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东山高级中学
- 作品数:119 被引量:86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曙辉刘国祥陆平蒋彪黄蔚萍更多>>
- 相关机构:东台市第一中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语言文字更多>>
- 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 2010年
- 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利用信息技术课堂这个舞台,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使学生获益颇多,自己也感触良深。
- 殷建锋
- 关键词:技术课堂发散思维能力主题网站问题教学法自我发现
- 排列组合与集合解题技巧探讨
- 2014年
- 排列组合和集合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占据特殊地位,其因为极其具有抽象性而成为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排列组合和集合题目,我自己感觉已经讲解清楚,但实际上学生因为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受限对相关题目理解并不深刻.对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套解题策略,现与大家分享这些宝贵的教学经验.一、排列组合解题策略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将排列组合试题原题设进行巧妙转换,让学生对转换后的题目产生学习兴趣。
- 王产军
- 关键词:解题技巧高中数学教学题设解不等式思维水平
- 浅谈提升生物教学效率的科学方法被引量:4
- 2014年
- 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经验,深感科学合理的生物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二法宝。
- 王海波
- 关键词:生物教学
- “数”说高中生物学新教材
- 2009年
- 本文总结了高中生物学教材中运用数字描述生物形态、阐明生物学原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的实例。
- 张曙辉
- 关键词:新教材
- 多种途径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 2015年
- 物理是一门抽象学科,讲究的是融会贯通的能力.高中生学习时间紧,采取疲劳的题海战术,效率低下不说,在增加学习负担的同时,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就要让他们学得轻松,这就需要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掌握了学习的知识,并且做到了融会贯通,课后只要花时间巩固即可,不需要通过不断做题来练熟做题套路以培养所谓的'题感'.这样一来,学生在减轻负担之后,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学科,为专业人才的养成增加了可能性.
- 顾雅彦
-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物理课堂
- 针对不同课型,进行有效教学
- 2014年
- 本文结合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谈针对不同课型,即在语文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中怎样追求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 邵逸雯
- 关键词:课型教学目标
- 把阅读的主权还给学生
- 2014年
-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感受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情趣。阅读教学中感受和领悟的主体是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作为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注重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唤起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使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的机会。
- 李建林
-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主权阅读教学文化底蕴
- 优化高中生数学学习方式之探微被引量:2
- 2011年
- 高中数学知识点多,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不少学生进入高中之后会感到不适应,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钱建阔
- 关键词:数学知识点高中生
- 高中文言文入门“三步曲”
- 2013年
-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刚进入高中学校门槛的高一新生来说.对于知识的探索充满了好奇。高中语文的学习的方法与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其中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难度和广度不断加深。文言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块令贞地.其重要性在整个高中语文教育的莺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纲对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因此很多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上也花费了大力气.在新课改的改革中身体力行.但有时收获却甚微。
- 练丽娜
-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教学高中语文教学文言文教学高一新生初中语文
- 把握概念特点 实施有效引入
- 2014年
- 物理概念准确地反映了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它是人们在大茸的观察与实验基础上产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大量的归纳与综合,再把这些现象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得出的.这个过程需要在大脑思维后逐步的接受,因而教学中的概念引入需要教师实施教学的艺术,才能有利于学生正确地接受概念、理解概念、运用概念.
- 俞斌
- 关键词:物理概念物理现象感性认识教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