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艺术研究所
- 作品数:389 被引量:178H指数:6
- 相关作者:甄光俊王兴昀杨秀玲杨秀玲陈钧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天津歌舞剧院天津市人民政府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河北梆子宗师银达子(三)
- 2014年
- 艺德高尚 有口皆碑
1952年夏天,天津市文化局组成以银达子、韩俊卿、金宝环为主演,自负盈亏性质的天津市实验秦腔(彼时的梆子称秦腔)剧团.为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做准备,确定以韩俊卿主演的《秦香莲》,以金宝环、杜义亭主演的《王贵与李香香》,作为参加会演的剧目。同年9月底,南方纪、何迟、华粹深、鲁扬、
- 甄光俊
- 关键词:河北梆子《王贵与李香香》宗师银《秦香莲》
- 论音乐剧本土化运营发展策略探析被引量:1
- 2018年
- 有别于其他表演艺术,音乐剧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潜藏着巨大的经济辐射能力。一部成功的音乐剧,不仅可以带动整个城市演出市场的欣欣向荣,还可拉动周边服务行业的繁荣,为城市注入无限的经济活力与文化影响力。但应注意的是,当前音乐剧在我国发展进程中,仍未找到合适的运营发展模式,虽然国外经验丰富,但不可盲目移植。何以促进音乐剧的本土化运营与发展,依然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当前音乐剧本土化发展现况,探讨了音乐剧本土化运营发展策略,旨在促进我国音乐剧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 靳冉
- 关键词:音乐剧本土化
- 义务戏中的戏曲艺人和主办方——以京津地区为中心的考察(1912—1937)被引量:6
- 2019年
- 民国时期,义务戏是北京和天津两地极为常见的筹措善款的方式。不但戏曲艺人主动举办义务戏为公益事业筹款,许多社会组织或单位更是热衷于通过举办义务戏来募集善款。以各种名义举办的义务戏层出不穷,使得艺人难以应付。乱象丛生的义务戏,也引起了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试图采取行政手段加以管控。
- 王兴昀
- 关键词:戏曲
- 熊佛西率戏剧系在津推动小剧场运动的得与失
- 2019年
- 1929年9月,中国现代话剧小剧场运动的推动者——熊佛西带领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第一届毕业生在津公演。熊佛西为了此次在津公演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希望借助此次"商演"的成功将小剧场运动推向全国,虽未达一间,但从得失间亦获益良多。
- 齐悦
- 关键词:熊佛西戏剧系
- 京班中的昆曲——《麒麟阁》
- 京剧剧目多达上千种,其来源广泛,类别丰富,可谓集中国戏曲之大成者。其中,武戏的部分有两种重要的来源,一是直接传承自昆曲,京剧泰斗、武生宗师杨小楼先生就向昆曲名家习得多部昆曲剧目,并加以"京班化"改造,至今仍传为京剧舞台上...
- 杨平
- 数年磨一剑 今朝终成赋——评河北梆子大型新编历史剧《赤霄赋》
- 2017年
- 2015年,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大型新编历史剧《赤霄赋》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从剧本创作到舞台呈现历经四年时间。2016年,该剧在津首演,近三个小时的演出,气势磅礴地演绎了汉光武帝刘秀执政期间的一段历史佳话。该剧由天津河北梆子剧院一级编剧王寿山创作,描写汉光武帝建武初年,征西大将军湖阳公主(刘秀胞姐)奏凯还朝,并带回了战场上结识的夫君。
- 杨秀玲
- 关键词:河北梆子剧院梆子戏文化机构戏曲新编历史剧
- 歌剧《秦始皇》的文化内涵表现研究
- 2012年
- 中国歌剧的发展事实上是以西洋歌剧为范本,不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而形成的。文章从中西方文化有效融合的角度对歌剧《秦始皇》的创作理念与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具体分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歌剧的未来发展路径,为中国歌剧的持续深入发展提出建议。
- 靳冉
- 关键词:歌剧《秦始皇》文化内涵
- 梅派《霸王别姬》改编成西洋舞剧始末
- 2021年
- 1921年,梅兰芳与杨小楼合作成立了京剧班社崇林社,在北京第一舞台和东安市场吉祥茶园长期演出。剧团成立不久,他们便开始筹划排演新编戏《霸王别姬》,并于1922年在第一舞台首演。同年,该戏相继亮相于上海和天津,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京剧新编历史戏。1926年7月15日,美国丹尼肖恩舞蹈团移植改编自梅派京剧《霸王别姬》的一出十分钟的西洋舞剧首演于新加坡维多利亚剧院。
- 杨秀玲
- 关键词:《霸王别姬》移植改编舞剧梅派班社
- 坐科·搭班·挑班--马连良从艺之路
- 2020年
- 京剧老生行当中“马派”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令世人称道,其创始人马连良先生对戏曲艺术不懈的追求与探索精神亦始终激励着后人。马连良从入喜(富)连成社,到出科搭班,再到组“扶风社”,其从艺之路虽光彩夺目但也非一帆风顺。但他秉承着对京剧的热爱,吃苦耐劳,博采众长,开拓创新,终成为一代京剧大师。
- 齐悦
- 艺人争夸“把子许”
- 2010年
- 百余年来,天津一直是全国闻名的戏曲大码头,戏班多,南来北往的艺人也多.演出活动特别频繁。于是,诸如戏装、戏具、乐器之类为戏曲演出服务的制作行业在天津应运而生。并且,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手工艺人们精益求精.做出来的各种产品受到戏曲界欢迎。南市清和街的许记新德厌盔头生产的刀枪把子.便是其中之一。
- 甄光俊
- 关键词:手工艺人戏曲演出演出活动戏曲界乐器