张呈祥
  • 14篇徐钢春
  • 13篇顾若波
  • 8篇朱雷阳
  • 8篇陈平
  • 6篇徐跑
  • 4篇闻海波
  • 4篇薛国兴
  • 4篇雷官松
  • 3篇殷莉
  • 2篇李枫
  • 2篇杨家新
  • 2篇聂志娟
  • 2篇蒋琦辰
  • 2篇黄鸿兵
  • 2篇冯晓庆
  • 2篇顾建国
  • 2篇魏广莲
  • 1篇李建林
  • 1篇唐亚新

传媒

  • 21篇科学养鱼
  • 7篇水产养殖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淡水渔业
  • 1篇中国水产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水产学杂志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88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池塘工业化养殖杂交黄颡鱼试验被引量:1
2019年
目前,草鱼、斑点叉尾等品种在流水槽养殖中是比较适宜的养殖品种。江阴自2014年首次开展池塘工业化养殖以来,已建设养殖流水槽106条,系统养殖面积超过1万米2。为进一步筛选适宜的养殖鱼类和扩大流水槽养殖推广,2017年江阴市水产指导站主导黄颡鱼池塘工业化养殖试验,从四川眉山引入杂交黄颡鱼水花330万尾,集中培育成鱼种后放入全市5个点、16条流水槽进行养殖,均取得了显著的生产效果。一、养殖前准备1.养殖塘口养殖塘口4个,两个塘口为一组,东区一组塘口面积11.2亩,西区一组塘口面积12.2亩,总面积23.4亩。池形结构中间为平台,四周为环沟。
陈平鲍明明朱雷阳沈文龙张呈祥徐钢春
关键词:黄颡鱼工业化养殖
中日淡水珍珠养殖技术对比被引量:3
2000年
沈金和
关键词:淡水珍珠养殖技术手术操作饲养管理养殖周期
池塘两茬养殖青虾亩产100公斤技术
2002年
薛国兴
关键词:池塘养殖高产养殖技术两茬养殖青虾
浅析高温期蟹池水草的养护与管理被引量:1
2020年
江阴市水产养殖主要以河蟹、青虾等特色水产品为主,其中河蟹养殖面积又占了较大的比例。夏季是河蟹生长的关键季节,而水草是河蟹安全度夏的保障,直接决定河蟹养殖的规格与产量,因此加强蟹池水草管理对于河蟹养殖生产至关重要。水草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夏季高温期具有多种功能作用。首先,水草的生态功能,水草白天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吸收水体营养盐、净化水质、抑制其他藻类暴发;其次,水草的空间功能,水草能够为河蟹提供栖息场所、隐蔽物,增大水体空间,促进河蟹顺利蜕壳、降低蜕壳残死率,同时水草也为其他螺类、附着藻类等间接饵料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最后,水草的饵料功能,水草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等元素,为河蟹提供丰富的植物性饵料,促进杂食性河蟹的消化吸收,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投入成本。因此,水草的养护与管理是河蟹养殖过程中特别是高温期的关键。
朱雷阳鲍明明李旭光黄鸿兵孔瑜
关键词:栖息场所植物性饵料夏季高温期水体溶氧饵料生物
长江刀鲚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被引量:28
2008年
分析长江刀鲚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及11种矿物质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长江刀鲚肌肉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16.97%、6.42%、73.64%、1.25%;2)肌肉水解氨基酸含量为13.73%,必需氨基酸组成基本符合WTO评分标准;3)在肌肉检出18种游离氨基酸中以活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为主,占总量的63.50%,其中呈味氨基酸占蛋白氨基酸的35.20%,是长江刀鲚具有特殊鲜味的原因之一;4)共检出13种脂肪酸,包括5种饱和8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7.16%,以油酸比例最高,为53.61%;5)微量元素组成比例与一般淡水鱼类不同,5种常量元素和6种微量元素中,锌铜比分别为19,锌铁比1.1。
闻海波张呈祥徐钢春顾若波虞锐鹏
关键词:刀鲚肌肉营养成分
似刺鳊鮈的性腺发育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0
2014年
对似刺鳊( 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的性腺组织进行周年取样,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似刺鳊卵巢、精巢发育的组织学特征和周年变化过程,结果显示:似刺鳊性成熟年龄为1龄,卵巢发育属于部分同步性,一次性产卵类型。产卵时间始于3月底,持续到5月初,在整个生殖周期内,性腺发育分六个时期,雌性全年的成熟系数一般波动在1.01%~16.50%,雄性全年的成熟系数一般波动在0.08%~0.93%。精巢属于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和成熟的精子5个阶段。
徐钢春张呈祥聂志娟张守领顾若波
关键词:卵巢组织学
蟹苗培育研究
1988年
为了发展河蟹养殖,摸索解决蟹种的途径,今年我们试搞了蟹苗育种研究,从东台和如东两地引进入繁苗和天然苗23.75公斤,分别在本市13个乡镇养殖,通过一年实践,基本获得成功,现将相岐乡第二水产场的试验情况小结於下:
薛国兴须兆涛
关键词:蟹苗育种研究蟹种河蟹养殖水产
美洲鲥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与生长特征被引量:28
2010年
通过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仔、稚、幼各发育期的连续取样,系统观察了仔、稚、幼各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发育特征。结果显示:在水温(20±1)℃下,初孵仔鱼全长(6.75±0.60)mm;2日龄仔鱼即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4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完毕进入晚期仔鱼阶段,完全依靠外源物质获取能量,主要以鳔室、脊椎形成及各鳍的分化与形成为主要标志;培育至36d,仔鱼鳃盖后缘及脊椎骨两侧线有少量鳞片状突起,标志美洲鲥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65d,仔鱼身上鳞片基本长出,腹膜闭合,美洲鲥完成变态成为幼鱼。仔鱼培育期间,除了严格控制培育水温在(20±1)℃外,2日龄仔鱼开口后就应及时投喂轮虫类开口饵料,密度为5~10ind/mL,这是苗种培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稚鱼期间在主食枝角类、桡足类的同时进行驯食。本实验采用特制缓沉饲料及时驯化转食再过渡到全部摄食人工浮性膨化颗粒饲料,驯食时间为21d,驯食是成功进行人工池塘养殖的关键所在。本研究旨在探讨提高美洲鲥早期培育过程中的成活率及成功进行池塘养殖的可行性。
张呈祥徐钢春徐跑郑金良顾若波
关键词:美洲鲥仔鱼稚鱼幼鱼形态发育
美洲鲥的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的研究被引量:38
2012年
2007~2009年,利用深井水及设有钢架保温大棚的土池成功进行了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的亲鱼培育与人工繁殖的研究,同时观察了美洲鲥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2龄美洲鲥在池塘中经专池培育并采用激素+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投喂、水流刺激等培育措施使雌雄鱼的性腺成熟率达60%~80%。性腺成熟的亲鱼经生态调控促使产卵或人工催产繁殖,生态调控促使产卵中水温保持在16~23℃,池水始终保持流动状态,50对美洲鲥亲鱼自4月中下旬至5月底陆续产卵,共收集鱼卵9.0万粒,平均受精率10%,孵化率70%~80%;人工催产试验中,采用LHRH-A2+鱼类催产助剂、LHRH-A2+HCG+DOM+鱼类催产助剂和LHRH-A2+HCG+鱼类催产助剂3种催产剂配伍,背鳍基部两针注射法,催产率20%~100%,获卵10.57万粒,受精率0~21.5%,孵化率0~70%。美洲鲥受精卵呈卵圆形,卵膜径为(4.03±0.25)mm,根据胚胎的外形与内部主要特征,胚胎发育分为7个生理阶段30个具体发育时期,在水温(20±1)℃下,历时约71 h4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
徐钢春张呈祥郑金良顾若波
关键词:人工繁殖胚胎发育
紫黑翼蚌钩介幼虫寄主鱼的人工筛选及寄生包囊形成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选取16种鱼类,对紫黑翼蚌(Potamilus alatus)钩介幼虫寄主鱼进行人工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仅在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上获得变态发育的稚蚌,寄生变态率为(49.6±9.4)%,但是过量寄生将导致淡水石首鱼的死亡。除眼斑拟石首鱼(Soiaenops ocellatus)外,寄生在其他14种淡水鱼类均不可能实现钩介幼虫的变态。进一步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钩介幼虫可在与淡水石首鱼同科的眼斑拟石首鱼鳃丝寄生并形成完整的包囊,且在大规格鱼体形成包囊的速度明显快于幼鱼。但在寄生和淡水低渗双重胁迫下,眼斑拟石首鱼出现极高的死亡率,提示应进一步开展淡化驯养以提高眼斑拟石首鱼寄生后的成活率。其中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小口黑鲈(Micropterus dolomieu)、蓝鲶(Ictalurus furcatus)寄生后1—2d内脱落的幼虫几乎全部死亡,推测3种鱼体中可能存在紫黑翼蚌幼虫的致死因子。综合研究表明:紫黑翼蚌是目前发现对寄主鱼选择性最为专一的蚌类,而眼斑拟石首鱼具有作为替代寄主鱼的潜能。
闻海波马学艳徐跑张呈祥徐良金武华丹顾若波
关键词:眼斑拟石首鱼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